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纏本身不會糾纏光

2020-09-16 新浪探索

混沌的光斑:光被諸多如多模光纖之類的複雜介質擾亂後而產生的圖案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使糾纏光通過一條2米長的多模光纖之後,娜塔莉亞·赫瑞拉-瓦倫西亞和她的同事們成功地將該糾纏光恢復到原狀。在梅於爾·馬利克的帶領下,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糾纏本身解決了這個難題。參與這項研究的還有格拉斯哥大學的一位研究人員。最近發表於《自然物理學》上的論文詳細描述了該研究。

  通過無序(或「複雜」)介質(如大氣霧氣或多模光纖)的光會以已知方式散射。結果就是,光攜帶的信息雖然能夠得以保留,但會失真。因此,需要額外的步驟來獲取這些信息。當傳輸的是糾纏光時,這就變得十分棘手,因為介質會擾亂量子相關性。狀態被「加擾」,要找回原來的糾纏態就必須得先「解擾」。

  糾纏解救糾纏

  為理解複雜介質,物理學家使用傳輸矩陣(即一個二維複數陣列),來預測任何物質通過介質後的結果。傳輸矩陣理論,再加上技術中的一些關鍵發展,直至最近才使得經典光可通過複雜介質傳播。在這項研究中,愛丁堡的研究團隊將傳輸矩陣的概念,拓展應用到了量子光學領域。

  一種被稱為「信道狀態對偶性」的屬性讓研究人員得以僅使用一個量子糾纏態(一對屬性相互關聯的光子),作為探針來提取介質的完整傳輸矩陣。這與構建矩陣的經典方式不同。經典方式須讓多個光探針穿過介質,來獲得完整的矩陣。

  當他們知道介質如何加擾信息後,赫瑞拉-瓦倫西亞和她的同事們就可以使用相同的矩陣來消除介質的影響。在這裡,糾纏又一次使出了巧妙花招:和解擾通過光纖的光不同,研究人員可以加擾其「糾纏孿子」,從而無需穿過介質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他們使用名叫「空間光調製器」(SLM)的設備對光進行加擾。該設備可以影響光場分布。

  處理更高維度

  與二維量子位相比,高維度糾纏態具有更大潛力,因為它們可以攜帶更多信息,對噪聲也具有更強的魯棒性。但是這些狀態也更容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

  該研究通過對空間中六維糾纏態保留的描述,解決了量子光學中的一個重大難題。「量子位糾纏已經擁有該技術,可以處理不受信道影響的自由度(如偏振化)。但是,當涉及到高維度糾纏態時,空間模式編碼就存在很多問題,」馬利克解釋說。像波前畸變這樣簡單的東西也可能會擾亂信息。

  為創建和測量高維度糾纏態,物理學家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叫做空間自由度。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以空間「像素」為基礎。他們將連續的位置空間劃分為離散的區域或像素。這樣一來,如果在一個結構中的第一個像素內檢測到光子,那麼在另一個結構中的第一個像素內也應該能檢測到這個光子的糾纏孿子。像素的數量決定了系統中可能發生的最大糾纏維度。像素基點在質量、速度和維度方面,表現都十分出色。更重要的是因為,空間光調製器可以實現精確且無損的控制。

  對量子技術的影響

  除了增加糾纏態的維度和解決長光纖中的色散等問題之外,該研究團隊也在探索,如何將複雜信道等同於量子態的想法應用於簡化攜帶大量信息量子態的測量。

  研究團隊還在他們的論文中提到,該技術甚至可以用於在生物組織等動態介質中傳輸高維度糾纏。糾纏光也可以通過兩個獨立的信道發送,控制其中任一一個信道都可以影響整個狀態,當然也就會影響另一個信道。研究人員寫道:「這種功能或許可以在量子網絡場景下或非侵入性生物成像中發揮作用。因為在這些情況下,觸達複雜系統的每一個部分可能不太現實。」(勻琳)

相關焦點

  • 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奧地利科學家創造了物質和光之間量子糾纏傳輸距離的新紀錄——首次用光纜將量子糾纏傳輸了50公裡,比以前的數字高出兩個數量級,可用於構建實用的城際量子網際網路。        量子網際網路有望提供絕對防竊聽的通信和強大的分布式傳感器網絡。
  • 緣分之間的量子糾纏
    聲音,圖像,身體的感知都來自振動,宇宙是全息的,振動即宇宙本身。光量子不是直線傳播的,比如,愛因斯坦的小窗照亮整個屋子的實驗,按照光的直線傳播理論,光透過小窗只能照亮直射的一小片,而實驗中用完全吸光板放於小窗光線直射的地方,光還是照亮了整個屋子。光量子實驗證明,光是以波狀傳輸的,而觀察光量子的時候,它又呈現為顆粒狀。 在靈魂世界裡,「我」無處不在,又在某處表現為「我」。
  • 對光子糾纏的理解
    量子糾纏被認為是最神秘的物理現象。我們從光子糾纏說起,由於前文我們引出了光子場概念,即能量在光介子上的流通,而所有的光介子就是組成光子場的物質。如何理解光子場?我覺得可以類比電場。在空間放下一個帶有一定電荷的粒子,電場就產生了,那麼再在另一個地方放下一個帶電粒子,這兩個粒子瞬間通過電磁力就產生了聯繫。
  • 量子糾纏和靈魂伴侶
    我們把月亮的投影當做月亮本身了,我們把物體的影像,當做物體的本身了;我們把宇宙的影像,當做宇宙的實相本身了。我們就稱兩地的月亮互相糾纏,是不是有點類似於量子糾纏呢?實際上本來是沒有糾纏這個事情的,只是人類大腦被蒙蔽了。4.革新宇宙觀要革新物理學,必須要先革新我們的宇宙觀;如果要革新宇宙觀,必須要先革新我們自己的心。
  • 量子糾纏,時空幾何與機器學習
    1807年,Thomas-Yang [1]通過雙縫幹涉實驗首次發現了光的幹涉效應。他讓光束通過可以打開或關閉的雙縫隙撞擊屏幕。有趣的是,如果僅打開雙縫的一側,則會看到一個斑點,但是如果同時打開兩個縫,則不會看到較大的斑點,而是會看到許多細長的幹涉條紋。就像水波一樣,光的這種行為反映了它的揮發性,當光通過雙縫隙撞擊屏幕時,光波會重疊。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科學家終於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
    製造糾纏光子對 如果要給量子糾纏拍照,首先要建立一個量子糾纏的系統,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建立量子糾纏的系統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可以研究電子與電子之間的量子糾纏,也可以研究光子與光子之間的量子糾纏。
  • 科學家在50公裡光纖上實現了光-物質量子糾纏
    來自因斯布魯克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的研究團隊,剛剛設法將一對糾纏態的光-物質量子,發送到了一條 50 公裡(31 英裡)的光纖上。 據悉,量子糾纏的現象,特指一對粒子可在超遠距離內維持糾纏態。若能成功藉助這項特殊的性質,即可奠定新型通信方式的基礎。
  • 「量子糾纏」再創紀錄:1600萬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理論預測,大量原子能發生量子糾纏。此前,科學家曾展示了2900個原子的量子糾纏現象。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展示了1600萬個原子在一個1釐米見方晶體內的量子糾纏,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信》雜誌上。
  • 量子為什麼會糾纏?量子糾纏的原理?量子糾纏的原因?
    我說過,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要統一的,所以,兩個糾纏的粒子實際是統一體!一個糾纏量子動了,就會擾動外部信息。外部信息動了,另外一個糾纏粒子就會被擾動!因為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必須統一!這就是所謂「心靈感應」這兩個糾纏的粒子,是一體的、是沒有距離的,兩者是沒有空間的怎麼理解?
  • 科學家解釋活細菌與光之間的量子糾纏現象
    雖然聽起來有些可笑,但還真有研究人員嘗試在生物體內觀察量子糾纏現象。本月早些時候,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他們對物理學家 David Cole(以及謝菲爾德大學其它研究人員)在 2016 年做過的實驗進行了檢查。
  • 詭異到讓你懷疑人生的量子糾纏究竟是怎麼回事?
    物理學家們設計的實驗能夠確保對於相互作用之後的兩個電子的測量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這種電子相互作用之後的隨機性關聯完全來自電子本身。兩個電子之間的碰撞後的聯繫很顯然要比兩個小球碰撞後的聯繫更加緊密,即是物理學家也是詩人的薛丁格,為這種現象起了一個非常有詩意的名字——量子糾纏。
  • 顛覆世界觀的詭異量子糾纏
    如果說在物理學中哪種現象最為神奇,恐怕非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發生在量子世界的一種波動性疊加幹涉現象。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例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則會綜合成為整體,並且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
  • 忽悠人的量子糾纏
    而量子糾纏效應卻超越了物質的相互作用,可以稱為一種神秘主義的解量子糾纏效應描述了一個亞原子粒子的狀態可以立即對另外一顆亞原子粒子的狀態產生影響的現象,不論這兩顆粒子之間相距有多麼遙遠,即便位於宇宙的兩端也是一樣。哲學告訴我們,自然界的一切現象都是由物質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而量子糾纏效應卻超越了物質的相互作用,可以稱為一種神秘主義的解釋。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物理學家也傾向於以這種方式思考,他們的舞臺就是空間本身。在他們看來,對於空間中容納的各種力和場的相互作用,空間有時僅僅只是一塊背景。空間本身,按照傳統的觀點來看,並不是由其他什麼東西構成的。   然而,一些科學家開始質疑這一傳統觀點。空間——或者說廣義相對論裡的時空——實際上可能是由小塊的信息組成的。
  • 實現了宏觀對象的量子糾纏
    鼓雖然小,但本身沒什麼了不起。真正激動人心之處在於:科學家將鼓和一團原子云糾纏在一起。儘管分屬宏觀和微觀領域的對象,但在毫米級的鼓和原子云之間實現量子糾纏——突破了量子力學認知的極限。高級研究員尤金·波爾齊克(Eugene Polzik)說:「物體越大,之間的距離越遠,從基礎和應用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量子糾纏就越有趣。」
  • 量子理論、量子糾纏和量子加密通信
    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都基於量子糾纏,量子會不會發生糾纏?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先說一下量子糾纏的定義  它是量子力學理論的一個著名預測 。
  • 量子可糾纏,科研不糾纏
    在量子世界,最著名的原理就是「量子糾纏」——愛因斯坦於1935年最早提出了「量子糾纏」的概念。現在通俗地講就是:兩個不同量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處於糾纏狀態,就像有「心靈感應」,無論相隔多遠,一個量子狀態變化,另一個也會隨之改變。量子世界還真是「有你有我」。
  • 光速恆定,那麼量子糾纏的傳輸速度也是恆定的嗎?
    無論在何種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而量子糾纏,有人認為是超距的,但更多人認為是有速度的,是超光速的。我在之前的文章《量子糾纏的超光速傳輸有可能就是宇宙暴漲的速度》中提出如果時空本身是量子糾纏的結果,那麼初始時期的宇宙暴漲速度就是量子糾纏速度,確切地說,暴脹發生在宇宙誕生後的10^(-35)秒至10^(-33)秒之間,在這麼短暫的時間裡,整個宇宙的尺寸膨脹了10^26倍。
  • 新型糾纏光子源快速高效
    超高速量子計算機和通信設備可以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前提是需要一種快速、高效的糾纏光子對的來源,這類系統用於傳輸和處理信息。為了創造光子對,研究人員會將光捕獲在精心雕刻的納米級微腔中。當光在空腔內循環時,其光子共振並分裂成糾纏對。但此處存在一個陷阱,即這樣的系統效率極低,需要一束包含數億個光子的入射光,才能讓單個糾纏的光子對勉強從另一端傳出。而現在,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新的基於晶片的光子源,它的效率是以前任何設備的100倍,可以從一束微瓦功率的雷射束中每秒創建數千萬個糾纏光子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