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說明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

2021-01-15 真心善意








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說明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


關於宇宙的整體論觀點,不僅需要哲學的邏輯,還需要一些數理邏輯來支持。

從笛卡爾、伽利略、牛頓以來,西方科學的主導世界觀認為,宇宙是一個巨大的機器,沒有意識、沒有目的,組成部份相互獨立,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受到時空的限制(即是局域化的),可以通過研究個體來認識整體。

也有人提出宇宙是一個有思維的大腦,這種說法和中國道家的說法類似,道家一直以來有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的說法,那麼,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了。

中國古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萬物皆有靈,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同時存在著物質的一面和精神(意識)的一面,物質與意識是統一的。而這個中國古代科學和修煉界早就認識的概念,正在被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重視。

2015年,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被科學家證實是真實存在的。「超距作用」是指分別處於空間兩個不毗連區域的兩個物體彼此之間的非局域相互作用。就是相隔一定距離,如一個在地球,另一個在月球的兩個物體之間,存在直接的、瞬時的相互作用,不需要任何媒質傳遞,也不需要任何傳遞時間。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們製造了數對兩兩相同的光子,並將它們分別送往不同的地方進行觀測。實驗顯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確存在,並為其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團隊也宣布,他們設計並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實驗,證明了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是真實的。

荷蘭代爾夫特大學的物理學家羅納德•漢森(Ronald Hanson)領導的團隊在論文預印本網站arXiv上傳了他們最新的論文,報導他們實現了第一例可以同時解決探測漏洞和通信漏洞的貝爾實驗。該研究組使用了一種巧妙的技術,稱為「糾纏交換」(entanglement swapping),可以將光子與物質粒子的好處結合在一起。他們首先取了位於代爾夫特大學兩個不同實驗室中的一對非糾纏電子,彼此間距離為1.3千米,每個電子都與一個光子相糾纏,而這兩個光子都被發送到了第三個地點。在第三個地點他們讓這兩個光子糾纏,這就導致了與光子相糾纏的兩個電子也處於糾纏態。



量子糾纏


中國古代科學將宇宙視為一個整體,物質和精神構成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微觀粒子同樣具備這種特性。「超距作用」的發現,說明宇宙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繫,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量子力學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科,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層面上就存在,但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問題。

意識本身是超越四維時空的存在,量子力學只能描述微觀粒子物質的一面,卻無法說清意識的一面,而「超距作用」的發現,就可能成為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最好證據。    

意念包含顯意識與潛意識。人類的意念可以影響物質的狀態,甚至改變它的組成形態,這種能力通常被稱為人體特異功能。

數十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關注人體超能力現象,並致力於研究人類意念與物質結構的關係。

中國大陸對人體特異功能的研究,是隨著氣功科學的興起開始的,1978年正式進入每一省及地方的研究機構、各重點大學及國防單位。

雲南大學人體科學研究室1980年發現,數十名經過一年特殊訓練的小孩,可以具有手指識字、意念撥鍾、特異轉運、移物等功能,當這些功能出現時,手掌會測量到信號。

1982年4月,中國人體科學研究會組織了一次聯合測試,驗證人體特異功能的真實性。20多家大學和研究所,40多名研究人員參加了實驗。實驗的條件非常嚴格,所得的結果具有可重複性。結果表明,特異視覺、特異運轉、特異書寫、突破空間障礙等人體特異致動功能,都是客觀存在的。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現存於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一份《美國中藥醫藥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曾經刊登過一份研究報告描述:

「Chulin Sun是一位擁有特殊能力的女士,為中國人體科學學會的成員之一。她是一位外氣(Waiqi)氣功師。而外氣指的是一種氣功,它教導氣功師如何在心智的操控之下,帶來傳統中國醫學當中所謂的氣的能量。」

「Chulin Sun能夠透過心智力量的運用投射氣的能量,促使植物的種子在20分鐘內生根發芽,並長有幾公分長。這已在超過180個不同地點的多所大學,以及中國的科學及研究機構內做過示範,另外也曾在其他國家(例如: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做過示範。」

Chulin Sun甚至可以使煮熟的、死亡的種子反生發芽。這種現象在現有物理的物質世界,根本是不可能的。

儘管不明所以,但科學家確認了這一案例的真實性。

非常異於尋常,不是嗎?顯然地,她進入了一個深層出神似的狀態,且從這點看來,她能夠把乾燥種籽所需的發芽時間,從一般的3到4天,加快至20分鐘之內,並促使其發芽至3-4英寸長。在經過成因分析之後,科學家確認此一案例。此研究的摘要這樣陳述道:

「初步想來,是氣能量改變了與發芽相關結構的基因位點,進而在時間之內加速其表現和提早發芽。」

一開始會想是因為錄影帶在記錄此實驗,所以產生時間上的失真。也有報導指出,時鐘旁邊進行,才能顯示出整個實驗經過所花費的全部時間,儘管事實如此,在一些案例中,錄影機僅顯示了一分中的錄影時間。這真是有趣,因為這些時間的騷動據說在中國民俗傳統中類似這種的施法當中也是普遍可見的。

根據超意識雜誌 ( SuperConsciousnessMagazine,同時也是美國物理實驗研究員學會)創始編輯,同時也是目前的總編輯Danielle Graham所述:

「那些研究人類特異功能的心物介面上產生的物理效應的人,經常是和他們的研究結果合作的。研究人員認同他們是在觀察可重複的、高於時間,空間,且非線性的宏觀現象,而那是有違於傳統的和目前所被了解的物質事件的本質的相對論模型……

這些科學家們有的基本的了解是,擁有擁有特異功能的人,他的個人性和個體進化與他們的個人技能有直接關係,也就是說,他們擁有越大的能力操作物質事件,那麼他們的特異功能在精神層次就越進化……

Chulin Sun認為,人在進入某種功能態後確實可以與植物溝通,相互交流資訊,植物是「有意識有感情的」,人意識場和某種資訊源可以極大地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改變植物生長發育的方向、速率和途徑。

人的意識對於物質世界存在的影響力超乎人類的認知,有關人體超能力的爭論一直是研究界備受關注的主題。而這一現象,也引起各國政府尤其是西方情報機構的興趣。

例如美國中情局(CIA)進行的英戈•斯旺(Ingo Swann) 「遠端遙視」 能力的研究、蘇聯人關於「精神電子」的研究等等,這些研究成果都發表在《科學探索期刊》(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上。



防失聯微信



    ↓↓↓

點擊閱讀原文進微店善翥林,好貨源自天真……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說明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
    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說明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也有人提出宇宙是一個有思維的大腦,這種說法和中國道家的說法類似,道家一直以來有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的說法,那麼,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了。中國古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萬物皆有靈,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同時存在著物質的一面和精神(意識)的一面,物質與意識是統一的。而這個中國古代科學和修煉界早就認識的概念,正在被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重視。
  • 量子力學發現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星球不過是個細胞而已
    的「超距作用」說明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也有人提出宇宙是一個有思維的大腦,這種說法和中國道家的說法類似,道家一直以來有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的說法,那麼,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了。中國古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萬物皆有靈,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同時存在著物質的一面和精神(意識)的一面,物質與意識是統一的。而這個中國古代科學和修煉界早就認識的概念,正在被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重視。
  • 牛頓說存在超距作用,但被相對論推翻,如今又出現一個,無法解釋
    在牛頓創立經典力學之前,當時的物理學界認為物體之間的一切作用力都是近距作用,兩個不接觸的物體想要產生作用力一定要通過中間的傳播媒介進行傳遞,而超距作用是指:兩個不發生接觸的物體之間存在著直接、瞬時的相互作用,不需要任何媒質傳遞,也不需要任何傳遞時間,所以當時的物理學界是不相信存在超距作用的,直到英國有一個叫牛頓的人有一天偶然被樹上掉下來的一個蘋果砸了一下腦袋,
  • 量子糾纏 |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而,巧了的事就是,B和C也夢到老闆請吃飯了,與餐的人也就這四個人。不僅吃飯的人一樣,吃飯的地點都一模一樣······純屬巧合?心有靈犀?莫非他們做夢時的腦部電磁波相遇了,糾纏到一起了?說到這裡,大家腦海中肯定會冒出這樣一個通俗逼格又高的詞: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定義(百度百科):量子力學是描述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 。
  • 量子糾纏是超距作用嗎,為什麼要摒棄超距作用而引入電磁場?
    在物理學裡,我們定義了許多量和概念,我們從觀測中尋找量的規律,而超距作用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分別處於空間兩個超遠距離區域的兩個物體彼此之間的非局域性的相互作用。首先超距作用的瞬時發生的。基於這個概念,可以解釋為在相距很遠處兩個物體進行了相互作用,這時假設移動其中一個物體,將瞬時導致另外一個物體的狀態變化。
  • 傳說中的「心靈感應」,或許就是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
    不過,人類對於宇宙奧秘的探索不及九牛之一毛,人類不知道、不理解,甚至不可見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與其將其盲目的歸結為不科學,不如說我們還沒有找到從科學的角度去解讀的方法。關於外星人「超能力」的各種推測中,有一項技能是能夠通過意識場進行交流。如果我們開一個腦洞,這個所謂的意識場是不是就是「心靈感應」的源泉之所在呢?
  • 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和瞬時信息傳遞與量子退相干的本質
    1935年,愛因斯坦聯合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發表了論文《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的描述是完全的嗎》對量子力學進行批判,這個批判後來以這三位科學家名字首字母命名為EPR佯謬。佯謬就是悖論,意思就是要提出一個假設,並推導出自相矛盾的結果來反擊對方。
  • 宇宙貝爾實驗:再次證明了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在量子力學的世界中,粒子的其中一個基本性質就是它們的行為並不是預先決定的。跟這個性質相關的一個微妙效應稱為「糾纏」,它是指兩個粒子之間可以保持一種特殊的連接,如果你測量了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你就立即知道另一個粒子的狀態,無論距離多遠,愛因斯坦把這種可以超光速的作用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什麼是量子糾纏,我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 量子力學與佛教
    做這個比較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大家理解,為什麼現在我們要開始把意識當做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來看待了,這時候的意識就是量子意識,是現在科學發展的一個新的前沿,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它。」 在這裡,提到的其實是量子力學中的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量子化意味著我們在觀察宇宙時必然會影響它,這反過來限制了我們以任意精度進行測量的能力。要觀察,影響最小的方式就是看,即對這個物體發射光。
  • 意識就是量子?量子力學正在接近佛學空性
    不管兩個粒子(有共同來源)距離多麼遙遠,一個粒子的變化立即就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這就是量子糾纏。準確來說,所謂量子糾纏指的是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量子糾纏涉及實在性、定域性、隱變量以及測量理論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並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為什麼物理學家費曼會說:世界上沒有人真的懂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反常識之處已經經過多年的宣傳了,人們似乎已經將這種反常識認為成常識。人類在20世紀之前,基本對分子以下的微觀世界一無所知,當時的物理學還被經典力學統治著,而經典力學就是基於宏觀世界歸納出的科學理論。
  • 量子力學+心理學=成功解決所有心理問題
    【相遇是緣,點右上角關注作者後閱讀】如何理解量子力學?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
  • 看見愛因斯坦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它描述的是兩個相距甚遠的物體,以一種藐視經典物理、違背現實常識的方式交織在一起:如果你在一個地方對其中一個物體進行觀察,另一個物體哪怕在光年之外也能立刻改變自身的屬性,這二者之間仿佛是通過了某種神秘渠道得以緊密相連。1935年愛因斯坦表達了他對這個概念的懷疑,並將其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揭開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的神秘面紗
    量子力學的靈魂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是量子世界的救世主。如果不是在量子力學中,量子力學在它開始之前就已經崩潰了。根據海森堡說法,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必然大於或等於普朗克常數除以4π(ΔxΔp≥h/4π)。
  • 上帝投擲的骰子——愛因斯坦的幽靈超距作用
    這篇闡述EPR悖論的論文描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糾纏態」,從而成為了現在重新理解量子物理學的核心。假設某天中午,你在紐約測量一個粒子屬性,一納秒之後在舊金山測試另一個粒子,你會得出兩個粒子的屬性測量結果是完全一致的。假設測量這一行為決定了粒子的測量結果,那麼當第一個粒子被測量時,就需要以光速的一千三百萬倍的速度向第二個粒子傳遞相關信息,而相對論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基於這個理由,愛因斯坦駁斥這一現象為「幽靈般超距作用」。
  • 超越光速的存在,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
    但隨著科學的發展,量子理論的逐漸深入,有個量子糾纏的詞慢慢被我們熟知,聽說比光速還快,非常牛,以致連愛因斯坦都不相信,稱它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那麼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呢假如現在有兩個球,1個紅色和1個藍色,兩個盒子,A和B放在現實中就很簡單很好理解,當把兩個球分別放到兩個盒子後,當我們打開A盒子發現是紅色那麼我們瞬間就肯定
  • 愛因斯坦獲諾貝爾獎不是因相對論,而是它,它打開量子力學的大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譽為繼伽利略·伽利雷、艾薩克·牛頓之後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如今我們一提到愛因斯坦,肯定就會想起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愛因斯坦分別於1905年、1915年創建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決了牛頓經典力學在宏觀高速世界不適用的問題,相對論創造性的將時間維度與三維空間聯繫在一起,提出「四維時空」概念,將整個人類對於世界、對於宇宙的認知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程度
  • 量子力學經過證明,是可以解釋宇宙萬物的
    量子力學經過證明,是可以解釋宇宙萬物的,但是它的的確確是個玄學,是一種根據對稱性引申出來的物理學理論。(就好比陰陽五行理論,它理論是告訴我們世界萬物都有五行,但它是玄學!五行只是陰陽五行的一種解釋方式,不一定有你想像的那麼玄。)
  • 量子糾纏理論是什麼,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
    先給大家放張圖大家對量子糾纏有一個感知上的認識,量子糾纏理論就是一個變了,另一個也會「瞬變」。 我們今天所講的量子<糾纏>是微觀物理世界的一種現象,其主體是微觀粒子。1935年愛因斯坦和其助手發表了一篇EPR論文。
  • 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是迷
    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是迷,不學習不了解不想了解。目前對於哲學的研究與工程的開發無不在希望找到突破(目前絕大多數物理學理論建立在物質理論基礎上,以至於得到大眾認可也是基於物質理論的成果。相比之下,哲學卻試圖打破幾乎無人能夠理解的超距作用力或空間介質概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