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曾經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名人」,這些「歷史名人」,他們個個都是「人才」,甚至「天才」;不過,真正能夠當得起「全才」的人,大概就不太多了,而這三位,就完全可以堪稱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全才」。
首先,是鬼谷子。
鬼谷子,生於戰國時代,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姓王,名詡(xǔ),也叫王禪(shàn),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全才」。
鬼谷子似乎被上天賦予了通天徹地之能,他精通謀略、善於兵法、懂數學、知星象、有口才、能速記,甚至在修真養生方面,他也是位地地道道的大行家。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道家、謀略家、思想家、兵家、法家、陰陽家、名家、教育家,被後人尊為「王禪老祖」。
我們知道,但凡被稱為「祖」的人,基本上都是在某一個行業或者領域的名稱之後,加上「鼻祖」、「之祖」等,而直接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祖」的,卻真是不多見,但鬼谷子無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一句「王禪老祖」的稱呼,就足以看到鬼谷子的分量。
其次,是墨子。
墨子,名翟(dí),生於春秋末期戰國初期,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在「諸子百家」中,無論是「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雜家」、「縱橫家」、「陰陽家」等等,無一不是以自己門派的名字而命名的,只有「墨家」一家,是以創始人(的姓)命名的,這也足見墨子的厲害。
顯然,墨子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他「思想家」的身份,他的「兼愛」、「非攻」、「尚賢」這三大主張,又有誰不知道呢?不過,墨子除了在「社會科學」領域頗有建樹之外,他在「自然科學」方面,也同樣一點不弱,無論是數學、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甚至機械製造方面,墨子都堪稱「教授級」人物。
墨子建立了自己的「時空運動理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墨子研究物理學,並涉及力學、光學、聲學等諸多分支;在光學領域,墨子不但進行過「小孔成像」實驗,而且還對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等進行了相當系統的研究;在機械製造方面,墨子所造出的車子,輕便、省力,還經久耐用,而且,他還發明了風箏,是古代風箏的創始人;所以,墨子不光只是思想家、教育家那麼簡單,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科聖」。
最後,是張衡。
張衡,生於東漢時期,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人,中國歷史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發明家,最為世人所熟知的,自然就是他發明的「地動儀」了。
在天文學方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並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在數學方面,他是中國第一個理論求得π值的人(雖然沒有祖衝之計算的精確),還著有一部《算罔論》;在地震學方面,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地動儀」了;所以,中國歷史上的「科聖」有兩位,一位是我們剛剛所提到的墨子,而另一位,就是張衡了。
不要以為張衡只是一位「科聖」,一位厲害的「科學家」,其實,殊不知他還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在文學方面,張衡的辭賦水平極高,其代表作《二京賦》、《歸田賦》皆是漢賦中的精品,司馬相如和楊雄厲害吧,而張衡與這兩位是齊名的,如果再加上班固,那麼他們就是歷史上的「漢賦四大家」。
在史學方面,參加討論《漢記》的編寫,並為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提過諸多寶貴意見;另外,還有一點可以證明張衡的史學造詣,那就是他曾經擔任過「太史令」,要知道,堂堂的「太史公」司馬遷,幹的就是這個差事;所以說,張衡不但是個「理工學霸」,還是一個「文學青年」。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全才」,細細看來,好像沒有什麼,是他們不會幹的;而且,再看看他們的家鄉,竟然全是河南人,呵呵,河南人,還真中!
歡迎關注歷史浮雲榜,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