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千棵棕萬棵桐,子孫都不窮」,為何現在種植的人越來越少?
文/農夫也瘋狂
老話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些土地,而其除了可以種植農作物以外,還可以栽種很多的樹木。自古以來農村人都有種樹的習慣,為了不讓任何一塊土地浪費,即便是荒地上也會栽種上一些樹木。因為多種樹總是有好處的,老輩人就常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也是留給子孫後代的一筆財富。而過去農村還有俗話「千棵棕萬棵桐,子子孫孫都不窮」,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現在棕樹和桐子少有人種植了呢?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比較簡單,就是說在平時要多栽種棕樹和油桐樹,這樣子孫後代也會因此而受益,不會過窮苦日子。對於棕樹農村人應該不陌生,其在農村是十分常見的,有些是野生的,也有不少是人工種植的。
在當時栽種棕樹的經濟價值是比較高的,因為棕樹全身都是寶。尤其是棕樹上的棕毛更是用途廣泛。以前農村人所穿的蓑衣就是用棕毛編制的,非常的耐用,用上幾十年也不會壞。另外還可以用來編制床墊、鬥笠、棕繩、鞋墊、扇子等等。小時候所睡的床墊就是棕毛製作的,非常的暖和又耐用。在以前農村有很多人就專門以編制棕毛床墊、棕繩、蓑衣等為生。而棕樹上所開的像魚卵一樣的棕樹花,還是一道美食,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而棕樹的木質比較耐腐蝕,常被用來搭建橋梁。就連棕樹的葉子也非常實用,可以用來捆綁很多的東西。而且棕樹的生命力旺盛,壽命也長,不需要怎麼管理一樣可以茁壯成長。
再來說一說油桐樹,這在古代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經濟植物,其中最大的用途之一,就是用油桐樹的果實來榨桐油。它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工業油料,以前農村裡家家戶戶都要做家具,而就需要用到桐油來保護家具。因為桐油具有乾燥快,防溼防腐,有光澤、比重輕等優點,在市場上的售價也是不低的。如今桐油還被廣泛運用到工業、農業、漁業等行業。而且桶油果實榨油後的桐餅還是一種十分高效的農家肥,對於農民來說用處很大。那為什麼現在農村種植桐樹、棕樹的越來越少了呢?
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植物在農村裡也沒什麼用處了,經濟價值也大打折扣了。像蓑衣被雨衣替代了,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了。另外在農村也沒有人自己找木匠製作家具了,都是去集市上購買現成的了,所以桐油對於農民來說用處不大了。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現在農民掙錢的路子更廣了,不用再像過去一樣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了,想方設法來掙錢。而現在外出打工要比在農村裡種樹、種地掙得更多了,來錢也快,也要更輕鬆了。別說棕樹、桐樹了,就連很多的果樹都沒多少人種植了,除非一些專業種植戶!在你的家鄉,種植棕樹、油桐樹的還有嗎?(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