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耐受不愉快的職場關係嗎
「耐受」不是「忍受」。是否要「耐受」,最終的選擇是根據你的職業期待而定的:如果以一種成長性的思維方式來看不愉快的關係,你的著眼點應該在於——通過目前的工作能獲得什麼,成長的價值能夠超越眼前的不愉快,即可努力做到「耐受」。
---------------
衝動,兩敗俱傷
田峰剛進公司的時候就被告知,團隊裡有個日本專家島田,出了名的脾氣暴躁,要求嚴格,「在他手下幹活兒你可要分外小心」。不過當時島田不是田峰的直屬領導,所以他也沒太放在心上。
第一次見識到島田的嚴厲,是日語培訓那次。公司安排田峰等參加為期3個月的封閉式日語培訓。雖說是日資公司,但吃技術飯的理工男們並沒有太在意語言這回事兒。大家下了課就吃飯打牌,輕鬆得跟休假似的。沒想到回公司第一天,島田上來就用日語問:「你的日語說得怎麼樣了?」田峰一驚,磕磕巴巴地回應著。島田招手叫來翻譯,當著整組人的面說:「聽說你們在那邊整天玩呢,我都知道!」田峰的臉頓時紅了,沒想到島田會關注他這個新人的學習進度。
不過比起後面的事兒,這種批評不過是小菜一碟。一年後田峰開始負責項目,直接向島田匯報。他這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魔鬼式嚴厲」。
島田是典型的日本式工作思維,不只看工作結果,還對過程中的細節非常在意。田峰作報告,每每都要應對島田提出的各種可能性質疑,如果回答不上來或者答得不對,島田就會變得非常暴躁,劈頭蓋臉一通罵。
只是批評也就罷了,偏偏島田還是個工作狂。不管幾點,只要發現報告不對,就立刻召集項目負責人,要求重新做。所以只要下午五六點鐘島田叫開會,整組人立馬叫苦不迭,挑燈夜戰是逃不過了。
田峰仔細觀察了整個部門,發現有兩個人是從來沒被島田罵過的。這兩個人一來日語非常流利,跟島田不僅能交流,還時常開玩笑。二是他們腦子靈活,應變能力強,隨時應付得了島田提出的各種質問。田峰後悔當初沒抓住機會學好日語。他想跟島田溝通下工作方式,但要請翻譯幫忙,有些話不好說。加上又不是伶牙俐齒的人,常常詞不達意。
一次兩次,溝通不是很順暢,田峰也就算了,「只能咬牙忍著」。但這種狀態久了,田峰覺得自己快窒息了。島田上午安排個活兒,他午飯就吃不好,下午派活兒,晚飯就沒心思了。即便當天交了報告,晚上也睡不好,生怕島田不滿意,第二天又是一頓罵。有一陣子他甚至一天都不想見到島田,藉口摔傷了手,請病假回老家躲了兩周。
爆發竟只為一件尋常小事。那天因為報告出錯,田峰又被島田揪住一頓罵。可能是加班久了精神狀態不好,也可能是平時壓力累積,田峰跳起來跟島田大吵了一通,摔門而去。返回工位的田峰餘怒未消,打開電腦就給公司領導和工會發郵件,將島田狠狠控訴了一番。
人事部過來調查,部門裡被島田罵過的人都趁機吐了下苦水,過了一陣子,島田被藉故提前調回日本了。
「但其實是兩敗俱傷。」田峰總結說。他在公司的發展並沒有因為島田的離開而變得通暢。相反,明明有幾次晉升機會,到最後他還是被刷了下來。田峰知道,「島田事件」令領導對他也有負面印象,後來就找個機會跳槽了。
現在田峰跟老同事聊起來,大家反而覺得島田其實挺不錯,「雖然方式有問題,但通過這種魔鬼式訓練,還是學到了很多,比如整體的考慮,細節的掌握,以及如何跟上級溝通報告,等等,後來換了幾任老闆,居然基本沒被批評過。」田峰心裡有點愧疚,如果當初語言溝通順暢點,或者方式上改變點,可能會是個很好的結果。「還是太年輕太衝動了。如果再遇到島田,想跟他道個歉。職業生涯第一課,他教會了我很多」。
耐受,皆大歡喜
「又給我小鞋穿!」楊子氣呼呼地在微信上跟學姐抱怨。楊子跟部門領導老李的關係不太融洽。
其實一開始不是這樣的。剛到這個部門的時候,楊子是新人,老李是師傅,所以她對老李的意見都很尊重。老李覺得楊子聽話又勤快,屬於孺子可教型,也是相當滿意。
但隨著楊子業務上的成熟,負責的項目增多,兩個人的摩擦也逐漸增多了。老李喜歡下屬言聽計從,如果楊子沒按他的意思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見,老李就不高興了。楊子呢,慢慢發現老李並不是慈眉善目的領導,項目做得好,他把功勞全歸自己身上,做得不好,專從手下人身上找毛病。
這時候部門又新調來一名同事,從同業大公司出來的,業務能力很強。新同事一來,楊子的日子更不好過了。老李明顯地捧一踩一,令楊子覺得自己在公司的形象就是業務平平,可有可無。
最近發生的矛盾是這樣的:老李讓楊子在下周四前提交報告,結果到了周三例會,他就催促楊子儘早交報告。兩人為日期的事情爭執了一會兒,楊子突然想起微信上有記錄,趕緊亮出來證明。老李臉色一下子難看了,只好說,我即便說錯了,你也該跟我確認下。
正說著,大領導進來了,問起部門情況。老李立馬把新同事狠狠表揚了一番,隨即笑著對楊子說:「你也要加油啊。上次那個項目最後還是我出面協調的,部門老人可別被新人趕過了哈哈。」大領導聽聞,表揚了下新人,又鼓勵了下楊子,走了。
「你說,這不就是暗戳戳故意給我難堪嗎?」 楊子氣呼呼地發信息,「好想立馬把辭職報告狠狠甩他桌上,然後揚長而去。」
「這又何必呢?你是去上班掙錢的又不是去交朋友的,不能指望別人必須善待你。辭職這種事,應該是找到好下家了才有底氣做的。」學姐告訴楊子,在職場上面對上司,不管他是要求過嚴的還是偏心的,都只能是你去適應他,而不是他來適應你。學姐建議楊子先從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入手,「工作做好了,結果擺在那兒,他就是再不待見你,至少也沒話好說。」
楊子自我評估了一番,以她目前的資歷,確實跳槽也不太容易找到理想職位,不如「忍一時風平浪靜」,先把業務水平提上去。
她一方面儘量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做項目時不僅考慮得更周全,也經常不恥下問,跟有經驗的新同事或其他前輩探討。另一方面,她對老李就是只談公事,以制度規則為準,態度上保持和顏悅色。老李關注的工作,楊子就給予優先級別,提前完成,所有工作通過OA軟體進行確認,保持過程證據。這麼一來,果然順心不少。工作上有了些成就感,同事領導之間也相安無事。
沒想到後來有個突發事件,又促進了楊子和老李的關係。
那位被老李誇上天的新同事又跳槽了。老李從同行朋友那裡得知,這人之前是在大公司的派系鬥爭中敗落,才臨時跳到老李這裡的,現在找到好下家就迫不及待走了。老李感覺自己被背叛,忍不住在辦公室大發雷霆。楊子啥都沒說,主動接手了同事扔下的項目開始趕工。
這事兒之後老李又對楊子恢復了慈眉善目,不僅會在工作上給予指點,還經常在大領導面前表揚她。沒多久楊子就順利晉升了一級。楊子知道她和老李的關係不會像剛開始那麼好,但也不再像以前那麼糟糕。時間長了,曾經耿耿於懷的老李的那些「小鞋」,她也不再放在心上了,「都是些小事兒,而且當時自己確實也沒有做得很好。職場上誰沒跟誰磕磕碰碰過呢,我又不是人民幣,不可能人人喜歡我。」
林蔚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