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0-04-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學系副教授彭超課題組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方向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研究者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成果已於昨天(4月22日)在《自然》在線發表,標題為《拓撲保護的單向導模共振態觀測》為題。

北大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領域取得新進展

通過操控拓撲荷演化,實現單向導模共振態(照片由北大提供)

作為實現大規模光子集成和光子晶片的關鍵技術之一,單向輻射廣泛應用於高性能光柵耦合器、高能效雷射器及雷射雷達光學天線等,目前大多通過分布式布拉格光柵反射鏡、金屬反射鏡等鏡面反射實現。然而,片上集成時,反射鏡不僅體積大、結構複雜、加工難度高,還會引入額外的損耗和色散。

針對這一集成光子器件研究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彭超課題組與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教授Marin Soljačić、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助理教授甄博合作,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拓撲保護的單向導模共振態觀測》為題,於4月2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研究人員從拓撲荷操控出發,在光子晶體平板中實現了單向輻射的特殊諧振態,即單側輻射導模共振(UGR)態,在一維光子晶體中通過傾斜側壁同時破缺結構垂直對稱性和面內對稱性,使體系中連續區束縛態所攜帶的整數拓撲荷分裂為一對半整數拓撲荷,並在平板上、下兩側表面產生大小不等的輻射。此時,維持對稱性破缺,通過調控參數將一側表面的成對半整數拓撲荷重新合併成整數拓撲荷,形成不依賴鏡面僅朝一個表面輻射能量的UGR態。聯合課題組利用自主發展的傾斜刻蝕工藝製備樣品,實驗上觀測到非對稱輻射比高達27.7 dB(比值);這就意味著超過99.8%的光子能量朝一側定向輻射,較傳統設計提高了1到2個數量級,從而有力證明了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的有效性和優越性。該技術有望顯著降低片上光埠的插入損耗,大幅推動高密度光互連和光子晶片技術的發展。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任敏

編輯 徐慧瑤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北大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學系副教授彭超課題組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方向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研究者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
  • 北大研究人員發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重要研究進展 為...
    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甄博助理教授合作,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拓撲保護的單向導模共振態觀測》(Observation of topologically enabled unidirectional guided resonances)為題,2020年4月2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第580卷第467~471頁);電子學系2015級博士研究生尹雪帆為第一作者,彭超為通訊作者。
  • 北大:拓撲保護下實現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新聞—科學網
    ,實現單向導模共振態。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彭超課題組與麻省理工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學者合作,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拓撲保護的單向導模共振態觀測》為題,4月2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 北大課題組發表重要研究進展,有望大幅推動光子晶片技術發展
    4月2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該校信息學院電子學系副教授彭超課題組4月22日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重要研究進展,為光子器件拓展了可期應用前景。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近年來,拓撲光子學是光學中最活躍的新興研究領域之一。拓撲是為了理解量子霍爾效應等基本物理現象而引入的數學概念,成功地解釋了量子霍爾效應,並促進了拓撲絕緣體的發展。當兩種具有不同拓撲不變量的結構拼接在一起時,由於體-邊界的對應原理,會在兩種結構的交界面產生具有魯棒特性單向傳輸的界面態。由於拓撲概念可用來描述能帶結構的性質,這種體-邊界對應關係普遍存在於量子和經典波動系統周期結構中。
  • 北大高能團隊在玻色子散射領域取得一批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高能物理實驗組團隊近期在玻色子散射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進展:主導完成了同電荷W玻色子極化散射的世界首次測量(CMS-PAS-SMP-20-006); 首次在5倍標準偏差水平觀測到了W和光子的散射(CMS-PAS-SMP-19-008)。
  • 單向直流斷路器的拓撲與保護策略:結構簡單,開斷快速
    瀋陽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天津工業大學電工電能新技術天津市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楊田、劉曉明、吳其、陳海、李龍女,在2020年《電工技術學報》增刊1上撰文,提出一種採用單向開斷的混合式直流斷路器拓撲結構和適用於多埠直流電網(MTDC)的隔離保護策略。研究結果證明,單向直流斷路器可準確識別故障電流,並快速開斷故障線路,其拓撲結構和保護策略可滿足系統保護的快速性和可靠性要求。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圖二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陳曦和賈金鋒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同事陳帥、鄧友金等與北京大學劉雄軍、維也納工業大學、卡爾加裡大學的合作者們,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方法在人工合成的二維自旋軌道耦合超冷原子體系中得到了直接判斷體系拓撲的動力學判據,並據此精確測定了體系的拓撲相圖。
  • 江蘇毫米波相控陣晶片入選「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
    2、北大:拓撲保護下實現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彭超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該技術有望顯著降低片上光埠的插入損耗,大幅推動高密度光互連和光子晶片技術的發展。
  • 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
  • 中國科大在金剛石量子模擬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在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體系的量子模擬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
  • 清華江萬軍團隊在拓撲磁結構的熱電操控和探測方面取得進展
    清華新聞網10月27日電 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熱電操控和探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研究者發現,利用晶片原位加熱技術,可以在磁性器件中產生出納米尺度大小的斯格明子(skyrmion);且斯格明子會沿熱流方向從高溫區域向低溫區域單向擴散;同時可以通過熱電探測的方式原位檢測單個斯格明子。
  • 學術頭條:新冠將與人類長期共存,《自然》明年將新增三本子刊,北京...
    紐約動物園又有7隻貓科動物確診感染新冠,其中1隻無症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宣布,在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又有7隻大型貓科動物感染了新冠病毒,另外還有一隻老虎本月早些時候被檢測出感染了新冠病毒。6隻大貓接受了測試,結果顯示它們也感染了病毒。
  • 進展 | 二維拓撲光子晶體微腔取得新進展
    拓撲光子學在近十幾年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及研究,尤其是在拓撲邊界態的應用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例如單向傳輸、拓撲雷射等。除了邊界態外,最近國內外很多課題組提出在高階拓撲絕緣體中存在零維拓撲角態,並且已經在多種體系中實現,包括二維的光子晶體結構。這種零維的高階拓撲態為設計具有高品質因子的拓撲光學微腔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
  • 陳鴻課題組在拓撲光子學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LC-circuits based on microstrips and observ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modes wit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對拓撲保護光子晶體單方向邊緣態的軌道角動量進行了直接實驗觀察和測量。
  • 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
    (上下滑動 查看更多)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的經濟和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儘管如此,我國科學家仍以實驗室為戰場,爭分奪秒,奮力拼搏,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突破、新發現。
  • 物理所一維拓撲超導體中的安德森無序轉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拓撲物質態的研究是近年來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除了拓撲絕緣體之外,拓撲超導體也是一類備受關注的系統。與拓撲絕緣體類似,體內具有的超導能隙的拓撲超導體在邊界或表面上具有被拓撲保護的零能態。對於一維拓撲超導體,這些零能態是局域在邊界上的馬拉約那(Majorana)費米子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