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科技募資5262萬建萬噸PLA項目 打破技術壁壘助力開拓國際市場

2020-12-04 騰訊網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黃聰

聚乳酸(PLA) 技術壁壘極高、市場空間巨大,金丹科技將在此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4月份,金丹科技(300829.SZ)上市,4.42億元募集資金中,5262.18萬元用於年產1萬噸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項目建設,預計12個月建成。

當年,國內PLA工業化技術不成熟,產能較小,主要依賴進口。「禁塑令」率先打開海外需求,PLA供不應求,兩年時間價格從1.8萬元/噸提升至3萬元/噸。金丹科技PLA項目的建成,將有力地填補國內市場空缺,也能幫助公司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乳酸及鹽產能全國最大

金丹科技成立於2006年,2020年4月上市,公司是一家是以研發、生產、銷售乳酸及其系列產品為主業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各種級別的乳酸和乳酸鈣、乳酸鈉及乳酸酯類等。

資料顯示,金丹科技目前擁有12.8萬噸乳酸及鹽產能,包括L-乳酸年產能10.5萬噸、乳酸鹽年產能2.3萬噸,公司是國內最大,也是全球主要的生產企業,國內市佔率達到60%以上,全球市佔率達到18.34%。目前,全球乳酸產能約75萬噸,其他兩家產能超過10萬噸規模的為荷蘭科碧恩-普拉克公司和美國NatureWorks公司。

經過30多年的探索、創新和積澱,目前,金丹科技的乳酸及其衍生品的產銷規模居國內領先地位,產品銷往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

金丹科技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CNAS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南省乳酸生物新材料院士工作站等技術研發平臺,取得了多項研發成果。其中,「L-乳酸的產業化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擁有28項獲發明專利,乳酸及系列產品整體生產技術居於行業先進水平,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能力。

金丹科技董事長張鵬表示,多年來,公司堅持糧食精深加工的發展方向,採用現代生物技術,不斷提升科技水平,擴大企業規模,走出了一條平原農區發展工業的新路子,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進軍PLA打造新盈利點

近幾年來,金丹科技在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方面保持持續增長態勢,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52億元、8.02億元和8.78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4779.6萬元、8318.82萬元和1.13億元。

2020年上半年,金丹科技營業收入4.73億元,同比增長14.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6538.77萬元,同比增長13.81%。

東北證券表示,金丹科技是國內乳酸行業龍頭,延伸產業鏈進軍PLA行業,打造新盈利點,打開更大空間。預計2020-2022年實現營收9.61億元、12.40億元和15.87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1.66億元、2.42億元和3.49億元,同比增速達到44.26%、45.82%、44.10%,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招股書顯示,金丹科技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2830萬股,募集資金4.42億元,用於年產5萬噸高光純L-乳酸工程項目、年產1萬噸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年產1萬噸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項目募集資金5262.18萬元,預計12個月建成。

金丹科技表示,通過募投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線,有利於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

聚乳酸又稱聚丙交酯,是以乳酸為單體脫水聚合生成,目前是產業化最成熟、產量最大、應用最廣泛、成本最低的生物基降解塑料。乳酸可以用玉米、木薯、秸稈等可再生生物質作為原料,來源廣泛且可再生,PLA使用後可以堆肥降解成CO2和水,實現在自然界中的循環。PLA是乳酸需求未來主要增量,測算顯示僅國內將形成上百萬噸的需求,全球替代空間將達到千萬噸量級,潛力巨大。

布局新材料領域

然而,當下,主要可降解塑料PLA供給有限,全球產能約為33萬噸,主要為國外巨頭供應。

東北證券介紹,PLA壁壘極高,丙交酯是技術瓶頸。高純度和高光純的乳酸原料是PLA合成的根本。中間體丙交酯的生產是PLA合成工藝的核心,也是國內的面臨的技術瓶頸,由於工藝難度較大,限制了國內PLA行業發展。

全球PLA潛在需求空間達到651萬噸,中國也有170萬噸的需求。而目前全球產能合計33萬噸,產量約為20萬噸,主要由兩家外企進行供應。

國內PLA工業化技術不成熟,產能較小,主要依賴進口。「禁塑令」率先打開海外需求,PLA供不應求,兩年時間價格從1.8萬元/噸提升至3萬元/噸。

天眼查APP顯示,2017年1月,金丹科技與南大科技園合作成立金丹生物新材料公司,布局PLA產業鏈,其中金丹科技持股70%、南大科技園持股30%。

目前,金丹生物已完成500噸中試項目,10000噸丙交酯產能正在建設調試中,同時募投項目規劃5萬噸高光純乳酸及1萬噸聚乳酸產能,將成為公司在新材料領域的戰略布局。

金丹科技近日表示,公近期乳酸一直滿負荷生產,今年上半年用於聚乳酸用途的乳酸銷量同比增長100%以上。

金丹科技預計,未來全球市場聚乳酸需求將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至2023年全球聚乳酸市場需求量有望超過30萬噸,遠超除聚乳酸外的乳酸市場3%至4%的增長速度。公司計劃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加強對乳酸高端產品、聚乳酸以及乳酸下遊多元化產品的研發,並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相關焦點

  • 金丹科技:乳酸龍頭布局PLA 成本和區位優勢大
    25 06:44:24 來源: 投資快報 舉報   來源:國海證券 盧昊  金丹科技是國內乳酸領域的龍頭企業
  • 受益「禁塑令」,PLA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2、金丹科技:國內乳酸行業龍頭,具備一體化、規模化優勢,供貨伊利、蒙牛、雙匯等知名食品飲料企業,積極發展可降解塑料PLA材料,PLA是壁壘極高、成長潛力大的好賽道,受益全球「禁塑令」推廣,國內潛在需求空間170萬噸,其中丙交酯是技術壁壘環節
  • 建龍微納醫用制氧分子篩營收增162% 新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
    2019年12月,建龍微納在科創板上市。在其招股說明書中的募集資金使用方向,包括建設吸附材料產業園項目(三期)、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項目、年產富氧分子篩4500噸項目、5000噸活性氧化鋁生產線建設項目等。2020年5月,建龍微納募投項目中「年產富氧分子篩4500噸項目」建成投產。
  • 「限塑令」調研|金髮科技6萬噸PBAT 產線擬明年上半年投產 可降解...
    財聯社(廣州,記者 徐學成 關婉怡)訊,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限塑令」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場關注度不斷升溫。財聯社記者近日在金髮科技(600143.SH)調研了解到,公司目前擁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產能6萬噸,當前正處於滿產狀態,公司在建的6萬噸PBAT 產線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投產。但公司對「限塑令」帶來的市場空間則持相對謹慎態度,並表示會根據市場需求,適時作出調整。
  • 東材科技募資8億推原材料產業化 進軍光學膜及電子材料淨利預增8倍
    此前,東材科技以生產絕緣材料為主,今年來公司加快向光學膜材料、電子材料方面布局,6月30日公司花費5.56億元完成收購勝通光科100%股權,獲得5條光學級聚酯基膜生產線。8月18日,公司向山東艾蒙特增資3900萬元用於建設年產6萬噸特種環氧樹脂及中間體項目用於覆銅板先進電子材料。
  • 藍思科技定增募資約150億元 打開千億市場增量空間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藍思科技定增募資約150億元 打開千億市場增量空間隨著5G技術的進一步普及,消費電子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藍思科技(300433.SZ)正不斷圍繞產業鏈橫向、縱向整合布局,實現差異化突圍,夯實其全球消費電子玻璃結構件領先地位。
  • ...產能天花板形成 再生鋁在建及投產產能超330萬噸__上海有色網
    ,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水平,可延長槽壽命,節能減排效益顯著;北京核心動力科技公司研製的可攜式槽前過熱度即時測量儀於8月份進入市場,被譽為電解鋁節能神器,可為電解鋁廠一年節省成本近千萬元;文燦鋁業於7月建成3萬噸/年鋁灰資源化利用生產線,每提取1噸原鋁可產鋁灰10kg~13kg,該生產線建成可處理鋁灰3萬噸/年,增產氧化鋁約2萬噸/年,消除氧化鋁系統有機物1000噸,副產品氫近300萬標準立方米,標誌著中國鋁灰處理進入無害化資源化循環利用新階段
  • 打破技術壁壘 加快ITO靶材產業化進程
    半導體打破技術壁壘 加快ITO靶材產業化進程作者:柴衛平來源:中國電子報發布時間:2009-07-14 14:15我要評論 目前全球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我們應抓住ITO材料市場需求猛增的大好時機,加速ITO靶材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打破發達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促進ITO靶材國產化。
  • 企業實現出口多元化,浙江寧波奉化海關助力水產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企業實現出口多元化,浙江寧波奉化海關助力水產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2020-10-22 12:0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奉化日報        瀏覽量: 1034 次&nbsp&nbsp&nbsp&nbsp寧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有著20多年的水產品加工歷史,生產金槍魚、牡蠣罐頭等水產製品,產品銷往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近6000萬美元。
  • 金髮科技6萬噸PBAT項目明年投產 可降解塑料預計超70%銷往國外
    更為關鍵的是,6萬噸完全生物降解聚酯合成項目正處於滿產狀態,而在建的6萬噸PBAT 產線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投產。不過,金髮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金髮科技可降解塑料大多銷往海外市場,國內市場佔比較低,可能在20%至30%。
  • 多家銅箔企業都在積極擴充產能,為未來的市場需求做準備
    ● 屆時,超1000位企業領袖將相聚深圳,對政策預測、資本洪流、技術升遷、跨界角力、模式創新、國際開拓等重大戰略決策議題展開探討,總結十年得失,共繪未來十年產業新藍圖。 諾德股份、德福科技、鑫鉑瑞等銅箔企業將出席本次大會探討鋰電銅箔發展趨勢。   經歷補貼退坡調整期和年初疫情的影響後,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復甦,帶動上下遊企業復甦,國內鋰電銅箔市場逐步升溫。
  • ...國內外鋰電產業鏈投擴產項目匯總_投資動態_擬建項目_資訊頻道...
    3、達志科技10億投建2.4GWh動力電池項目    5月6日,達志科技披露定增方案。計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3168.27萬股(含本數),募資總額不超過10.73億元(含本數),投建2.4GWh鋰離子動力電池建設項目和高性能動力電池研發中心項目。
  • 長春市年產21萬噸聚乳酸項目
    據國際諮詢機構預測,未來全球聚乳酸市場將以年均18%的複合增長率增長,預計2020年,全球聚乳酸需求量將達到百萬噸以上,市場規模將形成千億級的產業。   (2)建設該項目,每年消化60萬噸玉米,相當5萬公頃土地的產量,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民賣糧難的問題,從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穩定和發展農業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 金丹科技:做世界乳酸行業的領跑者
    作者:洪敏金丹科技是一家以研發、生產、銷售乳酸及其系列產品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各種級別的乳酸和乳酸鈣、乳酸鈉及乳酸酯類等。公司致力於研究開發乳酸及其衍生產品高效、節能、環保的生產技術與製備工藝並進行產業化,經過多年的探索創新和沉澱積累,目前公司產品已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 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市南揭牌,打造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高地
    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成立,也秉承著通過科技協同創新,助力「一帶一路」快速發展的初心與抱負。「努力打破阻礙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為各國企業營造開放、合作、非歧視的營商環境,攜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綠色復甦』。」正如總理指導的路線方向,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將進一步與合作國家一起,協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 瑞豐高材擬投建年產6萬噸PBAT生物降解塑料項目 培育新增長點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 王僖3月16日晚間,瑞豐高材公告稱,公司擬投資不超過3.2億元建設年產6萬噸PBAT生物降解塑料項目,布局前景廣闊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場。據悉,該項目的建設周期為15個月,預計2021年6月底前竣工投產。
  • 禁塑政策加碼,可降解塑料迎 500 億元市場空間
    可降解塑料有望迎來 500 億左右的市場規模:根據年初發改委的《意見》及農業部對農膜的管理規定,我們梳理了有望率先發展可降解塑料的領域為快遞包裝、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購物袋和農用地膜,到 2025 年上述四個領域對可降解塑料的需求空間分別達到 100 萬噸、70 萬噸、50 萬噸和 30 萬噸,合計形成約 250 萬噸的市場空間
  • 帶動上下遊企業復甦,國內鋰電銅箔市場逐步升溫
    以下為具體信息梳理: 諾德股份募資14.2億元擴產 諾德股份於5月8日發布公告稱擬募資不超過14.2億元,用於投資年產15000噸高性能極薄鋰離子電池用電解銅箔工程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據悉,諾德股份擁有青海西寧、廣東惠州兩個銅箔生產基地,原有名義產能4.3萬噸,同時啟動其中 25000噸/年產能的技改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