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搬運工:活累錢不多,付出的的汗水和辛酸只是為了生存

2020-11-30 麥豐深夜暢談

(內容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搬運工,古代人稱為「腳夫」,屬於販夫走卒一類,現在在許多民國大戲當中還可以看片中出身寒微的成功人士在沒有闖出名堂之前均有碼頭抗包的經歷,大多都是為了養家餬口討生活而已,是十足的苦力。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碼頭搬卸貨物都已機械化,不需要人工搬運了,大規模的搬運隊伍也越來越少。今天跟隨聲生活觀察家欄目走進這個即將被淘汰在歷史舞臺的這個群體。

當小編還在讀小學的時候,隔壁一個阿伯就在碼頭當搬運工。居住和生活基本都在一起,工作大多都是口頭協議,沒有固定合同也沒有工傷保障。有一次在他搬運化肥的過程中,操作不慎,手推車掉進了倉庫一個坑裡,當時手推車的豁口直接劃傷了小腿,他硬是用紙包著堅持著卸完貨再去看的醫生。現在傷口雖然早已經癒合,但裡面還是會痛,因為搬運卸貨只是口頭協議,並沒有合同與相關協議,所以老闆也並沒有賠醫藥費,而他自己也只能自認倒黴。

要說傳統的碼頭搬運工們平時的工作內容就是搬貨及卸貨,在尚未機械化自動傳輸之前的許多個世紀中,每天運出運抵碼頭的各種貨物就是由這些苦力用自己的肩膀扛上去、扛下來的。船到就開工,搬完即結帳,之間採取計件形式,搬得多酬勞相對多,搬得少酬勞就少,而完全沒有各種保障制度,在此過程當中受傷或致殘全都需要由個人承擔風險。許多個世紀以來就是純粹的賣力氣,沒有任何技巧而言。

這是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群體,可即便如此,在舊社會的時候還由許多的幫派控制,層層盤剝之後工人們靠自己的血汗辛勤勞作之後能得到的報酬就更少了。建國之後這種情況得到扼制,工人們的權利有了保障,但收入一直還比較微薄,2000年到2016年之間碼頭搬運工們的收入大幅增長,據說可以達到6000元左右,但現在隨科技進步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將來也許會全部由機械代替。缺乏知識與技術的碼頭搬運工們可以說是勞苦大眾的代表,但時代不同了,這一行將發生巨大的變革,有些行業註定會消失於歷史之中,只有科技才是真正的生產力。

關於更多碼頭搬運工的情況您還了解多少呢?歡迎您在下方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如果您喜歡本文章,不妨訂閱一下,將有更多精彩文章與您分享。

相關焦點

  • 探訪青島市場的擺攤人:很累,但日子有盼頭(圖) (4)
    在一堆冰攤上,擺滿了黃花魚、鯧魚、舌頭魚、安康魚等,以及不少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也叫不出名來的新鮮魚。一旁魚缸裡還裝滿了活蹦亂跳的對蝦、張牙舞爪的螃蟹等各種活海鮮,泡沫盒子裡也養的是各種海貝 、冰凍蝦仁。  劉財元告訴記者,每天上百斤的海鮮都從這裡流到市民的餐桌上。
  • 重慶棒棒軍:太陽下流著汗水默默工作,他們是誰的兒子誰的父親
    他們基本來自農村,就是重慶街頭的搬運工。有人說重慶的棒棒軍隨著城市生活的變遷越來越少了,但小編在重慶朝天門碼頭走過一段路,還是發現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來自農村,每天起早貪晚,辛苦的工作。他們承擔了城市裡最繁重的體力勞動,每天行走在太陽下面,汗水一地......
  • 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怎麼辦?別擔心,掌握職場必殺技你也能逆襲
    上述情況不是個例,對於剛入職的新人,既想多賺錢,又不想幹太累的活,賺錢和工時之間,該如何平衡?怎麼找到合適自己的成長路徑,這個話題我們今天來聊一聊。一、付出和收穫成什麼比1.付出和收穫成正比。2.付出和收穫成反比。有些新人初入職場,找的工作很勉強,可能只是為了先填飽肚子。但是工作中明明很努力,卻感覺不到成長,這種情況極明顯是時間精力用錯了地方。如果無法享受工作,接下來的職場時間大多是「對生命的浪費」。3.收穫和付出不成比例。
  • 包工頭:別抱怨賺錢少,高工錢活你不願意幹,農民工:你真是槓精
    城市變化快的自然離不開那些城市的建設者,也就是那些勤勞的農民工,正是因為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工作,才讓我們生活的城市變得更加漂亮,高樓大廈一座座的拔地而起,但是辛勤付出的背後也是充滿了心酸,凝聚的都是不僅僅是汗水還有淚水。
  • 農村5旬老漢徒手搬石板每天掙百元,稱孫子在等錢救命
    可豆東海卻不敢休息一天如此拼命地幹活,是因為1歲的孫子豆熠辰此時此刻正在鄭大一附院的病床上等錢移植救命。「娃娃好著呢,都好著呢,你放心吧,你幹活多吃點飯,天熱多喝水,操心好自己」在鄭大一附院樓梯間,兒子豆彥平哽咽的回應著電話那頭的父親。掛了電話,豆彥平再也忍不住的失聲痛哭起來,父親為了給兒子豆熠辰掙錢治病,在蘭州市雁灘建材市場做日結搬運工。在給賣大理石地板的店鋪裝卸地板。
  • 描寫身心疲憊的句子:勉強笑著,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累
    1、生存即苦難,活著即煉獄,我們無處可逃。2、只有一棵樹目睹了我的眼淚還有我藏在心裡的深深深深的憂傷。3、每個傷口都像是一朵黑色的曼陀羅,一邊妖豔一邊疼痛,並且湧動無窮無盡的黑色暗香。4、勉強笑著,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累。5、人活著就是累,不然怎麼叫人類!6、我並不失落,我也沒有受傷,沒有生氣,我只是有點累了,我厭倦了付出太多,回報太少。7、我說我累了,已無力訴說我的悲傷。
  • 太在乎面子的人,活得很累
    寧可自己受很大的委屈,也不能被人瞧不起,往往是爭回了面子,卻付出了很慘痛的代價。他以為這樣就能活出自己的尊嚴,就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為了表面的風光,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其實是得不償失。太在乎面子的人,往往會活得很累,活得很沉重。別林斯基說:「過度的自尊則使我們越發敏感,作繭自縛,最終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
  • 一巨型碼頭直接撞到淡水!全部人在圍觀!
    只是因為你喜歡海的味道還有在碼頭上吃海鮮的感覺來不及解釋~快上船!這裡不生產海鮮這裡只是整個海洋的搬運工許多場景,只能讓小編腦洞打開,張大嘴「哇」就比如第一次如見這麼大的活海鮮濃濃的海洋風情,加上暖色燈光在這樣環境下吃上海鮮盛宴!真有身臨其境的feel~
  • 鳥累了樹知道,雲累了天知道。你累了,誰知道?
    誰也無法理清,而今她的孩子總算成家了,所有的的苦與累都熬出頭了,這就是人生。坎坎坷坷的一生,即將晃過去。人餘下的時光,雖不多,可也得好好為自己活一次。誰不是從跌打滾爬,荊軻刺棘中趟過,還得靠自己弱小的肩頭為自己好好活一遍。人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的不容易!似乎永遠都有還不完的債,負不完的責任,幹不完的活……身累不算累,心累才是真正的累!
  • 卡裡多28萬搬運工一夜沒睡 失主隔天來電:「錢打錯了」
    起早貪黑做搬運工,每個月掙3000多塊錢的小夥子劉利,前日銀行卡裡突然多了28.8萬元。這筆突如其來的巨款,令他感到不安:在排除了中獎、電信詐騙等可能性後,劉利確定了:有人打錯了錢,那對方得多著急啊?為了這筆巨款,劉利一晚上沒睡好覺。雖然掙得不多,但不是自己的錢,堅決不能要,他下定決心,第二天就去找到失主。
  • 一個人可以對他想得到的東西付出多大努力
    有些人為了得到心中渴望的東西,不惜喪心病狂做出種種變態之事,這叫心魔;有些人通過自己的汗水、努力得到這叫想要的,這是勤勞;有些人內心有強烈的渴望,卻不敢去追求,整天活在幻想中,漸漸消磨了意志,這是庸碌。不要和我說什麼微子、萁子,他們不慕名利。你知道他們是皇親國戚嗎?位居高官?
  • 職場人生感覺累和不快樂:重塑快樂認知模型,感知快樂該有的樣子
    我們聊到當下的生活狀態,朋友說:「疫情歸疫情,反正總會過去,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還是累著不快樂」。我忽然語焉不詳有點思維短路,只是電話裡回了一句:阿拉上海人呀,儂在不快樂,我們不要活的拉呀!哈」。其實,朋友不是在裝低調,我也沒有調侃朋友的意思。我知道他是年薪幾十萬的公司高管。
  • 六年級學生作文《汗水》: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會做一輩子農民
    六年級第七單元的語文試卷,最後一題的作文是在「淚水」、「汗水」、「雨水」……(其他雜七雜八的「水」)中選擇一個作為本次作文的題目,讓學生寫一篇不少於450個字的作文。我們班一位女同學寫的題目是《汗水》,這是一篇看起來真實度比較高的考場作文,雖然在語句方面並非多麼華麗,但我覺得作文就應該「我筆寫我心」,只要寫出自己真實的見聞和真情實感,我覺得這樣的文章就是成功的佳作。「淚水是傷心難過的時候流下的,雨水是從天空雲層中形成的,汗水是人們累了的時候從皮膚之間冒出來的。」
  • 莆田這些人用汗水將高溫下的"熱度"轉換為城市"溫度"
    當大多數人以各種方式躲避高溫、乘涼避暑時,在這座城市,有一群人卻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為莆田更加美好的明天出一份力,將「熱度」轉換為這座城市的「溫度」。  炎炎夏季的每一天,還有許多像陳文華一樣的交警,飽受著烈日車輛尾氣以及腳下地熱的重重「烤驗」,堅守在城市的各個交通路口,保障城市的暢通,用辛勤的汗水和勤懇的工作態度詮釋著公安交警肩負的責任與擔當!
  • 付出與收穫是成正比的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婷婷隨筆本文約761字,閱讀全文需要2分鐘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上小學時就對這句話記憶特別的深,因為,知道了要想得到,那就必須得先付出,知道這天上不會掉餡餅,所以就得努力地去爭取。爭取得來的東西才會更加珍惜,因為知道這是來之不易的。
  • 你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你覺得老天會讓你白白受苦嗎?
    生活的壓力總讓我們不敢有絲毫的倦怠和停歇,只有馬不停蹄的向前飛跑。但總感覺還是處在別人的後邊。機會在哪裡?我們無數次的問自己,答案也許就在不遠處,也許永遠也沒有答案。有一個名人曾這樣說過:「你必須付出比別人兩倍以上的努力和汗水,成功才可能與你相遇。」這就讓我們有了希望,成功也許就是讓你吃盡苦頭,不斷的接受磨難,等到苦盡甘來的時候,一切都可改變。
  • 烈日下勞動者|背包工:百斤貨物重壓下扛起生活的搬運工
    雖然現在電商橫行,但蘆淞市場群還是目前私人老闆進貨最重要的來源地和渠道。每天,來市場群進貨的人、淘貨的人、閒逛的人絡繹不絕,而這裡不僅是商販們發貨、進貨的大本營,更是背包工人大顯身手的地方。他們作為街頭的臨時搬運工,每天聚集在市場群內忙得不可開交。「蘆淞市場群統一早晨7點開門,我5點起床,吃完早飯,要趕在開門前半小時到市場群做準備。」
  • 疫情穩定後,碼頭人越來越多,各種新鮮的海鮮,價格都不便宜
    疫情穩定後,碼頭人越來越多,各種新鮮的海鮮,價格都不便宜 疫情逐漸穩定了,很多企業復工了,有些地方的飯館、餐廳也逐漸恢復了堂食。今天出門去逛碼頭,發現碼頭人越來越多了,人們都是過來買海鮮的,要是十幾天前,碼頭上一個人都沒有呢!
  • 36小時工作不眠不休,再真實的劇本也道不盡這群「打工人」的辛酸
    但以兒科醫生為主視角的作品卻是不多印象中兒科似乎總是醫院最忙的地方之一。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有作為父母或是孩子在兒科醫院目睹醫生被一眾心急如焚的家長兒童圍得水洩不通、焦頭爛額的記憶。對於每個病人來說,大部分醫生都只是一面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