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領導力視域下,三維透視新時代深化拓展「萊西經驗」,明確黨的領導力是貫穿「萊西經驗」形成、發展全過程的主線。
從三個視角看黨的領導力狀況:「萊西經驗」形成發展的緣由,回答為什麼能夠形成發展「萊西經驗」
從國際來看,黨的領導力弱化導致蘇東劇變是「萊西經驗」形成的國際背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蘇東劇變,特別是蘇共垮臺、蘇聯解體引起中國共產黨深刻反思。吸取蘇共垮臺、蘇聯解體的慘痛教訓,中國共產黨要長期執政就必須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領導力。1990年召開「萊西會議」,總結形成「萊西經驗」,預見性地闡釋不斷增強黨的領導力的重要性,為加強黨在農村工作的領導提供根本遵循。
從國內來看,農村黨支部弱化是「萊西經驗」形成的時代背景。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村委會的出現和村民自治的實行,一些地方出現了「分田到了戶,不要黨支部」等模糊認識。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萊西市農村黨建面臨村級組織「斷層」、幹群關係「斷檔」、集體經濟「斷鏈」三個亟需解決的問題。萊西會議總結了破解這些時代問題的 「萊西經驗」。
從新時代來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萊西經驗」深化拓展的根本依靠。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需要進一步深化拓展「萊西經驗」。
從三個特點看黨的領導力特性:「萊西經驗」具有穩定性、系統性、創新性,回答為什麼時隔30年還要深化拓展「萊西經驗」
穩定性。「萊西經驗」即以黨支部為核心搞好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強化整體功能;以村民自治為基礎搞好村級民主政治配套建設,激發內部活力;以集體經濟為依託搞好社會化服務配套建設,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萊西經驗的穩定性源於萊西經驗包含的政治穩定「三要素」,即政黨、國家和社會。政黨、國家與社會構成的政治穩定的「三角架構」,是「萊西經驗」具有穩定性的內在要素。
系統性。從黨的領導來看,黨的領導是要不要黨的領導、如何實施黨的領導和如何保障黨的領導的有機統一。「萊西經驗」在要不要黨的領導方面,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黨支部是村級組織的領導核心;在如何實施黨的領導方面,明確提出村民自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形式,是黨的領導下的自治;在如何保障黨的領導方面,強調提出深化農村改革,發展商品經濟,壯大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
創新性。從「萊西經驗」發展歷程來看,根據新形勢新任務,「萊西經驗」內涵由 「三配套」經驗不斷豐富完善,發展為「三結合」、「五化五機制」、「三體系」、「一主線一核心三支撐」、「一重塑三融合」和「一統領三融合」。這是「萊西經驗」創新性發展的階段性成果,也是創新性發展的鮮明彰顯。
從三個層面看黨的領導力使命:「萊西經驗」要深化、拓展、取得成效,回答新時代怎麼樣發展「萊西經驗」
在深化上下功夫,創新基層組織體系。深化「萊西經驗」要在創新基層組織體系方面下功夫,構建基層組織「一核多元」領導機制,推進基層黨組織從管理向服務轉換,優化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一核」是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核」,「多元」是以村民自治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群團組織、兩新組織等各類組織為「元」。充分發揮「核」統領全局 、協調各方的作用,確保基層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促發展的作用。
在拓展上下功夫,擴大實施區域和單位。拓展「萊西經驗」要從「萊西經驗」的發源地萊西拓展到青島全市,在青島全市基礎上再延伸拓展到全省乃至全國。拓展「萊西經驗」要從農村拓展到企業、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和其他基層單位。各基層單位加強黨支部核心地位的做法要相互借鑑、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通過學習借鑑形成基層黨建協同發展「一盤棋」。
在成效上下功夫,黨建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持以鎮(街道)為著力點、以村(社區)為操作點,利用組織的力量、市場化的手段,把農村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有效對接市場,吸引資本、技術下鄉,自下而上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黨建引領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完善土地流轉、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宜居宜生配套、推進產居融合發展,盤活土地、激活產業、擴充園區、擴大增收,促進以居促產、以產興居、三產融合發展。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