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弩:戰國到漢代成為令人生畏的「殺器」 射程達600米

2020-12-06 潞安通判

最近,一款「大殺器」成為武器排行榜上的明星。這款武器既不是造價億百億記得美國超級航母,也不是在巴黎航展上大秀飛行技巧的F-35,也不是初露崢嶸的中國新型輕坦,而是長不足10釐米,售價10元左右的「牙籤弩」。

牙籤弩

不過,「牙籤弩」如今的火爆似乎並非光彩之事,這款射殺深度達到「1-3釐米」的「弩」由於在中小學的流行,成為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其實對於媒體的口誅筆伐,家長的心有餘悸,小編不敢妄自評論,畢竟這款貌似貌似不起眼的「小傢伙」,確實有一定的殺傷力,如果任其泛濫,必然會嚴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但是小編卻從這個小小的「牙籤弩」想到了世界戰爭史上一款真正的「大殺器」——弩。在2006年12月27日,美國宇航局評出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十大武器中,源於中國的「弩」就名列其中。

弩是古代用來射箭的一種兵器,關鍵部件是弩機,其結構較為複雜:有望山(瞄準器)、懸刀(扳機)、鉤心和兩個將各部件組合成為整體的鍵。不過,聽上去構造極為繁瑣的弩,實際是在弓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這種改進其實就是在弓上加裝張弦機構(弩臂和弩機),將弓裝在弩臂上,並用弩機控制弦的回彈。由於弩將張弦裝箭和縱弦發射分解為兩個單獨動作,不需要在張弦的時候進行瞄準,因此命中率比弓大大提高。除了命中率提高之外,由於弩的射手還可以通過臂力之外的其他動力,比如用腳踏張弦,所以弩的強度比弓要大,射程也要遠遠大於弓。

戰國弩

雖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將弩裝備於正規軍,也是最早將弩運用於戰爭的國家,但是大多數中國人對於弩的認知卻源於《三國演義》中的「諸葛連弩」。不否認,諸葛亮發明,並大量裝備蜀漢軍隊的「諸葛連弩」,因其可「一弩十發」的強大威力,成為三國時期極為強大兵器。但是,簡單的將弩就認為是諸葛亮發明的,似乎就太小兒科。中國對於弩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尚未完全進入農業社會的中國先民,為了便於狩獵發明了原始的木弩。限於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原始木弩的機件大主要是以竹、木、骨作為主要製作材料,而且在中國新石器時期的遺址當中也大量出土過原始木弩上的構件,這種構件長6-9釐米,是一端鑽孔的的長條形骨片或蚌片。當然,這種原始木弩的殺傷力太小,很難運用到作戰中。不過中國的文人墨客還是將其在文獻中記錄了下來,三國時代譙周所著的《古史考》就記錄了「黃帝作弩」。

弩是否是黃帝發明的估計已無從考證,畢竟古代很多文人都會將很多重要的發明都歸功於黃帝。但是弩真正成為殺人的武器,是到了到了東周列國時代。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用銅製弩機的弩被製造了出來。原本用於狩獵的工具,成為了真正的能運用於戰場的武器。此時的弩基本為木製,長約120-130釐米,弩臂為51.8釐米,弩機為銅製;箭為竹製,長約63釐米;射程能達到80米。由於這種弩在發射時,需要依靠人的臂力拉開弓弦,所以這種弩又被稱為擎張弩。伺候為了增強弩的彈射力,弩的強度逐漸增加,以至於無法再依靠臂力拉開弓弦。於是,一種豎在地上,雙足踏住弓,用手向上拉弓弦的弩出現了,這種弩被稱為「蹶張弩」。這種發明於戰國晚期的弩,射程能達到擎張弩的2-3倍,也就是160-240米。或許正是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運用,戰國時代的歷次大戰,最終都是以斬首萬人為計量單位。秦帝國也是憑藉更為先進的武器準備最終橫掃六合,統一天下。並且在統一中原後,「卻匈奴七百餘裡」,在塞外修築長城。

輪番發弩

秦帝國的弩雖然助起成功的在戰爭中留下赫赫「殺名」,但是很快就被漢帝國取而代之,從此弩這種兵器也進入到了大發展的階段。漢帝國為此還組成了以弩手為住的步兵兵團「材官」,同時設置了「強弩將軍」一職統帶。除了設置了專門的弩手部隊,漢帝國時期在擎張弩和蹶張弩的基礎上又發展除了「腰引弩」。「腰引弩」其實就是弩手坐在地上,雙手向前蹬弓,在此過程中用系在腰間的拴鉤曳弦張弓。這種弩由於是依靠腳和腰聯合發力,所以弩的強度更大,發射的威力更大,射程也更遠。漢弩主要以石作為單位,分為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等弩。據漢簡機載三石弩的射程能達到189米,四石弩的射程能達到252米,而十石弩的射程最遠可達到600米。正是依靠強大弓弩部隊,漢帝國在與匈奴的作戰中不僅逐漸掌握了主動權,而且經過三次元徵,最終讓匈奴王廷不敢再漠南停留。

不過隨著弩的威力不斷增加,射程不斷增加,發射的流程與愈加繁瑣。比如步兵在發射弩箭時,需要分為「上弩」、「進弩」和發弩三個階段,不僅繁瑣而且耗時很長。所以,弩手必須在其他部隊掩護下才能進行作戰。於是,漢代之後弩的作用就開始逐漸下降,以至於明代的《天工開物.佳兵》中提到弩時,認為它不過是「守營兵器,不利行陣」。所以,一種能夠快速發射,快速裝填的弩成為弩手夢寐以求的最佳武器。

蹶張弩

這種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諸葛弩」的武器,其實是「連弩」的一種,但並不是最早的連弩。因為早在戰國時代,《墨子.備臨高》中就提到過「連弩之車」。甚至在1980年代末的湖北江陵出頭的楚墓中也曾發現一種小型連弩,不過由於該弩體系太小,不像是實戰中運用的武器。不過到了漢代「三十絭共一臂」的連弩就開始在戰爭中被運用。當然,真正讓連弩稱為優秀的武器,還是三國的「諸葛弩」。

不過三國之後,由於各種原因弩就開始逐漸走向衰落。尤其是火器發明之後,弩不僅開始衰落,甚至在實戰過程中也逐漸退出。如今,一個小小的牙籤弩,又讓人們對這種武器,或許預算一種記憶的輪迴吧!

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製作了一種連弩,稱作元戎弩,在較短時間內能發射十支箭,殺傷力很強

相關焦點

  • 牙籤弩請遠離!古代弩歷史告訴你這是種武器
    雖然弩的裝填時間比弓長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命中率更高,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低,是古代一種大威力的遠距離殺傷武器。強弩的射程可達600米,特大型床弩的射程可達千米。按張弦的方法不同,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和腰張弩等,還有能數箭齊射或連射的連弩和裝有數把弩弓的床弩。戰國時期有四弩:夾弩、瘦弩、唐弩和大弩。
  • 【西部地理】鎮原東漢銅弩機 中國古代遠程「大殺器」揭秘
    它的發現,對研究中國漢代遠射兵器和軍事裝備提供了珍貴資料。  1 它布滿一種凌厲的殺氣  在鎮原縣博物館,有一件北宋時期的瓷製蒺藜火器,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的「手榴彈」,對研究火藥的運用和鎮原古塞邊防提供了實物見證,去年12月記者曾做過相關報導,時隔一年,我們再去見識另外一件大殺器——東漢時期的「南陽宛造四石弩」。
  • 揭秘中國古代震驚世界的六大弓弩
    一、漢代的大黃弩漢代的弩強度按石來計算,分一石至十石,(大約引滿一石弩需27 -30公斤的力量)其中十石弩最強又被稱為黃肩弩,大黃力弩。只有十分強壯的人才能使用,史記中「李廣列傳」中就有李廣持大黃弩射敵將的記載。據後世的考證估算,它的射程能達到四百米左右。
  • 古代的弩為何大受歡迎,統治千年戰場,著名的弩又有哪些
    下面就具體談談排名第二的弩。弩是古代最常見的冷兵器,和弓手共稱弓弩手,在軍隊中的人數達到六成左右,是古代兵車戰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步兵有效克制騎兵的一種武器。雖然和弓都是遠程兵器,但也是有所不同的,與弓手相比,優點是射程遠,命中率高,威力大,對使用者需求低。缺點也是明顯的,射速較慢,裝填時間長,但依舊不能影響在軍隊中的歡迎度。
  • 古代弓箭能射死人嗎? 醫官: 中箭生不如死, 大部分死於箭傷復發!
    根據史實資料來看,古代弓箭的平均有效射程在100米左右,如果弓箭手臂力超人,加上弓箭製作精良的話,最遠甚至可以達到300米。比較典型的如嶽飛,史載嶽飛力量驚人,能開三百斤弓,並且左右手都能開弓。近代專家根據古代弓箭模型和製作工藝,仿製出複合弓箭,普通人隨手射出的弓箭就能達到40米/秒的速度,100米左右的古代普通將士的皮、棉、藤製的盔甲等,是能夠射穿的,當然如果是玄甲、光明鎧等重型鎧甲就另當別論了。  聊完弓箭的射程和攻擊力,那我們再看看它的戰場殺傷力如何?
  • 平庸過場——古代秦軍的真實水準
    許多不切實際的溢美之詞將秦俑青銅兵器捧上了天,說其技術已達青銅顛覆,含錫量乃最優比例云云。更有甚者,稱秦俑青銅長劍內韌外堅,更將其90cm的長度視之為無比絕倫。但事實上,從中國青銅時代的開始階段,中國青銅兵器就難易堪當神器一語。無論青銅技術是傳入還是獨立發明,中國的青銅技術重點和西方(包括西亞)都完全不同。
  • 楚人發明的弩,幫助楚國更強大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變革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和兼併十分頻繁。當時,各諸侯國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十分重視兵器的改良和創新。楚國在當時不僅擁有最先進武器,而且擁有龐大的兵器庫。弩是在弓箭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與之前使用的弓箭相比,具有很明顯的優點:一是延時發射,射箭者無須在張弓的同時瞄準,提高了命中率;二是弩可以藉助臂力以外的其他動力來拉弦,增加了弓箭的射程。弩中機關槍1986年,湖北江陵秦家嘴47號楚墓出土了一件比普通的弩更複雜的連發弩。
  • 古代三十六種兵器中,那一種兵器可以排第一?不是刀也不是劍
    專家稱:戰國時期的強弩射程,是AK47步槍的兩倍 春秋戰國時期,七雄爭霸,那時候最好用的兵器當屬弓弩了。在世界奇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挖掘現場,我們也能夠發現很多弓弩。近期,考古人員驚喜地發現了一件保存完好的弓弩,特別是這個弓弩上「檠」的發現滿足了我們對這個東西的好奇心。
  •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古代統治者為何十分忌憚民間私藏弩和甲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這句話生動描寫了古代統治者對於弩和甲的重視,在未得官方允許的情況下,誰要是敢私藏這兩樣東西,一旦被官府發現,那必然免不了落個人頭落地的下場。歷代統治者之所以對弩和甲實行如此嚴格的管控措施,說穿了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王權地位。下面就來具體聊聊弩和甲有何特殊之處。先來說弩。
  • 弩比弓強力得多,那為什麼古代打仗還有那麼多人愛用弓?
    編者按:弓和弩是古代冷兵器戰場上最常見的兩種遠程投射武器,在大多數時候,弓弩往往並稱。同時,也一直有人很好奇,為什麼古代軍隊還要同時裝備兩種武器呢?不是說弩比弓先進嗎?為什麼沒有取代弓?▲馬陵之戰在實戰中,萬弩齊射的威力奇大,可以瞬間令敵軍蒙受十分慘重的傷亡。「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史記·孫臏傳》)「(李)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漢書·李陵傳》)「王有神弩,一發殺越軍萬人,趙佗乃與之和。」
  • 1把弩能買20支95步槍,現在了解放軍為什麼還要裝備弩?
    弩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弩在古代冷兵器中則可謂終極武器,具有精度高、射程遠、威力大的特點,是步兵有效克制騎兵的一種武器。    ▲現代復原的連發弩  古代用弩最出名的是秦軍,使用的弩達到十幾種,上了戰場,對方還未列陣完畢秦軍就靠張弩的超遠射程一陣箭雨潑過去,豈有不勝之理?
  • 專家說秦弩的射程是AK47的兩倍遠,果真如此麼?結果出乎意料
    在冷兵器時代和熱兵器時代,有兩種武器十分相似,它們分別是弩和槍械,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把箭或子彈發射到遠方,是軍隊進行遠程殺敵的武器。小編發現很多人對弩和弓分不清楚。弓是最早出現的武器工具,弩是後來在弓的基礎上進行改造的,弩是在弓的結構上增加了箭道和弩機箭道相當於今天槍械的槍管,弩機相當於槍械上的扳機,弩在古代軍隊十分流行,為啥十分重視弩呢?因為古代徵兵,九成的兵都沒有使用武器的經驗,如果是戰爭吃緊的情況下,這一點十分致命,軍隊必須快速培訓新兵操作武器,弩比弓更好學。
  • 康熙以後,中國不再仿造西方火炮,火器衰落
    文人論兵,發端於戰國時期,漸成風氣,其流弊便是「披甲者少而言兵者眾」,「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而兵益弱」(《韓非子·五蠹》)。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紙上談兵,不切實用,誇誇其談成為時尚,反而敗壞了社會風氣。中國歷史上文人論兵的風氣在宋、明兩代達於極盛。
  • 戰場上的另類武器,真正的「戰術榴彈弩」你知道嗎?
    這種裝置被稱為L』Arbalete la Sauterelle Type A D』Imphy(蚱蜢弩A型),確實它也就是一部十字弩炮。它不是像古代的弩那樣利用動物肌腱,而是利用兩根彎鋼絲繩的拉伸來儲存能量。
  • 牙籤弩之所以在校園流行就源於一個字
    牙籤弩之所以在校園流行就源於一個字青鋒一個近來在校園快速流行的「玩具」牙籤弩,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連一向以重大報導為主的中央電視臺也不惜在新聞節目,甚至是在白巖松主持的節目中給了極大的關注。所謂牙籤弩,就是形狀如古代弓弩,而發射的不是古代的箭頭,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可以看到或者使用的牙籤。根據報導,這狀似弓弩的牙籤弩,不僅可以射牙籤,還可以射針頭,極具殺傷力。有報導演示,用牙籤發射,它可以輕而易舉射穿A4紙,扎爆氣球;如果把A4紙換成硬紙板,竹製的牙籤也能輕易射穿硬紙板,並扎破後面的氣球。
  • 中學物理知識解答「牙籤弩」有多可怕!縮小版的「古代兵器"!
    今天來用中學物理知識解答一下「牙籤弩」有多麼可怕!小小的「牙籤弩」其實堪比「暗器」!從外形上來講,整個弓弩很小,如巴掌般大,在小孩的手中很具有隱蔽性,滿足了男孩子希望有英雄舉動的好奇心和釋放原始暴力欲望。但是由於其巧妙地構造,當把牙籤甚至鋼針射出去的時候,牙籤以及鋼針射程可達20米,會獲得速度高達50千米/小時——256千米/小時!
  • 盤點世界十大暗殺利器 中國神臂弩讓你難逃一死
    第九種:烏幹達指刀這種出現於1890年到1950年間的怪異小刀,是烏幹達東北部拉布沃爾人的兵器,主要用於行刺。長9.5釐米,重50克,其上有一指環,可以戴在中指上,藏在手心裡,從外面看就像戴著一個戒指。此兵器由薄鐵片製成,非常鋒利,適合女子行刺,就在皇帝摟摟抱抱時,刺客可以用它輕鬆割斷皇帝喉嚨。
  • 牙籤弩威力有多大?看了這個實驗就知道了
    「打野雞兔子毫無壓力」的牙籤弩,威力到底有多大?記者通過四步驟實驗一一呈現。  實驗設備  一把長約10釐米的金屬牙籤弩、牙籤、鋼針(記者網購)。  實驗過程  1、測射程  記者手持金屬牙籤弩,插入牙籤,向前方玻璃板水平發射,發現牙籤能快速到達4米外的玻璃板
  • 戰國青銅器塑生動鳥獸
    據南京博物院考古專家介紹,這座古墓,墓坑呈長方形的土坑豎穴,東西長八點一米,南北寬六點一米,墓口到墓底深一點三米,墓壁基本垂直。棺木外圍,用大小石塊壘成高低參差不一的外槨,棺木朽爛,屍骨不辨。  漢代社會流行厚葬,人們崇尚「精神不滅,事死如生」,分封的諸侯王往往在即位的第二年就開始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墓。此墓中出土的戰國時期器物,自然會流到西漢貴族手中。漢承秦風,死後以奢侈相尚,家彌富,葬彌厚,這些華貴器物就成為隨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