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勤沙漠中建成「摘星小鎮」 傳播人沙共生理念

2020-12-05 鹹寧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2月21日電 (馬愛彬)每到夜晚,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交匯處的甘肅武威市民勤縣蘇武沙漠大景區內「摘星小鎮」,絢爛星空與高科技建築交相輝映,呈現出大漠夢幻仙境,引來一波又一波的民眾和遊客前來觀賞。

甘肅民勤縣荒漠化和沙漠化土地分別佔國土面積的90.3%和75.8%,每年向南移動10米的沙丘,給當地3萬多人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危害。

圖為民勤縣蘇武沙漠大景區遊人如織。 馬愛彬 攝

近年來,甘肅民勤從人工治沙戰天鬥地,到機械治沙大面積播綠,再到綜合治理利用沙漠,當地治沙方式也正在向多元化發展。民勤縣文化旅遊交通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方煜介紹說,打造「摘星小鎮」,旨在為沙漠注入文化元素,讓沙漠成為民眾嚮往的旅遊地,這也是民勤綜合治理沙漠的創新之舉。

圖為「摘星小鎮」呈現出大漠夢幻仙境,引來一波又一波的民眾和遊客前來觀賞。 李軍 攝

方煜說,「摘星小鎮」是利用優質沙漠和星空自然資源打造的以天文科普為主的文化旅遊產業項目,集觀光、科研、科普教育為一體,配有天文觀測臺、天文科普館,能夠讓遊客和天文愛好者在多種材質、外觀各異的摘星小屋中得到更具科技感的觀星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蘇武沙漠大景區『一星閃耀,六區聯動』功能結構的重要板塊,『摘星小鎮』把獨立建築進行串聯,將整體建築風格設計成科幻風格的星際基地,遊客置身其間猶如進入火星環境,能夠感受到棲身銀河、漫步蒼穹、手可摘星的無限神秘和美妙。」方煜如是說。

圖為「摘星小鎮」內部設施。 李軍 攝

此外,在小鎮旁邊,20多尊雕塑屹立在沙漠中,這個名為沙雕國際創作營的基地,用全新的生態理念、文化符號和藝術風格,形象生動地傳播人沙和諧共生理念。

民勤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白銀興坦言,民勤縣是沙井文化和蘇武文化的發祥地,在沙漠景區打造中,當地將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就是為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旅遊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完)

【編輯:李季】

相關焦點

  • 民勤:發展全域旅遊 建設詩畫民勤
    一件件雕塑形成沙漠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成就了全球首家沙漠雕塑藝術主題公園,將茫茫大漠裝點成充滿詩意的「雕塑藝術之洲」。民勤縣文化旅遊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榮介紹,通過打造沙漠大地藝術集群地和沙漠雕塑主題公園,將更好地傳承防沙治沙文化,傳播綠色環保、人沙和諧共生的理念,推動打造沙漠文化旅遊品牌、促進民勤縣文化旅遊產業的高度融合發展。
  • 俯瞰民勤,螞蟻森林
    民勤這個地方因沙漠而發展緩慢,當地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治沙,民勤不想成為下一個羅布泊。  而與內蒙古三面接壤的地區全都是戈壁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這兩大沙漠把民勤縣夾在中間,如果不治沙,就會沙進人退,導致民勤這片綠洲被沙漠侵蝕,兩大沙漠一旦連成一片,將更難治理。
  • 甘肅民勤:沙漠裡長出「黃金」產業
    甘肅民勤縣地處全國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東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包圍,總面積1.59萬平方公裡,沙漠和荒漠化面積佔90.34%。長期以來,「沙患」一直侵害著民勤人民,防沙治沙是民勤人永恆的主題,「沙漠生金」是世代民勤人不懈追求的目標。面對黃沙連綿,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防沙治沙與扶貧開發的雙贏課題,怎麼破?
  • 人沙共融舞出沙漠的新色彩——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
    人沙共融舞出沙漠的新色彩——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即將開幕 2020-08-26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勤通用機場開工建設
    甘肅民勤通用機場及配套工程項目8月7日上午舉行開工儀式,這是民勤發展「大交通」「大旅遊」進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對於推動民勤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據了解,民勤通用機場是武威市首個獲批的A1類通用機場,位於民勤縣城東南方向,距縣中心直線距離23公裡,與蘇武沙漠大景區相連,項目建設用地面積約為838.44畝(55.896公頃),按A1類通用機場標準建設,擬建跑道1條,長度1900m,飛行區等級為3B,年起降架次預計約25000次,
  • 一場「絲路之夢」沙漠雕塑大展在民勤開幕
    9月5日,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在蘇武沙漠大景區開幕,矗立在騰格里沙漠中的102件不同材質、不同風格的藝術佳作,如一顆顆璀璨明珠飄落瀚海,一雕一景,一塑一色,與藍天白雲、美麗大漠完美融合、相映成趣,打造了烙印著民勤精神的文化藝術地標,凸顯了藝術與生態結合的強大震撼力
  • 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成為鳥類安全棲息地
    近日,記者在位於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北緣的紅崖山水庫南壩牆附近看到,大批候鳥在這裡聚集覓食,鳴叫聲、戲水聲此起彼伏,成群的赤麻鴨不時從天空中飛過,這裡儼然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 甘肅蘇武沙漠大景區「拍拍你」來體驗舉手可摘天上星的快樂!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時下,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交匯處的甘肅武威市民勤縣蘇武沙漠大景區建成了
  • 是貝加爾湖,還是甘肅民勤地區?
    作者通過與甘肅沙漠研究所的同志一同研究調查發現,蘇武曾經牧羊的地方,應當是現在的甘肅民勤。 之所以會重新推翻多年以前的定論,其實主要有以前幾個原因。第一點:民勤縣有蘇武廟的舊址。雖說民勤的這座蘇武廟只是全國三座蘇武廟的其中之一,而且早已經是一堆瓦礫,但是根據史書記,這座廟距今已有這500多年的歷史。
  • 「中央媒體看甘肅」「透視地球」科普講座甘肅民勤火爆開講
    講座中,範俊傑高級工程師著重對民勤的大地構造位置、自然資源概況為師生做了詳盡闡釋,他說,民勤位於石羊河流域下遊,南起紅崖山,北至北山,邊緣被沙漠覆蓋,主要補給來源為田間灌水、渠系及地表水體入滲補給,地下水由南西向北東方向流動,已發現超大型金川銅鎳礦,同時潮水盆地具有較好水、油氣、煤炭資源,是眾多地學家研究的熱點地區。
  • 甘肅民勤沙漠裡的《星光閣》如「海市蜃樓」
    【來源:中新網】  3月13日,在甘肅民勤縣沙漠雕塑藝術公園拍攝的雕塑《星光閣》。作品以白色為基調,採用線條式搭建,在一望無際的沙海中如海市蜃樓般如夢如幻。中新社記者 楊豔敏 攝【來源:中新網】  3月13日,在甘肅民勤縣沙漠雕塑藝術公園拍攝的雕塑《星光閣》。
  • 「透視地球」科普講座甘肅民勤火爆開講
    範俊傑高級工程師深諳中學生心理,又擅於傳道授業解惑,他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引人入勝的視頻、內容豐富的圖片向同學們講解有關地球的知識,從地球物理中心及項目簡介、認知地球、地球物理方法及應用、富饒·民勤、地質院校及科研單位簡介五個方面,講述了地球起源與演化、地球的層圈結構、地質勘察方法、地球物理方法等,使同學們在歡樂的氣氛中增長了知識,認識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並思考如何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
  • 民勤:中藥材豐收 藥農收穫忙
    初冬時節,民勤縣芸豐蓯蓉農民專業合作社員工正在採挖「沙漠人參」肉蓯蓉。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馬愛彬在民勤縣雙茨科鎮的板藍根種植基地,連片種植的400畝板藍根生長茂盛,微風吹過,散發出陣陣藥香,兩臺收割機穿梭在田野裡忙收穫。
  •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6期 《中國荒漠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的建設與發展》 楊自輝 馬全林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甘肅建投的治沙「革命」 沙漠治理邁入機械化時代(圖)
    治沙草方格沙障  在甘肅武威騰格里沙漠的南部邊緣這是由甘肅建投研製的全球第一臺立體固沙,鋪設了第一片機械化治沙草方格沙障,目前甘肅建投工程與生物裝備治沙試驗基地,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荒漠化防治(機械治沙工程)試驗示範基地,為推動全國防沙治沙工作作出示範。  從人海戰術、人工作業到機械化作業,甘肅建投啟動了人類機械化治沙新時代。  治沙須先固沙。
  • 甘肅武威這片大沙漠,體驗別樣的旅遊魅力
    提起甘肅,映入腦海的是先秦遺址和雍涼之景,是烈烈西風與漫漫黃沙,是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以及連綿不絕的隴南山地。在許多人眼中,甘肅是真正的「網紅打卡聖地」,它位於三大高原交匯處,囊括了除海洋以外的所有地貌。
  • 「中央媒體看甘肅」到騰格里沙漠「摘」星
    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的沙漠中,遊客圍著望遠鏡興高採烈欣賞天文之美。這個被專家認定為適合觀測天文的地方,目前正在打造沙漠天文觀測基地。該基地位於河西走廊東北部騰格里沙漠腹地。這裡晴天多,光汙染少,夜晚可裸眼觀測到澄淨的星空。近幾年,民勤縣依託獨特的沙漠自然景觀和優質的暗夜星空資源,著力打造天文科普研學旅遊目的地。
  • 用希望抵禦荒漠:民勤蘇武的守土之路
    民勤的存亡,成了不可迴避的問題。 民國歌曲《蘇武牧羊》詞曰:「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蘇靜 從地圖上看,處於我國西北內陸深處的民勤,就像一塊楔子,隔在兩大沙漠之間,西邊是內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東面是騰格里沙漠。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這塊綠洲原本就降水稀少而蒸發巨大。早年數據顯示,整個民勤降水量稀缺,年均降雨量僅11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卻高達2460毫米,是降水量的24倍。
  • 為了不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他們在這裡治沙12年
    2009年以前,那裡還是漫漫黃沙;而在2018年拍攝的第二張照片裡,那裡已成綠色草原。  溫水煮青蛙  民勤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之間,是阻斷兩大沙漠會合的天然屏障。要麼沙進人退,要麼人進沙退。  42歲的韓傑榮憶起兒時的民勤時,話語間充滿懷念。
  • 世界地球日|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線上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採用線上宣傳活動,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文/記者 陳永傑 圖文編輯/陳永傑新媒體編輯/呂冰心今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地球日是宣傳我國自然資源國情國策、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重要平臺。2020年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時間為4月20日至26日,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