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餘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終於迎來自己的電離子推進發動機

2020-12-04 谷火平觀察

四十餘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終於迎來自己的電離子推進發動機

發動機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國人心中常年的痛。以前我國由於基礎薄弱、資金缺乏、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發動機行業長期落後於發達國家。2008年後,我國發動機開始進入爆發期,陸、海、空三軍開始全面裝備國產發動機。目前我國已在陸軍坦克用、海軍水面艦艇/常規潛艇用發動機上超過俄羅斯,在航空發動機上也處於緊跟的階段。而令我們驕傲的航天人,當然也不甘落後,我國衛星用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LIPS-200電離子推進發動機,隨著實踐13號衛星的發射,也取得了成功。我國電離子推進系統實驗設備

我國電離子推進系統採用氙離子推力器,是把衛星太陽帆板轉化的電流升高到上千伏,將氙氣電離,然後將這些電離子通過加速柵極噴射而獲得推力,其燃料使用效能比常規發動機提高10倍。以前的衛星使用的是常規的化學燃料,燃料重量佔衛星重量比例很大,比如一顆5噸的通信衛星,其燃料重量就接近3噸;而如果使用電推進技術,只需300公斤就可以了。電推進系統可以大大減輕衛星重量和體積,提高定位精度,並延長工作壽命。如果以前的衛星發射平臺只能發射一顆通信衛星,則現在可以發射兩顆,一次發射可節省費用5000萬美元左右;而同樣體積下,則可以安裝更多的轉發器,大大提高經濟效益。

歐洲採用電推技術的SMART-1太空飛行器

可能有人要問了,既然這發動機這麼好,我國航空發動機可不可以用呢?目前是不可以的,因為推力太小了。航空發動機一般推力在5-25噸範圍,也就是50-250KN(千牛)範圍,而電推發動機的推力目前只有20-200mN,也就是不到1N。這種推力也就能託起幾張紙罷了。只所以能在衛星上使用,是因為太空為真空狀態,沒有阻力,可以通過不斷加速把速度提高到一個很高的狀態。我國目前使用的電推系統直徑200毫米,單臺推力40mN,比衝3000秒,壽命達10000-15000小時。

說起來,我國電推發動機起步並不算晚。1974年,我國提出研究電推進技術的構想;1978年,由航天510所研製的我國第一臺新型電離子推進發動機試驗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但在隨後的20來年裡,因為缺乏項目的支持,該技術一直處於缺乏經費的狀態。這屬於時代的悲劇,很多時候無可奈何。與此有相似狀況甚至更慘的還有航空發動機、大型運輸機、核潛艇等著名的項目。但該所領導高瞻遠矚,相信這項技術會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所以節衣縮食擠出經費,保證了研究隊伍不散、研究項目不斷。時至今日,歷經43年,整整3代人,終於迎來了春天,結出了碩果。航天人是嚴謹的,與航空的太行發動機因試驗時間太短造成定型後出現大量問題不同,該所認為,航天是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所以他們要確保萬無一失。該所經理介紹,LIPS-200電離子推進發動機前後經歷了12000小時的試驗,於2012年在「實踐9號」上的第一次試飛中就取得了成功。

電推進技術無疑具有廣闊的前景,但由於目前推力小,單純依靠電推來實現軌道轉移需要時間較長,所以目前國際上主要採用混合動力技術,就是在進入軌道前用常規燃料發動機,保持軌道運行用電推發動機。我國實踐13號衛星使用的也是這種方式。但使用全電推無疑是未來的大趨勢,美國在2015年已經成功使用了全電推技術。我國的全電推技術也在快速發展中,將於2020年開始使用,其推力也將變得更大。

作者:晨曦尋夢

相關焦點

  • 普京終於鬆口了,價值2000億技術轉讓給我們,太空探索迎來新機遇
    任何一項高端技術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它必定是經歷過無數人的不懈努力,才能獲得技術上的突破與成功,無論是俄羅斯還西方國家,所獲得的現在最先進的技術,無不是他們幾代人努力的結果。當然,我們還有一些不足,就發動機技術,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跟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一直以來,我們希望獲得西方在技術上的支持,直到今天也未能實現,特別是我們希望獲得俄羅斯最新的航發技術,俄羅斯在航發領域其技術長期居於世界前列。最近從俄羅斯方面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俄羅斯計劃將價值2000億的技術轉讓給我們,對我們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 我國研發國產發動機,擺脫技術限制
    而在我國現在發展的如火如荼的航空領域,其實也曾經歷過來自別的國家的技術封鎖,其實原因就在於,當時我們的中國技術並沒有達到可以獨立生產航天發動機的能力,而發動機對於太空梭來說,可謂是心臟的重要位置,而我們中國也只能被別人扼住了心臟,所以在航天技術領域才會一直依靠別的國家。
  • 霍爾發動機關鍵技術被突破,中國彎道超車歐美,多項技術全球首創
    霍爾推力器是目前掌握的最為先進的電推進發動機,基本都是被用在火箭發動機上,常用在周期長的太空飛船和在軌衛星的推進調控。它的優勢就在於,無需消耗任何的燃料,它的動力來源於氙,利用電磁場加速約束電離子,最終靠著環境產生高速離子以及電離推進劑,為霍爾推力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 她用手裡的焊槍讓我國600臺發動機重生!美國專家:這不可能
    她就是在飛機的最核心零部件,也就是我們日常所稱飛機的心臟部位的的「主刀醫師」——孫紅梅,而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的600臺發動機由此得以重生,而對此美國的專家則認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而航天發動機在日常的使用過程當中肯定會出現磨損或者其他的一些情況需要修理修復,而對於修理發動機等同於對人的心臟進行手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步驟。孫紅梅憑藉著自己在20多年的維修生涯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已經為我國修理了超過600多個航空發動機,使得這使600多個發動機不斷煥發出光彩、實現自己的效用。
  • 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發展情況探討
    這是2020年中國人民奪取新冠肺炎疫情勝利的生動寫照,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亦是如此。 建國之初,黨中央、毛主席高度重視航空工業,新中國航空工業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在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航空工業在國防建設上總是佔據領先地位。
  • 如果人站在離子推進引擎後面會發生什麼?
    否則帶電離子會沾滿整個推進器表面和太空飛行器,發動機內部也會積累電子產生靜電,造成各種麻煩。在實際運用中考慮到汞離子的強腐蝕性,現在使用的推進劑大多使用惰性氣體氙。(就是我們汽車氙氣大燈裡的那種惰性氣體)。
  • 大批烏克蘭專家來中國後,終於傳出一個大捷報,發動機迎來轉折點
    圖為國產矢量航空發動機此前,曾有大批烏克蘭專家來到中國進行科研工作,近日終於傳出一個大捷報,國產航空發動機迎來了矢量推力技術獲得重大突破的轉折點,對此有網友表示好奇,中國航發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和來華烏克蘭專家關係大嗎
  • 時速超11萬公裡,我國最新霍爾推進器將航天發動機帶入中國時代
    中國航天科技801所最新研製的霍爾推進器在持續高達8小時的點火,連續超30次的點火次數,總計在軌點火時間長達50小時之後,成功宣告我國在霍爾推動器領域取得了從「毫牛級「到「牛級」的突破,航空發動機開始進入中國時代。
  • 東航五星級長王伯堯:安全飛行四十載 相當於繞飛地球600圈
    因為今天王伯堯機長迎來了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班飛行,這一天也是他六十周歲的生日。從青春少年到兩鬢斑白,四十餘年的飛行生涯即將落下帷幕。在這一刻,東航五星級機長、中國民航功勳飛行員王伯堯機長光榮退休。二十世紀末,中國民航業迎來了發展的春風。32歲的王伯堯從TU-154飛機領航專業改學空中巴士飛機駕駛專業。專業雖然轉變,但對藍天的那份赤誠,對事業的精益求精從未改變。在新的崗位上,王伯堯開始了全新的徵程。
  • 時速超11萬公裡,我國最新霍爾推進器將航天發動機帶入中國時代
    中國航天科技801所最新研製的霍爾推進器在持續高達8小時的點火,連續超30次的點火次數,總計在軌點火時間長達50小時之後,成功宣告我國在霍爾推動器領域取得了從「毫牛級「到「牛級」的突破,航空發動機開始進入中國時代。
  • 《星際戰甲》弧電離子槍製作材料是什麼 弧電離子槍製作材料分享
    導 讀星際戰甲遊戲中,弧電離子槍製作材料是5塊電磁力場裝置、25個控制模塊、925塊永凍晶礦和1個forma,弧電離子槍是一把由Corpus打造的等離子霰彈槍,發射具有衝擊效果的輻射脈衝
  • 據說中國研製史上最強離子發動機 為何它是大國必爭之地
    向氙氣施加少量電荷,使其電離,形成離子(所以只有使用惰性氣體才不會受電離腐蝕):  隨後我們再對其施加強大的電壓(一般是通過霍爾效應產生),帶電離子就可以在霍爾電場中加速,以9萬英裡(14.5萬公裡)的時速衝出柵格、噴射出去,這就形成了反推力。
  • 「天問一號」開啟首次探火之旅 三型發動機全力「保駕護航」
    >  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共研製交付了78臺各型發動機,始於地面發射,終於精準著陸,液體動力的貢獻將貫穿全程,無處不在。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
    幹了四十年風雲靜止氣象衛星事業的李卿,不無感慨地說道:「感謝中國氣象局始終如一全力支持研製我國自己的靜止氣象衛星,我們航天人才可能在歷盡艱難後,鍥而不捨地與氣象人共同打造出靜止氣象衛星和長期、穩定、可靠運行的氣象衛星業務運營系統。」李卿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我國開展天氣預報使用的是國外的衛星雲圖。
  • 換芯升級打天下,運20成功變身,新型發動機終於修成正果
    殲-20戰機,運-20運輸機,甚至未來的殲轟20轟炸機,共同構成了我國的新型戰機20系列。雖然運20運輸機看似攻擊能力不強,但是其所起的作用卻非同小可,與其他20系列戰鬥機具備同等意義。因此,運-20運輸機是否能夠大規模生產,也成為我們20系列非常關鍵的一環。
  • 張文宏:2020年漫漫長夜終於迎來曙光
    微博截圖【新民晚報·新民網】張文宏醫生今天下午發布微博,表示2020年漫漫長夜終於迎來曙光。相信我們過的會是祥和團結的中國年,病毒過的是王小二的年。 2020年漫漫長夜終於迎來曙光2020年1月1日因為發現新冠肺炎病例,武漢宣布關閉武漢海鮮市場,這是中國主動抗擊新冠疫情的標誌性日期。明天將是2021年1月1日,整整一年。今天,中國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宣布新冠滅活疫苗遞交上市申請,迎接2021年元旦的到來。
  • 告訴你我國的空天飛機發動機進展到什麼程度了
    首先能確定的一點是,這款發動機是一款火箭基組合循環發動機,是未來最有希望實現單級入軌的「劃時代神器」!火箭基組合循環推進系統(RBCC)是一種有機結合了高推重比、低比衝的火箭發動機和低推重比、高比衝的吸氣式發動機,是航天推進系統高效性和經濟性的最佳組合。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不然帶電離子會沾滿整個太空飛行器,發動機內部也會積累電子產生靜電,各種麻煩。不過考慮到推進效率和腐蝕性,現在使用的推進劑大多使用惰性氣體氙。1998年美國「深空1號」彗星探測器首次將離子發動機作為主力推進系統應用在深空飛行,發動機自重只有8公斤,僅攜帶82千克氙就進行了20個月的飛行。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不然帶電離子會沾滿整個太空飛行器,發動機內部也會積累電子產生靜電,各種麻煩。簡單來說,前面用電子槍電離,後面用電場加速,原理一目了然。不過考慮到推進效率和腐蝕性,現在使用的推進劑大多使用惰性氣體氙。1999年,重啟離子電推進研究。2004年,我國第一臺200毫米氙離子推進器樣機問世,補上了落下20年的課。「實踐號」是科學試驗衛星,很多航天技術都在這個平臺上驗證。2012年「實踐九號」A/B雙星,首次使用離子推進器,推力40毫牛,噴口速度30km/s,算是趕上了國際水平。
  • 隼鳥2號離子發動機再點火,剩餘30公斤燃料,花10年飛向下一目標
    而得益於4個高效的太陽能電離子推進器,以及隼鳥2號在之前的龍宮執行中,飛行姿態控制精準,節省了大量的燃料。因此啟程時攜帶的66公斤氙氣離子推進劑,還剩餘30公斤。隼鳥2號就將利用這剩下的30公斤燃料,跨越100億公裡飛向小行星1998KY26,預計將耗時超過10年。而隼鳥2號能完成如此時間跨度的探索活動,和其搭載的高效離子發動機是離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