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增進我們對地球生命認識的女性

2020-11-08 風卷殘荷87

對生命的研究需要探究存在的許多不同方面,從行為和發展到解剖學和生理學到分類學、生態學和進化。因此,生命科學廣泛領域的進展可歸因於無數研究人員的工作,其中婦女人數雖少,但比例是確定的。我在這裡列出了其中的10個。

1.瑪麗·安寧

英國化石獵人、業餘解剖學家瑪麗·安寧因發現標誌性的恐龍標本而聞名,這有助於古生物學領域的早期發展。她的發掘工作也為許多英國科學家的事業提供了幫助,為他們提供了研究標本,勾畫了地球地質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科學家注意到,安寧發現的化石可能對英國自然學家查爾斯·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也有部分貢獻。

2.雷切爾·卡森

生物學家雷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是美國環境運動史上的一位傑出人物,她以撰寫有關環境汙染和海洋自然史的著作而聞名。從1936年到1952年,她在美國漁業局(1940年到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局)擔任水生生物學家。在此期間,她創作了《海風下》(1941年)和《我們周圍的海》(1951年),該書獲得了國家圖書獎。她最受歡迎的作品是《寂靜的春天》(1962),這本書成了暢銷書,引起了人們對環境汙染長期後果的關注。

3.瑪格麗特·布萊恩·戴維斯

美國行為生物學家和古生態學家瑪格麗特·布萊恩·戴維斯(Margaret Bryan Davis)進行了孢粉學(研究植物花粉和孢子)方面的開創性研究。20世紀50年代,當她還是哥本哈根大學的學生時,她研究了間冰期(冰河時代之間一個相對溫暖的時期)沉積在現在格陵蘭島的花粉樣本。後來,在密西根大學工作時,她開發了一種解釋花粉記錄的新方法。她的工作為研究氣候變化等環境因素對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4.愛麗絲西爾維婭·厄爾

美國海洋學家和探險家西爾維亞·艾麗斯·厄爾研究海洋藻類,寫書和製作紀錄片,幫助提高人們對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危害的認識。然而,她最為人所知的或許是她開創性的海底探險。1970年,作為Tektite II實驗的一部分,她領導了第一支由女性組成的潛水隊員隊伍,該項目旨在探索海洋領域,測試深海棲息地的可行性以及長期生活在水下結構對健康的影響。該棲息地位於美屬維京群島聖約翰島附近的大拉姆舒爾灣地表以下15米(約50英尺)處。在為期兩周的實驗中,她親自觀察了汙染對珊瑚礁的影響。在美國女性剛剛開始進入傳統上由男性擔任工作的領域時,Tektite II項目吸引了科學家和非科學家的想像力,因為厄爾的團隊和以前的全男性團隊做了同樣的工作。

5.迪安·福西

美國動物學家迪安·福西是山地大猩猩的主要權威。她的職業生涯致力於研究這些動物後,前往東非,在那裡她會見了人類學家路易斯·利基。1967年,她在非洲中東部的維龍加山區建立了卡裡索克研究中心,這是剩下的少數山地大猩猩的家園。她在那裡的工作為大猩猩的社會行為揭示了新的信息,並導致她的書《迷霧中的大猩猩》(1983年;電影1988年)。福西領導了一場反對偷獵的運動,這是對瀕危維龍加大猩猩的主要威脅。人們普遍懷疑,她的死,靠近她在山上的露營地,是偷獵者之手。

6.簡·古道爾

英國倫理學家簡·古道爾以她對坦尚尼亞貢貝溪國家公園黑猩猩的研究而廣為人知。在20世紀50年代,她離開學校,去了非洲,在那裡她追求她的興趣,研究動物行為,同時與路易斯·利基工作。她最終在貢貝溪野生動物保護區建立了一個營地,在那裡她可以研究該地區的黑猩猩種群。這項工作最終獲得了劍橋大學的倫理學博士學位,使她成為少數沒有獲得學士學位而獲得博士學位的人之一。

7.瑪麗·道格拉斯·利基

瑪麗·道格拉斯·利基是一位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他發現了幾種化石,對理解人類進化非常重要。她與路易斯·利基(她的丈夫)一起工作,監督了肯亞各種史前遺址的發掘工作。她在挖掘工作的艱苦工作中的技巧超過了她丈夫的,她的丈夫的才華在於解釋和宣傳他們發現的化石。1948年,在維多利亞湖的魯辛加島,她發現了非洲蛋白石的頭骨,這是猿類和早期人類的祖先,生活在大約2500萬年前。1959年,在坦尚尼亞的奧杜瓦伊峽谷,她發現了一個早期人類(人類血統的成員)的頭骨,她的丈夫命名為"東方人",雖然它現在被認為是一種澳大利亞人,或"南方猿"。

8.露絲·默特爾·派屈克

美國水生生物學家和教育家露絲·默特爾·派屈克是林學科學的早期先驅之一,她最出名的是她研究硅藻的研究以及她研究水生生態系統的多學科方法。通過她的教育和研究,Patrick 認識到硅藻作為溪流和沉積物中的汙染指標的價值。1947年,她創立了該學院(費城自然科學學院)林學系。該部門的第一個項目是生物調查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附近的科內斯託加河流域的溪流。該項目是首批聘請一組在水生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等不同子領域具有專業知識的研究人員來調查生態系統的項目之一。其他州的幾位研究人員很快採用了她的多學科方法。

9.瑪格麗特·米德

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以其人格的力量、直率的直率以及她對大洋洲人民研究的質量而聞名。她的第一本書是薩摩亞最暢銷的《時代的到來》(1928年;新書,2001年)。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她共出版了23本有影響力的書籍,其中很多都花在了紐約市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上。雖然她對大洋洲人民,特別是其文化的各個方面的研究使她名聲大噪,但她對從婦女權利到核擴散到環境汙染等議題的興趣是眾所周知的。

10.瑪格麗特·莫爾斯·尼斯

美國倫理學家和鳥類學家瑪格麗特·莫爾斯·尼斯對北美鳥類進行了有影響力的實地研究,包括歌曲麻雀梅洛斯皮扎旋律。當她住在俄克拉荷馬州時,尼斯童年時對大自然的熱情被重新喚醒。她在當地報紙上讀到一封支持9月開放的哀悼鴿子(Zenaida Macroura)狩獵季節的信後,她開始研究燕窩行為。雖然作者堅持認為,鳥類在9月結束了築巢期,因此狩獵可以安全地開始,但尼斯的結果表明,它們實際上築巢到10月。這段經歷,以及女兒們的鼓勵,重新點燃了她對鳥類研究的興趣。她後來寫了《俄克拉荷馬鳥》一篇122頁的關於她所遇到的物種的全面調查。這本書是與丈夫合著的,於1924年首次出版,修訂版於1931年發行。尼斯最終寫了250多篇科學論文,數千篇評論和多本書,其中包括《鳥巢的守望者》(1939年)和《前鳥類行為發展》(1962年)。


相關焦點

  • 女性與天文,改變我們宇宙觀卻鮮為人知的三位女科學家
    ,以實力證明女性的智商絲毫不低於男性。在現代天文學領域,也有包括薇拉·魯賓在內的至少三位女天文學家,對人類的宇宙觀影響重大。美國耶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喬安娜·鄧克利教授(Joanna Dunkley)說,這三位女科學家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攻克了我們當今很多人都認識到的難題。「儘管阻力重重,她們每個人都成功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 地球上全新「生命世界」,存在大規模生命體,需要我們重新認識下
    對於地球來說,人類可以說只是地球生命之中的「一環」,不少人都說人類也很脆弱,只不過我們更高一等,例如我們面對地球的一些自然變化的時候,其實與地球其他生命一樣,沒有什麼區別。而對於地球生命而言,我們都認為只有在一定的「舒適條件」之下,地球的生命才可能生存下來,但是事實證明並非如此,例如在我們地球的火山口,就算是有極端性的高溫,極端性的環境依然是具有生命的存在。
  • 女性與天文——改變我們宇宙觀卻鮮為人知的三位女科學家
    實際上,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她們在科學的幾乎所有領域與男性並駕齊驅,以實力證明女性的智商絲毫不低於男性。在現代天文學領域,也有包括薇拉·魯賓在內的至少三位女天文學家,對人類的宇宙觀影響重大。
  • 新加坡華人會館追本溯源 增進對母族文化認識
    新加坡華人會館追本溯源 增進對母族文化認識此次活動主要是為了推動在新加坡的華人對潮汕文化的研究,追本溯源,增進對母族文化的認識。  據僑報報導,本次活動將邀請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臺灣,以及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本地的30多名學者介紹他們研究潮人文化的成果,組織與會人士共同研究海外潮人的移民經驗,共同探討海外潮人獨特的文化和社會經濟,尋覓海外潮人與當地其它種族在文化、社會和經濟領域的互動關係,籍以深化社會各界對海外潮人社會與文化的認識,提高學術界對潮學研究的興趣,促進各地潮人和潮學研究者及潮人社團之間的交流
  • 3位天文學家獲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改變我們對銀河系的認識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天體物理學家:英國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德國的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的安德裡亞·蓋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黑洞相關的研究,改變了我們對宇宙和銀河系的認識。
  • 宇宙中有生命?距地球10萬光年外,一張巨大「人臉」正盯著我們
    在地球上存在著許多神奇的現象,比如撒哈拉沙漠,在這片沙漠中有一處撒哈拉之眼,從上空看就像是人類的眼睛。我國的羅布泊也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從高處俯瞰就像是人的耳朵。這些眼睛和耳朵,時常讓人懷疑地球本身就是生命。
  • 女性與天文 改變人類宇宙觀的三位女科學家
    渦狀星系,距離地球2300萬光年。實際上,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她們在科學的幾乎所有領域與男性並駕齊驅,以實力證明女性的智商絲毫不低於男性。在現代天文學領域,也有包括薇拉·魯賓在內的至少三位女天文學家,對人類的宇宙觀影響重大。美國耶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喬安娜·鄧克利教授(Joanna Dunkley)說,這三位女科學家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攻克了我們當今很多人都認識到的難題。
  • 3位女性獲物理和化學獎,共計僅10位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首次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同樣在10月6日晚間的物理學獎獲獎名單中,3位科學家中也有一位女性,至此,今年諾貝爾獎的三個自然科學類獎項8位獲獎者中,女性佔了3位,比例之高前所未有。
  • 認識我們的地球
    地球是什麼樣子的?有多大?有多重?趣說地質學--認識我們的地球作者:王清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已退休)好奇心和求知慾是人類的本性,也是科學進步的源動力。大詩人屈原身居楚國地,心在天地間,在兩千多年前就發出《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東西南北,其修孰多?」
  • 我們的地球,生命的地球
    這是唯一一個能夠提供氧氣,讓生命得以生存的星球,我們人類稱之為——地球。水、空氣、陽光(經過大氣層過濾),是神奇宇宙給予這個星球最好的禮物,這是生命的起源。我們每一天能夠再次睜開眼睛,看到這個神奇的世界,一呼一吸之間,都是被我們忽略的最重要的東西。
  • 新墨西哥州發現的新型肉食性恐龍增進了對於恐龍演化的認識 |...
  • 今年有3位女性獲物理和化學獎,共計僅10位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首次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同樣在10月6日晚間的物理學獎獲獎名單中,3位科學家中也有一位女性,至此,今年諾貝爾獎的三個自然科學類獎項8位獲獎者中,女性佔了3位,比例之高前所未有。
  • 增進思想認識 發揮優勢特色 勇擔責任使命
    會議要求,民盟市委會要深入學習領會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增進盟員思想認識,充分認識我國各項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進一步增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再創新輝煌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
  • 生命的奧秘:男性脫髮為何比女性多?
    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2010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正式啟動了一項比HGP更重要的龐大研究項目——基因型組織表達(GTEx)。這個研究項目獲得了近1000位捐贈者的54個組織的健康樣本(他們去世後由其親屬捐贈),其中85.3%為歐洲裔美國人,12.3%為非洲裔美國人,1.4%為亞裔美國人,1.9%為西班牙裔或拉丁美洲裔。男性佔比66.4%。
  • 愛善天使構建女性生殖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閉環
    愛善天使構建女性生殖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閉環 2020-10-23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論生命和宇宙起源科學認識的未定性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於什麼時期?1999年,澳大利亞的一個古生物化學團隊在一塊距今27億年的化石中發現了一種生物標誌物,該發現將藍藻最早的產生時間至少向前推進了5.5億年,把真核細胞最早的產生時間至少推進了10億年。巖石內的生物標誌物可能在沉積物內形成之後滲入到巖石體。
  • 認識我們的地球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地球是什麼樣子的?有多大?有多重?趣說地質學--認識我們的地球作者:王清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已退休)好奇心和求知慾是人類的本性,也是科學進步的源動力。「身在此山中」就不能認識「廬山真面目」嗎?詩人們不能,但科學家們能!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什麼樣子的?有多大?有多重?古今科學家們想了什麼辦法去認識地球的「真面目」?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深入理解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基本內涵、重大價值和主要路徑,有助於我們從講政治、重民生、求實效的高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源自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權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火星和地球差不多,但地球的生命,能否幫助我們,找到火星生命?
    在人類尋找宇宙其它星球生命的過程中,有一個地方看起來總是很有希望,它就是離我們比較近的火星。火星和地球一樣是一顆巖石行星,圍繞著同一顆恆星太陽運行,距離行星上可能存在水的地方很遠。然而火星是一片貧瘠的荒地,數十億年前火星表面上曾經有過的任何水都早已不復存在,而火星大氣則是曾經可能更厚的屏障。但或者在過去可能存在生命嗎?
  • 17位院士近200位專家「解碼」生命奧秘,《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
    實習記者 陳楊2020年12月30日,《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慶典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Bio-X研究院舉行。《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一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教授領銜主編。本書包括了17位院士團隊的工作成果介紹,雲集了近200位在生命科學研究和應用領域耕耘多年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