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說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用立體形狀來表現出來,其實物體還原後的最基本圖形就是立方體。立方體除高度、寬度外還有一個深度,高度、寬度和深度,我們稱之為三維空間,那麼在平面的紙上,我們如何來表現物體的三維空間,給人視覺上的立體效果呢?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地表現出物體的透視變化。
談透視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幾個定義性的知識點,第一個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視平線?視平線其實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兩隻眼睛正前方平視的一個面,和眼睛高低一樣,我們站的高,視平線就高。如果我們蹲下來看,視平線就低;第二個就是什麼是視點,點就是焦點,也就是我們看東西的時候視力集中的地方,也叫視心、焦點;第三個是視線,這個簡單的說就是視點和物體之間的連線;第四個是什麼是視域?域指區域範圍,就是人眼睛所看到的空間範圍,是眼睛向外大約成60度角的圓錐形。
那麼透視有哪幾種呢?它又可分為平行透視、成角透視和弧形透視。立方體的一個面與畫面平行所產生的透視現象即平行透視。它的特點一是立方體只有一個消失點,也就是心點;二是立方體與畫面平行的線沒有發生變化,與畫面垂直的線都消失於心點。

當立方體的一個面與畫面形成一定角度時,所產生的透視現象即是成角透視。它的特點一是立方體的任何一個面都失去原有的正方體特徵,而產生透視縮形變化;二是立方體不同方向的三組結構線中,與地平面垂直的仍然垂直,與畫面呈一定角度的兩組線分別向左右兩個方向匯集,最終消失於兩個餘點。

弧形透視也就是球形透視,主要是圓面的弧形透視,圓形可由立體的方形面「切」出。但當立方體上部的面發生透視變化而成為橢圓,並且橢圓與橢圓的面積大小不一。它們的變化規律是:相等的圓面近大遠小;相等的空間距離近寬遠窄;等高的物體視平線以上是近高遠低,視平線以下是近低遠高。
關於透視,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有點難理解,那麼也不要急於一時,咱們可以在學習寫生的過程中去慢慢體會,只要在實踐過程中才能更容易理解,練習的過程就會潛移默化的收穫。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就此淺談個人拙見,不對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