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多看恐怖片,能增加對危機的心理適應力?

2020-09-27 全現在

全現在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

字數 2286

閱讀約5分鐘

「一個好的恐怖故事,能透過虛構的事件,使得我們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真實的恐懼。」以恐怖小說見長的作家史提芬·金曾在《死亡之舞》(《Danse macabre》)一書中寫道。

這個說法在近期得到了社會科學論文的肯定,虛擬的恐怖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現實中的恐懼。

美國芝加哥大學比較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柯登斯古納(Coltan Scrivner)及其團隊,在期刊《個性與個體差異》上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它指出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恐怖迷能夠保持更好的心理狀態。

史提芬·金作品改編電影《迷霧》的截圖。圖片來源:豆瓣網


研究團隊招募了310名測試者,在問題設置中把電影類型分成十類,其中包括有恐怖片、喪屍片、浪漫愛情片等分類,用以了解測試者的電影喜好。其後再對測試者進行情緒狀態測試,了解其在新冠疫情期間的心理狀態及適應能力,包括沮喪度、焦慮度以及睡眠質量等。該研究最初在今年4月開始執行,一個月後團隊以相同問題對測試者做回訪。

在控制性別、年齡、收入等變量後,研究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恐怖片影迷的心理適應能力更好。基於上述數據,該團隊認為可以證實一個假設:觀看恐怖作品的時候,觀眾能夠獲得應對「恐怖狀態」的策略訓練,這種訓練對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也同樣有幫助。

「儘管大多數人看恐怖片的初衷,只是為了娛樂,而非學習東西,但恐怖故事提供了充足的學習機會。」研究論文如此寫道。恐怖片影迷能擁有更好的心理調節能力的原因之一,是觀眾看著熒幕中的怪物或者兇手時,會觸發其恐懼情緒,之後人便會對恐懼情緒自行調節,相當於一次情緒調節的練習。在疫情中,這些練習所得的技能可以幫助人緩解心理困擾。

在研究中,該團隊將喪屍、世界末日以及外星人侵入主這三類主題的電影,並稱為「預備流派」電影,即能為混亂的世界做好準備。測試結果證實,喜歡此類電影的測試者,不僅有更強的心理適應能力,而且應對疫情的準備更為充分。

恐怖電影的情節是虛構的,例如喪屍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不過喪屍電影中出現的混亂的世界,則和現實具有相似性,那麼片中應對混亂世界的方式,就自然有了現實參考價值。此外,流行病毒也是一種場景的恐怖片元素,例如馬特·達蒙主演的電影《傳染病》、韓國電影《致命感冒》都以此為背景。

電影《傳染病》的劇照。圖片來源:豆瓣網


根據《衛報》報導,主導本次研究的柯登表示,一部好的電影,可以使觀眾代入到角色之中,如此一來,觀眾便在觀影期間預演了劇中的場景。「人們在這過程中進行學習,例如當衛生紙缺貨時,他們就知道該買什麼替代品來應急。」柯登補充道。

觀看流行病相關電影頻率和新冠疫情期間準備情況的關係圖,圖片來源自研究論文


研究團隊認為,觀看恐怖片是一種低成本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式,觀眾能夠在安全的空間裡,去體驗社會崩潰的混亂無序。在這一過程中,觀眾能習得如何逃避危險的攻擊者,如何應對新的社交環境,以及練習情緒管理能力。

「你已經在電影裡看過上百次類似的情節了,當災難真的來臨時,你就不會那麼束手無策。」柯登解釋著。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丹麥奧胡斯大學的心理學家馬蒂亞斯·克拉森(Mathias Clasen)的肯定,他認為觀看恐怖電影就像一次應對可怕情況的彩排。此外,馬蒂亞斯曾在2017年的一場發言中表示,人們主動去看恐怖片,是因為它讓我們能在安全的空間中,體驗到恐懼和焦慮等負面情緒,一些焦慮的人甚至能從恐怖片中獲得治癒感。

有網民在看了這項研究後,建議防疫指引應該增加一條輔導人民多多欣賞恐怖電影,「這才是真正的寓教於樂,邊尖叫邊學習如何度過疫情」。

圖片來源:unsplash


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流行病主題的電影的觀影量確實在上升,有的媒體還製作出這一主題的觀影清單。三月時,電影《傳染病》的出品方華納兄弟宣布,它已經成為線上播放數排在第2名的電影,僅次於哈利波特系列,而它原本的排名是第270名。

那麼,從現在開始刻意看恐怖片,能幫助我們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嗎?研究無法就此提出準確的答案,柯登表示,這取決於是否能觸發到觀看者的情緒調節機制,如果能激發觀看者進行焦慮和恐懼等情緒調節,那麼就會有效。與此同時,也有個案顯示出,在觀看更多關於流行病的電影後,部分人的不安和焦慮會增加。

相關焦點

  • 恐怖片十大排行榜,電鋸驚魂倒數第一,第一很嚇人
    >很多人剛接觸之後大腦一片空白,害怕的不敢思考但是看多了適應力也逐漸增加,就不覺得怎麼可怕TOP9:《昆池巖》韓國恐怖片,導演鄭凡植我發現還是邪降更嚇人入選理由4:亞洲恐怖電影講究因果循環,所以代入感更強電影口味很重,影片中出現血腥、恐怖的高能太多心裡承受力差一點的都能留下心理陰影
  • 心理測試:你覺得下圖墨跡像什麼?測出你的環境適應力如何
    心理測試:你覺得下圖墨跡像什麼?測出你的環境適應力如何 測試開始: 題目:你覺得下圖墨跡像什麼? A、兩隻貓;一條狗;山羊,其他動物 B、火山噴發;一堆燃燒的柴堆;炸彈爆炸 C、嘴唇;張開的嘴;海盜帽 D、看不出來
  • 細數全球恐怖片,唯獨最後這一部給童年的你造成不小的心理陰影
    最近《龍嶺迷窟》正在熱播,又在國內掀起了一陣奇幻恐怖片的熱潮。你是否很難以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喜歡看恐怖片 ,喜歡去追求恐怖片帶來的刺激感。驚悚、噁心或者變態劇情和畫面嚇得你捂著耳朵,蒙著眼睛,抱緊你身邊的另一半,但是,就是阻止不了你偷偷掰開手指縫去眯眼觀看。
  • 看高分恐怖片嗎?能嚇死人的那種噢
    很多人都不喜歡歐美恐怖片。認為那些都是集噁心、血腥、怪異為一體的視覺衝擊片。其實這類片應該稱之為科幻片,如《異形》、《生化危機》之流。而你要真正看看歐美的驚悚片,也不乏經典之作。經歷了香港恐怖的「鬼屋」、日韓恐怖的「城堡」,歐美恐怖片中的優秀之作更擅於讓你心底無中生有地想出鬼來。
  • 《生化危機》重啟電影將回歸恐怖片風格!靈感源於卡普空《生化危機...
    看起來它的風格可能會更貼近原作,因為編劇Greg Russo最近表示它的主要靈感來源於最新的《生化危機7(Resident Evil 7)》。對我來說我很想回歸原味,讓它重新成為一個恐怖片,就像經典的溫子仁電影那樣…所以遊戲《生化危機7》可以說是我創作的一個衡量標準。」
  • 為什麼千萬別在地鐵上看恐怖片
    為什麼大家都在講不要在地鐵上看恐怖片?第一大家在看的恐怖片有許多都是在地鐵站或者是地鐵內部發生的,尤其是在現在一個地鐵內部,如果人比較少只有兩三個人的時候,你再看一些恐怖片的影視劇等等,很有可能會造成一個心理的錯覺。
  • 測量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請看這些恐怖片
    看了這麼多血腥恐怖片,毀童年給本人造成心理陰影的反正就是《隔山有眼》了!這份表單也不算不完整,歡迎大家補充,一起來聊心理陰影面較大的那些電影或場景!夢,一直以來是人類最神秘的生理現象,從弗洛伊德的夢境解析到現在科學家對夢的研究,至今關於人為什麼會做夢沒有一個完美的解釋。電影正是利用夢來製造恐懼,噩夢是每個人都會有過的經歷,編劇們就設計了一個可以進入他人夢境讓噩夢成真的人,這個人就是弗萊迪。
  • 為什麼恐怖片越恐怖你越想看?是刺激嗎?
    恐怖故事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但其實這些人並不是全什麼都不害怕才去看恐怖片。恰恰相反,很多人看了恐怖片感到很害怕,但就是控制不住地想看。那麼為什麼恐怖片越恐怖,你卻越想看呢?在我們知道恐怖片中的故事情節是假的時候,我們在看完後會感嘆一句:「這幸好不是真的」,也就是看完後的如釋重負。因此,人們在安全機制下受到的驚嚇,實際上可解讀為是一種興奮的表現。說了那麼多,估計有小夥伴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愛看恐怖片的人越恐怖越想看呢?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刺激,因為快樂。
  • 黑相集,錦蘭號:互動式電影遊戲,還不如看一部俗套的恐怖片
    《黑相集:錦蘭號》是由《直到黎明》的開發商Supermassive製作的最新系列作品。與《直到黎明》一樣,《黑相集:錦蘭號》也是通過真人面部表情捕捉的互動式電影遊戲。高質量的畫質、生動的人物表情、能決定劇情走向和NPC的生死都是這類遊戲玩法上的亮點。
  • 越來越熱的夏季裡,除了吃冰還可以看恐怖片(膽小者慎入!)
    但是吃冰傷身,奶茶發胖,水上樂園又太暴曬,於是我們想到了性價比更高的清涼消暑方式:看恐怖片。提到恐怖片,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驚一乍」的Jump Scare橋段,以下動圖預警:黑衣女人 The Woman in Black (2012)這樣通過將觀影者拉遠或隔開,以遠觀的疏離角度感受潛伏的危機和不安,在很多情境下會比貼臉去看細微的表情變化,感受內心活動更能讓觀眾體會到角色身上的宿命和無助感
  • 研究曝愛看恐怖片藏7大好處:就是有人喜歡被嚇
    ,堅決不看恐怖片或鬼片。但不論是哪一派,以下介紹看恐怖片的九個好處與真相,或許能讓不敢看的人嘗試進入電影院享受刺激,也讓愛看的人更有理由拉著親朋好友一起同樂。1.驚嚇能燃燒卡路裡根據英國西敏寺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的研究,邀請十個人觀看十部恐怖片,並觀測他們的心跳攝氧量和二氧化碳濃度。
  • 看恐怖片也能減肥?揭秘那些傳說中的減肥法
    越來越多的肥胖人群帶動了減肥的潮流,越來越多的奇葩的減肥法也一個接著一個地粉墨登場。這些減肥法有的非常可笑,有的則非常不靠譜。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幾個不靠譜的減肥法,一起大開眼界吧。1.恐怖片減肥法2012年10月,英國研究人員一項報告震撼了整個減肥界——不用節食、不用運動、不用抽脂、不用藥物,只要老老實實地坐在沙發上看恐怖片,脂肪就會自動消失啦。乍一看上去似乎很不靠譜,但是仔細一想也是有些道理的。當人在緊張、焦慮和恐懼的時候,的確容易消耗熱量。
  • 2019恐怖片排行榜前四名豆瓣 最新高分恐怖電影推薦
    《灼燒》看名字還以為是一部純科幻電影,結果僅一分半的預告就把人嚇得渾身冒冷汗。2019年最新科幻恐怖片《灼燒》此前發布預告片,少年發現自己擁有超人的能力,卻使用能力來作惡!這部恐怖片有點意思,採用了反英雄的概念!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從眼球裡拔出玻璃渣,各種突如其來的恐怖音效,各種血腥畫面,極大的滿足了重口味患者的需求。3.
  • 搶購雙黃連折射公眾心理危機 心理幹預不可或缺
    2月3日,記者通過網際網路查詢多家電商平臺發現,目前雙黃連口服液近期已恢復線上供貨,不過發貨期最早要到2月15日。「在信息不對稱的狀態下,出於對自身生命健康的擔憂,大量公眾會加入到搶購潮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疫情防控中,有新的研究進展,及時披露有利於公眾了解最新進展,增強公眾的信心。但是在披露過程中需要注意信息對公眾的影響。鄧勇指出,尤其在披露較為專業的信息時,如果涉及到可能因公眾誤解引發搶購潮的信息,要在披露時作出必要的解釋。
  • 疫情防控——心理危機幹預刻不容緩
    心理危機的概念 危機是指某些強大的,包括生理性和心理性的刺激作用於人身,超過了人們所能忍受的程度,無法用通常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從而使個體出現心理失去平衡的狀態。
  • 喜歡看恐怖或災難電影?你可能比常人更……
    從遇冰山而沉船的《鐵達尼號》,到因溫室效應而導致冰河世紀般的《後天》;從外星人入侵的《獨立日》,到殭屍肆虐的《生化危機》。各種題材的災難影片,給觀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於災難爆發的背後原因的思考。心理學家一直在嘗試理解,為什麼人們喜歡看災難、恐怖類型的電影來進行「消遣」,但進展甚微。或許為了緩解壓力,亦或許只是為了體驗不一樣的視覺衝擊。
  • 最新出爐的恐怖片排行榜,看完不敢一個人上廁所
    近日,媒體網站GamesRadar+評選出了30部影史恐怖電影佳作,《閃靈》《陰風陣陣》《電鋸驚魂》等多部作品均榜上有名。,它將魔由心生的哲理表現得頗為露骨,「夢中被殺死會真死」這一模式儘管重複了無數次,但卻仍然能獲得預期的恐怖效果。
  • 《環球科學》雜誌:人們為什麼愛看恐怖片?
    《環球科學》雜誌:人們為什麼愛看恐怖片?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該如何解釋人們熱衷於去做那些能引起負面情緒的事情,比如說看恐怖電影的行為?的確,如此多的人樂此不疲地恐怖電影,一連兩個多小時沉浸在恐懼中,看起來的確違背常理。人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能從恐懼中獲得什麼?     人們為什麼喜歡看恐怖電影?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般認為有兩種解釋。
  • 那些不敢看恐怖片的男孩
    看見蟲子比女孩先一步吱哇亂叫,去醫院抽血之前得先攥著衣角給自己做心理工作,到遊樂園碰見鬼屋恨不得繞著道兒走,提議一起看恐怖片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我本人是個資深恐怖片愛好者,新出的恐怖片只要口碑好評分高,一定會趕緊找資源看看。不嚇人不看,作案手法不變態不看。
  • 戲曲恐怖片也撲街了,國產恐怖片的「裡子」就這麼難找嗎?
    更可怕的是,這部電影揭示出如今國產恐怖片的現實處境——靠噱頭就想大賺一筆的恐怖片時代終於落幕。那為何成績如此慘澹呢?是觀眾對國產恐怖片徹底失望了?似乎並非如此。和已成「爛片IP」,觀眾入場只為看到底有多爛的筆仙、碟仙不同,原創故事往往意味著更少的偏見和更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