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甘肅」「透視地球」科普講座甘肅民勤火爆開講

2020-10-12 二三裡資訊武威

給地球做CT——透視三維地球的奧秘。10月10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公益性科普講座在甘肅省民勤縣第一中學火爆開講,來自該中心酒泉-武威地區區域地球物理調查項目負責人範俊傑高級工程師以「透視地球」為題為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學大餐。

對大眾而言,「地球物理」一詞並不陌生,但在一場講座中如何將專業知識和日常生活巧妙融合,讓中學生願意聽又聽得懂,是一道考驗授課者智慧的難題。範俊傑高級工程師深諳中學生心理,又擅於傳道受業解惑,他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引人入勝的視頻、內容豐富的圖片向同學們講解有關地球的知識,從地球物理中心及項目簡介、認知地球、地球物理方法及應用、富饒·民勤、地質院校及科研單位簡介五個方面,講述了地球起源與演化、地球的層圈結構、地質勘察方法、地球物理方法等,使同學們在歡樂的氣氛中增長了知識,認識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並思考如何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

「大地構造上,民勤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河西走廊中東部、龍首山脈東、潮水盆地。」講座中,範俊傑高級工程師著重對民勤的大地構造位置、自然資源概況為師生做了詳盡闡釋,他說,民勤位於石羊河流域下遊,南起紅崖山,北至北山,邊緣被沙漠覆蓋,主要補給來源為田間灌水、渠系及地表水體入滲補給,地下水由南西向北東方向流動,已發現超大型金川銅鎳礦,同時潮水盆地具有較好水、油氣、煤炭資源,是眾多地學家研究的熱點地區。

同學們由開始的拘謹到接下來的好奇、專注,聽得越來越入迷,問題也越來越多。「有幾種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合理開發利用民勤煤炭石油對生態影響有多大?」「怎樣考取地質院校及科研單位?」 範俊傑高級工程師都一一耐心講解,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大家的疑問,用易懂的語言呈現清晰的答案,在座的師生無不拍手稱讚。

講座之後,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的科研人員帶著學生分別在沙漠、戈壁、溼地開展現場科普教學,通過分析巖層地層剖面、研判重力勘探數據、模擬電法勘探測量,讓學生直觀感受探索地球內部奧秘、為地球精準成像的樂趣。

民勤一中學生薛嘉軒說:「科普講座好像一個充滿樂趣的旅程,通過聽取範俊傑高級工程師的講解,仿佛看到了幾十億年前遠古地球的風土地貌。」「聽取講座受益匪淺,學到了在課本裡學不到的知識,同時也激發了自身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意識。」民勤一中學生劉磊說。

本次講座集學術性與科普性於一身,融教育性與知識性於一體,兼具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科學素養,還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在學生們心中播種了追求科技、守護地球的種子,為他們今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打下了基礎。(經濟日報記者 李琛奇 通訊員 馬愛彬 任堃)

來源:每日甘肅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透視地球」科普講座甘肅民勤火爆開講
    10月10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公益性科普講座在甘肅省民勤縣第一中學火爆開講,來自該中心酒泉-武威地區區域地球物理調查項目負責人範俊傑高級工程師以「透視地球」為題為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學大餐。
  • 甘肅省民勤縣:「透視地球」科普講座開講
    給地球做CT-透視三維地球的奧秘。10月10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公益性科普講座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一中學火爆開講,來自該中心酒泉-武威地區區域地球物理調查項目負責人範俊傑高級工程師以「透視地球」為題為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學大餐。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酒泉:烈焰淬火鑄新「藍」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酒泉:烈焰淬火鑄新「藍」 甘肅日報客戶端每日甘肅網微信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慶城縣 中藥材產業帶動200多戶村民增收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慶城縣 中藥材產業帶動200多戶村民增收 甘肅日報客戶端
  • 甘肅民勤沙漠中建成「摘星小鎮」 傳播人沙共生理念
    中新網蘭州2月21日電 (馬愛彬)每到夜晚,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交匯處的甘肅武威市民勤縣蘇武沙漠大景區內「摘星小鎮」,絢爛星空與高科技建築交相輝映,呈現出大漠夢幻仙境,引來一波又一波的民眾和遊客前來觀賞。
  • 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法律科普走進小學
    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魏承瑤)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日前在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一悟小學開講。       本次《科普大講堂》採用線上科普講座方式,邀請北京開放大學教授孫啟亮錄製題為《法律「金鐘罩
  • 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成為鳥類安全棲息地
    近日,記者在位於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北緣的紅崖山水庫南壩牆附近看到,大批候鳥在這裡聚集覓食,鳴叫聲、戲水聲此起彼伏,成群的赤麻鴨不時從天空中飛過,這裡儼然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 是貝加爾湖,還是甘肅民勤地區?
    作者通過與甘肅沙漠研究所的同志一同研究調查發現,蘇武曾經牧羊的地方,應當是現在的甘肅民勤。 之所以會重新推翻多年以前的定論,其實主要有以前幾個原因。第一點:民勤縣有蘇武廟的舊址。雖說民勤的這座蘇武廟只是全國三座蘇武廟的其中之一,而且早已經是一堆瓦礫,但是根據史書記,這座廟距今已有這500多年的歷史。
  •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6期 《中國荒漠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的建設與發展》 楊自輝 馬全林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建農產品農藥殘留基礎資料庫 「源頭監管...
    (資料圖)蘭州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供圖中新網蘭州11月25日電 (記者 劉薛梅)甘肅是高原夏菜和中藥材重要產區,要擴大出口範圍,還需要溯源到底,加強基層農藥殘留檢測能力,在監管的同時提高產品質量,「重點解決重金屬超標、農藥殘留等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龐國芳24日表示。
  • 甘肅民勤:沙漠裡長出「黃金」產業
    甘肅民勤縣地處全國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東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包圍,總面積1.59萬平方公裡,沙漠和荒漠化面積佔90.34%。長期以來,「沙患」一直侵害著民勤人民,防沙治沙是民勤人永恆的主題,「沙漠生金」是世代民勤人不懈追求的目標。面對黃沙連綿,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防沙治沙與扶貧開發的雙贏課題,怎麼破?
  • 俯瞰民勤,螞蟻森林
    民勤這個地方因沙漠而發展緩慢,當地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治沙,民勤不想成為下一個羅布泊。    治理沙漠的公益行動,螞蟻森林  民勤縣  看地圖,民勤縣北邊東邊和西邊,三面都是內蒙古阿拉善,只有南邊是甘肅省內的金昌和武威。
  • 甘肅地震史:甘肅的姊妹們看過來
    1月14日下午17時21分,甘肅蘭州市榆中縣附近發生3.6級左右地震。作為已經走過三十二載春秋的我而言,這是我生命中繼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17年九寨溝大地震後,所經歷的離我最近的一次地震。作為土生土長的甘肅人,學習、生活、工作在西北地區,很有必要去了解這一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藉此機會,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甘肅地震相關資料,供大家閱讀學習、加深了解,以便從容應對未來地震災害。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區,是我國地震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省內有天水地震帶、民勤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等地震帶。
  • 陳廣庭:大氣環流西風帶北移是甘肅民勤黑風暴成因
    4月24日起,甘肅遭遇今年第三次區域性的沙塵暴天氣過程。敦煌、酒泉、張掖、民勤等13個地區出現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其中民勤縣在當天傍晚時分的能見度接近0米。氣象記錄顯示,當天19時,黑風暴席捲了甘肅民勤縣,大風瞬時極大風速28.0米/秒(10級),最小能見度0米,黑風暴持續了近兩個小時。
  • 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奇妙的飛機之旅》、《飛機的新衣》
    受疫情影響,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線下講座沉寂了這麼久,在大小科迷們的期盼中終於和大家見面了!本次講座我們邀請到東航技術甘肅分公司的工程師賀淼主講。因話題精彩、內容豐富,為了讓科迷們更好的接受理解相關知識,我們特設置為上、下兩場,分別於10月3號、4號在甘肅科技館內作題為《奇妙的飛機之旅》、《飛機的新衣》的科普知識的講座,大小科迷們共計250多人現場聆聽講座。
  •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漠問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2020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漠問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2020 2020-12-2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央媒體看甘肅」首套國產碳離子治療裝置的自主創新路
    2015年,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碳離子治療系統示範裝置在甘肅武威市建成,並成功引出碳離子束,部件國產化率90%。2019年10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蘭州科近泰基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製的「碳離子治療系統」獲批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註冊。「實現了大型加速器從科研裝置到醫療器械的跨越。」肖國青說。
  • 專家分析甘肅強沙塵暴成因:特殊地形致風速增強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喬林昨日就此接受記者採訪解析說,甘肅河西地區由於地形造成的狹管效應,導致近地面風速又有明顯的增強,河西地區出現了強沙塵暴或特強沙塵暴。甘肅民勤吹黑風據悉,受冷空氣和蒙古氣旋共同影響,4月24日5時至25日5時,新疆南部和東部、青海北部和西部、甘肅、內蒙古西部和寧夏等地出現6~7級大風,部分地區瞬間風力達到8~9級,並伴有沙塵天氣,部分地區出現了沙塵暴,其中甘肅的部分地區出現了強沙塵暴或特強沙塵暴,甘肅民勤24日19時10分瞬間極大風速達到28米/秒,能見度接近0米,稱為黑風。
  • 甘肅氣象部門把氣象科普知識送到扶貧村田間地頭
    李巧珍(左三)為鄉親們在黨參田間講解蟲害防治知識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通訊員殷麗霞)由甘肅省氣象局、甘肅省氣象學會主辦的「脫貧攻堅 氣象萬千——氣象科技走進東灣村」科普宣傳活動5月17日在渭源縣路園鎮東灣村舉辦。
  • 「溯源甘肅」甘肅遠古文化的文明印記
    【溯源甘肅】甘肅遠古文化的文明印記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雍際春在中華文明的多元起源中,甘肅所在的涇渭上遊和甘青高原地區佔有重要地位。從隴東華池縣趙家岔、辛家溝和涇川大嶺上舊石器時代早期石器的出土,到舊石器時代中期,夏河丹尼索瓦人的發現,再到晚期平涼人、莊浪人和武山人的存在,顯示甘肅地區與中原地區一樣,是我國境內最早就有人類活動和文化創造的地區之一。甘肅遠古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和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甘肅自從有了人類活動,就開始了甘肅遠古文化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