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周三,美聯儲公布了2020年12月FOMC議息政策會議紀要。
市場高度關注與會官員對「量寬」購債的未來修改計劃,紀要顯示出增加購債久期的提議並沒有得到太多官員支持。這次也是鮑威爾領導下的美聯儲文件中醒目出現「taper(縮減)」這個詞,摩根史坦利指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已開始設想如何逐漸縮減量化寬鬆政策。
會議紀要指出(註:華爾街見聞為重點語句標註了雙引號加以強調):
在12月會議上,所有與會者都支持加強FOMC對資產購買的指引,特別是採用「基於結果的定性指導」,表明資產持有量將繼續增加,每月購買至少8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至少400億美元的機構MBS,直到在實現最大化就業和物價穩定的雙重目標方面「取得實質性進一步進展」。
一些(a few)與會者強調,美聯儲的所有政策工具目前已經可以很好地應對經濟發展。如果實現雙重目標比預期要慢,最新的前瞻指引可以通過將基準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更長時間,並提高資產負債表的預期路徑來增加貨幣寬鬆政策力度。幾位(a couple of)與會者指出,在此背景下,必須向公眾傳達聯邦基金利率仍是美聯儲的主要優先政策工具。
許多( a number of)與會者討論了如何確定「實質性進一步進展」的判斷標準。他們認為,這一標準將是「廣泛、定性的,而不是基於特定的數字標準或閾值」。多位(various)與會者指出,很重要的一點是,FOMC必須在判斷可以改變購債計劃「之前很早」,就向市場清楚傳達對其實現長期目標的實際與預期進展的評估。
在購債的速度和債券構成方面,「所有與會者」都認為,至少以目前的速度繼續進行購債是適當的,「幾乎所有人」都贊成維持當前的債券構成,「只有幾位(a couple of)與會者表示」對增加購買更長久期的債券持開放態度。
一些(some)與會者指出,FOMC可以考慮對資產購買進行未來的調整,例如提升購債速度或者增加購買久期更長的國債,但前提是這些調整被認為適宜來支持實現美聯儲的雙重目標。還有一些(a few)官員強調了繼續評估購債成本與風險,以及所產生收益之間平衡的重要性。
一些(a number of )與會者指出,一旦在實現就業和物價目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一步進展,就可以開始「逐漸減少」購債,此後大體可以遵循2013至2014年大規模購債之後所實施的程序。
分析可知,會議紀要的措辭與12月16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12月16日FOMC後記者會上的言論一致。鮑威爾當時表示,在美國通脹重返正軌之前不會提前加息,並重申美聯儲可以擴大債券購買力度、調整所購買債券的久期,而在縮減債券購買之前,美聯儲將提前很久告知市場。
在12月FOMC會後聲明中,美聯儲強化了購債前瞻指引的措辭,是四次會議聲明裡最大的變化之一。最新指引明確指出,「美聯儲將至少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的國債和機構MBS,直到在實現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目標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一步進展為止。而8至11月的聲明均稱「未來幾個月至少按當前速度購買國債、機構MBS和商業抵押貸款(CMBS),以維持市場平穩運行」。
有分析指出,由於美聯儲共識預期為2023年之前基準利率都維持在近零的歷史低位不變,資產購買已經成為提高或降低貨幣刺激措施的主要槓桿。12月FOMC會議前,不少人預計可能會加快購債速度或延長久期構成,後者可以通過降低長期利率來刺激經濟。
不過鮑威爾在12月表示,美聯儲目前不認為上述調整是恰當的,因為長期利率已經很低,從而提振了樓市等經濟部門,經濟中對利率敏感的領域表現良好,表現不佳的領域是因為公共衛生事件受困,而非因為高利率而掙扎。他也一直強調財政刺激才是解決近期經濟前景惡化的適當方法。
美聯儲修改後的購債前瞻指引,以及12月會議紀要點明的「按照2013和2014年的程序實施」,都意在避免2013年債市「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重演。當時,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央行可能會儘快減少資產購買,投資者解讀為美聯儲正在加速加息的計劃,引發十年期基準美債收益率短時間內飆升1個百分點(100個基點)之多,美股重挫7%,全球市場都陷入動蕩。
那麼2014年之後美聯儲縮表是怎麼做的呢?2014年10月起,美聯儲宣布停止新增購買金融資產,僅以到期本金進行再投資;2017年10月起,美聯儲正式縮減資產規模:
將國債每月縮減再投資上限定為60億美元,在12個月內以每三個月增加60億美元的節奏遞增,直到300億美元上限;機構MBS最初每月縮減上限40億美元,每三個月增加40億美元,直到達到200億美元上限。截至2018年10月,美聯儲每月減少國債和機構MBS再投資的上限之和增至每個月500億美元,該上限將保持至縮表結束。
此外,12月FOMC的與會者持續認為圍繞經濟前景的風險高企,經濟發展高度取決於公共衛生事件的進展。利好的疫苗消息被視為在中期減少下行風險。儘管FOMC上調了至2023年的美國GDP增速預期,與會者仍認為,疫苗的部署速度以及公眾如何應對疫苗的可獲得性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進而會產生威脅經濟復甦的下行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聯儲官員們對維持常年史低利率達成基本共識,但對何時減少「量寬」資產購買尚沒有統一意見。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本周表示,不認為2022年之前有可能減少購債,但2021年FOMC票委、亞特蘭大聯儲主席Bostic卻稱,如果疫苗推廣改善經濟前景,今年可能就會減少購債。由此預知,2021年的FOMC與會者們能否繼續「一致支持」購債話題存在未知數。
(編輯:林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