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最新研究統計:諾貝爾獎只是集中在少數幾個科學分支

2020-12-06 量子認知

我們許多人都知道諾貝爾獎,它是根據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遺囑於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和平。其中前四個獎項又通常統稱為諾貝爾獎科學獎。

諾貝爾科學獎被廣泛認為是科學界最傑出的獎項榮譽,旨在表彰具有傑出影響力的科學研究成果。雖然幾乎所有自然科學領域的工作在理論上都有可能獲獎,但普遍認為某些科學分支領域更有可能獲獎。一個基本的問題是,這些頂級獎項實際上涵蓋了哪些科學分支學科?

雖然很難可靠地回答是否應該為此頂級識別獎賞應進行或不進行任何聚類,但至少可以幫助了解這種偏愛的科學分支學科是否確實存在?如果存在,其強度如何?如果確實存在,那麼最優先選擇哪些科學分支段?選擇的強度如何?有多少個主要領域從未獲得過諾貝爾獎?

為此,史丹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對上述問題予以了系統的研究。通過對諾貝爾科學獎獲獎作品,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統計,他們具體分析統計了在過去22年中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作品,旨在通過繪製諾貝爾獎在物理學、化學和醫學/生理學領域的著作以及隨後引用該著作的科學出版物的一個全面的科學系統圖,來幫助了解這些問題。

研究團隊選擇了從1995年至2017年獲諾貝爾獎的每位科學獲獎者所發表的與諾貝爾獎有關的關鍵論文。然後,他們基於所收集到的6300萬篇論文繪製成一個總體圖形。這些數據來自於一個稱為Scopus的、涵蓋了世界上最廣泛的科技和醫學文獻的文摘、參考文獻及索引的索編工具。Scopus是一文獻綜合資料庫,它囊括有全球5000多家在科學、技術、醫學和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出版商。

該研究分析統計結果表明,在科學可以劃分的114個高級科學分支領域中,五個佔了諾貝爾獎的一半以上,其中:粒子物理學佔14%,細胞生物學佔12.1%,原子物理學佔10.9%,神經科學佔10.1%,分子化學佔5.3%的份額,共佔有諾貝爾獎的52.4%。這些領域僅佔大約所有論文的10%。

研究團隊基於所採集的6,300萬個已出版項目的數據,並且被劃分為12個主要學科和總計91,726個集群,繪製了如下科學地圖。

圖(A)為91,726個集群和相關的大型學科的圖像。顏色圖例源自該科學圖譜的原始結構。圖(B)1995-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紫色)、化學獎(藍色)、生理學/醫學獎(紅色)的主要論文的所在地。圖(C)引用諾貝爾獎關鍵論文的論文位置。圖(D)為被引用的論文的位置。圖(E)為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所發表的整個職業生涯記錄記錄(40819篇論文)。

下圖統計表格表明:在114個科學分支領域中,只有36個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五個領域(粒子物理學[14%],細胞生物學[12.1%],原子物理學[10.9%],神經科學[10.1%],分子化學[5.3%])佔有最大份額,共佔52.4%。但大多數科學分支領域都未被授予諾貝爾獎。

在114個科學分支DC2域中,分別只有諾貝爾化學、物理和醫學獎獲得了20、10和15個域。諾貝爾化學獎的獎項分布在更多領域,許多領域可能不被視為典型的核心化學領域。

該研究結果最後指出,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成果工作集中在少數科學分支學科上,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工作主要集中在少數科學分支學科上。

研究人員表示,尚不完全清楚某些科學分支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但是,研究論文指出,諾貝爾獎可能會影響哪些領域獲得更大的資金和聲望,也許使同一領域更有可能再次獲獎,而其他領域仍然被忽略。

研究人員總結說:「即使所有做得很好的科學工作都值得獲獎,不同的科學分支學科也可能有不同的成就。但是,有趣的是,儘管在某些分支學科中,千分之一的科學家發表的論文有可能會獲得諾貝爾獎,對於其他分支學科,即使有成千上萬的科學家在該分支學科中勤奮工作,也永遠不會被授予任何獎項榮譽。」

該最新研究結果論文,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所讚譽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幾個科學領域」,發表在今天的《PLOS ONE》上,這是一個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科學期刊,為全世界文章刊載數量最多的期刊。

參考:Work honored by Nobel prizes clusters heavily in a few scientific fields. PLoS ONE 15(7): e0234612. 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34612量子認知 | 簡介科學新知識,敬請熱心來關注。

相關焦點

  • 世界一流大學觀察報告:史丹福大學何以後來居上?
    史丹福大學化學系一年舉辦一次「威廉姆·詹森」學術講座,只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才有資格做會議發言,交流自己對本學科的最新研究,並預測本學科的發展動向。我這次重回史丹福大學之前,沒有聽說過有這麼一個學科。「複雜系統論」這一說法,也就是最近十幾年的事,但是還沒有成型,目前只是一些零散的論文,尚無成熟的著作。一天,我看到學校網站上的一則通知,學校的「複雜系統研究小組」有一個活動,請生物系的戈登教授作報告。我很好奇,就決定去聽聽看。
  • 斯坦福、哥大、加州伯克利大學美國研究生統計項目詳解
    今天,我們為大家選擇了史丹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統計項目,詳細解讀它們的課程特點和申請要求,希望通過解讀能讓大家對統計學項目的申請和未來的學習有更加直觀的了解,以便大家在接下來的申請準備中有更明確的目標。史丹福大學史丹福大學是全球頂尖大學之一,統計學專業排名全美第一。
  • 超過一半諾貝爾獎頒給這5大研究領域
    諾貝爾獎獲得者代表了一個領域內傑出科學家的大牛,他們的科研成果反覆被用來評估影響力,獎項,模式轉變和科學合作。研究這類有影響的團體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這些頂級獎項都包含了哪些學科。其實並非所有領域都在諾獎的範圍內,但是在自然和生物醫學的三個獎項涵蓋面非常廣,分別是化學獎,物理獎,生理學/醫學獎。
  • 超過一半諾貝爾獎頒給這5大研究領域
    引言:根據最新一項分析表示,近幾十年來僅有五個研究領域摘得超過半數的諾貝爾科學獎項,而這種「榮譽不平等」可能會導致科研經費不平衡。 諾貝獎無疑是整個科學界最引人注目,也是最令人垂涎的獎項。
  • 2020年諾貝爾獎收官:加州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豐收
    2020年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獎項在「開獎周」陸續揭曉。使用這項基因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高精度地改變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真。
  • 戴瓊海院士:腦科學研究是諾貝爾獎「富礦」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國務院參事戴瓊海在杭州舉行的2020生命健康未來峰會上介紹,自1906年西班牙神經組織學家拉蒙·卡哈爾獲諾貝爾獎以來,100多年中有120多項獲諾貝爾獎的研究與腦科學有關,說明全球科學界對腦科學研究特別青睞
  • 薛其坤會見史丹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薛其坤會見史丹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清華新聞網10月31日電 10月28日上午,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能源部前部長、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一行訪問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在工字廳會見了來賓,雙方對加強科研合作等內容交換了意見。
  • 鮑哲南任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是斯坦福首個華人女性院長!
    鮑哲南教授於2004年加入史丹福大學。她目前是K.K.Lee化學工程教授,也是化學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教授。她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國家發明學會的成員。史丹福大學可穿戴電子中心創始人和主任,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Sofia共同獲得了2016年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研究領域是天體物理學。現任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太空物理學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慕尼黑大學名譽教授。
  • 綜述 | Google-斯坦福發布~深度學習統計力學
    最近來自谷歌大腦和斯坦福的學者共同在Annual Review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發布了深度學習統計力學的綜述論文《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Deep Learning》,共30頁pdf,從物理學視角闡述了深度學習與各種物理和數學主題之間的聯繫。
  • 半數諾貝爾科學獎「扎堆」五大研究領域
    作者:文樂樂諾貝爾獎只頒給了少數領域的科學家圖片來源:Kay Nietfeld/Alamy 一項研究顯示,近幾十年來,5個研究領域包攬了半數以上的諾貝爾科學獎,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榮譽不平等」可能導致研究資助的不公允。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 從史丹福大學園區的成功看中國高校改革
    肖克利在貝爾實驗室時只是一位研究人員,回到矽谷與特曼等人在一起,作斯坦福教授只是一方面,成立公司創業很快就順理成章了。肖克利的這個貢獻可比獲得諾貝爾獎大太多了。彰顯第三代科學文明的大學園區範本科學已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第一代科學是古希臘科學,以培養辯論者的學校為基礎,在古埃及幾何測量知識基礎上創造了數學和邏輯。
  • 如何被史丹福大學本科錄取?成績背景兩手抓
    史丹福大學是美國頂級的私立名校,在多個大學排名中均在十強之列,其中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更是多年來都一直將其列作世界第二,該校的商科、工程、法律、計算機、醫學等專業領域也是名列前茅,成為留學生的申請熱門,那麼如何被史丹福大學本科錄取?
  •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研究領域介紹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是美國的一所私立大學,其在2014年USNews最新美國大學綜合排名第5名。斯坦佛大學心理學系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在最新US News排名中,史丹福大學在心理學專業排名中位居第一位。該系的研究設施非常全面,心理學的研究和其他院系的關係非常密切,比如視覺,感官,記憶,語言,認知,情感,文化和社會。
  • 諾貝爾獎真的公平嗎?
    然而,諾貝爾獎自頒發伊始,就備受爭議。人們首先質疑諾貝爾獎的公平性。這集中表現在諾貝爾獎歷屆得住的構成上。在諾貝爾獎首次頒發的119年裡,只有3%的科學獎獲獎者是女性,617位科學獎得主中沒有一位是黑人。歷年得住中絕大多數是白人男性。
  • 史丹福大學最強專業?
    史丹福大學最強專業主要有計算機科學、化學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學、工程物理學、環境工程、生物工程、計算機系統工程 、產品設計、城市研究、建築設計、數學及計算機科學、航空航天、能源資源工程、管理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力學工程、地質工程學與水文學等。
  • 斯坦福等大學研究表明,進行真實的科學研究
    幾十年來,甚至幾個世紀以來,學生一直在聽講、看書和參加考試。但是,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正變得越來越不適合教育下一代年輕人。在一個充滿複雜信息的世界中,孩子們最需要的一個技能是:批判性思維。大學似乎是培養這種能力的理想階段,但高等教育現在的教學方式似乎並不能勝任這項工作。一項被廣泛引用的研究發現,在大學前兩年,樣本中至少45%的學生在推理和溝通技巧方面沒有顯著改善。受此類調查結果的推動,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尋求設計新方法。一個似乎有效的方法是:要求本科生進行實際的科學研究。
  • 史丹福大學,背後這些東西不為人知……
    隨著留學美國的熱潮,我國前往史丹福大學的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多,今天就讓我們扒一扒史丹福大學,背後這些東西不為人知……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永遠追逐在知識最前沿的研究型大學。
  • 哈佛劍橋諾貝爾獎得主超百位,清華北大和世界一流大學差距大
    諾貝爾獎是當代最權威的科學獎項,尤其是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自然科學類獎項,被普遍視為相應領域最有聲望的獎項。由於大部分諾貝爾獎得主都是由大學培養的,工作單位也多是大學,因此,觀察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數,能從側面反映各大學甚至各國的基礎學科研究實力。
  • 美國史丹福大學多個博士後機會
    Sherri Rose博士的研究小組正在尋找多個衛生數據科學博士後學者。博士後項目的範圍很廣,歡迎任何學科的受訓人員或對解決衛生保健問題的定量方法感興趣的學員申請。博士後學者將能夠靈活地從事Rose博士正在進行的研究領域內的課題(即統計機器學習方法和可歸納性應用、因果推理、算法公平性、比較有效性研究、風險調整、,或與羅斯博士共同開發一個新的項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