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暑熱漸消,諸暨市山下湖鎮廟沿塘生態河道邊,散步觀景的村民和遊客越來越多。間或有白鷺在水面蹁飛,按照河蚌造型設計的亭臺與融入珍珠元素設計的親水平臺頗具時尚感……這一派新景觀,與百米開外的華東國際珠寶城遙相呼應。
8月30日午後,山下湖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趙繼君再次踏上廟沿塘的巡河路。「現在真當漂亮!兩三年前,這個季節的河道經常大面積渾濁,別說有白鷺棲息,去珠寶城購物的遊客都不會停下來瞧瞧。」聽到群眾這樣的回應,趙繼君很是欣慰。
趙繼君自2016年8月起擔任廟沿塘鎮級河長。當時,這條2.7公裡長的河流水質為IV類,氮磷指標偏高。「這與我們鎮的珍珠養殖模式有關。」趙繼君說,廟沿塘周邊就是五六百畝連片的珍珠養殖塘,養殖塘廢水不可避免地進入到廟沿塘,加之周邊蚌肉加工廠燒蚌殼產生廢料,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
位於「珍珠之鄉」集鎮中心的這條門面河道,考驗著鎮黨委、政府直面產業綠色轉型的決心。「產業要發展,但不能以損害環境為代價。」在環境倒逼下,2017年下半年,山下湖鎮作出了退養還湖的決定,趙繼君和鎮幹部們對廟沿塘周邊傳統模式的養殖戶進行退養勸導,並取締了附近的河蚌加工廠,對連片水域水質進行集中整治。
退養完畢後,廟沿塘水質提升為III類。「治理河道,要念好『管、治、保』三字訣。去年,我們把它作為展現珍珠小鎮新面貌的重要節點進行管理,投資2000多萬元開展生態河道工程建設,按照珍珠小鎮設計元素建設時尚的遊步道、親水平臺,配栽美人蕉、燕尾草等植物。」趙繼君說,目前,珍珠小鎮客廳和珍珠文化街區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廟沿塘在每張圖紙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景觀配套。
如今,廟沿塘生態河道工程已基本完工,趙繼君的河長職責卻並未減輕。在當天的巡河過程中,趙繼君發現河道及河岸邊有少許垃圾,隨即撥通了西楊龍村村級河長錢洪兔的電話,要求及時處理。沒多久,河道保潔員便帶著工具將垃圾清理完畢。
「廟沿塘可謂見證了山下湖珍珠產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是山下湖珍珠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趙繼君說,把廟沿塘打造成展示珍珠小鎮美麗形象的窗口依然任重道遠,「我們將繼續念好三字訣,推動治水常態長效,促進水環境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