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機器人研究新進展:「間諜魚」潛伏到魚群中!

2020-12-07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模仿魚的微型機器人,它們可以伴隨魚一起遊動,研究魚之間是如何相互交流的,並且使魚改變方向或者聚集到一起。

關鍵字

機器人、仿生學

背景

也許,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許多科學創新都是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這也被稱為「仿生學」,筆者之前多次介紹過仿生學相關的創新研究案例。今天,我們要重點關注機器人領域的仿生學,也就是模仿某些動物特徵的機器人。

讓我們從十個經典案例開始!

案例一: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軟硬體結合的方案,使用無人機和昆蟲機器人,繪製大範圍陌生區域的地圖,例如災難後倒塌的建築物。

(圖片來源:Edgar Lobaton)

案例二:波蘭華沙大學物理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液晶彈性體技術,開發出一種智慧微型機器人,它可以模仿毛蟲的步態。這個15毫米長的軟體機器人,從綠色光線上吸收能量,受到空間調製的雷射射線控制。除了在平面上移動,它也可以爬過山坡,擠過窄縫,運輸東西。

(圖片來源:華沙大學物理學院)

案例三:挪威科技大學 (NTNU)的衍生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以及挪威康斯伯格海事公司一起開發出一種稱為 Eelume 的機器人,它的形狀像蛇,可在水下滑行,完成各種任務。

(圖片來源:康斯伯格海事公司)

案例四: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多模態機器人,利用仿生學原理,模仿飛蟲和鳥類,能夠完成攀爬和棲息。

(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

案例五:美國哈佛大學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開發的 RoboBee 昆蟲機器人,即可以遊泳也可以飛行。

(圖片來源: 哈佛大學)

案例六:韓國首爾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設計了模仿「水黽」的機器人,它可以在水面上跳躍。

案例七: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出模仿蝗蟲的微型機器人,它可以跳過兩倍高度的類似設備,用於災害搜救。

(圖片來源: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

案例八:不同於大多數的海洋生物,海獅使用他們的腳蹼,而不是尾巴來前進。為了將這種設計應用於人類技術,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機械和航空航天工程系的教授 Megan Leftwich 開發了自動的海獅腳蹼。

(圖片來源:喬治華盛頓大學)

案例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獵豹機器人,它可以在校園的草坪上自由跳躍,越過行進路線上的障礙物。

(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

案例十:像跳跳魚一樣的動物,會使用改進的鰭狀在平面上移動,但是對於攀爬沙丘,動物必須使用尾巴推進前行。因此,科學人員由此受到啟發,設計出兩棲機器人,更有效地在顆粒表面移動,卡在泥裡面的可能性更小。

(圖片來源: 喬治亞理工學院)

創新

這麼多的仿生機器人研究案例讓我們眼花繚亂,而今天我們要再介紹一項和仿生相關的創新研究成果。

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微型機器人,它們伴隨魚一起遊動,研究魚之間是如何相互交流,且讓它們改變方向或者聚集到一起。這些能力已經通過斑馬魚群得以證實。

(圖片來源: EPFL)

EPFL 機器人系統實驗室(LSRO)的研究人員,在 Francesco Mondad 教授的帶領下,開發出的這種微型機器人可以完全融入到斑馬魚群中。他們的研究成為了歐盟六個夥伴機構的研究項目中一部分,相關研究成果最近發表於《生物啟發和仿生學》( 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雜誌。

技術

Frank Bonnet 是LSRO的博士後研究員,論文的作者之一。他笑著說:

「我們創造出的這種『間諜』魚可以潛伏到小魚群中。」

這種機器人的長度只有7釐米,比它要模仿的魚略長,但是具有同樣的大小和比例。它裝備有磁體,讓它可以和魚缸下安裝的任何微型引擎聯繫起來,驅動其在水中運動。研究人員選擇了斑馬魚進行研究,因為它是一種健壯的物種,這種魚群轉換方向和移動的速度非常快。

(圖片來源: EPFL)

(圖片來源: EPFL)

這個研究項目有兩方面。第一個是生物學方面,研究魚個體之間的社交互動。機器人可以幫助科學家生成有針對性的刺激,測試魚的反應。第二個方面是機器人方面,而這也是EPFL研究人員工作的重點。

首先,團隊判斷出機器人融合到魚群中以及後續影響它們行為的關鍵條件。這些標準包括魚的物理特徵,例如形狀、顏色、條紋等等,同時也考慮到了它們的行為特徵,例如線速度、加速度、魚個體之間的距離、魚群的大小、它們的振動與運動以及它們擺動尾巴的節奏。

研究人員也想要開發出一個閉環系統,讓機器人不僅可以影響魚的行為,而且可以通過學習如何魚交流以及像它們一樣遊動,改變自己的行為。機器人的遊動機理(最初在生物學家的幫助下設計),隨著與魚待在一起的時間增長,得以逐漸提高。

團隊在不同的魚缸中測試他們的機器人,其中有些魚缸劃分了小房間和廊道之類的區域。測試中引入了四種斑馬魚的十個魚群,每個魚群都和機器人發生交互。對於每個測試來說,研究人員記錄了每條魚的位置和運動、魚群的整體運動情況,以及機器人融入魚群的情況。然後,他們將研究成果與同一條件下沒有機器人參與的五個斑馬魚群的觀察結果進行比較。他們的研究成果是明確的。

(圖片來源: EPFL)

Bonnet 表示:

「機器人進入魚群沒有任何問題。而且,機器人也可以模仿魚的行為,提示它們改變方向,或者遊到另外一件房間。」

相關的研究已經在LSRO開展,但是是針對蟑螂。

Bonnet 表示:

「魚是非常複雜的動物。如要是融入昆蟲群落,機器人只需要簡單地發出特定的信息素。但是,融入脊椎動物群落似乎需要更多的條件,因為要考慮這些動物的外貌、運動和振動。」

價值

這項研究不但促進了對於魚以及魚群的相關生物學研究,而且也有助於科學家研究出更加適合在水中運動和通信的仿生機器人。此外,這種研究採用的方法也非常獨特。

參考資料

【1】https://actu.epfl.ch/news/a-robotic-spy-among-the-fish/

【2】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3190/aa8f6a

相關焦點

  • 觀察魚群遊動,北大團隊揭示類似大雁飛行的省力原理
    近期,工學院先進位造與機器人系謝廣明教授課題組在水下集群遊動的節能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Vortex phase matching as a strategy for schooling in robots and in fish」(L. Li, M. Nagy, J. M. Graving, J. Bak-Coleman, G. Xie & I. D.
  • 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謝廣明-智能仿生機器魚 | CCF-GAIR 2018
    北京大學工學院謝廣明教授於仿生機器人專場做了第二場報告,題為「智能仿生機器魚」。謝廣明教授對自己目前的研究進行了簡單介紹。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對演講內容做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演講全文如下。水下仿生機器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它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所謂仿生機器人就是具有生物特徵和功能的機器人,我們的主要研究項目是智能仿生機器魚。
  • 和他們家的一比,荒野間諜裡的動物機器人簡直是木偶!
    BBC紀錄片荒野間諜播出之後,在豆瓣瞬間達到9.5分的高分,小夥伴們瘋狂為其打Call,該片憑藉種種蠢萌的動物間諜(仿生機器人)的黑科技深入探究動物的日常生活,讓觀眾紛紛驚嘆。你以為BBC的仿生機器人已經很厲害了嗎?德國自動化公司——Festo——決定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麼是真正的仿生動物機器人。這家公司的獨門絕技就是:以大自然為靈感,設計研製各種仿生動物機器人,並且異常逼真,甚至可以說,有些動物,扔到自然環境裡,你是真的根本分不清是真是假!
  • 北大教授謝廣明:以自然為師,打造智能仿生機器魚
    我認為,水下仿生機器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應用前景非常廣泛。同時,水下環境非常複雜,仿生魚在水下的供能、通信等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我們的目標是研究出機器魚群,所以既要注重單體的研發,也要注重群體技術的研發,我們希望機器魚群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 這些優秀的仿生機器人,有些已經開始應用
    人類從誕生開始就在不停的進化學習,從大自然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學習大自然的奇妙饋贈,而現代科技更是加速了人類對自然奧秘的探索,我們研究蒼蠅的眼睛而發明的鷹眼攝像機,我們對鳥的研究而設計了飛機的造型,我們研究蝙蝠而發明了雷達。
  • 北京: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 「仿生蝙蝠」「仿生魚」機器人同臺競技
    觀眾體驗家庭服務型機器人。京東無人超市系統。京東無人機。服務型機器人通過自主識別環境完成攀爬梯子遊戲。服務型機器人通過視覺識別進行踢足球遊戲。服務型機器人通過視覺識別進行踢足球遊戲。服務型機器人通過視覺識別進行踢足球遊戲。家庭語音服務機器人。姚明高仿真投籃機器人。新松公司的蛇形臂機器人。仿犬爬行機器人「機械狗」。家庭服務型機器人。登上春晚舞臺一夜成名的悟空機器人。中信重工消防滅火特種機器人。中信重工消防滅火特種機器人。
  • 瑞士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機器人「翻譯」
    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讓兩種通常獨立的物種——魚和蜜蜂——通過特殊設計的機器人翻譯進行交流。研究人員將嵌入其中的機器人「間諜」和終端(一個在一群蜜蜂中,另一個在一群魚中,是一個會遊泳的電子仿生機器人)結合起來,能夠捕捉到這兩個完全不同物種的信號,並將它們翻譯成各自都能理解的語言。
  • 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
  • 仿生魚機器人你聽說過嗎
    模仿海扁魚的機器人今年6月,一家成立於1925年的老牌工業氣動元件技術研發商 Festo公司,發布了一款根據海扁蟲模仿而成的名叫 Bionic Finwave的仿生魚機器人,該機器人是3D一體成型列印,身體兩邊的魚鰭由柔軟的矽膠製作而成
  • 哈佛科學家研發出魚群機器人Blueswarm
    這個名為「Blueswarm的魚形水下機器人是由Radhika Nagpal領導的團隊創建的,他的實驗室是自組織系統的先驅。這些奇特可愛的機器人它可以像魚一樣平靜地聚在一起,也可以自動導航並且尋找彼此,協作完成任務,而不需要外部控制。
  • 貓爪靴、老鼠機器人、飛鼠探測器、吸盤手套、新冠病毒終結者....小小「仿生科學家」!
    最近,我們G3-6班的孩子們一起化身成小小「仿生科學家」,設計了貓爪靴、老鼠機器人、飛鼠探測器、吸盤手套、新冠病毒終結者等「創意發明」,這些發明創意就是課堂學習的成果,一起來看看。WondersG3級對應的是美國本土小學三年級的水平。
  • 深圳先進院等在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
  • 仿生魚機器人:像千足蟲一樣爬行,也可像魚一樣在水裡遊泳
    這個探路先鋒實際上是一個小機器人,它是由紐約一家功臣公司研發的,外形奇特,黑色的外觀非常炫酷,很像是一條魚。在技術上採用了波浪推進系統,簡單地說,也就是用波浪的形式來前進,並且這個機器人有一個名字,叫做Velox。它的設計公司十分人性化,推出了能在多種地形中行走的機器人版本。
  • 養「仿生魚」當寵物、自己編程做機器人 現在的孩子愛玩這些
    陪伴加學習類型的機器人是孩子們的最愛永不疲憊的仿生魚或許可以成為下一代寵物正在北京舉辦的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共有160多家中外知名企業參與,眾多仿生機器人、手術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空間機械臂等集中亮相。從生產線、車間到倉儲、物流,從汽車、電子到新能源、新材料……目前,機器人的應用範圍和領域都在不斷拓展。
  • 仿生機器人——方興未艾的「機械戰士」
    像魚一樣遊動在海水中執行偵察任務在仿生機器人研究方面,儘管各國進度不一,但對軍用仿生機器人的研究,各國起步的時間主要集中在21世紀初。伊拉克戰爭中, 「背負式機器人」投入實戰,憑藉其行動的靈活性和環境適應性,引起世界各國關注。之後,各國對軍用仿生機器人的研究雨後春筍般展開。
  • 仿生機器人:人類的好夥伴,你想了解它嗎
    相信我們不少人都聽說過仿生機器人,這一產品被稱為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那目前它的發展如何呢?  1、仿生機器人是什麼?  仿生機器人是模仿生物特點,從事生物工作的機器人。它們可以彌補年輕勞動力的嚴重不足,解決部分人口老齡化問題和醫療問題。
  • 稀罕物種 仿生機器人「真香」
    仿生機器人從誕生、發展,到現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對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西方國家流行的機械寵物,可以擔任環境監測任務的仿麻雀機器人等,開闢了機器人領域獨特的技術發展道路和研究方法,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極強的生命力。
  • 深圳先進院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蔡林濤研究員、張鵬飛副研究員、龔萍研究員、鄧冠軍博士等與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及湘潭大學陳華傑教授合作,經過長時間努力,成功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
  • 仿生科技成為機器人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近年來,仿生科技正在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機器人行業,從蜘蛛到鳥類,從章魚到蟑螂,各種生物為技術進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仿生科技也成為機器人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一般而言,仿生機器人通過應用環境的判別可分為地面仿生機器人,水下仿生機器人,還有空中仿生機器人。
  • 首條海洋仿生機器魚2843個零件組成
    目前,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研製外形和功能均與水生動物類似的仿生機器人,原因在於:這些靈感來自於大自然的機器人工作效率通常要高於機器人家族其它更為呆板和笨重的成員。  1.機器人Gymnobot機器人Gymnobot(圖片提供:Nic Delves-Broughton, University of Bath )  看上去,圖片為我們呈現的似乎是一條魚,一條可以在水中遊動的魚。而實際上,它卻是一個機器人。具體地說,是由英國巴斯大學受亞馬遜刀魚啟發研製的機器人Gymn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