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感謝此次論壇主辦方。今天的論壇恰逢其時,在中美關係在全球疫情下進一步惡化、達到新的低點的時候,我們齊聚於此,尋找方法來避免中美關係自由落體式下滑,避免這種全球大災難。很多嘉賓都是軍事、經濟或政治領域的專家,我主要來談談現在如何保護中美之間教育的溝通和交流,這確實是中美關係最後且最為重要的支柱和基石。
傳統來講,第三支柱(教育)應該是有隔絕作用,免受政治經濟的影響。教育交流是一個基石,能夠以更好的、和平的方式解決分歧。通常來講,人文交流有很多功能,就算政府之間的關係惡化,教育、人文交流在正常情況下還是可以正常進行。冷戰時期,國家間的教育、文化方面的溝通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並沒有限制美國學生不能來蘇聯,國際學生來蘇聯等等,現在沒有這種免疫了。就算中美在去年11月份舉辦活動,紀念中美關係建交40周年,此後,美國還是限制了中國學生赴美的留學籤證。
從美方的外交政策及教育政策來看,川普限制了很多中國學生來美國留學,他的藉口是國家安全政策,認為一些中國學生是派來的間諜。這確實會影響雙方的教育和人文交流。FBI的領導人第一次把人文交流引入到了政策用語當中,即不是政府,而是所有社會都需要做出行動,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免受中國的威脅。幾天前,7月4日,美方官員指控中國經濟的間諜行動,比如數據的盜取等相關指控,他說到了一些案例,比如科學家、經濟學家試圖來美國竊取數據。哈佛大學這位教授的案例也是典型案例,這種調查把很多中國科學家或中國公民逮捕起來。現在,這種懷疑和質疑已經滲透到方方面面,亞裔美國人在美學術界都比較緊張,因為它主要針對的是學生、科學家。我們也看到美國有很強的反華情緒,由於現在疫情的發展,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反亞裔情緒。去年,美國的一些大學就已經籤署了聲明,讓美國政府去保護他們的隱私,避免中國學生和中國學者竊取他們的信息和數據。近期已經有行政命令,還有一些國會法案是針對美中雙方這些研發合作的,它要求美國的大學去審查或監督相關留學生。
就中國留學生籤證問題,將有3000名左右中國學生會受到影響。現在高等教育交流也受到阻力,中國政府有很多海外非政府組織,很多大學機構也希望雙方保持更多理性。同時,我們要更多重視國際交流合作,很多交流合作今年只完成了1/5的交流計劃,中國並沒有限制本國學生到美國學習。希望雙方都有足夠的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限制中國留學生,美國大學肯定會受到很大經濟影響,去年一共有30萬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2018年,他們也貢獻了150億美元學費。
除了經濟方面,還有一些潛在損失很難評估,也許這更加重要。教育和文化的溝通交流可以更好緩和人際關係,加強雙方聯繫,當雙方政府有對抗和衝突時,人文交流的渠道還是通暢的,而且存在很多對話的可能。王毅國務委員剛才也說到了這一點,教育和文化的溝通其實是最好的通道,能夠更好地消除我們的誤解,而且能夠促進互信。
這個論壇就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和交流機會。今天我們齊聚於此,是因為我們都有良好的意願,基於40年間中美兩國良好的人文交流。即使政府間關係現在惡化,兩國在教育領域還是需要繼續合作。我們需要有更多互信、更多合作、更多理解,我們需要這樣的基礎。當其他方面停滯不前,人文交流便更為重要,一定要繼續發展下去。我非常期待下一個會議的討論,我們如何進一步發展中美關係。謝謝!(文章根據美國首任亞裔大使張之香在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上的發言整理而成 整理人:翟亞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