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論|組織數量與鄧巴數字

2020-12-05 老一道人

人類是通過彼此的連接形成了複雜的人際網絡。在觀察人際關係的時候,主要的也就是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廣度,也就是個人所能夠連接的人數範圍,另一個維度是深度,也就是個人與連接對象的親密程度。

親密程度本身是有些抽象,但可以從一些角度來具體的判斷,比如願意向對方展露的內心程度,願意為對方付出的程度,付出的比如有時間和精力等。換個說法,親密程度也就是兩個人之間距離的遠近,以及連接的強弱。

認知和連接別人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距離越近,連接越強,那麼為了打造和維持這種親密關係,個人就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因為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所能夠維持的親密關係是很有限的,所能夠維持的人際網絡也是有限的。

人類學家鄧巴通過研究,提出了一組數字,比如一個人可能有5個親密好友,有15個左右較好的朋友,有50個左右普通的朋友,有150個左右的交際網絡。在對應的某個關係程度,如果超過了那麼多數量,就很難有效地維持這種關係網。就可以說關係的親密程度與連接數量是呈反比例的。

通過對鄧巴數字和人類組織的研究,可以來指導人類組織的打造。組織中是存在著層級的,比如在核心圈子中,彼此之間需要維持親密信任的關係,這樣為了加強核心圈子的關係,就需要控制較少的人數。而一個稍大點的公司,希望整個公司維持一定的相互交流,比如控制在150人內就是不錯的。

關於按照合適的數字來打造人類的組織體,也可以參照五行八卦的數字。比如以數字五來類推,從領導人開始,下面按照木火土金水來分類第二層級,那麼第二層級的數量就是五,以此類推第三層級的數量是25,第四層級的數量就是125,這樣這四個層級加起來的組織數量也正好是150左右。

總數本身不是關鍵的,而是要能夠按照關係的級別來合理地配置數量。從核心領導人開始,在緊密的關係程度有五人的核心圈子,然後給各自相應的權力,他們也會再有各自的五人核心圈子。這裡數字五是取於五行,只是一個類比,也可以用三、四、六、八等來設定。

相關焦點

  • 神奇的鄧巴數字150 紅知乎
    鄧巴與人類學家拉塞爾·希爾(Russell Hill)研究發現,人們約四分之一的卡片寄給了親人,近三分之二給朋友,8%給同事。不過,最主要的研究發現是這樣一個數字:以一個人寄出的全部卡片為例,所有收到賀卡的家庭的人口總和平均為153.5人,也就是150人左右。這一數字與鄧巴的預測十分吻合。
  • 鄧巴數字,從社會學看公司管理,「人數」才是決定管理的核心
    從鄧巴的研究對象猿猴來說,這的確是與我們人類在基因序列上最為相像的生物。基於此,鄧巴數字在網際網路行業的產品經理圈幾乎是人人知曉;但另一點是,絕大部分人對鄧巴數字的理解還依然十分狹隘。在很多人看來,鄧巴數字的一百五十人的範圍應當是如何界定呢?
  • 神秘的鄧巴數字:你到底有多少朋友?
    鄧巴與人類學家拉塞爾·希爾(Russell Hill)研究發現,人們約四分之一的卡片寄給了親人,近三分之二給朋友,8%給同事。不過,最主要的研究發現是這樣一個數字:以一個人寄出的全部卡片為例,所有收到賀卡的家庭的人口總和平均為153.5人,也就是150人左右。這一數字與鄧巴的預測十分吻合。
  • 神奇的鄧巴數字:告訴你朋友圈的秘密
    神奇的鄧巴數字:告訴你朋友圈的秘密 文/季龍妹
  • 你這輩子能交幾個朋友——科普鄧巴數字是什麼
    1992年,英國心理學家羅賓·鄧巴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人的社交能力會因為大腦容量的限制而受限,我們可以維持的關係數量也應該是有確切限制的。而他對這個限制也定義得很清楚:我們能與之維持穩定社交關係的人最多為150人。
  • 鄧巴數字:如何建立自己的安全世界
    比如人體溫度降至零度以下時,組織會結冰,細胞會被摧毀;噪聲超過175分貝時,人類的大腦皮層、內臟器官嚴重受損,無法生存;人類堅持不睡覺的極限是264小時;嚴格斷水的極限是3天 … 這些數字都像是一個個的極限邊際,人類無論如何都無法超越在社交上人類也有一個極限,這就是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150定律(Rule of 150),也叫做鄧巴數字
  • 經濟學人商論
    經濟學人商論 資訊閱讀
  • 六度空間理論與鄧巴數字
    2016年,Facebook的團隊研究了當時已註冊的15.9億使用者資料,並發表了《Three and a half degrees of separation》 的研究結果,發現這個神奇數字的「網絡直徑」是4.57,也即每個人與其他人間隔為3.57人。對於美國使用者而言,這個數字會降到平均3.46個人。並且,這個數字一直在變化。
  • 利用鄧巴數字原理,擴展認識男人的渠道,為脫單指定一個好戰略
    鄧巴的研究表明,無論科技怎樣進步,我們都逃不開人類的極限,從每個人有效利用時間來看,一天24小時,除去吃飯睡覺,實際受支配的時間約為12個小時,即使不用工作學習,每個社交結點僅消耗十分鐘,一天也只能與72個朋友聯繫。除去工作學習,每天剩餘時間不夠維持100人的社交網絡。
  • 《人類簡史》6:認知革命,突破鄧巴數字的智人!
    社會學研究指出,人類智力所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的社交關係的人數大約是150人,用人話說,就是你所能詳細了解,認識的人,最多就150個,這也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字。只要是超過這個數字,大多數人就無法真正深入了解所有成員的生活情形。可是萬一超過150人呢?
  • 這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又是證明你能力的數字
    全球知名戶外面料生產商的戈爾公司設定的辦公組織架構制度,當一個分支機構的成員超過150名時,就會生出又一家分支機構。「150」這麼神奇地出現了,告訴我們什麼呢?這裡要介紹的就是150定律,即「鄧巴數」。
  • 朋友圈,不但需要沉澱,還需要學習鄧巴數字理論
    每個人的社交網絡中,最核心的圈子有3-5人最為親密;然後是12-15人,失去他們會給你帶來重創;繼而是30-40人,這是你經常保持聯繫的一群;然後是150人,而這150人是人類智力允許其擁有的穩定網絡的人數上限(也被稱為鄧巴數字
  • 小衛星,大數量:挖掘地球的「數據金礦」
    格林威治時間2月15日凌晨,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建造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攜帶有104顆衛星一飛沖天,創造了歷史記錄。其中88顆衛星都為位於舊金山的遙感業務公司Planet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