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念好「山字經」 打好「特色牌」

2020-12-06 中國網

近年來,黔江區推動創建各項工作,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各項創建指標全部達標,滿足創建考核要求。清新清涼、綠色低碳、宜居宜業、天藍地綠的美麗黔江如畫呈現。

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互促雙贏

充分發揮武陵山區山清水秀的生態優勢,結合生態扶貧要求,念好「山字經」、打好「特色牌」,深入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推動山地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面落實總量管控、用途管制制度,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實施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完善電動汽車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工業、農業、畜牧業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94.8%、秸稈綜合利用率92%,規模養殖場糞汙綜合利用率88.7%。

調整優化「產業進山、產品出山」的山地農業結構,大力發展山地特色效益農業,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創新「十個一」模式,建成「桑+菌+雞」「稻+魚+泥鰍」等高標準立體農業基地5.08萬畝,鞏固發展「3+X」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糧經比由70:30調整至40:60;蠶桑產業扶貧效果明顯,蠶繭產量連續9年重慶市第一,帶動2300餘貧困人員蠶桑務工,2019年蠶農售繭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12.4%,養蠶戶戶均實現售繭收入2.043萬元。此外,獼猴桃、脆紅李等產業發展效益明顯,獲評「中國獼猴桃之鄉」「中國脆紅李之鄉」。

圍繞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大觀園,成功打造中國首個土家生態博物,擁有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3項,「武陵田園·黔江人家」「雲上水市」「武陵天尊」等鄉村旅遊品牌持續打響,「旅遊+扶貧」效益整合,全方位形成「開放旅遊+精準扶貧」的旅遊益貧模式,帶動10餘萬群眾吃上「旅遊飯」,山地特色效益農業、「生態+民俗」旅遊已成為黔江群眾脫貧攻堅緻富的重要渠道。

打造武陵山區生態安全屏障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紮實推進中央環保督查問題整改,大力實施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統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夯實築牢武陵山生態安全屏障。狠抓大氣汙染防治,確保「天更藍」。全面加強揚塵和機動車尾氣排放治理,堅決取締淘汰落後產能和汙染企業,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落實揚塵控制「十項規定」,開展禁止髒車入城專項行動,3個免費洗車場日均衝洗3000輛以上,成功創建5條揚塵控制示範道路。深入推進餐飲油煙和夜市燒烤經營油煙治理,在全市率先推廣夜市燒烤油煙淨化車,完成90家社會餐飲業、40家機關食堂油煙治理。

系統推進「三水」共治,確保「水更綠」。 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落實三級河長392名。捨棄每年超過5千萬元的旅遊收入,果斷取締小南海湖面旅遊,確保充分發揮溼地生態功能和地質遺蹟功能;取締關閉阿蓬江網箱養魚和黔江河畜禽養殖,推進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實施阿蓬江「一江兩岸」綠化美化行動,阿蓬江水質常年保持II類以上,其中2019年有7個月水質達到I類,阿蓬江成功入選「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

持續推進土壤和噪聲汙染防治,確保「土更潔」、「夜更靜」。 嚴守616平方公裡的生態保護紅線,強化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管護水平,大力實施大堡石灰巖和棕樹坪石灰巖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

以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為契機,發動公眾廣泛參與,打造生態環境共建共享共治社會治理新格局,保護武陵好山好水,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清新美麗黔江。通過報紙、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等全媒體宣傳報導,發動全民參與「共同行動」,順利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城市垃圾分類示範比例達35%,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10個,全區138個行政村已全部得到有效治理。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25%,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100%。

阿蓬江鎮黃連村等7個村獲批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第一批綠色村莊,阿蓬江鎮、濯水鎮、小南海鎮等3個鎮成功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汙水、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7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95.65%。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提升綠色生活水平。(費玉瓊)

相關焦點

  • 雲南生態環保故事(2)| 雲南貢山:念好山字經,使特色生態產業成為...
    雲南生態環保故事(2)| 雲南貢山:念好山字經,使特色生態產業成為群眾的「綠色銀行」 2019-11-21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問答神州》:怒江如何念好「山字經」?
    鳳凰衛視:怒江如何念好「山字經」? 這裡有「動植物的基因庫」怒江大峽谷和山清水秀的獨龍江,有傈僳族、獨龍族、怒族等少數民族的居住地,是一個集原生態自然和小眾特色文化為一體的
  • 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中新社雲南昭通7月30日電 (記者 萬淑豔)要在2020年全面脫貧,中國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團,走進長江上遊地區的雲貴高原,探究曾經「中國最窮地區」的脫貧攻堅路。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慶仙女山區依靠山水做起脫貧致富的大文章,在「山」字經裡實現了加快奔小康。仙女山鎮之變,從窮鄉僻壤到度假勝地,該地不僅成為重慶市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的生動實踐。
  • 念好山字經 做好山文章
    9月16日,「未摘帽貧困縣脫貧攻堅」 主題採訪活動中央媒體A線記者走進了屏邊縣玉屏鎮,採訪當地產業扶貧的特色。屏邊縣立足山區實際,挖掘山潛力,念好山字經,做好山文章,把發展產業作為山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根據不同海拔帶、自然環境,科學布局各項產業,堅持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牧則牧的原則,突出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
  • 臨滄三岔河鎮:念好山字經 收穫「金山銀山」
    臨滄市鳳慶縣三岔河鎮念好山字經,做活水文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守住綠水青山,收穫金山銀山,走出一條保護優先、生態惠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生態制度初步建立。制定並實施了《三岔河鎮創建生態文明鎮規劃實施方案》,開展了自然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自然資產離任審計工作。
  • 帶你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路」,唱響「振興曲」
    讓我們來看看新一輪受助母親都是誰吧——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奏響扶貧好聲音 可是,黃祖妹除了打一些零工,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2020年7月,在鎮計生協會幫助下,夫婦倆在千畝高優獼猴桃產業園有了穩定的收入,勤勞肯幹的黃祖妹在獼猴桃基地忙活,培土、除草,施肥,打農藥,天旱時澆水,雨水多時挖溝排水,出工一天150元;彭昌恆則到公司的養豬場幫忙,每月也有一兩千元工資。雖然不停地忙碌著,但能增加家裡的收入,又能照顧孩子和丈夫,黃祖妹的臉上多了許多笑容。
  • 【海西州】念好「四字經」推進實施人才強州戰略
    近年來,海西州堅持把「黨管人才」作為實施「人才強州」戰略的重要指導原則,通過念好「育、用、引、管」四字經,有效促進了人才工作健康發展和人才隊伍全面建設。  一、創新方式育人才。一是在黨政人才的教育培訓方面。
  • 鎮沅:念好「山」字經,釀出致富蜜
    當地村民朱文春告訴記者,他們家有300多(桶)蜂養在山裡面,一年下來能有五六萬的收入。村民們養蜜蜂,都是傳統粗放型養殖,主要靠的就是山裡的自然環境,因為環境好,野花多,所出的蜂蜜品質高,價格能賣到100元至160元每公斤,比市場平均價高出不少,並且銷路也不愁,坐在家裡就有人上門收蜜。
  • 脫貧攻堅路上 他這樣念好「山字經」
    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 2018年,德宏州應急管理局決定把優秀幹部派往掛鈎扶貧點盈江縣弄璋鎮古裡卡村。鄭定璽主動前往,並擔任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做到了單位工作和駐村工作兩不誤,贏得了村民信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桑蠶養殖 重慶黔江致富有「絲」路
    田建的脫貧之路,是黔江困難群眾在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用勤勞的雙手、頑強的意志,發揚「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黔江精神開創明天的鮮活事例。不難看出,黔江區現有的產業發展規模和未來思路謀劃,呈現的是以村域為單元的循環、立體、多元產業模式。
  • 聯想一手好牌打稀爛!看到做的這件事情後,網友:涼吧!
    我國很多企業雖然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但其實早就已經走進了全球市場,並且混得風生水起,其中華為和聯想就是其中的巨頭之一,不過這幾年關於聯想的處境卻比華為要差的太多,甚至在網上飽受人們的爭議和臭罵!聯想作為曾經的國產科技大哥大,在國內有著無法撼動的地位,其他華為小米等等廠商都只能夠算是小弟,但是這幾年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特別是從18年5G專利爭奪戰的時候,將關鍵一票給了高通,激怒了很多國人!
  • 治多:念好「致富經」唱活「草山戲」
    可以說,治多既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又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穩步提高脫貧質量,切實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雙贏」發展道路。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算生態帳、打生態牌、吃生態飯。
  • 跨過城市大峽谷 穿過最長風雨橋 山馬最美賽道看重慶黔江
    &nbsp&nbsp&nbsp&nbsp華龍網11月23日20時訊(記者 王思洋)再過2天,2017年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重慶黔江站就將在重慶市黔江區鳴槍開跑,此次賽事串聯起黔江區的精華景區,處處皆景,稱得上是「最美山馬賽道」。
  • 重慶黔江「五大行動」奏響生態環保最強音
    在對影響玫瑰灣小區及其周邊最大的噪音汙染源進行徹底整治的同時,重慶黔江區環保局還指導玫瑰灣小區物業公司按照《安靜居住小區考核指標和評分標準》,對小區的硬體設施進行配備,並按管理指標相關資料進行整理,目前經自查已全部符合創建標準,已申請市環保局驗收。  從不堪噪音襲擾到爭創市級「安靜小區」,玫瑰灣小區的嬗變是重慶黔江區去年著力推進「寧靜行動」的重要舉措和真實寫照。
  • 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脫貧攻堅路上 他這樣念好「山字經」
    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2018年,德宏州應急管理局決定把優秀幹部派往掛鈎扶貧點盈江縣弄璋鎮古裡卡村。鄭定璽主動前往,並擔任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做到了單位工作和駐村工作兩不誤,贏得了村民信任。協調資金20萬元,發展古裡卡村農家樂,打造傈僳族特色飲食產業,盈江縣人社局在古裡卡村舉辦農家樂廚師培訓班,培訓合格廚師22名。充分利用古裡卡村老寨山林土地資源,以黨員帶頭,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組織貧困群眾發展核桃、草果、堅果等產業。目前,老寨生產基地種植草果650畝、核桃2100畝、堅果1800畝、西南樺12000畝,杉木3000畝。
  • 【委員心裡話】周運超:念好「山字經」 因地制宜發展木本油料產業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洪英傑)「木本油料產業綜合效益好、產業鏈條長、市場空間廣、風險相對小,在我省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有潛力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勢產業。」  周運超因此建議,發展木本油料產業要站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科學謀劃、合理布局,在全省形成東油茶、西核桃的發展格局,將木本油料產業培養成為貴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優勢產業,「要推動規模經營、完善產業鏈條、打造貴州品牌,堅持生態、健康的高中端市場定位,依託本地優良品種,打造貴州木本油料產品戰略品牌,申報一批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提高品牌影響力。」
  • 恰十年再出發:黔江機場迎來通航十周年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張健 報導:11月22日,黔江機場迎來了通航1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極具裡程碑意義的日子裡,回眸十年前的11月22日,隨著一架空客A319飛機在黔江機場平穩降落,從此拉開了黔江機場通航的序幕,56萬黔江兒女20年的飛天夢變為了現實。
  • 灌雲:王圩村建設美麗鄉村巧打三張牌 - 連雲港市人民政府
    一是巧打資源牌,產業引領。王圩村原是叮噹河故道,加之緊靠大伊山,土地含沙含磷成份高,適合瓜果生長。2007年,部分農民試種西瓜,一舉獲得成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9年西瓜面積突破1500畝,僅此一項人平收1000元,吃王圩西瓜成了時尚。2009年舉行首屆王圩西瓜節,到2016年已成功舉辦了8屆,以瓜為媒,拉動了經濟快速發展。
  • 黔江機場1月15日起開通廣州=黔江=重慶航線
    海南航空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8日16時訊(邱小雅)今(8)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獲悉,海南航空自2021年1月15日起將開通重慶=黔江=廣州航線,每周一、三、五、七運行四班,由波音737系列機型執飛,開航初期重慶至黔江單程低至150元起,黔江至廣州單程低至310元起,現均已開始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