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土壤所化學氧化修復場地土壤過程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場地汙染土壤的修復是土壤修復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也是當前國家面臨的重大科技需求。在土壤修復技術中,化學氧化技術為快速、高效修復場地有機汙染土壤提供了支撐,但氧化劑需通過活化的方式產生高活性自由基來實現汙染物的降解和修復。
-
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法修復有機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法修復有機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過硫酸鹽在不同活化因子的作用下可產生具有強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能氧化分解眾多的有機 化合物,同時因其具有的氧化能力強、反應速度快及應用範圍廣等特點,近年來在環境汙染治理領域備受關注。
-
有機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按照汙染物性質,土壤複合汙染分為有機複合汙染、無機複合汙染和無機–有機複合汙染。根據土壤中汙染物來源,土壤複合汙染分為同源複合汙染和異源複合汙染。與水土汙染相比,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與滯後性,因此被稱為「看不見的汙染」。土壤具有汙染物的源與匯功能,包含大氣汙染和水汙染在內的所有汙染的90%最終都要進入土壤,因此,土壤汙染是生態惡化的一個縮影。
-
15種常見土壤地下水修復技術大盤點
適用性:適用於汙染土壤,可處理金屬類、石棉、放射性物質、腐蝕性無機物、氰-化物以及砷化合物等無機物;農藥/除草劑、石油或多環芳烴類、多氯聯苯類以及二噁英等有機化合物。不宜用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不適用於以汙染物總量為驗收目標的項目。
-
微波萃取-氣相質譜法測定土壤中的7種指示性多氯聯苯
由於多氯聯苯的物理、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在使用過程中不易分解,因此大多數都被排放到環境中,環境中殘留的多氯聯苯通過揮發、擴散質流產生轉移,汙染大氣、地表水體和地下水,並可通過生物富集和食物鏈使其在人體內富集,最終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建立完善的土壤中多氯聯苯監測分析方法,對了解和治理多氯聯苯的汙染現狀具有重要的意義。
-
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化學鈍化修復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重金屬化學鈍化修復是指向汙染土壤中添加鈍化劑,使重金屬由活性向穩定化形態轉化,以降低重金屬的遷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從而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方法。本文綜述了近些年國內外各類鈍化材料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作用效果和機理、實例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並討論了原位修復土壤重金屬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旨在為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化學鈍化劑篩選與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
農藥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目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利用活的生物體對農藥汙染土壤進行修復是一種十分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將從動物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這三個方面來深入分析農藥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以供參考。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石油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具有成本低、簡便高效、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正逐步成為石油汙染治理研究的熱點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快速興起的土壤修復行業:土壤熱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汙染土壤和場地修復是環境修復的重要戰場,隨著國家及個地方政府對修復的更加重視,土壤修復設備和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發展多元化的修復技術迫在眉睫。
-
納米零價鐵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導讀:本文概述了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最新研究進展,總結了目前nZVI處理Cr(Ⅵ)汙染土壤的主要修復機理及影響因素,並指出了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發展前景及研究方向。隨著鉻鹽生產、金屬加工、電鍍、皮革等工業活動以及汙水灌溉和施用汙泥等農業活動的進行,六價鉻(Cr(Ⅵ))不斷進入土壤中,嚴重汙染土壤環境。
-
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 山東省科學院生態研究所 山東省應用微生物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103收稿日期:2019-12-08 出版日期:2020-10-08 發布日期:2020-09-27通信作者: 王加寧,男,博士,研究方向為汙染控制與環境修復
-
南京某化工企業搬遷場地土壤有機汙染調查及健康風險評價研究
南京某化工企業搬遷場地土壤有機汙染調查及健康風險評價研究北極星環境修復網 來源:《四川環境》 作者:王甫洋 田珺 夏晶 陳華 劉寧 2020/12/1 9:49:02 我要投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
-
納米材料修復鉻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納米材料修復鉻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北極星環境修復網 來源:《2016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 作者:郭凱璇等 2017/3/1 13:53:55 我要投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隨著城市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土壤汙染狀況不容樂觀。
-
土壤和地下水汙染的監控自然衰減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本文介紹了MNA方法的來源和發展,總結了MNA的國內外研究應用進展和相關的核心技術手段,與典型修複方法的成本進行了比較,以期為MNA相關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借鑑。研發科學合理、經濟適宜的汙染場地修復技術是當前我國土壤和地下水汙染修復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2016年5月31日,國務院發布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給出了我國土壤汙染防治的任務和時間表。
-
石油汙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復強化技術研究進展
系統分析了各原位生物修復強化技術的作用機理及研究、應用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電動-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微生物燃料電池-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及固定化材料納米粒子的應用是原位生物修復強化技術未來的研究方向。隨著石油勘探、開發、運輸、儲運及煉製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石油煉化企業的搬遷,石油汙染土壤的面積不斷增大。
-
土壤有機物汙染及其治理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一種有限的自然資源,面對土壤汙染,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策略,根據我國發展現狀,建立相適宜的土壤汙染治理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 1.2有機物汙染土壤中有機汙染物(HOCs)常包含石油烴、多氯聯苯、多環芳烴(PAHs)、多氯二苯和一些難以降解的農藥。有機物的疏水性使其具有潛在的毒性,致癌性,生物有效性弱,易在食物鏈中積累,土壤中的有機汙染然成為關注的熱點。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光催化降解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光催化降解(光解)技術是一項新興的深度土壤化學修復技術,可應用於汙染源為農藥等有機汙染物的土壤的修復過程。光催化氧化法在正常環境條件下(常溫、常壓),能將揮發性有機物(VOCs)分解成CO2、H2O和無機物質,反應過程快速高效,易於操作,價格相對不高且無二次汙染問題,因此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已成為VOCs治理技術中一個活躍的研究方向。因此,光催化被廣泛地應用於土壤中農藥多氯聯苯及石油汙染物等的降解。在80年代後期,光化學降解法開始應用於環境汙染控制領域。
-
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
【產品介紹】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歷史遺留汙染場地量大且跨介質複合汙染嚴重、異位土壤修復二次汙染風險高,缺乏具有科學依據的風險管控模式已成為我國城市汙染地塊安全開發的瓶頸。為了推動我國汙染地塊環境風險管控與原位修復技術的工程化應用進程,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通過高精度環境調查、精準定位監測,構建了場地汙染物遷移與暴露概念模型,應用三維空間地下水流動與溶質遷移數值模型解析了汙染源特徵及其時空分布規律;研發與製備了高效、綠色、低耗納米零價鐵-生物炭複合材料;基於精準風險管控原理構建的新型滲透式反應屏障(PRB)的工程示範為解決我國氯代烴類高風險汙染地下水修復提供了可複製
-
「技術分享」土壤修復之異位熱脫附技術
1.4 技術適用性1、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2、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揮發及半揮發性有機汙染物(如石油烴、農藥、多環芳烴、多氯聯苯)和汞;3、應用限制條件:不適用於無機物汙染土壤(汞除外),也不適用於腐蝕性有機物、活性氧化劑和還原劑含量較高的土壤。
-
土壤中汞的來源及土壤汞汙染修復技術概述
摘要:介紹了土壤中汞的來源,綜述了土壤汞汙染修復技術,包括2種常用修復技術——固化穩定化技術、熱解析修復技術,3種新興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納米修復技術。最後對土壤汞汙染及其修復技術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