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侖力成因的微觀解釋
庫倫定律是1758年法國科學家C,-A.de庫倫由實驗得出的一個實驗定律。該定律是這樣描述的:真空中兩個靜止的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它們的電荷量的乘積q1q2成正比,與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r2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同名電荷相斥,異名電荷相吸。
庫侖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其中r為兩者之間的距離;
為從q1到q2方向的矢徑;k為庫侖常數(靜電力常量)。當各個物理量都採用國際制單位時,k=9.0×109Nm2/C2 。用該公式計算時,不要把電荷的正負符號代入公式中,計算過程可用絕對值計算,可根據同名電荷相斥,異名電荷相吸來判斷力的方向。
對(1)式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一種觀點認為電荷之間的作用是直接的超距作用,即一個電荷把作用力直接施加於另一電荷上;另一種觀點是相互作用通過場來傳遞的觀點[1]。現代的電磁理論就是基於後一種觀點發展而來的。
下面,我們對庫倫定律所研究的對象,從微觀層面進行分析。
一、靜止電荷場源的微觀分析
如圖1所示,根據庫倫定律,靜止點電荷q1對點電荷q2產生的作用力,可以根據(1)式進行計算。
圖1 庫倫定律示意圖
如圖2所示,是當初庫倫扭秤實驗的示意圖。
圖2 庫倫扭秤實驗示意圖
從圖2可以知道,當初庫倫將帶電小球看作是點電荷,由於小球相對於實驗系保持靜止狀態,所以認為小球所帶電荷也保持靜止狀態。
下面,我們將庫倫實驗中的帶電小球孤立出來進行分析討論。
如圖3所示,為帶電小球的剖面示意圖。根據同種電荷想互排斥,小球所帶電荷均分布於表層。由於小球相對實驗系保持靜止狀態,所以在宏觀上,可以近似地將小球所帶電荷看做是靜止的電荷。
圖3 帶電小球剖面示意圖
但從微觀角度思考,小球所帶電荷因為受小球物質分子(原子)的內部靜電力的作用,理論上它不可能保持絕對靜止狀態,而是動態地在一個極小的球殼空間內做無規則的運動,這個運動包括法向運動和徑向運動兩部分,如圖4所示,圖中只示意性地畫了內圈和外圈兩個位置的電荷分布。這些電荷的徑向運動,使電荷在內外分布圈間做隨機的往復運動,在宏觀上使帶電小球彷如一個跳動的心臟,電荷分布的統計面時而擴展、時而收縮。當然,這種運動在宏觀統計上相互抵消,所以,將這些電荷近似地看做靜止的,對我們宏觀測量所謂庫侖力的實驗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圖4 帶電小球電荷微觀動態分布示意圖
但正是因為我們對這種運動的忽略,使我們錯失了進一步發現庫侖力實質的機會。
二、庫倫力的微觀機制
現代物理學中,都承認不存在所謂的超距作用,認為電荷之間的作用力是依靠一種場的物質傳播的。並認為:場是一種特殊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實存在。
筆者認為,現代物理學中的各種場,實際上是由宇宙中最小(或極小)的粒子構成的一種物質。這種物質隱形於宇宙中,憑藉人類現有的探測技術無法觀測它的存在,但它確實存在,不過好像穿了隱形衣一樣,所以我稱呼這種物質為:「隱物質」,稱呼構成這種物質的微粒為:「隱粒子」(具體情況,請讀者參看筆者的另一篇文章《物質分解的辯證關係》)。
所以,為了能表達筆者對庫侖力的微觀解釋,請允許我直接用「隱物質」和「隱粒子」來進行解釋。
根據前文的交代,我們已經知道微觀上,小球帶的電荷在做隨機的往復運動。這種隨機的往復運動直接作用於其周圍的隱物質,使隱粒子也隨著做有規律的隨機往復運動,隱粒子的這種往復運動在隱物質中向外傳播開來,根據電磁實驗,我們可以確認這種運動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C。
由於目前人類還沒有對電荷的具體模型進行最終定論,所以,這種往復運動該如何用數學描述,筆者也無法做出明確的解釋。只能說:隱物質中隱粒子的這種往復運動,會對同種電荷產生排斥遠離源電荷的作用,而對異種電荷產生吸引向源電荷的作用,並且這種往復運動是一種接力傳播的運動,傳播的速度等於光速。
(註:時機成熟後,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此原理來反推電荷模型及其這種運動模型)
如圖5所示,是庫侖力的微觀機制示意圖。下面,我們結合這個示意圖解釋庫侖力的的微觀作用過程。
為講解方便,我們模擬實驗步驟進行分析。
t時刻,我們給小球1帶上電量為q1的電荷,這些電荷微觀上的隨機往復運動對周圍的隱粒子產生影響,使隱粒子產生某種規律的往復運動,這種往復運動以光速C向周圍傳播。t1=t+r/C時刻,隱粒子的這種運動傳播到小球2所在位置,但由於此時小球2沒有帶電,所以小球2沒有受庫侖力的作用。t2=t+r/C+t』時刻,我們給小球2帶上電量為q2的異種電荷,此時,小球2上的電荷與周圍的隱粒子相互作用,使小球2受到一個指向小球1方向的作用力F隱→2,同時,小球2所帶電荷微觀上的隨機往復運動影響周圍的隱粒子,使隱粒子產生另一個往復運動並以光速C向周圍傳播。t3=t+r/C+t』+r/C時刻,小球2所帶電荷產生的隱粒子的往復運動傳播到小球1所在位置,小球1上的電荷受這個隱粒子的運動的作用,產生一個指向小球2的作用力F隱→1。當然,此時小球2所受的力依然存在,除非此時小球1的電荷對隱粒子的影響已經消失。
圖5 庫侖力微觀機制
三、結論與假設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庫侖力不是電荷間的直接作用力;庫侖力的施力物體是電荷周圍的隱粒子;庫侖力不是同時發生的,存在一定的時間差△t=r/C。只是由於實驗環境下,兩個實驗用的小球之間的距離太小,時間差幾乎為零,所以實驗過程中,兩個力好像是同時作用的。再加上隱物質的不可觀測性,很容易誤認為庫侖力是電荷間的直接作用。雖然後來重新認識到庫侖力是依靠場來傳播的,也知道這種力不是超距作用的,但卻忽略了這個力產生的本質。
假如要刻意維護場及其場是一種物質的觀點,則所謂的場就是隱物質。
電勢場應該是隱粒子的某種有規律的接力傳播。或者說是隱物質的一種波動。就如水波一樣,只是這種波沒辦法以比較直觀的外形呈現於觀察者眼前。
電磁場則是隱物質第二種形式的接力傳播運動。
光則是隱物質第三種形式的接力傳播運動。
基於以上微觀解釋,我們可以將這種微觀機制推廣到萬有引力,則所謂的引力場是隱物質的第四種形式的接力傳播運動。
這樣一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建立隱物質的這幾種形式運動的模型。一旦合適的模型能合理地解釋電磁現象和萬有引力現象,則這兩種力就可以被統一起來了。
庫倫力的作用過程是電荷微觀上對周圍的隱物質
引用
郭碩鴻. 電動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頁