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7年10月26日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建設「第二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的議案》,擬以自籌資金3.279165億澳元(按照2017年9月2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受權公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合人民幣約17.08904億元)投資建設「第二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其中不超過1.311666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6.835616億元)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成都天齊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天齊」)對Tianqi Lithium Australia Pty Ltd(中文名稱:天齊鋰業澳大利亞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齊澳洲」,系成都天齊之全資子公司)增資的方式注入。該項目建設周期:26個月,預計2019年底項目竣工,開始試生產。
據透露,該項目以泰利森鋰輝石精礦(標稱氧化鋰含量6.0%)為原料,建設年產能達2.4萬噸先進的世界級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連續自動化生產加工廠。根據全球知名的鋰行業分析服務商Roskill2017年發布的行業報告中的價格假設,該項目稅後股東內部收益率為27%,稅後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為6年。
天齊鋰業認為,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 51.7萬輛,銷售50.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1.7%和 53%;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中長期(2016-2025)發展規劃》,到 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達到20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總銷量比例達到20%。從全球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
2017年7月31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7年第7批)》,從目錄中發布的車型配套電池類型來看,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三元鋰電池依然是主角,第7批目錄乘用車共有22家企業共計41款車型入選,41款純電動乘用車車型中,搭載三元鋰電池的有40款,佔據大多數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同時,2017年1月1日起實施的《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對高能量密度車給出了更高的補貼係數,成為驅動高鎳三元發展的重要力量,市場上三元材料的用量佔比有望穩步提升,需求快速增長。
行業分析報告及市場反饋情況顯示,近年來氫氧化鋰作為鋰電池基礎原料的市場份額有較大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使用氫氧化鋰製備三元材料,且未來仍將呈現上升的趨勢。根據全球知名的鋰行業分析服務商Roskill在2017年發布的行業報告,全球對電池級氫氧化鋰的需求量2016至202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47%。
自一期項目啟動以來,公司通過與潛在客戶的進一步溝通,對未來的市場需求有了更好的把握。為滿足未來市場對氫氧化鋰的需求,並進一步調整和豐富公司產品結構,經過初步分析,公司擬開展建設「第二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滿足市場對高端氫氧化鋰的需求,增加利潤貢獻點。
該項目預計仍將使用控股子公司澳大利亞泰利森鋰業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利森」)的自產鋰精礦作為原料。泰利森擁有世界上儲量和資源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鋰輝石礦,目前正在啟動第二個獨立的、專用的大型化學級鋰精礦生產設施和新的礦石破碎設施建設,預計2019年第二季度竣工投產後,泰利森鋰精礦產能將增加至134萬噸/年,折合碳酸鋰當量約18萬噸/年,可為本項目的實施提供充分的鋰精礦保障。
公司礦石提鋰技術經過20餘年的改進和積累日臻成熟,同時不斷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全球行業最新工藝技術思想和理念,進一步夯實了公司在全球礦石提鋰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公司及子公司合計擁有專利80餘項,其中涉及「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的製備方法」等相關發明專利7項,在單水氫氧化鋰生產開發方面擁有穩定的人才團隊和廣泛的知識、專業技能與技術,為該項目奠定了技術和人才基礎。
公司目前已在四川省射洪縣擁有年產5000噸氫氧化鋰生產線,本項目除採用全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儀器設備外,將充分借鑑5,000噸氫氧化鋰項目在關鍵核心工藝控制點和品質保障等環節積累的豐富經驗,為本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加工技術基礎,力爭按期達到設計預期,促進公司鋰產品全球推廣。同時,天齊澳洲的技術和運營團隊已陸續到位,一期項目截至目前進展順利,公司的氫氧化鋰工藝路線、技術和設備選型得到進一步論證。
該項目所在地處於西澳大利亞洲奎納納市專業工業園區內,距離泰利森格林布希礦山250公裡;園區內電力、天然氣供應渠道多元,供應充足,價格具備競爭力;園區內已有大量從事化工與重工業的工廠,硫酸、氫氧化鈉、超潔淨循環水等輔料供應充足,既為該項目提供了穩定、可靠、豐富的生產要素,又節約了一定物流和製造費用。
公司擬建設二期項目,有利於進一步擴充公司高端產品產能規模,優化產品結構,提高公司產品市場份額,提升公司市場影響力和行業地位,增加利潤貢獻點;是公司融入國際鋰電產業鏈,加快推進國際化戰略的又一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