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人員發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重要研究進展 為...

2020-12-06 電子產品世界

單向輻射作為實現大規模光子集成和光子晶片的關鍵技術之一,廣泛應用於高性能光柵耦合器、高能效雷射器及雷射雷達光學天線等,目前大多通過分布式布拉格光柵反射鏡、金屬反射鏡等鏡面反射實現。然而,片上集成時,反射鏡不僅體積大、結構複雜、加工難度高,還會引入額外的損耗和色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4/412458.htm

針對這一集成光子器件研究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彭超副教授課題組與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Marin Solja?i?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甄博助理教授合作,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拓撲保護的單向導模共振態觀測》(Observation of topologically enabled unidirectional guided resonances)為題,2020年4月2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第580卷第467~471頁);電子學系2015級博士研究生尹雪帆為第一作者,彭超為通訊作者。

彭超等人從拓撲荷操控出發,在光子晶體平板中實現了單向輻射的特殊諧振態,即單側輻射導模共振(unidirectional guided-resonance, UGR)態,在一維光子晶體中通過傾斜側壁同時破缺結構垂直對稱性和面內對稱性,使體系中連續區束縛態所攜帶的整數拓撲荷分裂為一對半整數拓撲荷,並在平板上、下兩側表面產生大小不等的輻射。此時,維持對稱性破缺,通過調控參數將一側表面的成對半整數拓撲荷重新合併成整數拓撲荷,形成不依賴鏡面僅朝一個表面輻射能量的UGR態。聯合課題組利用自主發展的傾斜刻蝕工藝製備樣品,實驗上觀測到非對稱輻射比高達27.7 dB;這就意味著超過99.8%的光子能量朝一側定向輻射,較傳統設計提高了1~2個數量級,從而有力證明了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的有效性和優越性。該技術有望顯著降低片上光埠的插入損耗,大幅推動高密度光互連和光子晶片技術的發展。

近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等支持下,彭超與其合作者在高水平學術期刊相繼發表非厄米系統費米弧觀測(Science, 359, 1009~1012,並列第一作者,2018年3月)、實空間非阿貝爾規範場的合成和觀測(Science, 365, 1021~1025,第二作者,2019年9月)、拓撲保護下散射魯棒的超高品質因子導模共振態(Nature, 574, 501~504,通訊作者,2019年10月)等一系列融合拓撲物理學和非厄米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成果,在為實現輻射光場調控開闢新方向的同時,也為集成光子晶片、光相控陣雷達、低功耗雷射器等光子器件拓展了可期的應用前景。 


相關焦點

  • 北大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學系副教授彭超課題組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方向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研究者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
  • 北大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學系副教授彭超課題組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方向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研究者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成果已於昨天(4月22日)在《自然》在線發表,標題為《拓撲保護的單向導模共振態觀測》為題。
  • 北大:拓撲保護下實現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新聞—科學網
    ,實現單向導模共振態。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彭超課題組與麻省理工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學者合作,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拓撲保護的單向導模共振態觀測》為題,4月2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 北大課題組發表重要研究進展,有望大幅推動光子晶片技術發展
    4月2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該校信息學院電子學系副教授彭超課題組4月22日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重要研究進展,為光子器件拓展了可期應用前景。
  • 單向直流斷路器的拓撲與保護策略:結構簡單,開斷快速
    瀋陽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天津工業大學電工電能新技術天津市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楊田、劉曉明、吳其、陳海、李龍女,在2020年《電工技術學報》增刊1上撰文,提出一種採用單向開斷的混合式直流斷路器拓撲結構和適用於多埠直流電網(MTDC)的隔離保護策略。研究結果證明,單向直流斷路器可準確識別故障電流,並快速開斷故障線路,其拓撲結構和保護策略可滿足系統保護的快速性和可靠性要求。
  • 大連化物所化學反應共振態研究獲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院士楊學明、研究員張東輝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上又獲突破性進展。2006年以來,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張東輝領導的研究團隊在F+H2/HD(v=0)反應共振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該研究成果以「 Nontrivial coupling of light into a defect: the interplay of nonlinearity and topology 」為題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近年來,拓撲光子學是光學中最活躍的新興研究領域之一。
  • 陳鴻課題組在拓撲光子學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1月2日,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陳鴻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關於拓撲光子學研究的最新成果《Topological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訊 日前,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博士張海軍,研究員戴希、方忠所在的T03組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突破。
  • 張東輝 楊學明:化學反應共振態的研究之路
    他和理論學家Skodje教授基於Stark-Werner勢能面對該反應共振態開展了詳細的研究,闡明了化學反應共振態對於該化學反應的作用。  2005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在F+H2/HD(v=0)反應共振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海文、孫慶豐和謝心澄,與中心訪問學者蘇州大學江華,共同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7月24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13, 046805 (2014).]
  • 南開大學在聲學人工微結構前沿物理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佟天驕 記者 喬仁銘)近日,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陳樹琪教授、田建國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在物理學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重要原創性論文成果《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Type-II Weyl Points
  • 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化學反應共振態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工作極大地提高了科學家們對化學反應共振態的認識。而反應共振態是化學反應體系在過渡態區域形成的具有一定壽命的準束縛態,它提供了一個讓實驗直接觀察化學反應在過渡態附近行為的契機,因而幾十年來尋找反應共振態一直是反應動力學研究的一個備受關注的重要課題。此外,化學反應共振態能極大地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和產物量子態分布,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提高對化學反應中動態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拓撲超導體與拓撲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理論研究發現,Majorana費米子滿足非阿貝爾統計規律,即操作粒子的結果與操作的先後順序有關,這為設計新概念的拓撲量子計算機提供了重要途徑。因而,尋找Majorana費米子既有重要的基礎理論意義,也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月18日上午,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陳曦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馬旭村研究組,方忠、戴希研究組,孫慶豐和謝心澄,在拓撲絕緣體領域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廣泛影響,該成果以總選票排名第一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物理所一維拓撲超導體中的安德森無序轉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拓撲物質態的研究是近年來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除了拓撲絕緣體之外,拓撲超導體也是一類備受關注的系統。與拓撲絕緣體類似,體內具有的超導能隙的拓撲超導體在邊界或表面上具有被拓撲保護的零能態。對於一維拓撲超導體,這些零能態是局域在邊界上的馬拉約那(Majorana)費米子態。
  • 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超導電性研究獲得進展
    近日,李耀義特別研究員、賈金鋒教授研究團隊在拓撲晶體絕緣體Sn1-xPbxTe與超導體Pb形成的異質結中發現了超導拓撲晶體絕緣體存在拓撲超導電性的證據。該工作以「Superconductivity of 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s and Strong Proximity Effect in Sn1-xPbxTe-Pb Heterostructure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5.8)。博士生楊浩為第一作者,李耀義特別研究員和賈金鋒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