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王朝,開始進入金屬時代,當時哪兩種金屬使用最為廣泛

2020-11-22 小豬談奇聞

夏、商、周時期,在物質文化方面的一個突出的進步,就是先後開始使用兩種金屬器具—青銅器和鐵器。按照考古學的分期法,夏、商、周(主要指西周)應該是青銅時代,而春秋晚期則巳進入早期鐵器時代了。

世界上許多地區的古代文化實例證明,在新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之間,還有一個過渡時期,叫做銅石並用時代。這時期所使用的銅是紅銅,所以又叫做紅銅時代。紅銅是指未經人工羼雜的自然銅,即純銅,紅褐色,質較軟,不適於製作大型器具,只能做小工具和裝飾品之類,因此,紅銅器在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並不太大。

我國甘肅武威皇娘娘臺齊家文化遺址中,曾經發現了一批紅銅器,有刀、錐、鑿、環等②,從而證明齊家立化已進入紅銅時代了。關於甘肅齊家文化的絕對年代,近年來經過放射性碳素測定,其樹輪校正年代有三個數據:一為公元前2255±140年;二為公元前2034±81年(平均值);三為公元前200年。大體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夏代,或稍早於夏代可是在中原地區,屬於夏代年代範圍的二里頭文化則已進入青銅時代了,因此中原地區的紅銅時代應該在二里頭文化以前的龍山文化時期,或者更早。

青銅是紅銅加錫的合金,銅鏽呈青綠色,因以得名。青銅比紅銅有顯著的優點:第一、熔點低。紅銅熔點一般是1083°C,若加錫15%,熔點就降低到960°C;若加錫25%熔點就降低到800°C。這樣的溫度,是當時人們容易辦得到的。第二、硬度大。一般紅銅的硬度是布林氏(Brine11)硬度計的35度,加錫5%,其硬度增至65度,加錫10%,硬度增至165度。這樣就可視不同器類的需要,酌情增減錫的成分,鑄成硬度不同的器具。第三、青銅鑄件,不易出沙眼。青銅有這些優點,所以青銅器的出現,很自然地代替了紅銅器;雖然還不能完全排擠掉石器,但對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無疑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在我國,青銅鑄造業正在高度發展的同時,鐵器就開始出現了。確切的考古材料證明,商代和西周早已有了鐵器,現已被美帝竊走的兩件西周初年的鐵器,一件是鐵刃銅鉞,一件是鐵援銅戈,據說是1931年在河南濬縣出土的。文化大革命之中,在河北藁城臺西村商代遺址中也發現了一件鐵刃銅鉞,可能出自墓葬,其時代或屬於「殷墟文化第一期」。傳為濬縣出土的兩件鐵器,經過科學分析,證明為隕鐵所制;藁城的一件鐵器,最近進行科學考察的結果表明,也是用隕鐵熱鍛成的,隕鐵即隕石鐵,是天空中的流星受地球引力的吸引墜落到

地面上的自然鐵。根據民族志中的實例和現代人做過的實驗,證明大多數的隕鐵可以直接鍛打成器;所以人類最早使用的鐵器大都是用隕鐵鎚打製成。

考古發掘證明,我國最遲在春秋晚期已經發明了冶鐵術,同時並在農業、手工業等生產領域中開始使用鐵器。在古代西方的一些國家,例如希臘、羅馬,一般是「從鐵礦的冶煉開始,並由於文宇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在我國特有的歷史條件下,還處於青銅時代,就巳經產生了高度發展的物質文化,並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大量的剝削現象,出現了階級的對立,有了文字,形成了國家一一奴隸制的國家;而到鐵器時代,中國古代社會則又進入到更高的社會發展階段——封建社會了。

相關焦點

  • 金屬探測器的發展及使用注意
    金屬探測門它在調查違禁物品中起著重要作用。之後,由於安全門在機場安全檢查中表現出色。逐漸地,一些大型體育賽事(例如奧運會)的展覽和重要政府部門的安全工作已開始慢慢使用金屬探測門。因此,金屬探測器正式被引入了新的應用領域——公共安全檢查,以上便是金屬探測門出生原因。金屬探測門這種現象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對安全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 金屬是這麼用的!總結金屬在軟裝應用中表面處理最為常用的方式
    作為現代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金屬由於其良好的材料特性被廣泛地運用在軟裝產品設計中。金屬的外在表面隨著產品表面處理的工藝、技術等的發展日益豐富,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其中金屬表面前處理工藝主要包括表面機械處理、化學處理和電化學處理。
  • 金屬探測器怎麼用_金屬探測器的使用方法
    手持金屬探測器的使用方法   很多人看見手持金屬探測器,就一個長方形的機器嘛,肯定很簡單了,開關一開,拿著隨便掃兩下就好了,其實這樣是不科學的,嚴重的還有可能會讓危險物品帶入公共場合,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下面麥盾安全設備小B給大家講解手持金屬探測器正確的開機方式以及使用技巧!
  • 神秘的「戰略性」金屬——鉬,看似貌不驚人,實則用途廣泛!
    鉬是元素周期表上數值為42的過渡金屬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鉬。鉬呈銀白色,堅硬而堅韌。室溫下不受空氣侵蝕,不與鹽酸或氫氟酸發生反應。千呼萬喚始出來在自然界中,鉬主要以輝鉬礦(MoS2)的形式存在。天然輝鉬礦是一種黑色軟礦物。雖然輝鉬礦在古代就有使用,但輝鉬礦與鉛、方鉛礦、石墨相似,很難區分。單詞「molybdos」在希臘語中是鉛的意思。
  • 神秘的「戰略性」金屬——鉬,看似貌不驚人,實則用途廣泛
    雖然輝鉬礦在古代就有使用,但輝鉬礦與鉛、方鉛礦、石墨相似,很難區分。單詞「molybdos」在希臘語中是鉛的意思。在18世紀末之前,這兩種金屬都以鉬礦的名義在歐洲市場上出售。鉬金屬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發出金黃色的光;不同氧化狀態的鉬離子有不同的顏色。直到1893年,即鉬的發現100多年後,莫森才在電爐中熔化了碳和三氧化鉬的混合物,首次獲得了含鉬92%-96%的鑄造金屬。
  • 介紹一下各種金屬探測器的使用和原理
    食品行業用金屬探測器在食品行業對金屬雜質的檢測主要就用到金屬探測器,食品用的金屬探測器分兩種:皮帶式和管道式。皮帶式就是傳送帶,把食品放在皮帶上經過探頭如果含有金屬雜質就會報警停機或排除。管道式主要就是自由落地式,食品自由下落,經過探頭就會報警然後排出。目前食品用金屬探測器數德國最好,在中國外國的產品主要是日本製造。
  • 金屬為何神奇?
    從300萬一直到距今1萬年以前,人類都處於石器時代。也就是把石頭和木棒作為主要的工具。有些特別光滑耀眼的石頭,以及一些特殊的貝類,還曾經被原始人當做財富的象徵和交換的媒介。這就說明已經進入認識到玉石價值的新石器時代。這種喜歡玉石翡翠的文化,甚至一直延伸的今天。但是只作為賞玩而不再有多大的實用價值。而在新石器時代後期,人類的一個飛躍性的進步,就是開始發現和開始利用金屬物質。
  • 你對金屬了解多少?盤點常見的金屬材料!
    金屬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極為普遍,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金屬材料關係十分密切。繼石器時代之後出現的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均以金屬材料的應用為其時代的顯著標誌。在現代,種類繁多的金屬材料早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而這也包括室內裝飾的領域。
  • 小金屬鈮概念
    在1844年德國化學家Heinrich Rose證明了鈳鐵礦包含了這兩種元素,他把columbium(鈳)命名為niobium(鈮)。「Columbium」(鈳,符號Cb)是哈契特對新元素所給的最早命名。這一名稱在美國一直有廣泛的使用,美國化學學會在1953年出版了最後一篇標題含有「鈳」的論文;「鈮」則在歐洲通用。
  • 為什麼是從秦始皇開始才一統天下?夏商周不算統一嗎?
    秦始皇一統天下,不僅僅是從武力上滅了六國,而且從社會制度上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封建君主制國家,中央實三公九卿管理體系,地方實行郡縣制,拋棄了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國從秦朝開始,開始進入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封建社會。
  • 地球上最輕的「高能稀有金屬」它應用非常廣泛,人類幾乎天天使用
    鋰是一種稀有金屬,但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手機中的鋰電池以鋰為主要原料。在電視螢光屏上使用鋰玻璃可以防止爆炸。航空工業離不開鋰。鋰在核工業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公斤鋰的能量相當於2萬噸優質煤,可發電340萬千瓦時,是鈾裂變產生能量的8倍。因此,鋰也被稱為21世紀的新能源之星。
  • 密度最大的金屬是什麼?
    密度最大的金屬是什麼?說起金屬,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就把金屬當成了世界五大元素之一,就是所謂的金木水火土。只不過,當時人們認識到的金屬,基本上只有金銀銅鐵錫這些。鋨這種金屬,最早來源於鉑系礦石溶於王水後的渣子。當時化學家發現這種東西有一種臭味,就用希臘文臭味osme給他命名為osmium。其實金屬鋨沒有臭味,有臭味的是四氧化鋨,這種金屬氧化物熔點只要41度,揮發後有刺激性氣味。
  • 賓夕法尼亞大學:用更廣泛的低成本金屬製造燃料電池
    為了推廣燃料電池,化學家和工程師們需要找到方法,使這項技術更具成本效益和穩定性,才能實現廣泛應用。 據外媒報導,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展示,如何利用定製納米材料來應對這些挑戰。研究人員採用更便宜、廣泛使用的金屬,製造燃料電池,通過原子級設計,使材料具有長期穩定性。
  • 為何金屬這麼神奇?
    從300萬一直到距今1萬年以前,人類都處於石器時代。也就是把石頭和木棒作為主要的工具。有些特別光滑耀眼的石頭,以及一些特殊的貝類,還曾經被原始人當做財富的象徵和交換的媒介。這就說明已經進入認識到玉石價值的新石器時代。這種喜歡玉石翡翠的文化,甚至一直延伸的今天。但是只作為賞玩而不再有多大的實用價值。而在新石器時代後期,人類的一個飛躍性的進步,就是開始發現和開始利用金屬物質。
  •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主要通過自學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並在連續的實踐活動中認識如何正確使用金屬及如何愛護金屬資源,最終訓練學生用對比的方法認識事物和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要求學生掌握常見合金的重要用途。
  • 摺疊屏之後,液態金屬何處起飛?
    受工藝、設備成熟以及產能逐步提升驅動,液態金屬行業發展加速,尤其是最近兩年,消費電子、電動汽車龍頭企業開始在一些關鍵器件採用液態金屬材料。其中,最為引入關注包括,特斯拉的鷹翼門鎖扣以及華為摺疊屏手機鉸鏈,給了液態金屬行業、資本市場以相當大的信心提振。
  • 金屬與塑料機身競爭力分析
    但是時代在進步,也有許多廠家開始跟進所謂的體驗經濟。他們開始揣摩自家產品的設計語言,選擇不同的手機材料,希望能夠打造出獨特的產品氣質。但是在這過程中,許多技術上或是市場上的問題都開始顯現,他們發現產品的氣質並不是那麼容易打造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技術與體驗上影響產品氣質最大的因素——機身材質。為什麼是金屬與塑料?
  • 人法天-論金屬工具
    這便是所謂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工具史上所謂「新石器」更多地可能就是一些裝飾品或陪葬品,就好像是玉器和兵馬俑一樣的東西,特別看上去像刮削、切割一類的石器應當屬於當時的工藝品。磨製石器、燒制陶器、農牧業和金屬工具應當是一個互動過程,部分「新石器」應當是通過金屬工具製作出來的,只是當時使用的鐵質工具無法保存下來。
  • 比較兩種金屬的活動性的方法
    通過實驗總結出比較兩種金屬活動性常用的方法,以比較鐵和銅的活動性為例,可以設計實驗方案:1.利用一種金屬與另一種金屬的鹽溶液能否發生置換反應設計實驗方案。2.利用金屬與稀鹽酸或稀硫酸是否反應設計實驗方案。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稀鹽酸,然後把打磨過的銅絲和鐵絲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通過鐵與稀鹽酸反應有氣泡產生、銅與稀鹽酸不反應無明顯現象,得出鐵的活動性大於銅的結論。如果兩種金屬都不能與稀鹽酸反應,那就不能用金屬與酸的反應比較它們的活動性,可以選用一種金屬單質與另一種金屬的鹽溶液來比較它們的活動性。
  • 人類最為熟悉的金屬之一,不僅可以當首飾,而且是最好的抑菌材料
    銀抑菌,自古就有銀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金屬之一,人類對銀的認識和使用歷史非常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我們人類就開始使用銀,因為貴重且外表美觀,銀最早被用作飾品材料,後來人們將銀作為貨幣。時至如今,銀也依然是我們最為常用的飾品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