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過聆訊的大唐地產,中小房企赴港IPO的荊棘之路

2020-12-03 每日經濟新聞

正當市場觀點普遍認為中小房企IPO會繼續膠著時,大唐地產,這家屢屢衝關失敗的房企卻冷不丁地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

在大唐地產之前,今年已有金輝、祥生、上坤等5家房企搶先一步登陸資本市場。儘管看似是一個窗口期,但依然有多家房企被阻攔在IPO的大門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一輪房企上市潮與之前的有所不同,多數中小房企是為了「續命」而非擴張。當房企的融資環境不景氣,IPO是它們僅剩的獲取資金的渠道,這一線生機,必須好好抓住。但通關之路,必然遍布荊棘。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小房企IPO闖關難

儘管近年來房企赴港IPO的通過率有所提高,但今年以來在港交所IPO的房企中,多次交表其實是「常態化」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11月25日)港交所披露通過聆訊的大唐地產是三戰IPO歷時12年。早在2008年前後便已經傳出赴港股上市計劃的大唐地產,時隔10年後的2019年12月才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於今年5月28日失效;時隔三天後的5月31日,大唐地產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終獲通過。

此外,今年已成功上市的5家房企中,匯景、上坤、港龍和金輝都是二次交表通過聆訊,僅有祥生是一次交表並順利登陸資本市場,祥生也是最後一家上市的30強房企,這或許為它加分不少。11月19日通過港交所聆訊的領地集團,同樣經歷過兩次交表。

據貝殼研究院數據,截至今年11月24日,目前仍在排隊赴港上市的房企尚有8家(含招股書已過期),其中有多家企業都是經過二次遞表尚未完成IPO。如三巽控股,今年10月27日已是第三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

縱觀近期意圖IPO的房企,較為鮮明的特點是:銷售規模小、資金壓力大,如果按照新近對房企的規束「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來衡量,多數房企也不在安全範圍內。

這或許是更多房企還在資本市場門外踟躕的原因。「資質好的,早就上了,上得晚的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典型特徵是規模相對較小,規模是近幾年才成長起來的。」明源地產首席研究員艾振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一般能上市的房企要有一定的土地儲備,例如至少按照目前的開發規模來說土地儲備要夠2~3年。如果一直上市不成功,可能因為為了上市而購買較多的土地儲備,但是錢又沒有融到,導致資金鍊條緊繃。」香港匯生國際融資有限公司CEO黃立衝表示。

李誠是一家中小房企的中層管理者,他所在的房企目前也正在IPO的過程中,他對未來的房企IPO也持較為悲觀的態度。

李誠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於財務數據以及經營數據的問題,目前仍在排隊的房企主要是集中在行業排名30~60之間,個別的更靠後。

「這些企業面臨的問題都類似,就是融資成本大,銷售數據也不大好看,甚至是『三條紅線』全踩了,因此難免會在數據上注水,交易所就會非常小心謹慎的,未來上市窗口還可能會越來越窄。」李誠續稱。

IPO不成的N種結果

描摹完這一批赴港IPO房企的鏡像,資本市場對他們採取謹慎的態度也能夠理解。

但如果融資渠道沒有辦法打通,這些房企的宿命會是什麼?

「這些企業著急上市,主要也是為了募集資金,如果一直不成功,則可能因為資金、規模而進入更壞的循環,從而面臨掉隊的壓力。」李誠認為。

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小房企獲取資金的渠道遠不如大房企豐富,尤其受到近兩年不少中小房企債券違約的影響,金融機構會更謹慎地對待他們。

一位龍頭央企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三條紅線」之後,充足的優質糧草和穩健的財務表現,能夠引導評級機構和投資者給予積極評價,有利於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上述央企人士指出,「更低的(融資)成本意味著更多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將更強,優質土地的獲取將更有比較優勢。」

但這些優勢,中小房企並不能夠享有。IPO之外,他們通常只有高息發債或者信託融資的籌錢路徑,但這有如「飲鴆止渴」,在行業普遍利潤率下滑的情景下,房企更可能被拖入深淵。

因此,如果IPO一直停滯不前,對這些中小房企的打擊將會滲透到方方面面。

艾振強則向記者分析指出,「上市需要做很多工作,也要付出不少成本,如果沒成功,顯性的損失就是為上市準備付出的成本,潛在的損失就是打擊內部士氣,資本市場對其產生負面評價以及融資更不易。」

是故,這最後的打開融資大門的機會是不容有失的。為了能夠最終拿到通往資本市場的金鑰匙,所有排隊的房企都在默默地努力中。

「目前我們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融資方面更加優化,以及嚴控項目的違規情況,控制整體的成本。」作為一家小型房企總部管理層的林旭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房企也在正排隊IPO的過程中。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周鳳學、朱榮梅、康洪恩、魏景鑫談區域房企發展哲學
    尤其是三道紅線後,中小房企會面臨和大房企一樣的困境。之前在土地和金融紅利時期沒有發展起來的房企後面會越來越難,甚至被淘汰。由於中型房企普遍呈現戰略趨同的態勢,彎道超車的機會更是在減小。尤其對於那些正在往上一個陣營衝刺的區域龍頭房企而言,處境也比較尷尬。
  • 三道紅線下房企多次遞表仍難IPO 負債過高成癥結
    諸葛找房統計數據顯示,100家上市房企踩中「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的佔比高達86%,當然,剩下的14%亦不能完全「安枕」。貝殼研究院向《證券日報》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來成功赴港上市的房企有5家,仍在排隊赴港上市的房企尚有8家(含招股書已過期),其中有多家企業都是經過二次遞表尚未完成IPO。
  • 上坤集團副總裁佟文豔被傳離職,地產總裁「抱團」辭職
    佟文豔在地產行業有豐富的從業經歷,入行十餘年間她曾先後任職於綠地集團、旭輝集團、泰禾集團以及上坤集團,從營銷一線一直晉升到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在上坤集團欲赴港IPO之際,佟文豔選擇了加盟上坤。2019年,時值上坤集團成立10周年,董事長朱靜也提出了全新的「三五發展戰略」,希望在未來的3、5年內,能夠保持50%的複合增長率。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陳德力、唐劍鋒加入寶龍 物美或將赴港IPO
    商業地產領域再現重磅人事變動,陳德力、唐劍鋒加入寶龍,陳毅杭出任金鷹商貿集團CEO!京東、天貓、蘇寧618大促正式開打,天貓Club聯動百大品牌門店開啟「超級探店直播」......   華潤置地、金融街等小公募債券有新進展   多家房企小公募債券有新進展,金融街181億元小公募、大悅城控股20億元小公募、華潤置地50億元小公募均獲深交所受理,陽光城8億元小公募獲深交所通過。
  • 前10月房企銷售目標完成率排行榜發布 弘陽地產位列第十一
    來源:新浪港股近日,弘陽地產(01996.HK)發布了10月業績報告。2020年1–10月,弘陽地產實現累計合約銷售金額為645億元,同比增長30.3%,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86%。從中房網監測的42家房企銷售情況來看,弘陽地產的全年銷售目標完成率排名第11位,超過了陽光城、寶龍等房企。三條紅線之下,房企業績普遍增長乏力。業績增速排在前列的弘陽,這背後是「雙輪雙翼」戰略模式助力,以及長期深耕長三角奠定的優良基礎。
  • 地產行業展望:恆碧萬融的鑽石時代
    這實際上很好的保護了地產行業,熨平了地產大周期,讓地產周期從過去的三四年將拉長至五六年,景氣周期將大幅延長,而房市量價齊漲的「不應期」時間也將大大縮短,而不同能級城市的周期完全錯開,這對龍頭房企及行業的穩定長久發展極為有利。而限價對於拿地較貴的中小房企而言是致命的,這將加速中小房企的淘汰出局,提高行業的集中度。分析地產同樣不得不提與行業未來關係重大的房地產稅。
  • 2020中國商業地產價值潛力榜|奇點年度排行榜
    拿地+輕資產,房企拓規模花樣多根據榜單,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成長力排行上出現明顯分化,其中,太古地產和凱德商置分列第10、11位,排名位置較為靠前,恒隆地產排名第25位、恒基兆業則屈居第42位。拆解來看,這與不同陣營企業之間的戰略轉型密不可分。
  • 償債高峰期即將到來,房企轉向資金快周轉
    「近期信用債風險頻發,使得監管部門更加謹慎,不少房企選擇取消或者推遲發行債券。」11月30日,一位地產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另外房企本身若是沒有足夠的信用管理機制,過多發債可能會使發債的成本陡然增加。
  • 艾德證券期貨:雲想科技赴港IPO,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213.5%
    來源:新浪證券摘要: 雲想科技通過港交所聆訊據艾德證券期貨了解:雲想科技即將開啟港股IPO進程,作為中國領先的短視頻營銷解決方案服務商,雲想科技開啟IPO,意味著短視頻賽道或將孕育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短視頻龍頭之一 「快手」,赴港上市快手已經完成十輪融資,估值達到近300億美元。11月5日,快手向港交所正式遞交公開招股書。快手此次IPO計劃募資50億美元,估值約500億美元。此外抖音也將赴港上市,今年短視頻紛紛爭相上市,到時誰會是「短視頻第一股」,讓我們拭目以待!
  • 廈門大唐酒店旅館違法私增房間遭罰 屬大唐地產旗下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日訊 (記者 張海蛟) 近日,廈門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對廈門大唐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大唐酒店」)旅館變更登記未備案的違法行為作出處罰,對其警告,責令立即改正。行政處罰決定書文號:廈公思(何邊)行罰決字[2020]00097號。
  • 如果今年年會,各房企要唱一首歌…
    因為,地產人是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這些調控帶來的各種艱難困苦和無限機遇 但是,不是每一家房企都能面對困難迎難而上,也不是每一家房企都能夠抓住機遇再創輝煌 不管怎樣,每一年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 專題|代建能否成為房企未來發展新方向?
    而在2016年新一輪房地產調控開始之後,隨著「白銀時代」的到來,代建行業開始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代建業務也正在不斷吸引新的入局者,比如2017年9月,銀億地產就宣布將其名下位於舟山市普陀區的魯家峙島住宅開發項目,全權委託予恆大地產全資子公司進行相關開發建設工作,這是恆大首次涉足代建行業。
  • 彎道籌碼:物流地產的正反面
    事實上,房企大手筆布局物流地產早已不是新鮮事。近年來,由於看好其土地資源、高投資回報等優勢,物流地產成為意圖實現彎道超車的房企爭搶的賽道。然而在硬幣的另一面,隨著競爭的加劇,電商平臺自建物流興起,回報周期綿長帶來的盈利挑戰也愈發明顯。
  • 樊宏楠:多元地產可以成為房企的「第二曲線」,產業效率代表行業的...
    鴻坤億潤投資投資合伙人樊宏楠在演講中表示,很多房企開始放棄多元化的業務,回歸到房產主業,這個趨勢非常明顯,因為在過去增量時代中,房企會把主要的精力和資源放在主業上而不是多元業務上。當房地產由原來的增量市場逐漸過渡到存量市場,這也倒逼開發商開始尋找「第二曲線」。
  • 2020,千億級房企又「上新」了!
    儘管壓力重重,仍有不少房企加速邁入千億陣營。克而瑞數據顯示,從全口徑銷售額來看,2020年千億房企數量達到43家,較2019年增加9家。2020年11月,龍光集團(港股03380)率先突破千億;12月,中駿集團、禹洲集團(港股01628)、新希望地產、建發房產、華發股份等房企亦紛紛撞線;聲稱「千億目標已經不重要」的時代中國,也終於在2020年實現跨越。
  • 現金流壓力下房企踩剎車,部分企業拿地更加小心翼翼
    頭部房企中,恆大、融創的土地儲備同比2018年出現了負增長,其中恆大降2.3%,融創降6.64%。頭部企業對土地的態度,或許正在成為行業風向標。近日,融創中國董事局主席孫宏斌在今年的業績會上公開表示,今年是地產洗牌年,併購機會會增加,但是好的標的可能不會太多,所以公司拿地會謹慎,不賺錢的活不幹。
  • IPO月報 新東方乙頭暴賺70萬,泡泡瑪特、藍月亮值得期待
    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新東方-S乙頭獲配4000股,上市首日收益接近70萬港元;獲得禮來亞洲基金等19家機構青睞的創新藥企榮昌生物,上市首日一手最大收益10800港元登頂11月。  而在這個月市場關注度較高的當屬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以及生物科技板塊的重磅企業。  首先11月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有新東方-S和萬國數據-SW,新東方是由俞敏洪先生創辦的民辦教育龍頭公司,在美股近8年創下暴漲16倍的壯舉。而萬國數據儘管美股上市時間不如新東方早,但獲得了淡馬錫、高瓴青睞,2016年上市至今累計漲幅超700%。
  • 旗下子公司因違法行為遭罰後,寶龍地產接連獲高層增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類似淮安寶龍建設被處罰的情況並不會對寶龍地產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影響。近日,寶龍地產接連獲高層增持。據港交所披露,12月21日至12月23日,寶龍地產獲非執行董事許華芬在場內以每股均價5.2878-5.30港元的價格合計增持146.5萬股,涉資約775.7萬港元。
  • 傳京東物流赴港IPO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3日訊(趙芙瑤)12月3日,據路透社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京東物流將於2021年上半年赴港上市今年6月,京東集團也完成了赴港二次上市,讓資本市場對京東的未來充滿期待。關於京東物流上市的傳聞,中國科技新聞網向京東集團進行了求證,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具體回應。
  • 雅居樂二代創業做地產 陳思銘如何撕掉父輩的標籤
    一批85後的「地產二代」站到企業舞臺的中央,他們或接過父輩手中的權杖,或別立門戶。景業名邦的執行董事兼主席陳思銘屬於後者,他掌舵下的這家公司,在2019年12月底剛剛撬開港股IPO的大門,成為最年輕、也最速成的上市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