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 年,英國艦隊司令納爾遜率領艦隊與法國和西班牙艦隊作戰,於 1805 年 10 月在特拉法爾 加角展開激烈海戰,殲滅敵艦 15 艘,大獲全勝。在這場著名的海戰中,英國艦隊司令納爾遜獨創地運用一些不同顏色和圖案的信號旗來溝通艦隊之間的聯繫, 克服了因海上通信不便而引起的 指揮困難,在作戰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成為取得海戰勝利的重要因素。後來,英、葡、美、 法、西等國的航海家以及海軍都紛紛效仿,各自製訂易於識別的信號,運用在航海與作戰中。
1817年,英國海軍馬利埃特上校編出一套完整的信號系統,並得到了國際上的承認,目前使用的信號旗,就是在此基礎上不斷修改完善的。最初這套航海信號旗共有16面,能夠表達9000組語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政府提議修訂「萬國通信書」交由萬國電信會議審查。1934 年元旦, 正式在世界上使用國際通信信號旗。
船上使用信號旗通信至今已有近兩百年年的歷史。由於使用旗號通信具有十分簡便的優點,因此即使當今現代通信技術相當發達,這種簡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來,各種信號旗仍然在船舶上懸掛著,成為近程通信的一種重要方式。
國際上通用的信號旗共有 40 面,分為 4 種類型:第一種是字母旗:A、B、C、D、E……共26面,形狀是長方形和燕尾形。
第二種是數字旗:1、2、3、4、5……共10面,形狀都是梯形的。
第三種是代用旗,共3面,形狀均為三角形。它的作用是字母旗、數字旗不夠時就用它來代替使用。
第四種是回答旗,只有1面,形狀也是梯形的,它在回答別的船發問時才使用。
下面就讓我們一一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懸掛單面信號旗,通常是表示最緊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內容。
艦艇上最隆重的禮儀是「掛滿旗」。滿旗就是海軍艦艇白天按規定懸掛國旗、軍旗,並由艦首,通過桅杆連接到艦尾掛滿信號旗的儀式,用於迎接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隊高級將領和來訪的外國軍艦,以及重大節日、隆重活動、出國訪問停泊於外國港口時。
懸掛滿旗時還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不得懸掛與各國國旗圖案相同的通信旗,也不得懸掛用於表示戰鬥、防核、防化、防空襲的單旗。
比如在歡迎首長時掛出「LBF」和「LBV」意思分別是:「熱烈歡迎首長指導」和「向首長致敬」。
結束離碼頭時,停泊在碼頭的艦艇要掛歡送旗:「DB」的意思「再見」。
趕腳旗語真的好複雜,難怪要說「旗語對於專業人士來說是公開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