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這個問題,去找了一下資料,你別說還真有科學家研究過這個問題,聽起來還是很有道理的樣子,這是科學的問題大家不要想歪歪啊!
那麼為什麼人類的丁丁像蘑菇,是進化上的優勢還是純屬偶然,讓我們慢慢來看。
目前已知地球上有180多萬個物種,我們都是這個時代的寵兒,在自然環境中可以很好的生存,那些無法適應環境的都已經被淘汰,這就是達爾文生物進化論中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今天就用這八個字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物進化並非是主動行為,而是在特殊條件下基因發生突變或者變異,導致機體性狀發生改變。何為基因?簡單來說就是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在一些特殊環境中例如輻射或者微重力等等,會導致鹼基對缺失或者順序改變。
基因突變的積累最後會在性狀上得以展現,可能是優良性狀幫著個體更好的生存,當然也可能是劣質的變化,讓我們在自然界中不好生存。例如航天領域和育種的結合,利用輻射和微重力環境讓攜帶到太空上的種子發生基因突變。最後這些種子種植後可能得到又大又甜又水靈多果實,這是我們需要的,但也可能出現不利性狀例如沒有果實或者果實幹癟苦澀等等。
基因突變或者變異已經存在,無論是優良性狀還是劣質性狀,下一步驟就是在自然界中拼出一條路來,和同類競爭以及抵抗自然環境,例如天敵的侵擾,這就是物競天擇。最終的目的就是生存下去並且渴望著自己的基因一直傳遞下去,因此說繁殖策略十分重要。
自然界中很多物種的有性生殖中雌雄雙方既是合作又有競爭關係,根據親本投資理論,對後代傾注經歷越多的一方往往佔據絕對的主動權,擁有選擇的權利。而另外一方只能是被選擇,因此需要儘量的達到對方要求,這樣才有機會誕生自己的後代,這就是傳說中的「性選擇」。
例如大部分鳥類,都是雄性的個體花枝招展很是漂亮,雌性的整體灰暗毫無特色。在這裡雌性的個體因為要負責產卵孵化養育等一系列工作,因此有著選擇權,雄性個體只能靠著漂亮的羽毛或者優美的歌聲吸引雌性注意,為自己加分。
那麼人類的小丁丁和蘑菇配一臉,這也是另外一半的選擇嗎?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這是毫無意義的,遠古時期的「雌性」只會選擇那些身材魁梧力氣大,可以製造工具使用工具,並且輕鬆捕獵的「雄性」,他們是不會在乎丁丁樣子的。
那麼就是另外一種可能性了,不是異性的「性選擇」,那就是出於同性之間的競爭關係了,歸根結底都跟繁殖自己的後代有關。科學家研究發現大部分靈長類動物的交配策略只有兩點:
1、自己儘可能多地完成交配,繁衍更多的後代;
2、儘可能地讓同性競爭者交配失敗。
說到這裡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人類的丁丁跟蘑菇配一臉,並非是因為「性選擇」,而是一種繁殖策略。人類現在是一夫一妻制的,這在靈長類生物中也並不常見,遠古時期人類的老祖宗也並不是一夫一妻制的,而是群居生活,那麼雌性個體希望尋找到最優的另外一半,因此要不斷的嘗試。
但是這給雄性個體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為很容易就喜當爹了。因此人類的丁丁蘑菇狀,可以幫助清理出生殖細胞,儘可能的妨礙其它競爭者繁殖後代,讓自己的生殖細胞佔據優勢。這一點跟貓科動物的狼牙棒丁丁有異曲同工之妙。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