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基礎設施建設?日前,重慶市政府印發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其中,明確提出:要推動重慶、成都加快形成「高鐵雙通道、高速八車道」的複合快速通道,全力打造「多向輻射、立體互聯、一體高效」的4個「1小時交通圈」。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交通應先行。」為此,回看1月1日上午10時,相距280公裡的成都國際鐵路港和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中,汽笛聲同時響起。首列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帶著新年的新氣象一路駛向歐洲的波蘭羅茲和德國杜伊斯堡。從此,成渝兩地開行的中歐班列全部冠以「成渝」名號,再不分彼此。
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是一個由重慶和成都共同創立的全新中歐班列品牌,它作為一條聯結成都、重慶和歐洲的重要通道,不僅翻開了中歐班列發展的新篇章,更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標誌著「成渝雙城經濟圈」開始由區域深層次變革向廣度深度進一步拓展。
「成渝雙城經濟圈」是推動形成中國區域錯位發展新格局的重要環節,也是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大增長極之後,中國西部啟動建設的又一最新增長極,更是為使成渝地區能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如今,令人可喜的是,僅僅截止2020年前三季度,「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就增長了2.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而成渝兩地中歐班列自開行以來,就相繼招引博世、保時捷、寶馬、盒馬、達能、LG、康佳、玉湖等百億級分撥中心項目紛紛落地,不僅更加有效保障了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揮了國際樞紐通道的規模效應和貿易集成的帶動效應,還有效打破了人們以往那種選擇居住和工作地點時的心理界限。「成渝雙城經濟圈」煥發出了巴山蜀水的勃勃生機。
當然,事實上,也正如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陸銘所言,「城市的單體發展已經很有局限了,今天的中國到了以城市群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格局的階段。」換言之,這個時候,以「一體化」和「打破行政壁壘」為基本概念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才是帶動未來主流經濟發展的「核動力」。
總之,「兄弟情深,責任如山。」成渝兩地如同是一朵花上的兩個花瓣,雖然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只要我們成渝兩地人民執著堅守,一張藍圖幹到底,攻堅克難、接續奮鬥,「軌道上的成渝經濟圈」就會跑出加速度。
作者:呂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