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與人都會死亡,那麼猴子進化成成年人的意義何在?
首先,讓我們聽聽別人的意見:
有些人說:為什麼人類和猿類共同起源於古猿
儘管早在達爾文時代人類就被認為是古猿進化的產物,但當時人類並沒有發現太多古猿化石。為什麼達爾文能提出這樣的論據,主要是基於進化論的觀點。在將現代猿類與人類的物質進行比較後,從兩者的相似性和相異性來看,這兩種物質共同起源於古猿。
這一結論在當時雖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但也為後來的科學研究指明了方向。從那時起,從現代科學研究來看,現在科學家們發現的更多的古猿化石,都指出古猿是人類的早期祖先,特別是在20世紀左右的時期,考古學家們在亞洲、非洲和歐洲等許多地方發現了考古學證據。
特別是大約兩百萬年前在南非發現的新人類類人猿,它們的發掘都揭示出臘瑪古猿,森林古猿,還有南方古猿,其實都是現代人和現代人的共同祖先。據了解,南非斯泰克方丹化石區被稱為人類發源地,而在南非洞穴中發現的年輕靈長類動物骨骼化石,正是我們以前從未發現過的物種。
這種化石原體的存活期約為我們所處的那個年代的兩百萬年,而從馬拉帕洞裡發掘出來的這套化石則具有趨於完整的化石構造。研究人員認為,這套骨骼化石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因為在這些化石中,沉積的角礫巖起著很好的保護作用。化石的出土,更是填補了人類進化論研究中現存的空白。
編者總是看到有人質疑進化論的一個理由,那就是,為什麼看不到猴子向人類進化?自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幾千年來,人類從未見過這種現象,因此有人懷疑人類並非進化而來。這可能是大家對進化理論的誤解。
為何動物進化?每個人都能想像,安全的生存環境是否需要改變你的生存能力和方式?
例如豐盛的食物,沒有特別的危險出現,假如這個時候群體中某個個體發生了基因突變,有多少人會對這個發生突變的個體感興趣呢?一群猴子悠閒地摘下樹葉上的果實,突然有一隻猴子從樹上下來,來到地面上,不再爬樹摘果子,而是拿起木棒,去打羚羊或小鹿,有多少母猴見到如此怪異的猴子,都會興奮不已,喜歡上它,與它生兒育女,把這種突變基因傳給誰?
又如古代的人在洞穴中安然居住,這時有人突然想到,開始研究把石磊高高,好住到十米高的石屋裡。假使他在窮苦的生活中真的做到了,又有多少人會認為他很聰明,一定要娶他呢?
如果真有這樣的人或這樣的動物,那這群怪人和怪獸,決不會成為大家學習和羨慕的對象,也決不會成為優秀基因的代表,極有可能因魯莽行為而死去,或孤獨一生。
進化論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可能是生存困難突然變得更加困難,現存的體質樣態和思維方式都不能適應,此時某個個體突然出現變異,能夠適應當前的環境,那麼他就會在群體中顯得更好,只有這樣,他突變的基因才有可能在群體中傳播。
進化論是不能隨心所欲地進行的,進化論的存在要經過數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由於環境的變化,進化論的先決條件是生存環境變得更加艱難和惡化。
所有人都可以用科學進步社會發展的現實類比進化過程,清楚地反應出來。例如,現在本科畢業也已經很難找到好工作,因此必須要碩士或博士學位才能過上更安逸的生活。那需要人類智力的進一步發展。假設一個人的基因發生了突變,多長一隻手或手指就變成了蹼,這種變異能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嗎?大家都喜歡美女,美女總是願意和他生孩子嗎?否則,突變的基因能否傳播並最終成為未來人類的進化趨勢呢?
將來生存可能更加困難,博士也許不會,必須學富五十車才能活得好,此時只有基因突變,超強記憶力、理解力的人才能成為基因優勢。
進化論就是生存狀態惡化之後,在環境逼迫下的無奈選擇,決不會是自己隨意出現的美好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