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通過彼此的連接形成了複雜的人際網絡。在觀察人際關係的時候,主要的也就是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廣度,也就是個人所能夠連接的人數範圍,另一個維度是深度,也就是個人與連接對象的親密程度。
親密程度本身是有些抽象,但可以從一些角度來具體的判斷,比如願意向對方展露的內心程度,願意為對方付出的程度,付出的比如有時間和精力等。換個說法,親密程度也就是兩個人之間距離的遠近,以及連接的強弱。
認知和連接別人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距離越近,連接越強,那麼為了打造和維持這種親密關係,個人就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因為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所能夠維持的親密關係是很有限的,所能夠維持的人際網絡也是有限的。
人類學家鄧巴通過研究,提出了一組數字,比如一個人可能有5個親密好友,有15個左右較好的朋友,有50個左右普通的朋友,有150個左右的交際網絡。在對應的某個關係程度,如果超過了那麼多數量,就很難有效地維持這種關係網。就可以說關係的親密程度與連接數量是呈反比例的。
通過對鄧巴數字和人類組織的研究,可以來指導人類組織的打造。組織中是存在著層級的,比如在核心圈子中,彼此之間需要維持親密信任的關係,這樣為了加強核心圈子的關係,就需要控制較少的人數。而一個稍大點的公司,希望整個公司維持一定的相互交流,比如控制在150人內就是不錯的。
關於按照合適的數字來打造人類的組織體,也可以參照五行八卦的數字。比如以數字五來類推,從領導人開始,下面按照木火土金水來分類第二層級,那麼第二層級的數量就是五,以此類推第三層級的數量是25,第四層級的數量就是125,這樣這四個層級加起來的組織數量也正好是150左右。
總數本身不是關鍵的,而是要能夠按照關係的級別來合理地配置數量。從核心領導人開始,在緊密的關係程度有五人的核心圈子,然後給各自相應的權力,他們也會再有各自的五人核心圈子。這裡數字五是取於五行,只是一個類比,也可以用三、四、六、八等來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