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衛生和醫學科學院委託進行的一項審查發現,澳大利亞於2021年推出的第一代新冠疫苗不太可能防止病毒傳播,因此,持續進行的高水平檢測、對密切接觸者追蹤、隔離和隔離至關重要。
這份由瑪麗·巴希爾傳染病研究所主任塔尼亞·索雷爾教授和昆士蘭大學免疫學家伊恩·弗雷澤教授合著的報告概述了澳大利亞應對新的一年流行病的預防措施。
「疫苗試驗的中期結果帶來了希望,但即使是90%有效減少疾病的疫苗,也需要時間來製造、分發和管理,而且可能對新冠病毒傳播和傳播的影響有限,或者保護作用可能是短暫的,」該綜述說。
迄今為止,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的數據顯示,疫苗減少或防止接種者發病,而不是阻止接種者將病毒傳染給他人。在疫苗推廣到普通人群之前,不太可能知道疫苗是否也能阻止傳播。
索雷爾和弗雷澤表示,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對接種疫苗的人進行持續監控的重要原因。
「此外,目前的試驗不會檢測到罕見的副作用,那些發生在長期的,或那些與特定人群相關的副作用,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志願者參與試驗。這些有關副作用的數據只有在幾個月後才能得到。」
該學會支持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立場。該局表示,籤發疫苗緊急使用許可證,需要在接種疫苗後至少兩個月內監測至少一半的3期試驗參與者的數據,並在該時間段之後提供進一步的試驗數據。
弗雷澤說,疫苗將在全國範圍內製造,運輸,存儲和管理疫苗。他說:「這將花費大量時間,很可能要到2021年。」 「如果我們在此之前放鬆警惕,病毒將再次捲土重來。」
報告指出,應對疫情的封鎖應該是「最後的手段」。該報告稱,管理這一流行病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一流行病在一般民眾中產生了焦慮和痛苦的感覺」。
作者寫道:「已經有證據表明,越來越多的人第一次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以前有精神疾病的人復發率增加,有些人的現有精神疾病惡化。」。
主持這份報告的索雷爾表示:「以任何全球標準衡量,澳大利亞的做法都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但是,這已經花費了巨大的代價,正如維多利亞州的第二波浪潮表明的,目前抗擊疫情工作領域的成功可能非常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