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剛剛落幕的第25屆國際生物奧賽傳回捷報,在61個參賽國家、241名參賽學生中,代表我國參賽的4名學生共計獲得4枚金牌,我國團體總成績排名(按照選手總分計算)世界第一。
記者昨(14)日獲悉,綿陽中學學生朱洪賢作為我省今年唯一一名參賽學生,勇奪金牌,這也是繼2012年以來,我市獲得的第二塊國際生物奧賽金牌。
省心兒子
從小自主自律
高二保送清華
「選拔的過程十分嚴苛,很慶幸我在高中階段得到了足夠的鍛鍊。」 昨日,戴著棕色眼鏡、身著灰色T恤的朱洪賢走出南郊機場時,顯得神採奕奕。
「得到第幾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經歷了這一過程,讓自己的興趣得到發揮。」朱洪賢告訴記者,此次競賽總共兩天,一天考理論,一天考實驗操作,每堂考試時間約有一個半至三小時。
2013年,朱洪賢在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上拿到金牌,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保送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今年二月中旬,在國家隊選拔中,朱洪賢又在50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國家集訓隊。作為四川省今年唯一參賽選手,朱洪賢與其他省市的3位學生一起代表中國參加第25屆國際生物奧賽。
「兒子是在寬鬆的環境下長大的,我們堅持以鼓勵為主,讓他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前途自己創造。」父親朱建華說,從上小學起,兒子的生活起居、學習、玩耍,幾乎都是自己安排,這也讓他從小養成了自主、自律學習生活的好習慣。
痴迷生物
自學「自診」小病小痛
「選擇生物競賽,既是滿足兒子的興趣,也可以幫助別人。」朱建華告訴記者,兒子小時候並沒有在生物學方面顯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進入高中以後,他才漸漸對生物產生興趣。某種疾病有了新治療方法、哪些科學家又有了新成就等等,都是朱洪賢平時關注的重點。
長期研究生物學,朱洪賢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對照自己的身體狀況研習生物知識。長期下來,身上一些常人看不出來的小病小痛,他竟然也能無師自通。
去年6月份,朱洪賢經常感覺噁心,不想吃飯,體重也有所下降,同學們都以為是中暑的症狀。憑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朱洪賢認為自己可能患有胃潰瘍或者胃裡長了息肉。後來到醫院一檢查,果然被他言中,正是胃裡長了一塊小息肉。
「這件事讓我更加堅定了研究生物學的想法,在實際生活中真的很實用。」朱洪賢對記者說。
熱心公益
高一開始發起成立公益協會
除了學習,外表文靜的朱洪賢還熱衷於公益。從高一開始,朱洪賢和幾個同學一起發起名為「HELP」的公益協會,利用寒暑假到四川甘孜等地的貧困山區,幫助留守兒童。給留守兒童買書、文具的錢,都是朱洪賢和朋友們自己存下的壓歲錢。
如今,隨著公益團隊的壯大,協會裡已經有三十多名成員,每到寒暑假,大家仍然繼續著這條公益之路。
說到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朱洪賢有許多的憧憬。他說,以後將會繼續生物科研之路,「很多人問我以後會不會當醫生,但是我不想,因為當醫生能救的人畢竟有限,但是搞科研卻能夠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