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光子晶體研發「智能皮膚」?科學家受變色龍啟發

2021-01-16 石頭百科

摘要:化學家利用光子晶體研發出一種「智能皮膚」,它能根據熱量和陽光變色,同時保持相對恆定的體積。

變色龍可以改變皮膚的顏色,它要麼融入背景中隱藏自己,要麼突出來保衛領地或吸引配偶。變色龍利用皮膚中的光子晶體改變自身顏色。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製造一種光子晶體「智能皮膚」,它能根據環境改變顏色但不改變尺寸。

埃默裡大學化學家發現了問題的解決方案。他說道:「觀察變色龍變色讓我有了新的想法,除變色龍之外,許多其他生物已經進化出改變顏色的能力。例如霓虹燈魚(Neon Tetra)身上的條紋,當它們在陽光下遊動時,會從深藍變成藍綠色」。

這些生物體的顏色不是基於色素,而是基於重複圖案的微小粒子,稱為光子晶體。這些粒子的周期性改變材料幹涉光的波長。可視顏色會根據光照條件或粒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等因素而發生變化。一些蝴蝶翅膀的彩虹色和孔雀的羽毛是自然界光子晶體的例子。

科學家進一步解釋說,如果你把草莓放入攪拌機,產生的液體會是紅色的,因為草莓的顏色來自色素。但如果你研磨彩虹色的蝴蝶翅膀,結果會是一種暗淡的粉末,因為彩虹色不是顏料,而是基於所謂的「結構色」。蝴蝶翅膀被碾碎後,光子晶體陣列的結構就被破壞了。

研究人員使用磁鐵在水凝膠中排列含有氧化鐵的光子晶體圖案。然後他們將這些陣列嵌入不變色的水凝膠中。然後通過凝膠機械匹配,以實現光子晶體之間距離的變化。最終加熱時,這種應變適應型智能皮膚(SASS)會變色,而且體積幾乎保持近乎恆定。

研究人員也在陽光下測試了這種材料,將SASS薄膜製作成魚的形狀或葉子的形狀。當暴露在自然陽光下10分鐘時,SASS薄膜從橙色變成綠色,而且尺寸沒有變化。

這個結果是令人興奮的,他們提供了一個製造人工智慧皮膚的窗口,但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該研究得到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生物技術辦公室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美研發「變色龍」迷彩服 可根據熱量和陽光變色
    英國《每日鏡報》網站11日發表了題為《士兵也許能在戰爭中身穿變色龍迷彩智能皮膚,躲避敵人》的報導,內容編譯如下:受變色龍啟發而研發的、能在陽光下變色的「智能」皮膚可能是軍用迷彩服的未來。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開創性的材料也可以在防偽行動中發揮作用。
  • 隨心變,夠智能——從變色龍到智能材料
    1變色龍,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能通過改變皮膚的顏色,隱藏在環境中躲避天敵。千百年來的進化使它們擁有這種特殊的能力,能利用皮膚中的光子晶體,輕鬆的完成皮膚顏色的改變。人類對變色龍的這一特性十分好奇,近年來,科學家耗費大量的努力,發現了一種可以根據環境變色的光子晶體「智能皮膚」。美國埃默裡大學的化學家們在著名期刊ACS nano雜誌的研究中,介紹了他們發明的一種隨熱量和太陽光變色的柔性智能皮膚。
  • 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宋飛教授:仿變色龍柔性光子纖維素膜,同時具有...
    其中,變色龍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通過拉緊或放鬆皮膚,變色龍可以改變光從鳥嘌呤晶體表面反射的方式,產生所謂的結構色。科學家們已經在各種變色材料中模仿變色龍皮膚的晶體納米結構,但它們通常很難生產,或者依賴於不可再生的石油資源。相比之下,纖維素納米晶(CNC)是一種可再生材料,可以自組裝成具有結構色的薄膜。
  • 科學家們通過變色龍研究出一種可變色的材料
    變色龍利用皮膚上的光子晶體改變光的折射而變色,讓這個把戲看起來很簡單。然而,科學家們正一直在努力製造這種光子晶體的「智能皮膚」,讓它能和變色龍一樣根據環境改變顏色,同時又不改變大小。ACS Nano雜誌發表了由埃默裡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 科學家揭變色龍變色之謎:納米晶體控制光線折射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 法媒稱,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對變色龍通過變色吸引同伴、嚇退情敵、迷惑捕獵者的原理著迷。今天,科研人員宣布他們揭開了變色龍變色的秘密,而這一發現讓他們大為震驚。據法新社3月10日報導,科研人員發現,變色龍不是通過色素來改變顏色的,而是靠調節皮膚表面的納米晶體,通過改變光的折射而變色的。日內瓦大學的生物學家米歇爾·米林科維奇說:「我們十分驚訝。人們曾認為它們是通過色素來變色的,但真正的原理完全不同。」
  • 理化所江雷院士等發表仿生光子晶體圖案綜述文章
    生物光子晶體(PC)模式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獨特的功能,如蝴蝶翅膀的靜態識別模式、孔雀羽毛眼睛模式的求偶功能以及變色龍在受到額外刺激時變色的動態預警效果。受到這些特殊功能的啟發,圖案pc因其在傳感器、催化劑、顯示器、信息安全等領域的潛在應用而得到發展並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
  • 變色龍變色只為藏身?你的知識早就過時了!
    結構色科學家發現,變色龍的皮膚中有兩層緻密重疊的虹色細胞(iridophore cell)。這種細胞不單含有色素,亦含有無數的納米晶體結構(也稱光子晶體),能反射光線並發出彩虹般閃耀色彩。其中,光子晶體的尺寸、形狀和排列方式的不同,都會使變色龍的體色改色。而變色龍,則是通過皮膚的放鬆和收緊來控制這些晶體的排列結構,從而實現體色變化的。
  • 美科學家利用光子晶體讓光速變慢
    美國的研究人員日前成功地使用兩種新式二維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將光的群速度(group velocity)降低了一百多倍。
  • 「人造變色龍」在中國問世
    2473次閱讀 作者:崔雪芹    來源: 中國科學報    2016年02月18日 收藏   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想模擬出變色龍的皮膚
  • 【漲知識】變色龍的變色真相
    因此,對於大多數變色龍來說,改變自己的體色是為了獲得約會的入場券。2015年3月,來自日內瓦大學的幾位科學家以馬達加斯加的七彩變色龍(Furciferpardalis)為研究對象,研究其求偶時的變色過程。七彩變色龍無論其年齡和性別,都可以通過兩種分別含有黑色素和一種未定義的深藍色素的暗色素細胞來調節其皮膚的亮度。
  • 理化所發表仿生光子晶體圖案綜述文章
    受這些特殊功能和現象的啟發,研究人員基於靜態識別、動態檢測、致動防禦警戒和組裝結構複製四個方面,利用球形和非球形(包括嵌段聚合物相分離、液晶分子組裝結構等)結構單元製備了各種各樣的仿生光子晶體圖案,並在傳感、顯示、信息安全、形狀記憶及其他領域得到了廣泛發展,引起了巨大的研究興趣。
  • 拓撲保護光子晶體中的光傳播
    這種材料是光子晶體,由兩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穿孔方式略有不同。光可以以特殊的方式沿著這兩個部分之間的邊界傳播:「受拓撲保護」,因此不會在缺陷處反彈。即使邊界形成一個尖角,光線也可以毫無問題地跟隨它。AMOLF小組組長Ewold Verhagen表示:「我們首次看到這些引人入勝的光波在技術上與納米光子學相關的尺度上移動。」
  • 利用光子晶體提高InP基LED出光效率
    由於光子晶體中存在類似於半導體中的電子禁帶的光子禁帶,因此有望成為新一代的光半導體,成為人們的研究熱點話題。由於光子晶體中光子禁帶的存在,使得某些特定頻率的光子不能通過,這種特性可以用來實現多種具有優異特性的光電子器件,如光子晶體雷射器、光子晶體大角度彎曲波導等。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光子晶體的帶隙結構提高LED的出光效率。
  • 光子晶體
    人們非常熟悉且每天都離不開的半導體也是晶體。我們熟知的高性能晶片就是大規模、超大規模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半導體能夠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是因為半導體這種晶體具有電子的禁帶、導帶。科學家利用電子的能帶結構對電子進行精確的控制。但由於電子是帶電的,相鄰電子之間有相互作用,這給控制電子帶來了困難。
  • 【猜猜這是為什麼】為什麼變色龍會變色
    變色龍是偽裝之王,其皮膚會隨著所在地背景、溫度和心情的變化而變化。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才使它擁有這項特殊本領呢?
  • 「人造變色龍」問世:藉助金屬納米顆粒
    納米砂磨機訊:「人造變色龍」問世:藉助金屬納米顆粒 > 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想模擬出變色龍的皮膚,如今中國的科研人員做到了。一款機械人造變色龍能夠藉助皮膚上的金屬納米顆粒進行顏色變換,顏色範圍幾乎達可見光譜的所有色調。中山大學教授楚盛和武漢大學教授王國平團隊用近兩年時間完成了相關研究。日前,該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主辦的《ACS納米》雜誌。  自然界的變色龍不是靠色素細胞變色,而是靠調節皮膚表面的納米光子晶體結構,通過改變對光的反射特性而變色的。
  • 日本研發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雷射掃描設備
    掃描雷射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如超市中的條形碼掃描器以及智慧型手機上的攝像頭,此種設備依賴雷射器和探測器實現極其精確的精度。   不過,據外媒報導,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工程系研究生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光束掃描設備,根本無需移動部件。   研究人員發現,改變晶格點的形狀和位置可以讓雷射束向獨特的方向發射,因而不用將晶體的晶格點排列成有序的陣列。
  • 深圳先進院實現雷射程控形狀記憶光子晶體的無墨彩寫與複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杜學敏團隊實現雷射程控形狀記憶光子晶體的無墨彩寫與複印:利用雷射即可在光子晶體智能材料上實現無墨彩色直寫和複印功能,有望拓展光子晶體在信息存儲等領域的應用,相關研究結果以Inkless Multi-color writing and copying
  • 科學家製造出兼具電學光學高性能的光子晶體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方法,改變了半導體的三維結構,使其在保持電學特性的同時擁有了新的光學性質,並據此研製出了首塊光學電學性能都很活躍的新型光子晶體,為以後研製出新式太陽能電池、雷射器、超材料等打開了大門。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