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歷史?
大歷史與傳統的歷史有什麼不同?
我們普通人為什麼有必要學習大歷史?
大歷史所講述的起源故事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
相信很多剛開始接觸「大歷史」這個概念的朋友,心中都有諸如此類的疑問,別著急,這次,大歷史學派開創者大衛·克裡斯蒂安教授即將親自來為我們解答,帶著你的「十萬個為什麼」來參加吧!
在參加活動前,建議你花5分鐘閱讀下面的內容,提前了解了解克裡斯蒂安和大歷史~
早在1989年,克裡斯蒂安就在雪梨麥考瑞大學開設一門有關萬物起源史的課程。那時,他的教學科研主要圍繞俄羅斯和蘇聯的歷史,但他擔心僅僅講授民族國家的歷史會向學生傳遞這樣一種潛意識,那就是人類在最根本的層面上是分裂的,只分屬於彼此競爭的國家。這樣一種意識對於充斥著核武器的世界可沒什麼好處。撒播那種狹隘、自私、彼此衝突的民族主義歷史觀,那麼不同種族、不同民族必然會走向衝突和毀滅。
因此,當克裡斯蒂安成為一名專業的史學工作者之後,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講述一種統一的人類史。究竟有沒有可能既凸顯人類共通的傳統,又不忘偉大民族歷史上的壯麗和威嚴?漸漸的,他越來越堅信,人類確實需要這樣一種歷史敘事的新視角,需要一個能夠囊括所有民族、國家、團體的統一的起源故事。
1991年,克裡斯蒂安開始用「大歷史」這個概念來描述他理想中的起源故事。如今,大歷史在世界多地的多所大學和數千所中學都有講授。《起源:萬物大歷史》一書是大衛·克裡斯蒂安關於這個故事如何講述的最新嘗試,也是大歷史這一新的歷史門類的精華凝練。像編織了一幅萬事萬物的整體圖譜,憑此圖譜,就可以對下一代明確指認:「這就是時空圖中的我們!」
大歷史和我們既往認知的歷史相比,有什麼特殊之處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在超長的時間尺度裡講歷史。
今天歷史學界的普遍情況是,大多數歷史學家都願意和集中去研究過去500年的歷史,再往前推,也至多不過是去研究3000-5000前的歷史,而大歷史要打破人類中心的時間尺度,用宇宙時間尺度來研究宇宙、地球、生物、人類及其相互關係,關照未來,打通時間線。所以大歷史也註定不會是以人為中心的歷史。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以人為本的世界,一個以人類為中心和崇拜對象的世界。大部分人談到歷史的時候,關注的是國家的興衰、王朝的更替,視野之內也多是圍繞人類講述的歷史。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影響至今,我們習慣了人類中心主義,卻長久地忽視了人類史之外更長時段、更息息相關的宇宙、地球、生命的大歷史。
不過還好,近100年的科學成果,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追溯和書寫更久遠的萬物起源故事,講述在沒有人的漫長時光裡精彩紛呈的過往。
大衛·克裡斯蒂安的新作《起源:萬物大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典型的不以人為中心的歷史,他打破人類中心論,從138億年前宇宙誕生講起,涵括萬事萬物。宇宙大爆炸、恆星開始閃耀、恆星瀕死後新元素的產生、太陽及太陽系的形成、地球上出現生命、微生物和大型生物、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等等一一呈現,從138億年前「砰」的一聲大爆炸開啟到6500萬年前又「砰」的一聲小行星撞擊地球,作者用了全書1/2的篇幅精彩演繹萬物的來龍去脈。全書340頁,僅有70頁是關於人的歷史,這樣一本「人跡罕至」的歷史書是非常罕見的,其視野、格局遠超我們既往對歷史的認知。
2018年5月《起源:萬物大歷史》英文版在美國出版後,獲評2018年Goodreads(類似於我們的豆瓣網)最受讀者歡迎「歷史類」榜單第1名,全球30多個國家相繼出版,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全球傑出教育家肯·羅賓遜爵士、《七堂極簡物理課》作者卡洛·羅韋利、世界歷史協會主席梅裡·威斯納、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前所長劉鈍教授、清華大學科技史系吳國盛教授、北大哲學系劉華傑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江曉原、社科院考古所許宏研究員、FT中文網專欄作家和經濟人讀書會創始人徐瑾等紛紛推薦。
其中,比爾·蓋茨可謂是大衛·克裡斯蒂安的忠實粉絲,更是「大歷史項目」的全力支持者。2008年,比爾·蓋茨在跑步機上看到了克裡斯蒂安講授的大歷史課程,驚呼:「這就是我想要的歷史!」於是,他斥資1000萬美金,與克裡斯蒂安一同創設「大歷史項目」(The BigHistory Project),旨在中學階段推廣大歷史教育,推廣更符合人類未來的統一性知識。目前,大歷史課程已被引入英國、澳大利亞、印度、韓國等地,以及香港、北京、上海等中國國際高中的課堂,多達2000餘所,讓中學教育發生著嶄新的變化。
大衛·克裡斯蒂安與比爾·蓋茨
《起源:萬物大歷史》出版後,比爾·蓋茨多次在gatesnotes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大力推薦,並親自為中文版撰寫序言《終身學習者一定會喜歡這部萬物大歷史》:
懂得了人類從哪裡來,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我們下一步要到哪裡去。《起源:萬物大歷史》用最新的知識為你講述萬物的由來,讓你對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處境有更深刻的領悟。
對於大歷史的價值,我們或許可以從比爾·蓋茨的理解中得到啟發,他認為:
「大歷史可以為我們理解自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切歷史提供框架。通常,在學校裡,科學和歷史是分開教授的——有專門的物理課,也有專門的講述文明起源的課程——但是大歷史打破了這一界限。每當我學到新知識,不論是生物學的、歷史學的,還有其他任何一門學科,我總是會努力將它放置在大歷史的框架中。再也沒有其他課程會對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
9月21日-9月27日,大衛·克裡斯蒂安應中國人民大學中華文史研究院的邀請將來京參加系列分享活動,其中9月22日(周日)下午2點半將在中信書店啟皓店面向普通讀者進行交流分享,歡迎感興趣的讀者關注並參加。
參與嘉賓
大衛克裡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牛津大學哲學博士,曾專攻俄羅斯史及蘇聯史,自20世紀80年代起轉向從大尺度鑽研世界史,「大歷史」(Big History)學派創始人,國際大歷史協會首任創會主席。現任雪梨麥考瑞大學大歷史研究所所長,麥考瑞大學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設計師兼首席主講教師。2009—2013年,任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世界級大學傑出教授」。
2008年,克裡斯蒂安與比爾·蓋茨一同創設「大歷史項目」,旨在中學階段推廣大歷史教育,目前已在全球——美國、澳洲,以及中國香港、北京、上海等——數千所大學和中學設立大歷史課程。曾在世界各地做過多次大會的主旨演講,包括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他所做的有關大歷史的TED演講《18分鐘讀懂大歷史》已有近1000萬人觀看。
主要著作有《時間地圖》、《極簡人類史》、《起源:萬物大歷史》等,深刻影響了大眾讀者對人類歷史的認知。
孫嶽
歷史學(世界史專業)博士,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翻譯教學及文史類跨文化研究,尤其是近年來更多致力於大歷史研究。2014年被選為國際大歷史協會理事會理事。主要譯作有《起源:萬物大歷史》、《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歷史學宣言》、《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合譯)等。
為你準備的大歷史書單
《起源:萬物大歷史》(見識叢書30)
作者:[美]大衛·克裡斯蒂安
譯者:孫嶽
定價:68元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追問起源,就是追問存在的意義。世界上有100多種起源故事,上帝創造萬物、盤古開天闢地、梵天創造宇宙……起源就是尋找對世界的整體性解釋,哥白尼、伽利略、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為解釋世界做出了顛覆性的貢獻,現在,我們需要一個基於現代科學的、現代版的起源故事。
《起源:萬物大歷史》融合科學和歷史,回歸哲學-科學傳統,在人類集體知識的基礎上,思考起源的哲學大問題,將分割在細分學科裡的知識,綜合成一個簡潔的對今天世界的整體性解釋,是講給地球70億人的新的起源故事。
比爾·蓋茨作序推薦:終身學習者一定會喜歡這部萬物大歷史。
《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見識叢書01)
作者:[美]大衛·克裡斯蒂安
譯者:晏可佳、段煉、房芸芳、姚蓓琴
定價:128元
出版時間:2017年7月
更換了時間尺度,人類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時間地圖》打通時間線,將人類的歷史置於生物圈甚至整個宇宙的歷史之中,講述從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類的「大歷史」(Big History)。
大歷史是一種新的嘗試,在一個學術和知識日益碎片化的時代,打破學科界限,綜合生物學、考古學、物理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為今天的讀者提供統合性的新知識。
《時間地圖》是大歷史的開創之作,提供了一種新的世界觀,更新了我們對歷史和現實的認知。比爾·蓋茨評論稱它「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簡明大歷史》(見識叢書33)
主編:[美]大衛·克裡斯蒂安
譯者:楊長雲
定價:58元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大歷史是目前國際上發展迅猛的新興學科。它從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開始講起,打通時間線,將人類歷史置於生物圈乃至整個宇宙歷史之中,並融合生物學、考古學、物理學、天文學等多種學科前沿成果。在一個知識日益碎片化的時代,大歷史試圖打破學科界限,提供統合性的知識體系。
《簡明大歷史》是大歷史理念提出者大衛·克裡斯蒂安主編的大歷史經典讀本,比爾·蓋茨推薦讀本,匯集大歷史、全球史領域眾多創始級學者研究精華,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麥克尼爾,著名環境史大家約翰·麥克尼爾、艾爾弗雷德·克羅斯比等參與其中,撰寫了重要的章節。《簡明大歷史》嘗試使用通用模型,梳理宇宙與人類的時間線,以輕鬆明快的敘述風格,樹立全新觀念與思考視角,更新既有知識體系,探究宇宙、地球、生物和人類起源,搜索人類未來的種子。
《大歷史與我們的未來(修訂版)》(見識叢書35)
作者:[荷] 弗雷德斯皮爾
譯者:孫嶽
定價:78元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大歷史可以為我們理解自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切歷史提供框架。通常,在學校裡,科學和歷史是分開教授的——有專門的物理課,也有專門的講述文明起源的課程——但是大歷史打破了這一界限,它將人類的過去置於生命、地球和宇宙的歷史之中,已然成為一種解釋自我和周圍萬事萬物得以成形的美妙方式,當今世界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在大歷史中得到解釋。
從宇宙學到地質學,從生物學到人類歷史,《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修訂版)》將眾多學科的核心概念和範式聯繫起來,構建大歷史框架,解釋了大歷史運行的原理,為人類的未來提供了新的見解。此外,本書還包含了各種「小歷史」和科學觀念說明,讓我們認識到宏大概念如何與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闡釋了一種每個人都讀得懂的大歷史。
《DK大歷史》
編者:[美]大衛·克裡斯蒂安
譯者:徐彬、譚瀅、王小琛
定價:248.00元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這部引進自DK公司的《大歷史》在138億年的演進史中總結出8個轉折點、156個主題,從宇宙誕生之初,一直講到21世紀日漸複雜的社會。它是一部「圖解大歷史」,用思維導圖、CG圖像、歷史照片、珍貴文物讓歷史可視化,這些圖像承載著豐富的信息,每一幅都能讓我們更直觀且深入地了解世界。
《大歷史》像一部百科全書,帶我們縱橫於物理、化學、歷史、人類學、社會學等偉大學科,在近400頁中看盡大千世界——既有恆星毀滅的宏大,也有觀察一粒花粉的結構的精妙。
當站在俯瞰全宇宙的高度,我們看到人類是如此渺小、人類的歷史仿佛瞬間,但同時也強烈地感受到:我們是更壯闊的宇宙交響曲中的一部分。而當我們明白自己從哪裡來、正站在怎樣的位置,也就明白了我們將往何處去。
《極簡人類史(修訂珍藏版)》
作者:[美] 大衛·克裡斯蒂安
譯者:王睿
定價:52.00元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極簡人類史》是一部視野宏大、脈絡清晰的人類簡史,它把人類史放在138億年宇宙史的壯闊背景下,從「大歷史」的視角俯瞰人類從無到有的全過程。全書分為4章,以宇宙大爆炸為開端,從採集狩獵時代、農耕時代講到近現代,在短短200多頁的篇幅裡,勾勒出人類發展中的主要線索,幫助我們理解人類這個物種的特殊性,以及我們在未來幾十年中即將面臨的挑戰。
這本「極簡史」就像讀者在陌生領域中的導航地圖。在其中,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接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富有邏輯、互動連接的人類共同的故事。這個故事宏大、複雜,時而憂傷,時而催人奮進,並且將由我們繼續書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