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沙玲玲 記者 鄭文靜)記者獲悉,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近日引進出版了美國國家地理關於宇宙全新認知的作品《宇宙全書: 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這本書將帶讀者一起深入了解銀河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再到對宇宙的整體認識,以突破性的星系宏觀視角,前沿的科學數據和探索進展,運用全新的視覺呈現形式,給讀者帶來一場宇宙視覺盛宴。
前沿的科學數據和探索進展
超新鮮的宇宙認知
作為科普類書籍,《宇宙全書: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的顯著優勢就是新。本書的英文版出版於2019年,在翻譯的過程中,還對數據進行了適時地更新,內容採用了最新的科學數據和探索進展,不僅提供專業的天文知識,還為我們展現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文筆流暢。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11月中國科學家藉助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的一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7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級黑洞。
我們會發現銀盤並不是完全平坦的,它的形狀很像暴露在高溫下扭曲了的黑膠唱片。儘管我們幾十年前便知道了這一點,但直到最近幾年這個現象才得到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我們還能了解到,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了第一顆和第二顆進入太陽系的星際天體,它們分別為「奧陌陌」和鮑裡索夫彗星;光在太陽內部並不是沿直線傳播,而是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路線前進,等等。
500餘幅炫彩圖片
凸顯科學之美
一些專業的天文學書籍,往往文字繁多、晦澀難懂。不同於一般天文類書籍,這本書配有大量的科學圖片,美輪美奐,使我們近距離觀看這些壯觀的場景,在了解天文知識的同時又提升了視覺體驗,更生動形象地學習天文知識,遨遊蒼茫宇宙。
本書採用NASA(美國航天局)、ESA(歐洲空間局)、ESO(歐南臺)、哈勃太空望遠鏡等世界權威機構的新近圖片,包含350張精益的科學照片、150張解釋示意圖、15張藝術圖,通過類比、展示結構、描述過程等形式,不僅形象完整地詮釋了宇宙的奧秘,而且再現了太陽形成、中子星、雙星系統下的異域世界等瑰麗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蔣雲博士和陳維博士精心翻譯、審校,對書中專業知識和專有名詞都進行了詳細的核實以確保其準確性,使讀者能夠獲取專業的天文學知識。
(出版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