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消失176種期刊的背後……

2020-09-16 學術橋

來源:中國科學報


學術期刊被認為是科學的永久記錄,但一份分析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中,有176本開放獲取期刊(以及在這些期刊上發表的許多論文)從網際網路上消失了。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論文預印本伺服器arXiv上。


報告作者之一、芬蘭漢肯經濟學院信息科學家Mikael Laakso和同事發現了在2000年至2019年在網上消失的176本期刊。


「科學出版物特別是那些已經在網上公開的出版物,不應該有任何丟失。」他說。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自然》報導,這些期刊中有一半以上屬於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類,但也有生命科學、健康科學、物理科學和數學類,其中88種期刊隸屬於學術協會或研究機構。


該分析還發現了900種仍在線但似乎已停止發表論文的期刊,它們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消失。


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圖書管理員Elizabeth Lightfoot說,這項研究為在線期刊的脆弱性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


Laakso說,期刊從網際網路上消失有多種原因。


例如,出版商可能停止支付維持其出版物網頁正常運行的費用,或者期刊可能託管在屬於某個學術機構的在線平臺上,並在網站或伺服器更新時被遺忘。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期刊理應保存在數字檔案中。


1999年史丹福大學圖書館推出的LOCKSS計劃,就旨在確保當出版商不在時出版物仍然可用。


LOCKSS的工作方式是將存儲於參與(計劃)圖書館伺服器上的內容製作多份拷貝,圖書館支付年費,以保存館藏。


過去20年中出現了包括LOCKSS、Portico和 PKP PN在內的類似服務。


這些服務的成本和覆蓋面各不相同:有些與圖書館合作,有些則與出版商合作——PKP PN對註冊的期刊是免費的。


目前,有成千上萬的圖書在這樣的保護計劃中。但Laakso說,仍有期刊被遺漏了。


該研究發現,176本期刊的大多數是在停止發表論文的5年內消失的。大約有1/3在最後一次出版後一年內消失。


研究人員利用這個「生命周期」估計,還有900種不活躍的開放存取期刊有可能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訂閱期刊沒有被納入研究,因為付費牆意味著研究人員不得不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收集數據。


Laakso說,因此,這項研究可能低估了已消失的期刊的數量。


LOCKSS項目代理經理Thib Guicherd-Callin認為,有些期刊沒有被納入現有的數字保存計劃並不奇怪。


「儘管許多機構已經使用了開源的LOCKSS軟體,但數字保存計劃仍然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


他補充說,「很少有機構投入必要的資源來識別這些出版物並確保它們被納入保存計劃。」


該研究作者之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生Lisa Matthias表示,確保這些不活躍期刊不消失的責任應該由出版商、作者、圖書管理員和保存服務機構共同承擔。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arxiv.org/abs/2008.11933


本文內容及未標註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號觀點。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與我們聯繫或者請留言通知我們刪除。

來稿和內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相關焦點

  • Science關注:176種科學期刊都去哪兒了?
    近日,發表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過去20年裡,隨著出版商停止維護,已有84種僅在線開放獲取(OA)的自然科學期刊以及近100種社會人文期刊從網際網路上消失了該研究稱,另外900種僅在線出版的期刊也可能因為不活躍而面臨消失的風險。該研究作者們寫道:「從2009年到2019年,OA期刊的數量增加了兩倍,而那些消失的期刊在消失前平均運營了也將近10年。這意味著仍然有大量的網絡期刊即將消失。」該研究沒有發現有著名學術期刊或論文消失的例子,也沒有收集有關期刊影響因子和文章引用率的數據。
  • Science:消失的學術期刊
    年裡,由於出版社停止維護,已有84本在線開放獲取(OA)的自然科學期刊,及92本社會人文領域期刊從網際網路上消失了。該研究發現,總體而言,2019年在開放獲取(OA)期刊目錄中能檢索到的14068種期刊中,只有約三分之一確保長期保存其內容。
  • 《科學》:那些消失的學術期刊,妥善保存學術論文刻不容緩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過去20年裡,由於出版社停止維護,已有84本該研究發現,總體而言,2019年在開放獲取(OA)期刊目錄中能檢索到的14068種期刊中,只有約三分之一確保長期保存其內容。同時,圖書館也面臨削減預算或預算增長減慢,消失的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也可以保存在大學圖書館中,但並非所有機構或資助者都會同意這種做法。為了確定這176種消失的期刊的清單,研究人員做了一些數字偵探工作,因為有關這些期刊的線索非常零碎。這些消失的期刊的名字不再出現在文獻統計資料庫中,難以查找。
  • 2019年Science期刊最後一期,2019年12月20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19年12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2月20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11月7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daptive mutability of colorectal cancers in response to targeted therapies」。他們首先用西妥昔單抗(cetuximab)治療結直腸癌細胞系。西妥昔單抗是一種抗體,可封堵結直腸癌細胞表面上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從而阻止它們增殖。
  • 期刊頭條 | 關注!2021年最新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500種期刊在內的4700種期刊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
  • 2020最新SCI/SSCI期刊變化,新增351本!104本慘遭剔除
    去年在SCI中消失的期刊足有一百多本,其中不乏Bone Research這樣的高分期刊(IF 12.354),還有三本五分以上的期刊——「Chemistry&Biology」、「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和「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
  • 2019年在IF大於20的材料類期刊上的發文情況
    易智編譯統計了中國學者進入2019年在IF大於20的材料類期刊上的發文情況。雖然影響因子不能完全評價一個期刊的好與壞,但是能在影響因子高的期刊上發文,也是一種被認可的表現。易智編譯的編輯來自於生物醫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等專業領域,擁有平均20年以上的科研經驗,提供SCI論文潤色、論文翻譯、評估、評審及期刊推薦,基金標書撰寫、評估及審核,文件編輯等優質服務。
  •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
    當越來越多優秀科研成果率先在本土期刊發表,必然會增強本土化學術評價體系的國際影響力,這是上海科技期刊發展期待形成的良性循環生態    國際權威機構科睿唯安近期發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顯示,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過20
    走出去」進入國際評價體系「走進去」擁有學術話語權「走上去」躋身頂尖之列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上海正致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期刊界形成「上海樣本」樹立「中國標杆」 ■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今年
  • 北京野生植物20年消失百餘種 專家:被市民吃光
    (原標題:京城野生植物20年消失百餘種(圖))
  • 2021期刊影響因子怎麼算?
    SCI影響因子: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500種期刊在內的4700種期刊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
  • 《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最新版┃20大領域,4567種期刊!
    2019年7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遴選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形成全面客觀反映期刊水平的評價標準。中國科協經過統一部署,2018年起,開展了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發布工作。
  • SCI核心期刊發表知識:SCI分區介紹
    小類學科:即JCR學科分類體系Journal Ranking確定的176個學科領域。需要注意的是,一本期刊只可屬於一個大類學科,但是一本期刊卻可以屬於多個不同的小類學科。例如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只屬於「工程技術」的大類學科,但具體可進一步細分為5個小類學科。LetPub統計了JCR2014發布的8618種SCI期刊在各中科院大類分區下的數量,其中醫學類、工程技術類、生物類的期刊總數最多。
  • 馬雲的預言:20年後一半的行業消失,這10種工作將「有名無實」
    這樣一來實體店走向衰敗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根據馬雲的預言:20年後一半的行業消失,這10種工作將「有名無實」馬雲曾經表示,傳統經營模式之所以衰敗,主要是因為沒有好的創新能力導致客戶的流失,讓電商順應歷史趨勢。在這一背景下,電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讓人們享受到了網際網路的便捷性。在這種創新下,已經很少有人選擇實體店經營模式。反觀一些傳統行業會經歷過巨大的挑戰。
  • 2020年3月20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20年3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3月20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3月20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Gs and Gi recognition by the human glucagon receptor」。
  • 若是人類突然消失,20億年後的地球,仍然會留下這3種人類痕跡
    ,僅僅只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人類存在過的絕大多數痕跡都會被淹沒。尤其是馬路房屋橋梁等建築,若是千萬年後,地球上的綠樹叢林又會像幾百萬年一樣茂密,再想找到人類文明就更難了,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懷疑地球存在過史前文明,但卻苦於找不到他們的原因所在。不過既然人類存在過,想完全掩藏蹤跡也不現實。比如有3種人類活動過的痕跡,即便再過去20億年的時間,也不會全然消失。
  • 影響因子首次突破20!科技期刊「中國陣營」崛起
    (均期刊編輯部供圖)  影響因子首次突破20!據科睿唯安最新發布的2020期刊引徵報告(JCR),《細胞研究》,一本誕生於上海的原創科技期刊,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
  • 一些學術期刊斂財亂象的背後
    《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創刊於1987年5月,1999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作為高校學報類公開出版物出版。2010年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更名為《克拉瑪依學刊》,原刊號作廢,主管、主辦單位由新疆石油教育學院變更為中共克拉瑪依市委黨校。
  • 未來20年中,22種慢慢消失的職業,到時拿什麼養家餬口?
    22種正在消失的職業,未來20年,我拿什麼養家餬口?人工智慧的出現讓很多行業的不可取代性消失,尤其是基於體力勞動的行業將來很容易就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他曾經預言在15年內人工智慧就會取代接近一半的職業,這意味著將有大批的人失去工作。有以下22類行業已經產生了被取代的危險:1. 收銀員2. 售票員3. 收費員4. 普通銀行職員5.
  • 影響因子首破20!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根據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對標世界一流打造與中國科技水平相稱的高端科技期刊用了15年時間,《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實現從2到20的跨越。15年前,李黨生博士辭去美國《細胞》雜誌編輯職務,應《細胞研究》主編裴鋼院士之邀,出任該雜誌的常務副主編。「我們有著同一個夢想:做出一本世界一流的中國學術期刊。」李黨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