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
摩羯座,職業:設計師
興趣愛好:玩具/電影/音樂/美食/旅遊
Q:作為一名設計師(或藝術家)有著怎樣的創作經歷而走上玩偶創作的道路,可以給大家介紹下麼?
A:這要說起一部電影 - 《環太平洋》,這部電影喚起了kaiju的風潮,電影上映後我就買了NECA出的幾款電影中的kaiju玩具,對怪獸文化逐漸開始產生了些興趣,kaiju一詞本身就來自於日本,所以玩怪獸一定會接觸到日本的特攝,特別是特攝鐵三角之一的奧特曼,其實至今我也沒有完整的看過幾集奧特曼,對這種過於子供向的劇情沒有感覺,但是其中各式各樣的怪獸卻十分的吸引我。
最早是在tumblr上,我關注了一個專門發奧特曼裡各種怪獸gif動畫的帳號,很多怪獸雖然外形猙獰,但是加上動態後卻十分的蠢萌,很可愛。這兩個條件促使我後來在淘寶上買了幾十款奧特曼中的怪獸,不得不說這些怪獸很多在設計上十分有想像力,而且一些怪獸的設計還融合了日本傳統文化的樣式。
在我開始玩怪獸的同期,我微信群裡有兩個朋友開始接觸到sofubi這個領域,尤其他們談論起sofubi的時候那種興奮的狀態,讓我十分好奇,但是當我起初看到那些設計的時候是完全理解不能的,直到有一天看到Paul Kaiju的作品,至今也很難解釋為什麼一下子被他的作品吸引了,我想這大概是一定時間對奧特曼怪獸認知的積累,加上一直對一些極端、小眾的藝術形式的偏好,於是在一刻就開竅了,其實現在我們去挖掘一下Paul Kaiju的設計,很多靈感依然還是來自於日本的怪獸文化。
這個時期有兩個重點的節點,讓我徹底投入到sofubi的坑中,一個就是一眼看中且百爪撓心想要買到的oozeball - 月面,也是算是我正式購入的第一款sofubi,這個造型太吸引我了,也許是包含了從凡爾納到梅裡埃到Disarticulators太多的感慨吧,後來從國內一位資深玩家那裡買到了兩個。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發現了mandarake的網店,我們都笑說:「一入M深似海。」,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淘sofubi的「天堂」!在逐漸開始購入一些sofubi玩具的之後,也就慢慢的了解到了sofubi的工藝,我專門上油管看了一些日本生產sofubi的幾個老廠的紀錄片,這個工藝可以說無法做到像現在扭蛋這種海量的成批生產的規模,但恰恰也是這種還存留於世的傳統軟膠工藝,其可控的低成本讓很多有意願做自己玩具產品的設計師投入進來。這還要提到之前群裡兩位早期開始玩sofubi的朋友之一,也是國內最早開始設計製作sofubi玩具的設計師,我個人非常欣賞的一位好友:Adrian,可以說我是一步步見證了Adrian的作品從開始原模,到中間的波折,直到最後作品完成的每一個階段,在對他個人的崇敬之餘,也同時激發我的創作欲望,於是某一天,在上班的一個午後,我畫了獨眼熊貓的一個草稿,當時只是隨手的一個塗鴉,沒想到最後實現為立體化的sofubi作品了。
Q:獨眼熊貓是您自己的化身麼?背後有什麼故事?您的創作理念是什麼?
A:首先,熊貓是我的本命,這個也是因為周圍朋友總是在對我胖胖身軀的一種調侃而來的。所以當時打算想要自己做玩具設計的時候,就決定第一款一定要做熊貓,因為在這個領域自己還是小學生一枚,很可能這第一個設計也就是最後一個,那就選一個自己必須要做的,那一定是熊貓。雖然常說熊貓是我的本命,但獨眼熊貓這個創作當初是基於我個人對現實中「蠢即是惡」的一種表達,包括後來再給角色描繪背景故事的時候也是在體現這點。
我自己的品牌也起名為ANTI KAWAII,就是「反萌」,其意思就是提醒人們對萌屬性同樣要保持戒備之心。獨眼的設定為了給角色一個更加畸形的外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熊貓萌萌的感覺,給角色設定一個相對悲慘的命運,同時在道具上加入了Cult Movie中著名的殺人狂的素材,融合了我自己鍾愛的美系題材。拜倫有一首詩其中一句是「我從未愛過這個世界,它對我也一樣。」我想獨眼熊貓(玩具的名字叫Butcher P)心裡的潛臺詞,應該就是這這句。
Q:從一個資深收藏家到一個獨立玩具設計師,您在心態上有什麼變化麼?
A:其實心態上變化不太大,畢竟沒有把玩具設計作為現在的主要工作,仍然是興趣所致,我覺得這樣也很好,更多的時候還是在「買買買「。從藝術設計這個領域來說,我幹了整整20年了,我涉及的領域可以說非常之多了,小到icon繪製,大到舞美設計,從遊戲設定,電影海報,視頻包裝到禮品周邊等等。到了2018年,我有兩個心願,就是把這個領域在擴大一下,一個是開一個畫室,一個是做一款玩具,目前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我還是很開心的。
Q:對於玩具的理解,您認為什麼樣的玩具能夠稱得上是一件好的作品?
A:這就像是我們在設計中去討論色彩一樣,很難說一個顏色好看與否,通常人們都是依據經驗以及個人喜好來判斷。色彩的感覺它需要一個環境,需要色彩間的關係,以及人眼對顏色感知的生理反應等等。我們每個人成長的環境,受到的教育,結交的朋友,都是不一樣的,致使我們的很多愛好,可接受的文化也都不一樣,玩具是和這些藝術形式和這些文化緊密相連的,是它們的一個反射,一種衍生。除去玩具的工藝本身需要精良之外,其他都是符合個人的口味而言,一件好的作品就是能一下打動我的設計。獨立設計師玩具有它的特殊性,很多作品並不符合普世的審美規則,但是它重要的是設計師本身的表達,而且同一個作品,素體和塗裝體又有著很不同的詮釋,塗裝體又加入了塗裝師理念,變化很多十分有趣。
Q:可以介紹幾位您喜歡的藝術家及作品麼?
A:比如Paul Kaiju的奇美拉和大象,PK的作品很大氣,他的雕工很值得稱讚,玩具表面的肌理很有美感,外形又很整體,前面說過PK設計中的一些題材,本身就取材於昭和怪獸,還有些歐美奇幻文化,他的作品有傳統的一面,氣質上很穩。
Yoda Masahico的魔人,這是最讓我著迷的設計,果然是魔人,有些玩具必須拿在手裡才能徹底感知它的魅力,魔人毫無疑問就是這樣的作品,我個人特別青睞海底魔人,整體身軀是就是一個海底魔宮的概念,手裡還握著一個折斷的潛水艇,魔人本很混沌的造型就充滿了魔力,特別是放射狀的瞳孔,塗裝版真的感覺攝人魂魄,配圖就是我的好友Adrian收藏。
kaijuTan的人面豚,Tan的作品最喜歡的一隻,那隻畸形的、賤賤的悲慘的生命體,苟活於世的脆弱感,內心又充滿對現世的恐懼和憤恨,忽然讓我想起Suede有首歌就叫We are the pigs。
Izumonster的人魚,Izu是紋身師出身,所以他的作品深得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之前「春宮」的出線就在sofubi領域炸裂,真是極為有特點的作品。人魚很有日本鬼怪文化的特徵,畸形邪惡,但是又帶著一些萌,還有一股仙氣,這樣的作品估計只有像Izu這樣深入傳統日本紋身文化的人才能實現出來吧。
Dehara的黏土角色,這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愛的人,作品十分黑色幽默,十分的生動,雖然用sofubi的工藝,但是整體造型和質感做出了黏土的感覺,加上豔麗的顏色,塗鴉式的面塗刻畫,更加的輕鬆幽默,又令人反思。
此外還有Justin Ishimeal的雙頭巨人,James Groman的殭屍猩猩等等等等,
其實還有太多了太多喜歡的作品,在獨立設計師玩具的領域,優秀的人和作品不勝枚舉,也許也是我太博愛了!(大笑)
Q:未來您在創作上有什麼計劃可以給我們透露下麼?
A:第二款作品正在籌劃,仍然是保持獨眼的特點,我個人很喜歡各類昆蟲的設計,所以第二個作品會有透明的翅膀吧,哈哈哈。
Q:非常感謝摘星老師接受視覺同盟團隊的專訪,最後給剛入行的新人們一些建議吧。
A:恩,首先還是打好基礎吧,這個話感覺是老生常談了,但是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受用的。基礎這個概念包含很多東西,除了紮實的美術功底以外,還有寬闊的知識面,豐富的個人愛好等等。所以在創作上,也是希望設計師儘量去做自己真的能感知到東西,自己熟悉的且喜愛的內容,切不可單純為了追求形式上各色而做設計,像nagnagnag這樣的作品,畢竟是鳳毛菱角的,而且很難複製,或者說後來人做出來類似的感覺,但肯定達不到nag剛問世的影響力。其實在這個領域,我自己也算一個新人,還談不上給別人建議,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心得,創作的感覺在很多地方都是想通的,特別是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會很類似。還有一點比較重要,就是設計師就做設計師自己本職的事情,當自己的作品成為商品流通的時候,我們更需要一個懂得經營的人來幫助自己完成市場營銷的工作,不要想著自己一個人包攬所有這些事情,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