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讓你更好理解人類演化、社會運行邏輯的書單(上)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學人君 學人Scholar

薦書學人:劉業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教授

薦書說明:我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開設《公共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課程過程中,採取了教科書+「經典進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教科書內容和經典閱讀匯報在期末考試中各佔50%比重,取得較好教學效果。所採用的經典書目綜合起來可以用「新政治經濟學」來概括,它圍繞的核心主題是——由理性(且遵循規則)個體互動如何形成合作秩序?

主要涉及經濟秩序、制度與合作秩序的湧現、合作秩序中的政府、集體行動與公共選擇、財政稅收與公共支出、基因-文化共同演化等主要議題。這份書目區分初級水平、中級水平和高級水平三個專輯,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循序漸進選擇閱讀。這份書目對學習理論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專業的研究生考博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對於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公務人員也能夠提供指導政策實踐的深厚理論基礎;對從事制度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專業研究者也具有很高參考價值。

Ⅰ.基礎級著作選輯(7)

1弗雷德裡克·巴斯夏:《財產、法律與政府》,商務印書館,2012.

非常難得的是,本書有哈耶克為其所寫的序言。作為20世紀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哈耶克稱巴斯夏是「天才政評作家」,「從來沒有人用這麼一句簡單的話就清楚地揭示了理性經濟政策的關鍵難題所在,我還想加上一句,也為經濟自由給出了決定性的論證」。巴斯夏是一位講故事的高手,把自由社會,自由經濟的真諦融入幽默風趣而又深刻的故事之中。巴斯夏對流行於那個時代的幹預主義政策的種種謬見迎頭痛擊。

本書的第一章「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被本人列為公共政策評價六大準則之一。「在經濟領域,一個行動、一種習慣、一項制度或一部法律,可能會產生不止一種效果,而是會帶來一系列後果(間接後果和遠期後果)」(巴斯夏2012:5)。巴斯夏提出一個判斷好經濟學家和壞經濟學家的標準:壞經濟學家僅僅局限於看到可以看見的後果;好經濟學家卻能同時考慮可以看得見的和那些只能推測到的後果。壞經濟學家總是追求一些當下的好處(例如就業)而不管隨之而來的巨大壞處;好經濟學家卻寧願冒當下的小小不幸而追求未來的較大收益(巴斯夏2012:5)。

埃德蒙·伯克提醒人們,人們的理想高遠但是目光短淺,為了眼前和直接的利益而放棄長期和間接起作用的好處,是許多經濟政策的共同癥結所在。巴斯夏用「破窗理論」、駁斥反對軍隊復原、徵稅、反對國家補貼劇院和高雅藝術、公共工程(以及通過公共開支在阿爾及利亞興建公共工程以擴大就業)、駁斥對聯接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中間商人的仇視、批判貿易管制、駁斥機器對就業的替代(詛咒機器的行為)、沒有準備的信用擴張、駁斥「節儉的悖論」、駁斥「就業的權利和保障獲取利潤的權利」等11個故事,分析其中看得見的事實是什麼、看不見的事實又是什麼,藉此闡述了他主張市場經濟中自由貿易、自由契約和小政府的思想。例如巴斯夏用「破窗理論」抨擊了財政政策所謂財政乘數的謬誤(用今天的術語來解釋的話)。有人說打破窗戶是件好事,因為玻璃工有了工作,並一直傳導到生產玻璃的原材料商。這樣,從最初的打破窗戶,引發對玻璃工的需求,傳導下去,可以導致整個工業的發展。巴斯夏大喝一聲,絕不會有這樣的好事。因為看不見的事實被人們忽略了——因為這位店主在這件事上花了6法郎,他原本可以用這6法郎買一本書,或者買一雙新鞋。沒發生破窗這件事,他原本可以用這6法郎幹別的事,一樣有所謂乘數效應。運用財政乘數原理,許多人甚至論證戰爭破壞有利於經濟增長。巴斯夏雄辯地指出,破壞、損壞和浪費並不增加國民就業,換言之,破壞並不是有利可圖的。

毫無疑問,巴斯夏反對那些鼓吹戰爭和地震災難能增加就業的激進凱恩斯主義陳詞濫調。巴斯夏幽默詼諧地用經濟學寓言「蠟燭製造商關於禁止太陽光線的陳情書」,諷刺說,應該禁止房子上安裝窗戶,因為蠟燭製造商的繁榮會帶給所有人好處。巴斯夏早在奧地利經濟學派論證自由貿易之前,就看到國際貿易就是國內貿易,因為「交換,與財產權一樣,乃是一項自然權利」。在用最通俗易懂的故事揭示深刻的經濟學道理方面,巴斯夏真不愧為一個天才。

2劉軍寧:《保守主義》,東方出版社,2015(第三版).

劉軍寧是我的好友,他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現在是文化部中國文化研究院研究員。軍寧兄出版了《保守主義》《共和、民主、憲政》以及編輯出版了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界聲譽卓著的《公共論叢》7卷本。《保守主義》一書通俗而深刻地闡述了當今時代主要政治哲學思潮之一的「保守主義」。軍寧兄強調保守主義到底保守什麼,他的回答是:自由與傳統。

同時,在保守主義那裡,自由的孿生兄弟是「秩序」,自由高於秩序,但自由離不開秩序,離開秩序便沒有自由。書中作者指出,存在於道德秩序中的規則是漫長的人類文化演化出來的經驗與智慧積累,尊崇它是自由得以保存和擴展的必要條件。存在一個偉大的存在之鏈,從物質世界的結構、到有生命世界,到人類世界,存在一個漫長而精巧的秩序的旅程,保守主義看到了存在之鏈在人類世界的顯示,並對文化傳統保持敬畏。保守主義有它獨特的信條和特徵,它們是外在的超驗性秩序、社會連續性、社會連續性、傳統、審慎、多樣性、不完美等。

在本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偉大的保守主義先知和保守主義之父埃德蒙·伯克,如果你暫時不能閱讀伯克的原著,可以從本書中對伯克略知一二。有一種說法,凡是喜歡閱讀伯克著作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聰明的。本書還對人、政治、財產權、秩序、權威、傳統與改革等政治哲學核心主題進行詳盡討論,最後本書分析了「保守主義在中國」這個略顯尷尬的話題。走進劉軍寧,走進埃德蒙·伯克,你會變得聰明起來。

3倫納德·裡德:《鉛筆的故事》

本文原題「I, Pencil」刊於經濟教育基金會(the Foundationfor Economic Education)出版之Freeman雜誌1958年12月號上。作者(1898-1983)於1946年創立經濟教育基金會並擔任主席至去世。「I, Pencil」是他最著名的文章。(可以在新浪微盤上搜索到本文)

這是一篇介紹市場機制如何運作的短小精悍文章。作者通過介紹一支簡單的鉛筆(它由木頭筆桿、炭鉛筆芯、銅冒、橡皮擦、油漆構成)的前世今生,說明一個超出你想像力的複雜過程:成千上萬人——他們在不需要任何中央控制者指揮命令的情況下把鉛筆生產出來。這靠的就是神奇的市場機制。我們看看米爾頓.弗裡德給這篇文章寫的導語吧:

倫納德·裡德引人入勝的《鉛筆的故事》,已經成為一篇經典之作,它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經典。據我所知,再也沒有其他的文獻像這篇文章這樣簡明扼要,令人信服地、有力地闡明了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在沒有強制情況下合作的可能性——的含義,也闡明了弗裡德裡希·哈耶克強調分立的知識和價格體系在傳播某些信息方面的重要性的含義,而這些信息將使個人毋須他人告訴他們做這做那而自行決定做可欲的事情。我們曾經在我的電視專題節目《自由選擇》中引用過倫納德的故事,也曾經引用他的同名著作來闡明「市場的力量」。我們概述了這個故事後接著說:「成千上萬的人捲入了生產鉛筆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是因為自己想要一支鉛筆而去幹自己的活兒的,他們中有些人從來沒有見過鉛筆,也從來不管鉛筆是幹什麼用的。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僅僅看作是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的一種辦法,而我們生產這些商品和服務,則是為了獲得我們要用的鉛筆。每次我們到商店購買一支鉛筆,我們都是用我們的一丁點勞務,來換取投入到鉛筆生產過程中的成千上萬人中的每個人提供的極小量的一些勞務。」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鉛筆在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沒有一個人坐在一個中央辦公機構對這成千上萬的人發布命令。也沒有軍警來執行這些無人發布的命令。這些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講著不同的語言,信奉著不同的宗教,甚至可能彼此憎惡,——然而,所有這些差異,並沒有妨礙他們合作生產一支鉛筆。這是如何發生的?亞當·斯密在兩百年前就給了我們答案。

《鉛筆傳奇》是典型的倫納德·裡德式的作品:富有想像力,樸素而意味深長,洋溢著對自由的熱愛,這一切貫穿在倫納德所寫的一切著作或所做的一切活動中。跟他的其他著作一樣,他並沒有試圖告訴人們應該做什麼,或如何管理自己。他只是試圖增進人們對他們自己及其生活於其中的制度的理解。這就是他的基本信條,是他在長期服務於公眾——不是政府公務員性質的公共服務——的歲月中一以貫之堅持的信條。不管遭遇何種壓力,他都堅持自己的信念,而絕不在原則問題上妥協。正是這一點,使他在早年能夠引人矚目地堅守人的自由需要私有產權、自由競爭和嚴格限制政府這樣的基本理念,而後則使這種理念廣為傳播。

4、5米爾頓·弗裡德曼:《自由選擇——個人聲明》,商務印書館,1982;《資本主義與自由》,商務印書館,2004.

這是兩本姊妹書。作者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76年),是20世紀著名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弗裡德曼多次來到中國,據說他影響了鄧小平的改革思想。

《自由選擇》的核心思想認為只有市場制度與自由是兼容的制度,而所謂自由——總是選擇的自由,由於人為等原因導致沒有選擇的狀態便是沒有自由。經濟自由是核心的自由,沒有經濟自由就沒有政治自由,任何社會經濟自由的喪失必然伴隨政治自由的喪失。弗裡德曼在本書中用一個現代經濟學家的語言闡釋和重寫了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同時,建設和維護一個自由社會,主要的問題是如何確保賦予政府的強制力量只用於維護自由而不是變成自由的威脅。據此弗裡德曼詳盡地闡釋了政府的四個職能,保護國民免受外國人或國內自己同胞的強制;建立警察和嚴正的司法機關(仲裁衝突);建設必要的公共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保護沒有責任能力的社會成員。在政府職責的每一個方面,弗裡德曼都對政府可能的濫權提出了警告,他心儀的政府是法治下的有限政府。

在《資本主義與自由》中,弗裡德曼通過前兩章的經濟自由、政治理由和自由社會中的政府理論闡釋,將其運用於貨幣、國際貿易、財政政策、歧視、壟斷、工會、職業證照、收入分配、社會福利政策、減少貧困等具體政策領域,審視這些應用領域如何侵蝕了自由以及如何操作才是與自由兼容。例如,在教育領域,弗裡德曼創造性提出了「教育券」制度的設想。

6詹姆斯·C·斯科特:《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斯科特是耶魯大學政治學和人類學教授,曾任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著述頗豐。目前引進中國的還有《弱者的武器:農民的日常抵抗》,《農民的道義經濟》。在《國家的視角》中,作者提出一個分析政府大規模工程為什麼總是巨大災難和最終歸於失敗的理論框架,有四點因素:

第一是政府試圖再造社會的國家簡單化,表現為對自然和社會的全方面控制和管理。第二是極端現代主義意識形態,表現為把科學方法簡單挪用到對人類社會生活自身的組織上,熱衷所謂「社會工程」。極端現代主義還體現為以幾何上的標準化來規劃城市和村莊。第三是獨裁主義國家。它有願望和能力來把前二者的設想變成現實。第四是軟弱的公民社會,由於缺少抵制前三者的能力而被迫接受。作者成功運用這個理論分析框架分析了蘇維埃集體化、坦尚尼亞的強制村莊化、清晰和簡單化農業等世界各地的災難案例。本書是一個掌握了古典自由主義的政治學家利用其人類學家的訓練系統分析和檢驗自由是如何被極端現代主義破壞的傑出典範。

7理察·道金斯:《盲眼鐘錶匠》,中信出版社,2014

作為經濟學者,我為什麼推薦這本生物學著作呢?那是因為這本書所講述的道理具有一般性,這就是「演化的邏輯」。演化的邏輯講述的就是演化機制。鐘錶匠是創世主的隱喻,在本書中,作者將它轉喻成「演化機制」。演化的邏輯不僅在生物學中呈現,在語言、道德和經濟系統中同樣呈現。而演化的邏輯講的最清楚的,不是經濟學家、語言學家和道德哲學家,而是演化生物學家。本書的作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是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學教授,他的兩本書震驚了世界,就是本書和《自私的基因》。本書有大陸譯本,也有臺灣譯本,最好看臺灣譯本。臺灣譯者王道還說,本書是「正宗演化論」,也就是堅持自然選擇導致適應作為生物演化的核心機制。

本書道出一個很難被直覺把握的道理——「無設計師的設計」。在呈現出秩序的地方,背後一定存在一個設計者,這是我們的理性思考告知我們的,可是這個假設一定成立嗎?不一定。道金斯在本書中用英國著名神學家William Paley在其著作《自然神學》中的一個故事說明這個道理。《自然神學》的開頭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荒野上走,要是被石頭絆了一跤,這時要是有人問我那塊石頭怎麼會在那裡,我也許會回答:「它一直在那裡!」即使我知道它不是,這個答案也不容易被證明是荒謬的。但是,要是我在地上發現了一個鐘錶,要是有人問我那個鐘錶怎麼會在那裡,我就不會以同樣的答案回復了,「據我所知,它一直都在那兒」。理性告知我們,鐘錶一定有一個設計者和製造它的工匠。可是神父的問題是,動物的眼睛遠比一個人類製造出來的鐘表來得複雜得多,那麼是誰設計了動物的眼睛。以眼睛為例,眼睛是一臺高度複雜的光學儀器。在視網膜下有300萬個神經節,而在光子透過神經節細胞後進入的視網膜上則有1.25億個感光細胞。這一切是誰設計的呢?——自然選擇。自然選擇是大自然中的盲眼鐘錶匠,「設計」整個生物世界。

Ⅱ中級著作選輯(6)

1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原因的研究》,商務印書館,1972.

亞當·斯密被稱為現代經濟學家之父,他的《國富論》(本書簡稱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成為他的成名作。在本書中,斯密提出了國民財富增長的根源是分工,因為分工有三大好處:專於一業,熟能生巧;節省工作轉換的時間;新工具和新技術的發明。同時斯密還提出著名的「斯密定理」——分工受到市場範圍的限制。如果想要深化和擴大分工,就必須擴大市場範圍。在斯密的理論中,存在一個這樣的因果邏輯:私人財產權,產權的交易產生價格信號,基於價格信號的分工導致財富的湧現。此外,在本書中和他的道德情操論中,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的原理,即市場中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時(開明自利,理性自利,不損害他人利益上的自利行為)受到一隻看不見的手的引導,無意中卻導致整個社會福祉的增加。芝加哥大學的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勒認為《國富論》中也有一些錯誤的觀點,如勞動價值論等,因此斯蒂格勒說,《國富論》只需看有關分工的前三章即可。我們認為,把斯密的分工理論和「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掌握好,就掌握了經濟學的核心道理。不過,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論述散見於《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各處,不低於6處,需要認真細緻閱讀才能發現。

2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社會主義——經濟學與社會學的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原書出版於1922年,這本書曾經一度震撼了哈耶克,從而激勵哈耶克從一個費邊社會主義者轉變為一個探索和捍衛自由市場經濟的經濟學家。作者米塞斯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自門格爾、維塞爾、龐巴維克以後的第三代代表人物,通過他的私人研討班啟發了無數青年才俊走上學術道路而成長為學術領袖,如經濟學家哈耶克,社會學家許茨。米塞斯留下的名著有《貨幣和信用理論》《人的行為》等多達19卷本。在本書中米塞斯論證了,分工是人類永恆的現象,分工和交易是人類合作的主要方式。企業擴大規模和範圍並不總是導致節約,而是存在一個組織成本和規模經濟的權衡點,這也許對70年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科斯的企業理論提供了啟示。

米塞斯原創性地發現了中央計劃經濟中理性的經濟計算(從而資源的優化配置)是不可能的,因為社會主義禁止擁有私人財產、禁止貿易,從而價格信號無從產生,消費者和生產者憑藉的指示信號消失了,利潤法則(盈虧法則)無法起作用,「沒有企業家對利潤的追求、地主對地租、資本家對利息、工人對工資的追求,整個機制的功能成功發揮是不可能的」。正是由於米塞斯的挑戰,中央計劃經濟的倡導者和追隨者開始認識到理性經濟計算對於社會主義經濟的挑戰性問題。後來,米塞斯的學生哈耶克加入到1920年代的「社會主義經濟計算」大論戰,把經濟學的核心議題重新拉回到正確的軌道。米塞斯駁斥了「勞動價值論」,因為勞動價值論忽略形成價值的除了勞動以外的其他要素:物、土地、供需狀況,此外,勞動價值論忽略了勞動是異質的,勞動力之間質量存在差異,人與人之間天賦、能力和技藝差距極大。價值只能按照創造者和發現者分配,而不是「按勞分配」。米塞斯早早發現作為管理者的經理和企業家的根本不同之處,重要的是企業家「每天都面臨解決新的問題」,承擔來自環境的不確定性。

在哈耶克闡述自發秩序理論之前,米塞斯就明確地說過,「社會秩序並非出自我們之手,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設計它,……我們部分地學會了理解它」。在米塞斯看來,社會主義「源於仇恨情緒」,它「喚醒人類心中的邪惡」,徹底消滅社會合作機制——「破壞是它的本質」,所以社會主義乃是一種「破壞主義」。

3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中信出版社,2012.

這是道金斯的經典著作(1989)。道金斯的作品有一個特點,就是看過以後永遠也忘記不了——因為他提出了一種新的世界觀。本書雖然是一本暢銷書,但卻仍然為演化生物學作出原創性貢獻。本書是一本闡釋了演化機制,特別是,道金斯把演化機制中的選擇單位明確還原到基因層次,而不是人類個體、種族或民族國家。自然選擇在基因層面操作,這是道金斯的基本論點。本書是對群體選擇的反駁,也是對個體選擇的辯護。一個關鍵性的論點——道金斯闡述一個「複製者」與「載體」區分的分析框架,我們身體裡面的基因是「複製者」,而按照基因藍圖「建造的」的我們的身體本身則是「載體」。載體會一代一代更替,而基因則長存下去,所謂「不朽的基因」。

這本書需要謹慎閱讀。在道金斯為他的書出版30周年的簡介中說道,「我第一本書的一個外國出版商坦言:閱讀這本書以後,他失眠了3天,被書中所傳達的冷酷無情的信息而深深困擾。一個偏遠鄉村的教師寫信責備我,因為一個學生讀完書以後含淚找到他,說這本書使她的生命變得空虛而無意義」。然而,道金斯接著為自己進行了辯護。他說,我們的生命被其他更密切、更溫暖的人類理想與感覺所控制。指責科學剝奪了生命賴以值得生存的溫暖,實在是多麼荒謬的錯誤,這與我本人及其他科學家的感覺截然相反。

4德索託:《社會主義:經濟計算與企業家才能》,吉林出版集團,2010.

本書的翻譯者是朱海就教授,因此翻譯質量是可靠的。本書作者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新秀,多個奧地利學派前輩為本書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建議和參考。德索託為「社會主義」下了一個他自己的獨特概念:即對人的自由行動(特別是企業家才能的行使行為)進行系統性的、侵略性的阻撓,換句話說,是制度性的強制,因此本書關於社會主義的經濟學也就是一套有關制度性強制的經濟理論。只有企業家才能才可能產生理性的經濟計算,而社會主義條件下,企業家才能被取締,取而代之以計劃機關的系統性強制,而系統性強制不可能從事理性的經濟計算。本書以嚴謹的基礎理論研究得出了看似驚人的結論。

我們可以從本書找到一些驚人的結論和洞見,例如無處不在的企業家才能,企業家才能具有根本的創造性特徵,這可以說是對不確定性世界的一種人類進化適應;對社會工程思維的否定;對史達林式社會主義的尖銳批判;勞動時間為何不能作為經濟計算的尺度;對市場社會主義的否定等等。

5、6柯茲納:《競爭與企業家精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市場過程的含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市場過程的含義》(The Meaning of Market Process)一書秉承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傳統,又發展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本書的副標題「論現代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發展」界定了全書論述的範圍,而主標題《市場過程的含義》則道明其論述的主線為市場過程及其相關理論。柯茲納強調,本論文集既是對經濟理論的現代歷史、也是對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當代復興的一個貢獻。作者在論文集中梳理了奧地利學派的學術史研究成果,剖析了奧地利學派的市場過程觀以及與之相關的主觀主義方法論。

一些學者認為,奧地利學派的主觀主義方法論從根本上來說,與主流經濟學主張存在市場均衡傾向的觀點無法調和。對此,柯茲納明確表示反對。他認為,邏輯一貫地加深奧地利學派的認識,不一定要否定主流經濟學的主旨(即將市場結果理解成傾向於根據資源約束情況反映消費者的相對偏好),而只需強調主流經濟學的這些結論只有通過引入奧地利學派傳統的主觀主義思想才能得到自恰的捍衛。也就是說,柯茲納試圖在奧地利學派的非均衡論和主流經濟學均衡論之間鋪設一條橋梁,因此,他雖然堅持非均衡論,反對主流經濟學中的均衡論,但認同主流經濟學的市場「可均衡性」觀點,不認同可實際上達致均衡。正是這種對「可均衡性」的認同,鋪設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與主流經濟學之間的橋梁。這種「可均衡性」意義重大,不等同於達致均衡本身。可用來正確理解這種「可均衡性」以及「均衡化」過程的理論,就是奧地利學派的市場過程理論。

原標題:《一份讓你更好理解人類演化、社會運行邏輯的書單(上)》

相關焦點

  • 一份讓你更好理解人類演化、社會運行邏輯的書單(下)
    麥可.波蘭尼:《社會、經濟和哲學》.商務印書館,2006麥可.波蘭尼、波普爾和哈耶克被稱為20世紀自由主義三巨頭,他們的著作深刻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歷史進程。波蘭尼本是一名物理化學家,一次偶然機會訪問了蘇聯以後,發表了一系列自由主義的經濟學、政治學和哲學著作,如《自由的邏輯》《科學、信仰與社會》《人的研究》等。此外,波蘭尼還有一本極具原創性的《個人知識》。
  • 一份犯罪學人的初階書單
    之前收到【青苗法鳴】編輯部鄭力凡師兄的約稿,誠惶誠恐,列出這份書單(初階),希望能為後來的學弟學妹省下些彎路,自己曾走過的彎路他們不必走,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對犯罪學、科學的犯罪預防多一份重視和理解。初階書單,個人認為關鍵在精不在多,多反而可能讓人產生畏懼心理。
  • 人類,演化心理學,神奇的富裕社會和狗(3)上
    演化心理學者認為,現今人類的社會特性和心理特徵的模板其實早從農業革命之前就已經塑型那時我們的身份都是狩獵者和採集者!雖然說上一節我們提到智人,繞過了基因組演化,直接通過文化進化了但在我們的潛意識了,或者說本能意識裡,那個世界還是被深深刻在了我們的DNA裡面
  • 一份科學史書單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46期,原文標題《一份科學史書單》,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主筆/薛巍西方近代發生的科學革命深刻改變了世界,引發了世界觀的變革和工業革命。關於科學和技術的關係,「在揀取和改造物質以製造工具來滿足人類主要需求的過程中,首先產生技術,隨後產生科學。技術是個人創穫而由社會保持的操作方法,科學是使人懂得如何操作,以求操作得更好的方法」。
  • 文化如何決定人類的演化過程?
    本文中,所謂文化,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各種工具的製作和使用,火的使用和保存,烹飪技術,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飲食偏好,農業技術,關於各種動植物的知識等等。它是人類祖先/人類在後天學習和發現的各種知識和能力,它通過代際的傳承和積累逐漸的形成。 人類能從非洲出走,而後遍布全世界,主要是通過文化進行適應的,而較少通過生物演化。
  • 這個「寶藏」書單,你肯定需要!
    這個假期我們有了充足的「理由」宅在家裡,為了讓whuer們待在家而不是「呆」在家,我們邀請多位武漢大學弘毅學堂的老師,精心準備了一份閱讀大禮包,想夯實自己的專業課程嗎?想跨學科豐富自己的知識嗎?快來挑選吧!
  • 書單推薦:15本好書!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原標題:書單推薦:15本好書!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央視財經《財經周刊》)今天社長總編為大家推薦了哪些好書呢?小編這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最後回首開篇赫伯納教授為上述文章撰寫的導論,讀者能更好地理解純時間偏好利息理論的演變過程和爭論焦點,同時還能更好地體會邏輯之妙處。 所以,儘管本書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一旦靜下心來,通過圍觀高手之間的過招,無疑可以提升自己的功力,豁然開朗之時,讀者定會享受到真正的閱讀樂趣。
  • 世界讀書日:送你一份特別的書單
    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們將根據你的不同喜好,為你奉上一份特別的書單。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如果你想了解疫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我們推薦這份書單:和大瘟疫有關的書《蒼白的馬,蒼白的騎馬人》Pale Horse, Pale Rider (1939) by Katherine Ann Porter is a short novel set during the influenza
  • 格致出版社2019年度書單
    書單有限,知識的力量、學術的力量無限 李建德 著 130萬字巨製,運用前沿的認知科學探索古老的哲學經濟學原理和邏輯問題,重新分析黑格爾、馬克思、波普爾、哈耶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王士元: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
    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訪語言學家王士元  王士元,當代語言學家,1966—1994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系教授,曾創立俄亥俄州立大學語言學系和東亞研究學系,並擔任兩系的首位系主任
  • 十本精推書單,十種不同的人生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份外國文學書單,這份書單有些不一樣。它們不是來自編輯的推薦,也不是出自大數據的手筆,而是發送到Kindle小編信箱裡的讀者來信,十本精推書單,十種不同人生,總有一種你會喜歡。這種模式講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夢,邏輯是碎裂的,但是讀者能感到故事和故事之間的網線。哈扎爾是一個存在於拜佔庭時代的王國,《哈扎爾辭典》一直記錄這個曾經存在後又沒落的王國的歷史,是一部關於盜夢和秘密的迷宮辭典體小說。
  • 知乎2018 年度書單新鮮出爐 新知青年必讀盤點
    2018 年你看了多少書?年初的計劃都實現了嗎?你是否也在愁沒有好書看?你需要的可能是一份靠譜書單。臨近年末,知乎從今年站內新知青年討論、閱讀和收聽的書籍中,選出了五大榜單、共計 50 本優秀書籍,推出了「知乎 2018 年度書單」。
  • 書單推薦|2021,用書籍打開新的一年!
    新年第二天,「思塾」欄目為大家帶來一份誠意滿滿的書單。祝大家新年快樂。 文、編 | Kimberly 疫情籠罩下的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坎坷與磨難。 但是,幸好還有書籍相伴。
  • 推薦書單:社交和微信會怎麼發展?這些書值得一看
    如「鄧巴數」提出者羅賓 鄧巴「深度理解社群」的四部曲,其中小編看到「社群的進化」,和此前我們的《小群效應》就有很多呼應。現在,我們這些和社交網路強關聯的書籍,整理成一個書單分享給大家。平時,我們也可以圍繞這些內容多切磋交流。對了,這個書單中也可以通過「閱讀原文」直接下單購買。好吧,我們來一起讀書。
  • 西南交大校長「檢討」薦書單 15本書目被換掉
    「下架」了啥書 近5成是晦澀哲學類   去年1月1日,西南交大校長徐飛推薦了一份由96本經典作品組成的書單。徐飛推薦這份書單,是希望交大學子能完成這些人文思想著作的閱讀,推進大學的通識教育與人文社科教育。學校鼓勵大學生讀書閱讀的激勵舉措,贏得社會各界的稱讚。
  • 書單《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
    儘管得到了國際動物行為學學會官員和同仁的襄贊,但更廣為人知的是,《社會生物學》這本歷史上有關動物行為的重要著作卻成為當時許多社會科學家和其他學者猛烈抨擊的對象,他們強烈反對人的社會行為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觀點。這種爭論自本書出版以來激蕩不已。
  • 您有一份價值2000元的主題書單寫作法,請查收(寫作成長第十天)
    在掌握寫作技巧的同時要做個有心人,持續去重複堅持,有創作能力的基礎上,好作品的誕生就順其自然水到渠成。今天主要是帶大家了解下如何做一款書單類的讀書產品,一篇合格的書單在市場上的價值高達2000元變現。書單從古至今一直都備受歡迎,過去有文化的人比較少,閱讀量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就需要讀書人去幫忙選書;到如今這個社會,網際網路信息爆炸時代,書籍泛濫,很多人不知道該讀些什麼書,這個時候對寫書單的作者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提供內容價值的同時還需要提供篩選價值。書單寫作者不僅要有比較廣泛的閱讀量,還需要具備選書的能力。
  • 「小趨勢」之後,這次講「演化算法」
    「2018年的時候我給自己發了一個宏願:從2018年開始每年我會寫一本書和一份報告,記錄中國2019到2049年30年的變化,到現在想想我也很吃驚,既然幹了這麼件事,就要一直幹下去。」這是何帆的第二本書,2019年1月1日出的第一本書叫《變量:看見中國社會小趨勢》,而這本書叫《變量: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
  • 從初學入門到博士開題,人大教授劉洋的國際公法閱讀書單
    Editor's Note大學出版社所肩負的一份職責就是支持和傳播優秀的學術作品,推動學科領域向人類知識的邊界拓寬。然而,專業的學術作品並不意味著不可讀的「天書」,再佶屈聱牙的著作,也應使讀者感到「有點兒意思」。
  • 《資本論》邏輯的當代意義:如何解決經濟運行中「不確定性」
    時代在變遷,《資本論》的理論和邏輯卻對不同時代的經濟現象都有一定的解釋力。「不確定性」這一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運行揭示出來的特徵,可以作為理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演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選擇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