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2020-12-06 華龍網

「十幾年前仙女山閉塞偏遠,我在山上種地一年收入不過兩三千元。現在仙女山已經建成大景區,我辦起了小旅館、脆桃園,還開上了小車,真是今非昔比」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村民曹世蘭感慨地說。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慶仙女山區依靠山水做起脫貧致富的大文章,在「山」字經裡實現了加快奔小康。仙女山鎮之變,從窮鄉僻壤到度假勝地,該地不僅成為重慶市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的生動實踐。作為重慶渝東南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也將集天坑地縫、草原森林等多種自然景觀於一體的武陵山區,在脫貧致富中建設得更加生態宜人的生態樣板。

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近年來,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學好「兩山論」、走實「兩化路」,著力推動發展觀念轉變、產業綠色轉型、生態財富轉化,做大山地高效農業、做強山地特色旅遊,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做大金山銀山價值,加快奔小康。通過念好「山水文字」將曾經群巒疊嶂、山高谷深一一打通,讓難以逾越的大山困住了當地群眾的致富路變得通達,而且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當地6個區縣目前均實現整體脫貧摘帽,55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在小康路上越走越歡暢。

如何念好「山」字經,助力山區加快奔小康?山區資源要在保護基礎上更好利用,這樣才能在鞏固戰貧成果上不退步。就如長江南岸的石柱縣,林木覆蓋率高達71.3%。當地順勢而為,重點發展中藥材、中蜂養殖、特色果蔬等生態產業,同時,石柱縣還傾力建設「中華蜜蜂特色小鎮」,使得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就如中益鄉華溪村村民譚登周因病致貧,村裡動員老譚加入了勞動強度不大的養蜂業。他說:「有技術員指導,還有保底收購,養蜂一年能增收幾千元。」 是當地在生態保護上下了功夫,讓他和鄉親們一起延伸甜蜜的產業鏈條。

念好「山」字經,小康之路更寬廣。重慶渝北地區用山水做文章,脫貧致富的經驗足以說明效果。鬱鬱蔥蔥的山色,更加美麗多姿,村民在山水中,不僅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的願景,而且,通過地方科學規劃的種養殖,找到了村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當前群眾說起重慶和信農業公司通過「基地+農戶」模式,發展的致富產業,個個如數家珍,黔江區的脆紅李、秀山縣的金銀花、酉陽縣的油茶、石柱縣的蓴菜……這些都是打響重慶農業名片的品牌,再加上當地用山水做好文旅融合,讓當地山地、山貨成為了小康路上的農家樂、幸福源泉。

作者:步吉莫

相關焦點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讓「軌道上的成渝經濟圈」跑出加速度
    其中,明確提出:要推動重慶、成都加快形成「高鐵雙通道、高速八車道」的複合快速通道,全力打造「多向輻射、立體互聯、一體高效」的4個「1小時交通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交通應先行。」為此,回看1月1日上午10時,相距280公裡的成都國際鐵路港和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中,汽笛聲同時響起。首列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帶著新年的新氣象一路駛向歐洲的波蘭羅茲和德國杜伊斯堡。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可貴的「上遊」擔當 可喜的「綠色」成果
    近年來,重慶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行動計劃,著力打造「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2020年重慶數字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17%以上、佔全市GDP比重超過25%,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與此同時,搶抓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全力推動更高水平開放。
  • 【脫貧攻堅】土家大寨村古風猶存:守著「靜土」 念好「山」字經
    記者本月跟隨「武陵山鄉美·齊力奔小康——聚焦重慶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暨民族團結進步新風貌」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土家大寨村,眼前一幢幢保持完整的土家吊腳樓依山而建,古樹高大蒼翠,小橋婉約玲瓏,古橋、古井穿插其間,閒庭靜院古風猶存,叫人樂不知返。大寨村村支部書記楊小芳介紹,大寨村村原名「鬼板溪」,後改名為「黑虎寨」,清末更名為「大寨」,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書寫勇攀科技...
    「奮鬥者」號的研製成功,顯著提升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技術裝備能力和自主創新水平,推動了潛水器向全海深譜系化、功能化發展,為探索深海科學奧秘、保護和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提供了又一利器,為引導公眾關心認識海洋、提升全民海洋意識、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勠力同心答好疫情「冬季大考」考題
    不過,好在疫情防控積累了大量經驗、醫療衛生體系不斷完備、防疫科學防禦機制健全,從疫情發現到「清零」的速度不斷加快,能夠為人民群眾打造堅固不破的生命屏障。防疫容易,防「人心」難。可以說,在疫情「冬季大考」路上,公眾需要的還是重視和緊繃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弦,保持一顆謹慎之心和規勸之心,少集聚、多通風、勤洗手、戴口罩等疫情防控常規操作「一樣都不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做好「三到」推進人口普查工作
    只要人人都用心做好這「三到」,就一定能高質量完成這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到」是對普查工作的基本尊重。本次普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每一位公民都應在規定的時間裡接受普查人員的上門調查,認真履行好為國家「摸清家底」的神聖而光榮的職責。「少我一人,無關緊要」的思想絕對要不得;「我很忙,要等我有空了再來普查」的想法更是對普查人員的極大不尊重。
  • 鎮沅:念好「山」字經,釀出致富蜜
    當地村民朱文春告訴記者,他們家有300多(桶)蜂養在山裡面,一年下來能有五六萬的收入。村民們養蜜蜂,都是傳統粗放型養殖,主要靠的就是山裡的自然環境,因為環境好,野花多,所出的蜂蜜品質高,價格能賣到100元至160元每公斤,比市場平均價高出不少,並且銷路也不愁,坐在家裡就有人上門收蜜。
  • ...第一步,兩江新氣象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者助力「兩江速度」
    邁好第一步,兩江新氣象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者助力「兩江速度」 2021年01月06日 11:44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 「追著」雉雞奔小康
    &nbsp&nbsp&nbsp&nbsp「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雉雞養殖戶大多陷入困境,合作社投入了5000多萬元形成一產和三產聯動的模式,希望以此幫助養殖戶走出困境、致富增收,一起過上小康日子。」有著25年雉雞養殖經驗的上海紅豔山雞孵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理事長袁紅豔說。
  • 「家門口」上國際大學 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今年招生200名
    華龍網6月12日15時30分訊(張華)日前,重慶理工大學發布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招生計劃,據了解,該項目是韓國科學技術院(簡稱KAIST)和重慶理工大學(CQUT)聯合舉辦的經教育部正式審批的中韓合作辦學項目。今年,將有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在本科第一批次招收200名學生。
  • 洛陽汝陽:養殖水蛭奔小康
    目前該基地已帶動當地貧困家庭70多人就業,下一步將對周邊貧困戶進行培訓,吸納更多人通過養殖水蛭奔小康。據介紹,水蛭俗稱螞蝗,加工成藥品可治療多種疾病,水蛭提取物還可製成療效奇佳的美容藥品。目前該基地已帶動當地貧困家庭70多人就業,下一步將對周邊貧困戶進行培訓,吸納更多人通過養殖水蛭奔小康。據介紹,水蛭俗稱螞蝗,加工成藥品可治療多種疾病,水蛭提取物還可製成療效奇佳的美容藥品。
  • ​微光丨 「脫貧,一個人都沒落下!」彝族老村長的心裡話
    ​微光丨 「脫貧,一個人都沒落下!」  「每次生豬出欄後,貧困戶每戶分紅3000元,  非貧困戶每戶分紅1500元,  我覺得對於我們家裡來說生活方面就夠啦」  特口甲谷村的老村長土比阿地第一個報名
  • 《問答神州》:怒江如何念好「山字經」?
    鳳凰衛視:怒江如何念好「山字經」?「怒江花谷」正在打造中,到時候,大峽谷的滿目蒼翠將會變成山花爛漫,我們不禁期待日後有機會專程來怒江旅遊看花。 2017年,獨龍江曾「閉關修煉」,2019年9月30日又重新開放給遊客旅人。欄目組在2015年曾到訪過獨龍江。此行再去,我們發現去獨龍江的沿線公路煥然一新。以前坑窪難走,現在卻變成交通、休閒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模式,令我們大為感嘆。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未來可期 揚帆起航再出發
    黨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如今,隨著「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的「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期。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進步。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期,更是一個整裝再出發的時期。
  • 【地評線】紫金e評:開展綜合風險普查,提高自然災害防範能力
    【地評線】紫金e評:開展綜合風險普查,提高自然災害防範能力 編輯:王佳堯    來源:中國江蘇網    2020-06-10 17:45
  • 【我的小康是咋奔出來的】自強不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90後思政...
    ,對著鏡子千百次地練習;寒來暑往騎自行車上學路上,背著詩詞;在大學裡當圖書管理員,解決學費問題的兼職。終於,當他有了工作的那一刻,他覺得家庭都有了奔小康的希望……&nbsp&nbsp&nbsp&nbsp我們總是對歷經滄桑依然健行不息的人稱為「歸來依舊是少年」,而依然就是少年的劉強,小小年紀卻用自己真實生活經歷,告訴自己的學生,人格魅力與知行合一才是思政課的真意:教師有血有肉、有情有義,與學生一起說、一起笑、一起玩、一起學、一起成長,理想信念便獲得了無窮的量和成功
  • 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中新社雲南昭通7月30日電 (記者 萬淑豔)要在2020年全面脫貧,中國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團,走進長江上遊地區的雲貴高原,探究曾經「中國最窮地區」的脫貧攻堅路。
  • 青春,在奔小康路上閃光
    「今年出的一批鴯鶓苗已銷往安徽、福建、河南等地,這是養殖場首次獲得較大收益。」對於這次出苗,她格外看重,畢竟堅守三年來,養殖場一直處於投入端與產出端不平衡的狀態。  三年時間,如白駒過隙。是什麼原因讓這位標準的「95後」甘願默默地守候著鴯鶓?朱瀟坦言,與鴯鶓結緣,源於一次央視《致富經》節目。2015年,她與吳志寅剛建立戀愛關係,兩人第一次從電視裡見到了鴯鶓,就被深深吸引了。
  • 「地評線」紫金e評:用「綠意」和「深藍」守護美麗海洋
    「地評線」紫金e評:用「綠意」和「深藍」守護美麗海洋 時間:2020-06-07 21:20:55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