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香:合作應當是中美關係永遠的選擇

2020-12-06 人民網國際

人民網北京6月6日電 (常紅 楊牧)6日,「新型大國關係:中青年學者的聲音」研討會在中央黨校舉行。會議主辦方之一、美中教育基金會主席張之香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合作應當是中美關係永遠的選擇,希望今天的研討為下一代人在處理中美關係時帶來更多的智慧和指引。

張之香說,中美雙邊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對於中美兩個國家而言,而且對於整個世界的和平繁榮穩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存在海洋安全、網絡安全、氣候變化以及經濟安全等主要問題,所有這些事項的實現,沒有美中合作是無法實現的。

張之香認為,合作,永遠是中美關係的選擇,我們每一代人必須要作出合作的選擇。我們今後的每一代人,都必須要塑造並且重新塑造這一關係,必須要設想並且重新設想這個關係,必須詮釋和重新詮釋這個關係。

張之香說,「我們在幫助下一代的領導者,共同考察當今世界以及美中關係在當今世界中發揮的作用。我非常希望今天的討論為下一代人在處理中美關係時帶來很多的智慧和指引。」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副部長會見美國中美教育基金會主席張之香
    日前,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會見了來訪的美國中美教育基金會主席張之香女士一行。張之香曾是美國第一位亞裔大使。    會見中,郝平對張之香長期致力於中美教育交流事業表示讚賞和感謝。他介紹了近期劉延東國務委員對美國進行的成功訪問,並提出中美兩國間除了外交和經貿往來,還需大力推動人文交流與合作。
  • 通過教育與交流促進中美關係
    6月17日,雙方在北京舉行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座談會。中美教育基金會主席張之香(Julia Chang Bloch)在會上表示,無論國際關係如何變幻,教育交流都是國際交往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幫助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文化與文化之間的溝通。    張之香1942年生於山東煙臺,父親張福運是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的第一個中國人,曾任中國海關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 中美策|張之香:美國政壇應再多些華裔,讓我們的聲音聽得見
    中美策|張之香:美國政壇應再多些華裔,讓我們的聲音聽得見 張之香(Julia Chang Bloch) 2015-07-29 07
  • 這場中美關係論壇,釋放了哪些信息
    7月9日,中美雙方多位前政要、知名智庫專家學者、媒體機構負責人「雲聚首」,在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上,圍繞「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關係的正確方向」這一主題在線分享各自觀點。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將向何處去?兩國如何克服當前面臨的挑戰?一起來看論壇釋放了哪些信息。
  • 郝平:珍惜和保護中美人文教育交流合作成果
    剛才,王毅國務委員、基辛格博士及各位嘉賓對中美關係進行了深刻論述,我們在大學工作的這些同事深刻感受到大學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應該說中美兩國具有深厚的人文交流基礎,大學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大學作為國際交往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為中美兩國關係的發展提供了多層次的學術理論與政策諮詢的溝通平臺。
  • 張之香:限制中國留學生 美國將受巨大經濟影響
    今天的論壇恰逢其時,在中美關係在全球疫情下進一步惡化、達到新的低點的時候,我們齊聚於此,尋找方法來避免中美關係自由落體式下滑,避免這種全球大災難。很多嘉賓都是軍事、經濟或政治領域的專家,我主要來談談現在如何保護中美之間教育的溝通和交流,這確實是中美關係最後且最為重要的支柱和基石。傳統來講,第三支柱(教育)應該是有隔絕作用,免受政治經濟的影響。
  • 「美」張之香:穩住中美關係最後一根支柱
    教育和文化關係被視為兩國相互理解的基石,是那些旨在和平解決分歧政策的重要基石。因此,它與政治和經濟既相關又分離。在中美關係的風風雨雨中,兩國都有一個共識,即成千上萬由跨越太平洋的學生所形成的紐帶不應受到危及,因此這個支柱一直與其他糾紛保持隔離狀態。中國留學生,實際上包括所有國際學生,一直在美國都受到歡迎。
  • 中美關鍵時刻的一場智庫對話,折射諸多重大信息
    近幾年來,中美關係跌入谷底,在政治、經濟、安全和文化等方面的矛盾和衝突不斷。即便如此,中國領導人仍多次強調,中美兩國誰也離不開誰,和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最好的選擇。美國原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認為,當前美中關係中的競爭因素被過度關注,因此雙方要加強合作,平衡雙邊競爭的因素。
  • 博弈蘊涵合作--如何運用博弈論解析中美關係
    但願冷戰後的中美關係不至再次進入類似的「囚徒困境」。  其實,兩千多年前,中國人還提出了另一個博弈論的著名案例,即「田忌賽馬」。用來觀察當今中美之間的政治和軍事博弈的話,「田忌賽馬」算得上「非對稱戰略」的先導。但是,田忌的「非對稱戰略」必須有一個實施的前提,即假定一方佔有對另一方的策略信息,在此條件下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2014年10月11日,由延邊大學主辦、亞洲研究院承辦的「圖們江論壇」,在延邊大學科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及韓國、日本、朝鮮、俄羅斯、蒙古、德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
  • 庫爾特·坎貝爾:中美可在五個領域加強雙邊合作關係
    絕大多數人都聚焦美中雙邊關係中的競爭內容,認為競爭是根本基調,如雙方在經濟、科技等方面「脫鉤」,增強各自軍事能力等。但今天,我想談談雙方關係中的另一面,正如陸克文先生剛才提出的,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共同做出努力,平衡雙邊關係中競爭的內容。所以,接下來我想談談在未來一段時期中美雙邊關係可以在哪五方面加強合作。首先,我贊成陸克文先生所說,中美需要深入進行戰略對話。
  • 中美策 | 美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進入「寒流」了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推出「中美策」專欄,集納中美兩國學者的聲音,希望為推動兩國關係在新時期的健康發展提供積極的思維角度,提出建設性的論點。雖然雙方在確立彼此存在分歧上有進步,但是中美政府都忽視了兩國客觀存在的不信任。
  • 事關中美關係,1月2日王毅開門見山,指出明路,美方該好好掂量
    由於美國政府種種挑釁行為,也致使中美關係重回正軌變得愈發艱難。那麼中美關係還有改善的可能嗎?中美關係該如何重回正軌呢?對此,近日,王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開門見山,給美國指出一條明路。據新華網1月2日報導,當天,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接受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採訪在談及中美關係時表示,近年來,中美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當政者對中國的認知出現了嚴重偏差,把中國視為所謂最大威脅,並由此採取了完全錯誤的對華政策。
  • 「聚焦」傅瑩:中美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中英文)
    兩國是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來發展某種「競合」(合作與競爭)關係的。中美如能攜手與其他國家同心協力應對這些挑戰,多邊主義將繼續為人類進步帶來希望。本文作者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榮譽院長、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女士,文章來源於《紐約時報》。
  • 飛越中美關係的新「駝峰」
    新發社發   中美兩國在二戰中並肩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歷史,充分體現兩國人民互助互愛、友好合作,對新時期中美關係的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今天,中美兩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要建設新的「駝峰航線」,飛越新的「駝峰」    在中國人民氣壯山河的抗日戰爭中,各國人民給予了巨大支持和援助。
  • 中國在中美較量中頻頻得分,中美關係是時候修復了
    但是,在拜登準備就任總統之際,這些外交爭吵破壞了北京與華盛頓穩定關係的難得機會。拜登選定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近日中澳爭端中選擇了澳大利亞,並表示將與澳大利亞並肩站在一起,推動其共同安全和價值觀。除此之外,沙利文還批評了中國對香港的做法。
  • 【中美研究】何亞非:扭轉中美「自由落體」,需重新認識兩國關係
    中美戰略競爭並非中方所願,那是美國多年反思兩國關係之後得出的戰略判斷,或者說誤判,短期內恐怕難以改變。既然如此,現在的關鍵是如何把競爭關進籠子,扭轉兩國關係的「自由落體式」下滑,同時通過對話和建立信任措施爭取和擴大必要的合作空間。拜登上臺為中美對話提供了機會,雙方需要冷靜思考兩國關係「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努力避免新冷戰,重新開啟合作空間。
  • 傅瑩在《紐約時報》發文:重新激活中美關係
    【俠客島按】今天,《紐約時報》刊發了一篇中國資深外交官傅瑩的文章,題為《中美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而就在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通知拜登,川普政府準備啟動過渡進程。拜登同日公布了首批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重要官員。
  • 外交部:對中美兩國而言,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才是開闢未來的正道
    訪問期間,王毅外長將與阿爾法諾外長舉行會談,就中意雙邊關係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兩國外長還將共同出席中意政府委員會第八次聯席會議。  當前,中意關係發展順利,雙方高層交往頻繁,政治互信穩固,兩國在經貿投資、科技創新、人文交流等領域務實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在國際事務中保持良好溝通與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