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韓國研究人員另闢蹊徑 創建全固態電池的3D虛擬副本
隨著電子產品日益流行,尋找堅固耐用的電池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今,大多數設備都使用鋰離子電池,這種電池通常比較安全,但有時會起火或爆炸。
作為一種替代方案,全固態鋰電池(ASSLB)備受關注。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是固態的,但電解質為液態。相比之下,全固態鋰電池的電極和電解質都是固態,而且非常安全;但是,這也導致在運行過程中,電解質和電極的體積會發生變化,尤其是高能蓄電池。這可能會引起表面分離,使性能下降。
如果要開發高性能全固態鋰電池,就需要詳細研究界面的複雜結構。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學院(DGIST)的Prof。 Yong Min Lee表示:「大多數研究人員都專注於開發新材料,或改善現有全固態鋰電池的性能。我們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線,並尋找解決方案,以將電極和電池設計中的缺陷降至最低。」
據外媒報導,Prof。 Lee及其團隊提出3D數字孿生平臺技術。在這個平臺上,真實物體的固體-固體界面微觀結構可以呈現為完整的3D複製品。
研究團隊利用這一平臺,研究基於氧化物的全固態鋰電池的電極-電解質界面。他們捕獲了選定目標區域的2D圖像切片,對圖像進行排序,並以數字方式重建3D結構,然後進行結構分析。他們發現,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全固態鋰電池的特定接觸面積要小得多。
Prof。 Lee認為,這項技術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他說:「鑑於該技術的廣泛適用性,我們相信所有帶電極的設備都可以從中受益。目前借助於我們的技術,研究人員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同時輕鬆地檢查電池製造過程中的缺陷,從而幫助優化設計,並最終加快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
(文章來源:蓋世汽車)
(責任編輯:DF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