「三條紅線」倒逼房企轉型升級

2021-01-08 鳳凰網房產

來源: 中國經營報

跌宕起伏的2020年,房地產行業也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房地產市場一度冰封,眾多機構曾預測2020年房地產銷售規模將同比下降5%~10%。但接近年底,商品房銷售同比數據不僅由負轉正,銷售面積與金額也屢次刷新著歷史紀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14.9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超出1萬億元,較2019年全年銷售額相差不到1.1萬億元。有機構甚至預測,2020年商品房銷售額有望創出17萬億元的歷史紀錄。

市場雖在上揚,但2020年的樓市調控一直未放鬆,「房住不炒」在近期多個重要會議中被反覆強調。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合計458次,其中11月單月累計調控次數為33次。業內分析認為,未來樓市調控力度仍難以放鬆,「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仍將是調控主基調。

2020年下半年,以降低負債防範風險為目標的「三條紅線」調控政策的出臺更是在改變著地產行業的發展模式及格局。市場普遍預計,「三條紅線」政策標準於2021年1月1日起在全行業實施。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三條紅線」政策將促使行業格局相對固化,房企加槓桿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更少。

「『三條紅線』無疑是近幾年國家針對房地產調控比較重磅的一項政策,可以說是一個『緊箍咒』了,我們在談論到如何適應政策要求時都感到比較頭疼。」一位地產從業人員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三條紅線」政策要求下,當前大部分房企降負債壓力明顯加大,會選擇通過轉變融資方式、增加合作比例或變賣資產等舉措來適應政策要求。長期來看,「三條紅線」無疑會倒逼房企轉變發展模式,更加注重自身財務指標的健康,對行業健康發展起到的是積極作用。

一劑猛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一些國家開始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發展,為全球金融市場埋下了不可估量的風險,也使得房地產調控任務日益緊迫。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即曾發文表示,房地產與金融業深度關聯,而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佔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房地產可說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實際上,2020年我國多次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頻出。而在2020年的多項調控政策中,「三條紅線」的重要性無疑引發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多位專家及從業人員均表示「三條紅線」將轉變行業格局及企業發展模式。

所謂「三條紅線」政策,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以及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按照這「三條紅線」,監管部門將把試點房企分為四檔管理,每降低一檔,此後的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上限將增加5%。

目前已有消息顯示,預計「三條紅線」政策於2021年1月1日起在全行業實施。

據天風證券2020年12月21日發布的一份研報數據,在57家主流A股上市房企中,同時踩中「三條紅線」的房企有16家,均未踩中的僅有5家,其中3家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還接近70%,處在踩線邊緣。

儘管踩線房企眾多,天風證券此前的研報分析仍認為短期內房企面臨的資金壓力尚在可控範圍,通過適度降低權益比例或提高去化率水平,一些代表性房企的資金狀況仍可保持相對健康。而「三條紅線」政策對行業最深遠的影響或是促使行業格局相對固化,房企彎道超車將愈加困難。

實際上,「三條紅線」下,房地產行業分化將加劇幾乎已成行業共識。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認為,「三條紅線」政策或將促進房地產行業集中度提升,甚至加速房地產行業洗牌。

「這項政策的出臺可以說『幾家歡喜幾家愁』,對融資本就受限的房企,尤其是部分未打通國際融資渠道的房企來說,今後的融資壓力無疑將進一步增大,規模擴張將變得更加困難。」上述地產從業人員也認為,「三條紅線」要求全行業推廣後,中小房企在規模上尋求「彎道超車」的機會將更加渺茫,但政策本身並不會影響到多數房企的生存,只是倒逼房企更加注重自身行業指標的健康。

從2020年各房企拿地投資的數據來看,行業分化已有明顯跡象。據平安證券日前發布的地產行業月報,2019年克而瑞全口徑銷售金額50強房企在2020年11月整體拿地強度延續下滑,處在「三條紅線」綠檔內的房企則延續積極拿地態勢,11月拿地銷售金額較10月有較明顯上升。

另據Wind數據,截至2020年12月中旬,全國55家主要房企中,僅有龍湖、中海、首開、藍光、花樣年等10家拿地金額較2019年增加,其餘45家房企拿地金額均少於2019年。

一家國有房企負責人告訴記者,「三條紅線」對行業無異於「一劑猛藥」。但「現在相當於是一個過渡期,即便是猛藥也要有一個『吹風期』,否則調整過快可能會影響行業穩定,監管部門出臺這項政策的本意是要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良性發展,並非要『一棍子打死』」。

降負債為主要目標

除對行業格局的影響外,「三條紅線」對房企來說仍以降低負債為主要目標,從而有效降低並防範企業金融風險發生。

而為降低負債,目前主流的舉措為轉讓資產、加速銷售回款以及控制拿地節奏等。據天風證券日前發布的研報分析,為適應「三條紅線」指標要求,房企可選擇改善財報的途徑主要有增加權益、減少債務、增加審核時點的現金額、增加長期債務比重等方式調整債務期限結構以及增加合作比例並提升並表權等。

「『三條紅線』的主要邏輯還是通過降負債來調控土地價格以及房價,並徹底解決房企高負債的發展模式。」某房企戰略部門負責人認為,「三條紅線」下,各房企的主要目標將是加速降負債,未來房地產投資會有一定收縮,土地市場將降溫。

「房地產行業多年來依賴舉債的發展模式將被顛覆,此後發債速度肯定會慢下來。」上述地產從業人員也認為,近幾年地產行業短期負債增長明顯,正是目前部分企業已經出現了高負債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還不乏規模較大的企業,對行業以及社會影響均較大,此時出臺「三條紅線」政策,對防範行業風險無疑會起到積極作用。

「新規出臺後,降負債、降槓桿將成為房企重中之重的任務。」陳霄表示,「三條紅線」對房企最直接的影響將是融資受限,未來房企的主要任務將是降低負債及槓桿。目前主流的應對舉措是通過轉讓土地、項目以及股權等資產,加速銷售回款等增加現金流,同時控制拿地節奏,放緩拿地步伐等。因此可以說「三條紅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將抑制房企規模擴張的步伐。

實際上,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物管行業得以快速發展,房企分拆物業企業上市儼然成為一波熱潮。貝殼研究院分析認為,分拆物業企業上市已被部分房企視為一種去槓桿、加權益的手段,物管企業的高估值無疑成為房企更加看重的價值,也可視為房企當前謀求多元化業務布局、探索「開源」的一種戰略選擇。但貝殼研究院分析認為房企多元業務為「遠水不解近渴」,以開發經營為主營業務的發展模式仍將持續較長時間。

雖然房企探索多元化發展道路已有多年,但調控周期不斷弱化的當下,也有專家認為多元化布局或成為房企應對未來挑戰的一項重要選擇。

「預計2021年的樓市調控力度仍不會放鬆,『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仍將是調控的主基調。」陳霄表示,在中央反覆強調「房住不炒」、地方頻繁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的環境下,2020年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運行態勢。未來對於樓市熱度過高、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仍將加強調控,促使房地產市場回穩。而樓市調控趨嚴的形勢下,房企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加速優化調整、積極發展多元化布局或成為房企的重要選擇。

相關焦點

  • 「三條紅線「擴圍,房企的苦日子來了!
    昨天(1月5日),一則消息被很多人遺漏,但影響不容小覷:近日央行、住建部召集重點房企舉行座談會,與會房企除了去年9月已參與融資新規試點房企,亦包括部分去年未參與試點的房企。知情人士稱,融資「三條紅線」試點有望擴圍。
  • 利空連連:房企融資「三條紅線」試點或擴圍 銀行股跌聲一片
    房企融資「三條紅線」試點或擴圍,銀行股跌聲一片原創 張玉潔 1月5日,銀行板塊繼續下跌。截至收盤,37家上市銀行中,僅有8家銀行收漲。昨日跌幅居前的鄭州銀行、興業銀行、成都銀行和杭州銀行持續領跌。來源:Wind有報導稱,近日央行、住建部召集重點房企舉行座談會。有知情人士稱,融資「三條紅線」試點有望擴圍。
  • 「三條紅線」下加速資金回籠 房企前11月銷售整體優於預期
    財聯社(廣州,記者 陳業)日前,各房企陸續交出了2020年前11月的銷售成績單。數據顯示,今年1-11月,碧桂園、萬科、融創等龍頭房企銷售額同比均有小幅增長。與此同時,部分千億或即將邁入千億門檻的房企,銷售同比錄得較大增幅。財聯社記者統計發現,龍光、禹洲、中駿、時代中國四家房企平均銷售增幅同比超30%。
  • 「三道紅線」第二批試點來了,多家房企設置達線目標
    近期地產銀行股「跌成狗」的謎底似乎揭開,除了之前銀行房貸集中管理之外,華爾街見聞獲悉,約束房企融資的「三道紅線」將納入第二批房企,並在此基礎上漸次全面鋪開。去年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研究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與會房企包括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12家房企,它們也成了首批試點「三道紅線」的房企。據一名首批試點房企內部人士稱,最近確實開了會,第二批試點房企本要在去年12月納入,但不知何故推遲到了年後。
  • 三條紅線擴大試點範圍 福州房價是否迎來暴跌?
    2020年疫情+三條紅線,很多福州新房房企的日子並不好過,昨日(1月5日),央行再次點出「三條紅線」政策,並表示2021年將擴大試點範圍,並出臺了兩道新的限貸令,五令齊下,看來2021年部分房企的日子還是不好過。
  • 三道紅線下房企多次遞表仍難IPO 負債過高成癥結
    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雲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8年以來內地赴港上市房企多是中小型房企,主流商業模式依賴高周轉、高負債。但實際上,通過此前已上市的房企來看,高負債的企業已經受到限制。即便如此,在「三道紅線」融資限制下,這些房企上市意願仍舊很強,主要是想獲得融資渠道,緩解資金緊張局面。不得不說,資金輸血、品牌信用背書和降低融資成本,歷來是房企爭相IPO的重要動力。
  • 數說房地產「三條紅線」:融資新規推進進度快於市場預期
    風險「三條紅線」融資新規推進進度快於市場預期;行業政策層面或融資面出現超預期收緊;基本面表現出現超預期惡化。若開發商遵循「三條紅線」要求按時修復財務(如需),我們認為公司的成長性會分化加劇,這將加速行業供給側改革以及市場份額在房企之間的轉移。
  • 土地市場現低潮,「三道紅線」下房企拿地分化
    相應地,50家代表房企11月拿地金額較10月繼續下滑,且有32家的拿地金額較前10個月均值出現下滑。 業內認為,年末各城市將迎來供應高峰期,但在資金環境偏緊的背景下,大部分房企拿地依然會偏謹慎,「三道紅線」下的綠檔房企或將有餘力保持積極補倉。
  • 「三道紅線」影響的定性分析和定量估算(天風宏觀宋雪濤)
    從監管意圖來看,三道紅線指向房企控負債、降槓桿,將對宏觀經濟和行業格局產生中長期影響。一、監管核心:達標難度最大的是房企降槓桿根據今年中報的數據,A股上市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剔除ST)中,踩第一條線的佔比40%,踩第二條線的佔比33%,踩第三條線的佔比56%。
  • 房企轉型指北:未來10年活下去的三種選擇
    借鑑國內外房企發展經驗,我們梳理了房企的三大轉型方向:一是內部品質升級,深耕住宅開發,綠色化、精品化、智能化、人文化;二是縱向產業拓展,提高附加值,向家裝、物業、租賃、智慧社區等上下遊延伸產業鏈;三是橫向產業融合,與金融、健康、教育、科技、文旅、物流等產業融合發展。對房地產企業來說,未來10年需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短板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揚長避短,斷臂求生。
  • 明源雲只做房地產:三道紅線下的數位化想像
    但挑戰依然存在,在房地產高速增長背景下,出於一些原因,部分房企對數位化積極性並不高,以雲鏈為例,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房子質量,但無疑限制了高周轉。在高宇看來,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雖然疫情讓房企意識到了數位化的重要,但動力並不充足,真正充足的動力是三道紅線。
  • 前有「三道紅線」,後有「五檔分類」
    來源: 財經網2020年的最後一天,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臺,被大家稱為新增的「兩條紅線」。而這「兩條紅線」又會給房地產行業帶來哪些影響?中小房企面臨挑戰安信證券測算得出,不達標銀行壓降貸款或將導致2021年房地產貸款餘額少增4000億元左右,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少增3500億元左右。「貸款池」小了,哪些房企更容易受到影響?李明告訴財經網,從融資角度來看,大房企好拿融資額度,成本較低;相反,中小房企的貸款難度、貸款周期、融資成本都相對較高。
  • 雲南發布16個州市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完成情況
    記者杜文蕾攝   近日,省水利廳發布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2014年度工作考核結果:全省用水「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全面完成。全省16州市考核均為合格,其中昆明被評為「優秀等級」,怒江為「合格等級」,其餘州市為「良好等級」。   據悉,這是雲南省首次對該項工作實施考核,今後將實行「每年一小考、5年一大考」,對於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
  • 「五道紅線」高壓,房地產還有未來嗎?
    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會出臺上百條限制行業過快增長的政策,但都是越限越繁榮。這次卻不同於往日。如果把之前「三道紅線」看成房地產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那麼,針對銀行的「兩道紅線」,多少有點釜底抽薪的意思。對房企來說,新規是對資金供給端做收緊處理,這與「三道紅線」,在資金需求端做管理不同,對部分房企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 韓雨:存量時代房企不容忽略3大支點
    「滴灌時代:房企融資的精細化管理」圓桌環節邀您關注。東海國際金控有限公司CEO 韓雨鳳凰網風財訊報導  存量時代,房企需要有「滴灌」思維,精細化管理。對此東海國際金控有限公司CEO韓雨分享了自己的精彩觀點。
  • 乾貨速看|2020房企品牌公關人必讀!房企危機公關15條秘笈全公開
    另外值得提醒房企注意的是,隨著「三道紅線」政策實施的臨近,印紅認為,未來資本市場危機事件的發生,可能會更加高頻。「如果是在這些點上,也等於踩紅線了。」 04 處理危機的「黃金一小時」 在幾年前,人們在談到危機應對的時候,還經常會說「黃金四小時」,即如果在4小時內能對外界有一個聲明、態度、交代,那麼輿論是可以接受的。
  • 稜鏡| 留給房企時間不多了:融資新規壓頂,要求員工須賣出兩套房
    他彼時不理解公司的保守做法,直到2020年8月20日,住建部、央行約談了12家房企,拋出房企融資的三條紅線(又稱「融資新規」):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2、淨負債率大於100%;3、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根據踩紅線的不同情況,又將各個房企歸入紅橙黃綠四檔。
  • 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的生動實踐
    一、打好治水拆違攻堅戰,以環境整治倒逼轉型升級  2013年,建德新安江飲用水源存在汙染危機被中央電視臺曝光,「三改一拆」進展緩慢被浙江衛視曝光。建德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迎頭趕上,以「砸鍋賣鐵也要保護好生態」的決心狠抓環境整治,下大力氣打好治水拆違攻堅戰,形成了轉型升級的倒逼機制。
  • 終過聆訊的大唐地產,中小房企赴港IPO的荊棘之路
    早在2008年前後便已經傳出赴港股上市計劃的大唐地產,時隔10年後的2019年12月才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於今年5月28日失效;時隔三天後的5月31日,大唐地產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終獲通過。
  • 2020年,房企寒冬真的來了!買房者務必要管好自己的錢袋子
    2018年以來,房地產企業融資監管程度加強,債償高峰期來臨,房企債償壓力山大,主動去槓桿成為房企控風險的重要策略,降負債成為擺在每一位房企面前必須跨越的門檻。  據人民法院公告網數據,2019年共有526條房企破產公告,平均每天有1.44家房企倒閉,僅前11個月的破產數量就已經超過2018年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