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格爾曾說過:」音樂是靈魂的語言」。費爾巴哈說:」音樂是感情的一種獨白」。音樂是人內心情感的表達與感受。樂感可以說是我們學聲樂培訓很需要的個東西,其實樂感就是我們的音樂的感知能力,-個樂感好的人,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會少走許多的彎路。那麼該如何培養樂感呢?
1、樂感的基礎就是我們的聽覺,沒有樂感的人就是因為自己聽的不夠清楚",所以說是需要加強我們的聽覺能力。加強聽覺訓練和提高心理素質,作為樂感的良好基礎和條件。
2、加強自己樂理方面的知識,讓自己能夠對一首歌曲進行分析和理解。如技術理論方面的基本樂理、和聲、復調、曲式及作品分析及配器等。,思想理論方面的音樂史、音樂鑑賞、民族民間音樂、音樂美學等。只有具有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明了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才能更有利於加深對音樂的認識、分析、理解。
3、多聽音樂.因為音樂離不開欣賞,樂感的培養也離不開具體的音響,只有置身於音樂的滋潤和薰陶下,方能增長感性知識和音樂細胞。
4、多去聽一下音樂大家的作品,了解音樂大師用何種方式思考問題。如莫扎特、貝多芬等以此來增強我們的樂感。美國作曲家格什溫說過:「音樂聽得愈多,人們就愈能品評鑑賞,並且知道音樂怎樣才是好的。只有多聽,才能越聽越懂、越聽越愛、越聽越會聽,才能將感受到的東西溶到自己的血液中,才能隨時隨地有感而發地自然表達出來,才能具備理解音樂的高品位。
5、加強文化修養、思想修養和生活體驗。文化修養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 思想修養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至關重要, 切實的生活體驗能使學生對音樂的表達感受時,能用心用情全身心的融入音樂意境裡。慢慢打開內心與音樂之間連接的「電路」。
除了聽音樂之外,我們的耳朵也應該注意捕捉自然界的一切聲音。風聲、雨聲、流水聲、浪花聲、動物叫聲、鳥鳴聲、馬達聲、汽笛聲、鐘聲……這些雖非音樂之聲,卻與音樂息息相關,同樣可以通過我們的想像形成樂感,幫助我們演奏出更生動形象,更具感染力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