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學界,考古專家們尤為看重一種特殊的文物,它就是漢代竹簡。每逢漢代竹簡出土後,專家們往往都會用去離子水對其進行浸泡。可是您也許並不知道,去離子水與純水還有本質上的區別,甚至貿然喝下它後,很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華夏文明輝煌燦爛,在5000歲月的文明長河之中,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及優良的傳統。衡量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研究該民族的歷史及文字,從而尋找到其真正的文化內核。
人類文明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文字的出現,而作為文字書寫的載體,龜甲、竹簡、紙張等,都在歷史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在考古學中,古墓遺址出土量最大也是最有價值的文物,當屬漢代竹簡。漢代是文字最輝煌的時期,從篆書到隸書的轉化,無疑令文字的書寫更加簡便明晰,同時也為後世文字著作的普及,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在近現代考古發掘中,漢代竹簡出土量極多,所包含的文章信息也同樣包羅萬象。1953年7月,湖南長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簡42枚。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發現《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約合計5000枚。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遺址,共出土竹簡約1100枚。1973年12月時,在湖南省馬王堆遺址附近,考古專家於3號墓中發現竹簡近600餘枚。
從以上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漢簡的出土數量繁多,成為了考古學界重點保護研究的對象。然而一個問題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既然漢代竹簡非常珍貴,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其進行保護呢?如果按照以往常規的做法,考古研究員們都會將竹簡泡在純淨蒸餾水中進行清理,目的就是去除竹簡內大量存在的有害性游離粒子。
考古界使用蒸餾水浸泡竹簡的方法,被持續使用了數十年,已經成為了相對成熟的一套流程體系。不過近些年來,一些學者發現,蒸餾水中含有大量游離的離子,它們很可能對竹簡產生侵蝕作用,而這一特點,也是漢代竹簡修復率較低的原因之一。面對蒸餾水無法拯救漢代竹簡的難題,學者們並沒有氣餒,反而是選擇了一種更好的浸泡液體——去離子水。
簡而言之,「去離子水」就是一種去掉了水中雜質的純淨水,內部所含有的其他離子數量極少。去離子水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呢?首先,如果想要製作去離子水,就必須要將純淨水經過石英砂、活性炭、軟化樹脂等進行預處理,再經過精度為5微米的保安過濾器進行過濾,最後通過反滲透作用、混床等方式,才能得到去離子水。據考古學者稱,以去離子水浸泡竹簡,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水中離子破壞竹簡,繼而可以大大提高漢簡的修復率。
談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會十分好奇,去離子水既然是一種極其純淨的水,那麼它可以直接飲用嗎?在這裡小編可以負責任的告訴您,去離子水的確能喝,但是卻不能多喝。曾經有人喝過去離子水,但是卻沒有嘗出任何的味道,它的味道幾乎跟純淨水或蒸餾水沒有任何的區別。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胃腸相對虛弱的人,在喝下去離子水後,就會立即感到腹痛難忍,接著會出現腹瀉等現象。相關專家表示,去離子水雖然無毒,但是其內離子數量極少,一旦貿然喝下,會使人體細胞內外離子濃度差過大,最終導致體內流失過多而出現不適,甚至可能會導致死亡。
水是生命之源,去離子水也是竹簡的救星,可是對於人類而言,它卻並不能成為滋養身體的物質,如此想來,去離子水的確不能算作是「水」,因為它嘗一點,讓人不舒服,多一點生病,再多一點要命。看來「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一點也不假,積累一些知識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