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神州》:怒江如何念好「山字經」?

2020-12-07 騰訊網

鳳凰衛視:怒江如何念好「山字經」?

生態篇

鳳凰攝製組「莉行『三區三州』」的最後一站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怒江中遊。提起怒江,我們不由得想起70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強渡怒江戰役,和那些跋山涉水、為國捐軀的遠徵軍人。而如今,怒江依然奔騰而過,不同的是,如今兩岸已經不再有轟鳴炮火,只有安逸和平靜。

這裡有「動植物的基因庫」怒江大峽谷和山清水秀的獨龍江,有傈僳族、獨龍族、怒族等少數民族的居住地,是一個集原生態自然和小眾特色文化為一體的「秘境」。怒江的神秘恰恰是其引人入勝的原因。如今的怒江大峽谷也擁有了自己的特色。「怒江花谷」正在打造中,到時候,大峽谷的滿目蒼翠將會變成山花爛漫,我們不禁期待日後有機會專程來怒江旅遊看花。

2017年,獨龍江曾「閉關修煉」,2019年9月30日又重新開放給遊客旅人。欄目組在2015年曾到訪過獨龍江。此行再去,我們發現去獨龍江的沿線公路煥然一新。以前坑窪難走,現在卻變成交通、休閒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模式,令我們大為感嘆。

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一路沿江而行,民宅錯落地分布在兩岸。上次來訪怒江時,道路顛簸讓我們無暇他顧。但此次行駛在平坦的公路上,我們可以心情愉悅地留心欣賞沿途風景,大飽眼福。

文化篇

珠海市是怒江州的對口幫扶城市。在怒江州瀘水市,我們來到剛剛落成一年的格力小學。這所小學也是珠海援建的。2018年9月,格力小學首次招生。雖然建在大山裡,學校的設備卻很是現代化。教師們都是從廣東輪調過來,學校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程和活動。我們看到男孩女孩們在廣東專業足球教練的帶領下練習足球。他們說,他們的夢想是進入國家隊踢比賽。美術老師則表示,這些大山中的傈僳族孩子的想像力更不受束縛,更有創造力。

在福貢縣,我們拍攝了託坪村易地搬遷點。這是國務院時任副總理汪洋曾徒步近2小時考察的地方。如今,社區內有小學、醫務室,作為「直過民族」的村民們在山腳江邊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

你或許聽說過草果,或許也聽說過草果編,但你聽說過草果香水嗎?怒江特產草果,果實可以藥食兩用,經濟價值高。但草果杆曾被當地人視作「百無一用」,成堆地廢棄。如今,怒江人民研究出把草果杆開絲做成編織品的工藝,草果枕頭、草墊、編織包、草編鞋都是他們的巧手作品,仔細聞還有淡淡的草果清香。現在怒江人民在嘗試利用草果開發日化品,比如草果香水、草果洗面奶、草果香皂等。小小一顆草果竟能幫助怒江走上脫貧道路。

相關焦點

  • 雲南生態環保故事(2)| 雲南貢山:念好山字經,使特色生態產業成為...
    雲南生態環保故事(2)| 雲南貢山:念好山字經,使特色生態產業成為群眾的「綠色銀行」 2019-11-21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中新社雲南昭通7月30日電 (記者 萬淑豔)要在2020年全面脫貧,中國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團,走進長江上遊地區的雲貴高原,探究曾經「中國最窮地區」的脫貧攻堅路。
  • 黔江:念好「山字經」 打好「特色牌」
    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互促雙贏充分發揮武陵山區山清水秀的生態優勢,結合生態扶貧要求,念好「山字經」、打好「特色牌」,深入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推動山地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總量管控、用途管制制度,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實施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完善電動汽車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慶仙女山區依靠山水做起脫貧致富的大文章,在「山」字經裡實現了加快奔小康。仙女山鎮之變,從窮鄉僻壤到度假勝地,該地不僅成為重慶市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的生動實踐。
  • 【海西州】念好「四字經」推進實施人才強州戰略
    近年來,海西州堅持把「黨管人才」作為實施「人才強州」戰略的重要指導原則,通過念好「育、用、引、管」四字經,有效促進了人才工作健康發展和人才隊伍全面建設。  一、創新方式育人才。一是在黨政人才的教育培訓方面。
  • 臨滄三岔河鎮:念好山字經 收穫「金山銀山」
    臨滄市鳳慶縣三岔河鎮念好山字經,做活水文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守住綠水青山,收穫金山銀山,走出一條保護優先、生態惠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生態制度初步建立。制定並實施了《三岔河鎮創建生態文明鎮規劃實施方案》,開展了自然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自然資產離任審計工作。
  • 鎮沅:念好「山」字經,釀出致富蜜
    當地村民朱文春告訴記者,他們家有300多(桶)蜂養在山裡面,一年下來能有五六萬的收入。村民們養蜜蜂,都是傳統粗放型養殖,主要靠的就是山裡的自然環境,因為環境好,野花多,所出的蜂蜜品質高,價格能賣到100元至160元每公斤,比市場平均價高出不少,並且銷路也不愁,坐在家裡就有人上門收蜜。
  • 念好山字經 做好山文章
    屏邊縣立足山區實際,挖掘山潛力,念好山字經,做好山文章,把發展產業作為山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根據不同海拔帶、自然環境,科學布局各項產業,堅持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牧則牧的原則,突出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
  • 怒江金絲猴數量有較大幅度增長
    本報訊(記者 李壽華) 今年4月中旬,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片區工作人員在野外跟蹤監測怒江金絲猴時,發現猴群中有多隻小猴,並拍到了猴媽媽懷抱猴寶寶的珍貴影像。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副局長王新文介紹,瀘水片區怒江金絲猴家域比較完整,猴群數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之前通過觀察監測,確認高黎貢山東坡有70多隻,西坡有100多隻。
  • 神秘東方大峽谷-怒江大峽谷
    冬春季節的大峽谷,景色更加迷人,你可以看到怒江猶如一條碧藍的玉帶環繞著怒江大峽谷,恰 似一位溫情的少女正等待著遠方的阿哥前來相會。地理位置在雲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內。走進怒江大峽谷,你就來到了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和最原始古樸的東方大峽谷。
  • 怒江大峽谷的草果紅了
    新華社昆明11月9日電題:怒江大峽谷的草果紅了  新華社記者趙珮然、楊靜  怒江大峽穀雨季剛過,三河村傈僳族脫貧戶李興明家忙著起新樓。眼瞅著草果產季將近,李興明站在院裡,催促工人加緊施工。  「草果熟了,就沒空管蓋房子咯。」62歲的李興明和其他村民一樣摩拳擦掌,想在草果季大幹一場。
  • 探訪怒江金絲猴棲息地:保護困難重重 數量穩步增長
    田應平 攝   中新社怒江6月3日電 (陳靜 李曉琳)眼睛圓又大、唇厚,通體近乎黑色,耳部和頰部有小撮白毛……3日早9點,行動敏捷、性格溫順的怒江金絲猴「黎黎」正在享用飼養員送來的早餐。
  • 治多:念好「致富經」唱活「草山戲」
    如今,投資3450萬元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門禁、保護站建設項目已經完成,黑土灘治理、草原(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項目完工,既是民兵,也是生態管護員的牧民們巡護著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全面推行三級河長制,完成治多縣境內河湖名錄登記報備;投資580萬元的城區綠化工程全面完工,美麗鄉村、城區亮化和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全面跟進。
  • 【委員心裡話】周運超:念好「山字經」 因地制宜發展木本油料產業
    周運超認為,發展木本油料產業要站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科學謀劃、合理布局  周運超認為,要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整合林業、農業、發改、扶貧、水利、經信、科技等部門項目,統籌退耕還林
  • 來自脫貧一線的聲音日記:傈僳族的「溜」「鳥」經
    來自脫貧一線的聲音日記:傈僳族的「溜」「鳥」經 03:40來自脫貧一線的聲音日記:傈僳族的「溜」「鳥」經03:41來自新華社客戶端大家好,我是新華社記者屈彥,我們跟隨「流動的聲音博物館」大篷車來到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的第二天,一首當地樂隊彈唱的祝酒歌
  • NGO「怒江保衛戰」逆轉?
    2003年11月底,在泰國舉行的世界河流與人民反壩會議上,汪永晨和其他中國民間環保NGO為宣傳保護怒江在眾多場合奔走遊說,最終促成60多個國家的NGO以大會的名義聯合為保護怒江籤名。此聯合籤名最後遞交給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此專門回信,稱其「關注怒江」。
  • 脫貧攻堅路上 他這樣念好「山字經」
    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 2018年,德宏州應急管理局決定把優秀幹部派往掛鈎扶貧點盈江縣弄璋鎮古裡卡村。鄭定璽主動前往,並擔任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做到了單位工作和駐村工作兩不誤,贏得了村民信任。
  • 雲南現怒江金絲猴新種群 中國境內落實數量約170隻
    原標題:雲南發現怒江金絲猴新種群 中國境內已落實數量約170隻  中新社昆明9月21日電 (記者 馬騫)「以前我們一直都覺得,怒江金絲猴似乎只在高黎貢山主山脈西坡生存。
  • █ 神州地球 █ 神州地球公眾號,神州地球地圖下載,神州地球軟體安裝教程
    ↑ 點擊上面藍字馬上安裝 ↑
  • 怒江-薩爾溫江水電開發引發的多方面爭議
    ——本報記者 尹鴻偉 攝中國國內對是否開發怒江仍爭論不休,其一直是發展與保護爭端的一個典型案例,有關問題甚至已波及到下遊薩爾溫江,成為國際性話題。發源於中國境內的怒江流入東南亞後被稱為薩爾溫江,其由北向南流經緬甸並在泰國西北部與緬甸交界段形成界河,又經緬甸流入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