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總局:民航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順利實施

2020-12-06 中國政府網

    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中國民航在8400米以上、12500米以下的空域實施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飛機的巡航高度層將由過去的7個增加到13個,這標誌著我國「空中高速路」第三次成功擴容,航班飛行將更加安全順暢。

    飛機在空中飛行,必須沿著「空中高速路」也就是航路,保持一定的水平和垂直間隔。中國民航已先後進行了兩次飛行高度層改革,以適應民航快速發展的需要。1993年10月,中國民航在6000米以上高度範圍內,將垂直間隔由1000米改為600米;2001年8月,在6000米至8400米高度範圍內,將垂直間隔由600米改為300米。

    現代民航使用最多的是噴氣客機,其飛行最佳巡航高度和飛行的大部分時間通常都集中在9000米至12500米之間,在這個範圍內,我國原來只有7個高度層可以使用。實施縮小垂直間隔後,我國8400米以上飛行高度層的垂直間隔由原來的600米縮小為300米。

    據了解,為確保縮小垂直間隔工作萬無一失,一年來,我國民航的近五千名空中交通管制員、上萬名飛行員和飛機維修人員以及通航我國的外國航空公司相關技術人員接受了培訓,相關的硬體保障設施也完成了升級改造。另據專家介紹,目前,中國民航在高空飛行的1082架飛機已經完全符合縮小垂直間隔的適航要求,都具有兩套獨立的高度測量系統、一套高度告警系統和一套自動高度保持裝置。乘客們不必擔心縮小垂直間隔後的安全問題,大可以放心出行,盡享航空旅行帶來的方便與快捷。

    縮小垂直間隔是國際民航組織近年來積極倡導的一項新技術,國際民航相關組織以及美國、俄羅斯、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組成的中國實施縮小垂直間隔工作組,對中國實施縮小垂直間隔的政策、程序、安全和各項準備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評估和檢查,確保了中國民航實施縮小垂直間隔完全符合國際民航的安全標準。

    此次縮小垂直間隔的實施,使空中交通管制員可以靈活選擇更加優化的飛行高度層,以減少航空器地面延誤和空中等待,加快空中飛行流量;實現了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飛行高度層的順暢銜接,可以提高我國國境地帶航班飛行的安全水平。同時,專家預測,實施縮小垂直間隔後,小於500海裡的短途航班燃油效率可提高0.7%,中長途航班可提高1%,這將大大節省航空燃料,降低航空公司運行成本,而且可以更好地保護環境。  

相關焦點

  • 中國民航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已順利實施
    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中國民航在8400米以上、12500米以下的空域實施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飛機的巡航高度層將由過去的7個增加到13個,這標誌著我國「空中高速路」第三次成功擴容,航班飛行將更加安全順暢。  飛機在空中飛行,必須沿著「空中高速路」也就是航路,保持一定的水平和垂直間隔。
  • 民航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
    本報北京11月22日訊記者嚴冰報導: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今天宣布,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和國家空管委的統一部署,中國民航於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  實施縮小垂直間隔之前,我國8400米以上飛行高度層實施600米的垂直間隔。縮小垂直間隔之後,縮小為300米。
  • 民航將從22日起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
    新華網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 錢春弦)中國民用航空總局21日宣布,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和國家空管委的統一部署,中國民航將於今年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在我國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據悉,此次在我國8400米以上、12500米以下的空域實施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飛機巡航高度層將由過去的7個增加到13個,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將得到明顯提高,對減少航班流量控制和航班延誤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飛機在空中飛行,靠水平和垂直間隔來保持安全運行。
  • 中國民航縮小飛行垂直間隔實施(RVSM)紀實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空管局局長蘇蘭根說:「現在大部分國家高度層的計量單位使用的是英尺,我國是第一個使用『米』制實施縮小垂直間隔的國家,相對來說難度要大得多。我國實施縮小垂直間隔,對於採用『米』制的國家具有示範指導意義,因此受到了國際民航組織的高度關注。」  實施縮小垂直間隔(RVSM)過渡工作在有條不紊地緊張進行。23時30分,各指揮分中心報告:空中交通狀況良好!天氣狀況良好!
  • 中國民航今起縮小飛行高度垂直間隔
    新華社電(記者 錢春弦)中國民用航空總局21日宣布,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和國家空管委的統一部署,中國民航將於今年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在我國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  據悉,此次在我國8400米以上、12500米以下的空域實施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飛機巡航高度層將由過去的7個增加到13個,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將得到明顯提高,對減少航班流量控制和航班延誤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 中國民航將於11月22日起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錢春弦)中國民用航空總局21日宣布,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和國家空管委的統一部署,中國民航將於今年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在我國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    據悉,此次在我國8400米以上、12500米以下的空域實施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飛機巡航高度層將由過去的7個增加到13個,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將得到明顯提高,對減少航班流量控制和航班延誤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飛機在空中飛行,靠水平和垂直間隔來保持安全運行。
  • 我國從11月22日起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錢春弦)中國民用航空總局21日宣布,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和國家空管委的統一部署,中國民航將於今年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在我國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
  • 中國民航飛行高度層增加近一倍 減少航路擁堵
    飛機的巡航高度層由7個增加到13個  因流量控制導致的航班延誤將減少  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中國民航於11月22日零時起,在我國8400米以上、12500米以下的空域實施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飛機的巡航高度層由過去的7個增加到13個,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將明顯提高,可極大地緩解因流量控制而引發的航班延誤。
  • 民航總局宣布將增加飛機飛行層數 緩解航班延誤
    中國民航總局昨天宣布,從11月22日起,我國8400米至12500米高度範圍內的飛行高度層將由7層增加至13層。此舉將減少因流量控制而造成的航班延誤。  民航總局空管局局長蘇蘭根介紹,我國現行的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是在8400米高度以下飛行高度層實行300米垂直間隔,8400米高度以上飛行高度層實行600米垂直間隔。
  • 中國米制縮小垂直間隔高度層配備標準成國際標準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 林紅梅)中國米制縮小垂直間隔(Reduce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簡稱RVSM)高度層配備標準,已正式成為國際民航組織公約《附件二》中的標準,並正式適用。這是中國民航的運行標準首次被國際民航組織採納。
  • 中國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正式生效為國際民航標準
    11月19日,中國米制縮小垂直間隔(RVSM)高度層配備標準,正式生效成為國際民航標準。這標誌著中國民航的運行標準首次被國際民航組織所採納,成為國際民航標準。    2007年11月22日零時,我國正式實施縮小垂直間隔,成為世界上首個使用米制飛行高度層實施縮小垂直間隔的國家。
  • 我國空管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將成為國際民航標準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林紅梅、鄭毅)國際民航組織已通過了我國提交的關於將中國米制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標準正式納入,成為國際民航公約附件二標準的提案,我國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配備標準將於2009年11月正式生效成為國際民航標準。
  • 中國民航22日起實施新飛行高度層標準
    民航將增加空中「立交」有望緩解航班延誤  記者從中國民航協會了解到,從11月22號零點開始,中國民航將實施新的飛行高度層標準。這將能增加空中航班的流量,緩解因空中交通繁忙、而造成的航班延誤。  新標準把原來9000米到12000米範圍高空層,拓寬到8900米到12500米,在這個範圍內的垂直間隔也從六百米縮小到五百米,這樣一來,空中「立交」的層次,將從目前的7層增加到13層(用特技圖說明)。業內專家指出,這樣可以大大擴張空中航班量,對緩解空中交通擁堵現象,有效減少航班延誤會有很大幫助,不過,這也需要各機場相應提高放飛和降落能力。
  • 民航飛機究竟能飛多高?道道可多了-民航,飛機,高度,航空,科普...
    民航飛機飛行的高度是指飛機在空中的位置和所選定的基準面之間的高度差值,由於所造的基準不同,因而也有不同的高度定義。國際民航組織規定,當飛機進入航線後,一律使用標準氣壓高度,即飛機到標準氣壓平面之間的高度。標準氣壓面是人為設定的,在這個平面上大氣壓力為760毫米汞柱高,溫度為15℃(288K)。
  • 中國民航將實施新飛行高度層標準 緩解航班延誤
    記者從中國民航協會了解到,從11月22號零點開始,中國民航將實施新的飛行高度層標準。這將能增加空中航班的流量,緩解因空中交通繁忙、而造成的航班延誤。  新標準把原來9000米到12000米範圍高空層,拓寬到8900米到12500米,在這個範圍內的垂直間隔也從六百米縮小到五百米,這樣一來,空中「立交」的層次,將從目前的7層增加到13層(用特技圖說明)。業內專家指出,這樣可以大大擴張空中航班量,對緩解空中交通擁堵現象,有效減少航班延誤會有很大幫助,不過,這也需要各機場相應提高放飛和降落能力。
  • 南中國海地區部分航路今起實施飛行高度層調整
    中新社廣州二月二十二日電(鄧卓明麥豐)今日凌晨三點四十分,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的三五五航班,在執行北京至新加坡航線飛行任務時,當飛越中國民航三亞責任區,進入越南胡志明飛行情報區後,其飛行高度按照預定的程序進行了轉換。  這是南中國海地區部分航路今日起實施飛行高度層改革後首個飛越三亞管制區域的航班。
  • 中國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RVSM)上升為國際標準
    近日,國際民航組織通過了我國提交的關於將中國米制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RVSM)標準正式納入成為國際民航公約附件二標準的提案,我國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配備標準將於2009年11月正式生效成為國際民航標準。中國民航空管標準上升成為國際民航組織的標準,這在中國民航歷史上尚屬首次。
  • 民航飛機究竟能飛多高?
    民航飛機飛行的高度是指飛機在空中的位置和所選定的基準面之間的高度差值,由於所造的基準不同,因而也有不同的高度定義。國際民航組織規定當飛機進入航線後,一律使用標準氣壓高度(即飛機到標準氣壓平面之間的高度。
  • 今起飛行高度層由7個增至13個
    本報訊(記者/景小華 通訊員/鄧麗 馮語文 鐘山)空中交通管制、惡劣的天氣和飛機機械故障是飛機延誤的主因,屢屢遭受乘客投訴的這一問題今起有望得到緩解,記者昨天從民航中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獲悉,今夜零時起中國民航將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高度層將由7個增至13個,有關專家預計由於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得到提高,將減少航班的延誤。
  • 空管治堵再發力 同高度飛機間隔縮小10公裡
    民航資源網2013年12月23日消息:12月23日,北京、上海和廣州3個區域管制中心開始正式將區域雷達管制移交間隔標準由目前同航路、同高度40公裡縮小至同航路、同高度30公裡。此舉將有效提高管制運行效率,對緩解空中擁堵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