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完火箭回收循環利用的馬斯克,又要做所謂的腦機接口,還迅速躋身為全球的第三大富豪。當年馬雲在四處兜售「21世紀一定是網際網路的世界」時,有人認為他是個騙子。但世界卻是由未來引領。面向未來的探索是驅動人類進步的核心力量。誰面向未來,誰就能掌握先機。騰訊創始人馬化騰也是一位資深天文愛好者。騰訊WE大會的主題幾乎都是關乎未來:尋求地外新家園、解答宇宙起源問題等。從馬車、汽車,到太空梭,每次人類的進步都是由新生事物引領,要有打破既有模式的超常想像力。而徹底解放人類想像力的就是那浩瀚無垠的宇宙。
頭頂的那片天空是我們難以真正領略的神秘之地。人類從古至今都在孜孜以求,探索宇宙的奧秘。中國在今年發射了首個火星探測器,預計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我們還在建設自己的空間站。隨著探索的深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被不斷刷新。今天,我們推薦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關於宇宙全新認知的作品《宇宙全書: 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
它將帶我們深入了解銀河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再到對宇宙的整體認識,以突破性的星系宏觀視角,前沿的科學數據和探索進展,並運用全新的視覺呈現形式,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宇宙視覺盛宴。
+
● 前沿的科學數據和探索進展,超新鮮的宇宙認知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作為科普類書籍,《宇宙全書: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的顯著優勢就是新。本書的英文版出版於2019年,在翻譯的過程中,還對數據進行了更適時地更新,內容採用了最新的科學數據和探索進展,不僅提供專業的天文知識,還為我們展現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文筆流暢。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11月中國科學家藉助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的一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7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級黑洞;
我們會發現銀盤並不是完全平坦的,它的形狀很像暴露在高溫下扭曲了的黑膠唱片。儘管我們幾十年前便知道了這一點,但直到最近幾年這個現象才得到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我們還能了解到,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了第一顆和第二顆進入太陽系的星際天體,它們分別為「奧陌陌」和鮑裡索夫彗星;光在太陽內部並不是沿直線傳播,而是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路線前進,等等。
+
● 突破性的星系宏觀視角,建立系統觀和整體觀
你知道嗎?銀河系包含了數千億顆恆星,我們的太陽系作為其中一員,只是飄蕩在銀河系一個毫不起眼的邊緣角落,而銀河系在宇宙中就只像沙漠裡的一粒沙或大海裡的一滴水。我們人類是如此渺小以至於宇宙這一話題對許多人來說很「硬核」。這本書將帶我們系統地了解宇宙,深入淺出地普及專業天文知識,使宇宙對於我們來說不再遙不可及。
《宇宙全書: 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從我們的家園銀河系的視角出發,縱覽銀河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然後對我們的太陽系進行介紹,逐一講解恆星、行星,以及對尋找生命新疆域的探索;進而再從銀河擴展到整個宇宙,使我們能夠從宏觀的大尺度上更好地理解宇宙,建立系統觀和整體觀。宇宙雖大,並不雜亂無序。閱讀本書,按照書中內容進行梳理,我們可以對宇宙有一個系統化的了解。
+
● 500餘幅炫彩圖片,凸顯科學之美
一些專業的天文學書籍,往往文字繁多、晦澀難懂。不同於一般天文類書籍,這本書配有大量的科學圖片,美輪美奐,使我們近距離觀看這些壯觀的場景,在了解天文知識的同時又提升了視覺體驗,更生動形象地學習天文知識,遨遊蒼茫宇宙。
本書採用NASA(美國航天局)、ESA(歐洲空間局)、ESO(歐南臺)、哈勃太空望遠鏡等世界權威機構的新近圖片,包含350張精益的科學照片、150張解釋示意圖、15張藝術圖,通過類比、展示結構、描述過程等形式,不僅形象完整地詮釋了宇宙的奧秘,而且再現了太陽形成、中子星、雙星系統下的異域世界等瑰麗景象。
這張圖片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捕捉拍攝,顯示了圍繞著一顆垂死恆星核心的殼層被高速噴出,創造出像貓眼一樣美麗的星雲。
帷幕星雲是一顆大質量恆星在大約8 000年前的一次爆炸後的遺蹟,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照片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冰山一角。
這幅藝術渲染圖以一顆太陽系外的、被雙星系統照亮的行星為主題,採取了從它的衛星 望向它的視角。
+
● 創新的視覺表達體系,清晰明了
《宇宙全書: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不僅有精益簡練的文字信息,為方便呈現,還採用了創新的視覺表達體系,採用流程或對比圖,能夠使我們更清晰地了解相關內容,一目了然。我們能夠直接吸收可視化圖像,從而更直觀快速的獲取書中內容,清晰明了。
通過觀察數據類比圖,白矮星與地球在外觀、直徑、質量、密度和表面重力加速度上的差別一目了然。
通過瀏覽引力導向過程圖,我們能快速知道太陽的形成經歷了哪幾個環節,直觀地了解太陽形成過程。
+
● 面向探索實踐,培養動態、開放和工程思維
想像力仿佛植根於我們人類的基因中一樣,我們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宇宙距離是怎樣測量的?人類探測器怎樣用引力彈弓實現星際飛行?微小的系外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銀河系的未來命運又會是什麼樣子?太陽會死亡嗎?宇宙中究竟有沒有地外生命?好奇心驅使人類不斷探索,在實踐中前進。
本書不僅提供專業的知識,也兼顧實踐,向我們解釋了人類在太空探索過程中是如何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的。我們不僅能夠直接看到科學成果,還能了解解決過程,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動態、開放和工程思維。
當一個像宇宙飛船大小的物體進入一個比它大得多的天體(如行星)的橢圓軌道時,動能交換使得較小的物體可以在不使用燃料的情況下加速或減速,這種效應被稱為引力助推或引力彈弓效應。利用行星的重力場給宇宙飛船加速,把它甩向下一個目標,實現星際旅行。
電影《流浪地球》使更多人開始關注人類的居住環境,我們的地球還能存在多久?是否還存在另一個星球適宜人類居住?其實目前我們的地球位於宜居帶,但這個區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旦太陽演變為紅巨星併吞噬了水星和金星,宜居帶將遷移至火星和天王星之間,也就意味著那時的地球不再適宜人類生存。
+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翻譯審定,專業、權威
我們知道,天文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具有相當的專業性。這本書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蔣雲博士和陳維博士精心翻譯、審校。對書中專業知識和專有名詞都進行了詳細的核實以確保其準確性,使我們能夠獲取專業的天文學知識。
+
● 大16開,多幅拉頁,精裝厚本,豪華裝幀
《宇宙全書: 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大16開幅面,精裝雙封,豪華設計!320P內文,外加12P大拉頁,採用128克高檔啞光銅版紙,厚實有料,閱讀體驗極佳!全書由全球三大印刷企業的當納利承印,綠色環保,色彩細膩柔和,高度還原瑰麗的宇宙盛景。
贈書福利
【參與方式】:關注「合肥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點擊文章右下方的「在看」並在本文底部留言。
【獲獎方式】:截至11月4日下午16時,合小圖會在本文下方的留言中選取點讚量最高的一位讀者的留言以及最最走心的兩位讀者的留言,給予這三位讀者每人贈送書籍《宇宙全書: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一本,請大家一定用心留言並積極轉發哦~
【公布方式】:微信將於11月4日公布獲獎結果,以留言回復形式告知。同時,獲獎的幸運兒按如下格式「姓名+ 地址+號碼」,在本文下方留言。(為避免信息錯漏,請獲獎的讀者務必在該文章下方 而不是其他地方 以留言的形式回復個人信息。快遞運送贈書需要一定時間,也請大家耐心等待,謝謝合作。)
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合肥市圖書館所有。
遇見合圖
不只是遇見溫暖
遇見你
不只是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